一、加强依法依戒管理。不断加强道风建设,严管违戒违法问题,在寺院、僧团中重点宣讲遵纪守法、严守清规,同时严格寺规制度,对寺院、僧团内部人员中出现的道风问题予以整治。对于假僧假道现象,请有关部门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查处,对目无法纪、借教敛财等乱象进行依法处理。寺院和僧团必须要以精勤修持为本务,以弘法利生为目标,引导宗教界和广大心中为国家发展稳定贡献力量。
二、着力培养有用僧才。“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佛教发展应注重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僧才,大力推进中青年僧才的培养教育。寺庙要减少不必要的建堂修佛,而将资金倾斜到培养人才上来。要结合寺院教育和学院教育的各自特点,逐步完善现代佛教学经体系,着力培养一批爱党爱国、清净修行、心念众生的优秀人才。
三、倡导“应机说法”。法不应机则无生命。讲经说法不但要适应信众的根器,更要适应社会制度和时代发展。佛教要在观念、制度、组织和理论等方面进行调整,要更多从现实生活中吸收新鲜养分,丰富时代内容。
这些关键词不仅影响每位佛教人士, 更关乎着中国佛教的未来。
关键词一:抹黑佛教
学诚法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佛教协会会长。
16岁出家,2005年至今担任北京龙泉寺方丈。
两会期间,学诚法师提到:在这个互联网时代,佛教不能保持沉默。佛教不去主动积极地自我诠释、自我宣传,就很可能遭遇“被诠释”、“被定位”乃至“被抹黑”的窘迫和危机。
确实如学诚法师说言,传统佛教讲“忍让”,面对流言蜚语,很少会“发声”。 这也造成我们如今一打开新闻,有关佛教的内容,更多的是“负面”信息。 前不久的“少林寺住持释永信被举报”事件,更是轰动一时。 这一方面是自身的“保守”,另一面是大众对佛教有很深的“误解”。 由于传统佛教与世俗人间的隔断,人们对佛教充满着神秘感、敬畏感, 这样很容易走入“迷信”误区,以至于如今烧高香、抢头香的行为屡禁不止。
学诚法师提案中,误解、抹黑佛教的“主谋”到底是什么
其实就是人们内心的偏见、无知。 我们在没有了解佛学正法、正信的情况下, 没有真正的了解佛教徒, 却误听他人的偏见,以讹传讹,导致佛法被蒙上了阴影。 希望各位在学佛的道路上,端正态度,切勿以讹传讹。 将佛法发扬光大!
关键词二:取消寺庙门票
宽运法师
两会期间,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佛教联合会执行副会长、西方寺住持宽运法师提议: 现在佛教,像国内很多时候收一些门券。 在文物部门,因为文物看管需要有经费,这是无可厚非的。 但是,现在国家已经富裕, 为了让信仰的人直接走向他信仰的地方,不要设一个经济的门槛。 那么,为何国内寺庙迟迟不能执行? 寺庙收门票,要从改革开放说起。 当时,位于深圳仙湖植物园内的弘法寺开创了国内寺庙“收门票”先河。 此后,这种商业模式蔓延至全国,形成了如今许多景区寺庙收费行为。 那么就有人提出:“古代寺庙不都是免费的吗,为何不能效仿?
历史上的寺庙收入主要靠这几类:
1、皇家寺庙,收入靠皇室、地方供养。
2、一些寺庙有自己的土地,靠收租金为生。
3、部分禅宗道场农禅并重,自己劳作,丰衣足食。
而现代寺庙并没有这样的条件。 近年来,已经有许多寺庙开始免收门票,这主要集中在南方。 像重庆的华岩寺,在住持道坚法师的多年努力下, 华岩寺终于在2017年3月1日起,免除了门票。 而在北方,由于人们供养寺庙意识不足,许多寺庙收入渠道单一。 因此,寺庙免收门票,短期内还不能完成。 入寺收费,让一部分困难信众却步,但绝不是长久之计。 佛教内也有许多高僧呼吁取消寺庙门票, 因为我们呼吁,加快落实取消寺庙门票政策,为信众居士提供方便。
关键词三:假僧人
佛教自从创立以来, 对提升人类精神素质和道德修养起到了积极作用。 然而,也有诸多内在因素制约着佛教健康发展和发挥作用。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 佛教也受到了商业化的冲击, 比如有些僧人不守清规,不务正业,追名逐利; 一些地方把寺院当做“摇钱树”, 变成“家庙”,变成“商场”; 更有一些假活佛、假僧人用一些似是而非的理论“宣讲佛法”,骗取钱财。
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建议,加强依法依戒管理。
严格寺规制度, 对寺院、僧团内部人员中出现的道风问题予以整治; 对于假僧假道现象, 请有关部门建立长效监管机制, 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查处, 对目无法纪、借教敛财等乱象进行依法处理。
假僧人
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说, 目前,寺院人才培养仍有不足, 僧人素质有待提高。
有些寺院只顾着修金身、建大佛, 把殿堂修得金碧辉煌, 却忽视了真正的“肉身菩萨”,即优秀僧才的培养。
寺庙要减少不必要的建堂修佛, 而将资金倾斜到培养人才上来。
要结合寺院教育和学院教育的各自特点, 逐步完善现代佛教学经体系, 着力培养一批爱党爱国、清净修行、心念众生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四:佛教新媒体
