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有建筑设计师的眼,还有机械工程师的脑!
由德国斯图加特大学Achim Menges教授与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袁烽教授合作申请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德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基于机器人建造平台的建筑性能化设计方法研究”(GZ1162),去年正式获得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和德国科学基金会(DFG)的联合批准。
研究课题旨在建立一种从数字化设计到数字化建造的一体化设计方法。通过数字化模拟技术与机器人制造技术的整合对接,将建造工艺、材料性能以及环境性能模拟融入到建筑设计的建造流程中。
2015同济大学“数字未来”暑期建造营成果展
2015年7月,另一件由两台KUKA机器人参与打造的创意户外雕塑,于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外展出。
同年德国,在斯图加特大学,一个同样受仿生学启发,令人充满无限遐想的轻型建筑项目,在KUKA机器人协助下,顺利完成。
那么机器人对未来建筑的贡献将仅止于只能做做“表面文章”吗?它们是否也可以进入建筑的结构核心,参与其功能性的架构?
回答是肯定的!不仅拥有一双如同建筑设计师,善于识别美丽的眼,同样具备一颗机械工程师一般,匠心独运、化腐朽为神奇的大脑,这才是KUKA机器人的追求。
2014年,在由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主办的“数字未来”暑期国际工作营上,一群来自同济大学的学生从仿生学的角度出发,模拟蜘蛛吐丝织网的建构过程,创建了一个将6轴KUKA机器人与3D打印机相结合的装置。
3D打印,新型材料,再加上机器人,三项技术的结合,将为未来建筑界带来巨大的变革。
这种网格状墙体内部框架结构将由Cellular Fabrication™ 技术的大型机械臂KUKA KR 90通过挤出加强型碳纤维ABS材料制造。
想看看KUKA机器人是怎么制造这样的墙体吗?
▼ 赶紧观看一下视频
在去年,Branch Technology在酝酿许久之后,终于决定用这项技术在美国田纳西州的Chattanooga市开建自己的第一座3D打印房屋。
不仅是构建美观的建筑外表,同样参与到更功能性建筑的核心制造中。
同时也要感谢那些勇于突破创新的设计师发明家们,不断作出激动人心的尝试,使人类和机器人在未来世界更和谐融洽、亲密无间的共存,变得不是那么遥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