互联网时代, 古老的佛教如何与科技相融, 将佛教文化以新的形态呈现, 而不失正信、正见,是宗教新媒体需要积极面对的课题。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上海玉佛禅寺方丈觉醒法师谈到, 历史上佛教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中华文明的发展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佛教文化所具有的慈悲、平等、圆融的理念有助于净化人心, 促进社会和谐, 应与时俱进地掌握和利用新媒体技术来做好佛教文化的传播。 “近年来佛教界包括我本人, 都在积极探索如何运用新媒体平台大力弘扬优秀佛教文化。”
觉醒委员建议,
建设好宗教新媒体, 要加强宗教文化传播专业人才的培训与培养, 探索新媒体传播的方式、渠道、手段,掌握正信、正行的宗教文化知识。
最重要的是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 为社会大众传递有益于团结统一、和谐稳定的正面信息和正能量, 更好地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五:独生子女养老
明生法师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佛教协会会长、广州光孝寺方丈明生法师非常关注民生问题, 在今年的两会中, 他代表佛教界向两会提出了要重视独生子女的养老问题。 计划生育政策曾对我国人口控制和社会稳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随着近年“全面二孩”政策的推行, 第一代独生子女基本已成家立业, 其家庭多呈现“421”或“422”的倒三角结构, 与多子女家庭养老相比, 独生子女家庭将遭遇更大的养老困境, 而社会老龄化会让这个问题更加突出。 针对此现象,明生法师提出倡议:
政府应当制定独生子女家庭养老专题规划, 加大对独生子女家庭养老的政策倾斜力度, 普惠所有独生子女家庭,并兼顾特殊家庭的需要。
政府应全方位支持社区养老机构开展日间照料、临时托养等服务项目, 并给予政策、资金等优惠和法律保障, 加强养老中心的辐射能力与服务水平, 改善居家老人的生活状况。
在全社会大兴尊老、爱老、助老的好风尚, 机关企事业单位要鼓励、支持、督促独生子女“常回家看看”, 对父母不仅从经济上帮助, 生活上照料,还要从精神上慰藉。
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大对“失独”家庭的关怀和扶助力度, 不断完善相关政策, 设立专款基金用于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的养老补贴。
关键词六:传统服饰
妙江法师
郭沫若曾经说:“衣裳是文化的表征,衣裳是思想的形象。 服装服饰成为文化的象征、民族的符号。” 但是我们国家从新中国成立以后, 还没有代表当代中华文化、象征当代中华民族的服装服饰。 我们的服装服饰仍在传统与西式之间徘徊, 或简单地机械地对西方服装服饰模仿。 但是邻国日本却很重视民族服饰, 这实际上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保护。 妙江大和尚认为:服装服饰是文化的象征和民族的符号。服装服饰文化自古就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关注服饰文化,就是关注文化自信。
在提案中,大和尚强烈建议:
1、组织专家学者研究论证富有中国文化、代表中国形象的服装服饰,组织设计师设计中华节庆礼仪服装服饰、日常工作家居服装服饰系列等。 设计的服装服饰立足中国传统文化特色,运用现代设计理念,客观地对中国元素进行重组和运用,能够展现当代中华民族独特文化,体现中华文明元素,象征中华文化。
2、制定出台有关中华节庆礼仪服装服饰使用条例。 规定各级领导人或公众参加外事活动、重大节庆活动必须穿着中华节庆礼仪服装服饰,鼓励公众工作或家居也着富有中华民族独特文化的系列服装服饰。
3、组织中华节庆礼仪服装服饰展,向世界展示推广。
关键词七:全国素食日
明生法师
这些年, 素食已不再是宗教信仰者的“专利”, 许多非宗教信仰者出于健康、环境保护及人道方面的考虑,亦奉行素食。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欧美发达国家的素食人口比例不断上升,近年来我国素食者数量也在快速增加。 相关研究报告指出,如果在人类饮食结构中减少肉食的比例,环境治理与医疗成本将大幅降低。 因此很多明星也都在身体力行。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广东省佛教协会会长、广州光孝寺方丈明生大和尚在今年的两会中倡导将“清明节”定为“全国素食日”。 在清明这一天,要素食布衣,以表孝道。 使清明节在具有纪念先祖意义的同时, 更加具有精神世界的觉醒、生活习惯的改良、生态环境的保护等等普世价值。
两会即将结束, 在如今的时代背景之下, 佛教何作何为、何去何从, 不同的区域、不同的寺院、不同的法师、不同的你我, 可能都会有一些不同的做法, 这需要花相当长的时间去探索、去努力、去改进, 很难说现在就设定好一个模式、一个理想化的方案,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 这需要佛教四众弟子和社会各界善心人士共同努力, 去思考、面对和解决, 那么佛教的明天必将是一片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