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学人动向
关键字  范围   
 
吴俊宇:人工智能进入“下半场”,万物互联才是BAT的终极目标
吴俊宇:人工智能进入“下半场”,万物互联才是BAT的终极目标
2017/4/8 2:08:34 | 浏览:1614 | 评论:0

  之所以说“万物智能”的真谛是“实用主义”,是因为过去我们常常见到那些炫技的产物,这些孤立存在的物品并不能给生活带来真正的改变。

吴俊宇:人工智能进入“下半场”,万物互联才是BAT的终极目标

BAT的人工智能之战已经升级,万物互联才是真正的下半场

  BAT的人工智能之争正在日渐升温,过去三家之间的战略平衡似乎正在逐渐发生新的倾斜。百度大脑的负责人吴恩达、百度五人车负责人王劲先后离职后,腾讯高调迎来了AI科学家张潼。而阿里则是在深圳举办云栖大会深圳峰会,介绍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制造领域的应用进展。

  BAT三家之间,前者太过激进,后者有些迟疑,而阿里似乎有条不紊,一直走在技术和实用的微妙平衡之间。然而,BAT的人工智能之战已经升级,万物互联才是真正的下半场。正如阿里云总裁胡晓明在这次云栖大会上提到的“万物智能”概念让人感到颇为精彩,因为与很多不切实际的浮夸概念不同的是,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制造领域的应用进展显然更为值得关注。

“万物智能”的真谛恰恰是“实用主义”

  之所以说“万物智能”的真谛是“实用主义”是因为过去我们常常见到那些炫技的产物,这些产物大多是以单一孤立的身份存在。但这些孤立存在的物品并不能给生活带来真正的改变。

  正如物联网之父凯文·艾希顿曾谈到的一句话:不是我说,那些智能酒瓶、智能比基尼、智能水杯什么的,都是渣渣!在这位1999年就提出“全球物品信息实时共享的实物互联网”的老教授眼中,物联网的真正奥义在于高效化的大数据,而不是这些过家家的玩意儿。

  “万物智能”这个理念恰恰是和IoT一脉相承的。早在去年,阿里的王坚博士在《在线》一书中说,互联网变成基础设施,数据变成新的生产资料,计算变成公共服务,这三者裂变的结果是新经济的出现,我把它称作计算经济,它是在现时代的经济……无论是欧洲所说的工业4.0和数字经济,还是美国所说的各项经济以及产业互联网,它们相结合的结果就是以互联网、数据和计算为基础的计算经济。

  IoT正在逐渐影响着生产、制造、生活的方方面面。用工信部苗圩在今年3月提到的一句话来看是这样的——若使用发达国家工业标准来衡量,我国很多企业现在还没达到2.0,因而在推进我国工业化进程中需要循序渐进,需要补上2.0的课,还要推进3.0,还要向4.0方面发展。互联网乃至物联网恰恰是缩短连接链路的最有效手段。

  不仅仅是工业层面上,在公共领域也是如此,在医疗、教育、交通等领域,IoT带来的变化将是翻天覆地的。IoT背后的大数据主要来源于各类传感器和网络系统,源数据输入来自实时的智能手机、汽车、无线基站、建筑物、路由等,传送位置、时间、正在使用的服务项目等信息。

  这些信息被阿里云这样的云服务所接受之后,还会被用户公共领域,通过数据改造现实。所以,阿里云ET无论是进入医疗和制造领域,还是机器学习平台PAI2.0的推出,都是为了让人工智能这门复杂而前沿的科学变得更加通用,为“万物智能”提供基础设施和智能引擎。着恰恰是在给制造业企业乃至学校、医院等一系列公共服务机构提供智能服务。

透过互联网汽车看IoT的现实未来

  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公司REDtone IOT此前曾经发布过一份《2016物联网(IOT)智慧城市报告》这份报告中提到了“物联网发展的十大趋势”其中两条便是:

  1、智慧城市以及自动驾驶汽车将成为物联网科技的重点项目;

  2、目前物联网的关键在于大数据,而非实物。

吴俊宇:人工智能进入“下半场”,万物互联才是BAT的终极目标

资料来源于DrMazlan Abbas物联网报告

 

  之所以说自动驾驶汽车会是物联网科技的重点项目,其核心原因还是在于,汽车背后所连接的不仅仅是制造业企业,更是人类的出行需求以及出行需求背后的衍生需求,而这些需求背后的数据恰恰又和智慧交通、智慧城市乃至各式各样的消费、生活、出行数据联系在一起

 

资料来源于DrMazlan Abbas物联网报告

 

吴俊宇:人工智能进入“下半场”,万物互联才是BAT的终极目标

  而这也引出了第二条的核心原因,为什么物联网的关键在于大数据,而非实物——据统计,2009年全球数据流达800000PB,预计2020年将达35ZB,这其中包括了家庭数据、公共数据、个人数据以及商务数据,但目前80%的数据没有经过很好的整合和结构化。物联网的关键就在于将数据进行点对点的归类和逻辑关联。数据背后的分析才能真正运用在实际生产、生活之中,起到指导作用。恰恰如此,在汽车身上尤其能够感受到IoT的功效和作用。

  今年年初,IBM发布了首份汽车行业报告《2025汽车展望:大业无疆》对175位高管进行了调研,包括来自OEM和供应商的高管。该报告提出了未来十年汽车行业的三大颠覆性因素:日益精明的消费者、不断变化的移动模式以及变革中的生态系统。

 

吴俊宇:人工智能进入“下半场”,万物互联才是BAT的终极目标

 

  这份新报告中分析了全球16000多位消费者对汽车行业的看法,尤其是他们个人在未来十年中希望如何使用汽车。随着消费者与汽车之间关系的不断变化,“开车”的含义不再仅仅是“驾驶车辆”。未来,汽车可以知道乘坐人员是谁,为他们作出决策,甚至可以成为可信的伙伴。消费者非常渴望汽车成为物联网(IoT)中的另一种智能设备,尽管它是重量以吨计的“大家伙”。

  如果说IBM这份报道还仅仅只是预测的话,那么阿里云总裁胡晓明在云栖大会的这个表述则早已成为现实——他说,2017年将有70万辆搭载YunOSAuto的互联网汽车推向市场。而且自去年8月正式上市以来,互联网汽车在7个月内累计轨迹点超过117亿个,这些路线轨迹绘制出的中国地图定位越来越精准。同时,上路的互联网汽车还在不断地收集PM2.5数据和道路情况数据。”

  这些数据是非常可怕的,因为当数据在线、当服务连接的时候,重要的是如何发挥数据的价值,并用于提升用户生活品质、工作效率。当数据沉淀、分析之后,未来还可以用于改善用户的驾驶习惯、补充道路数据、帮助产品功能改善等,甚至是如果这种数据和相关部门合作之后,很可能会带来更大的效果——在智慧交通以及城市规划甚至是用户衍生需求上会产生更大的作用。

IoT要看大数据更要系统性的连接

  IoT中大数据固然重要,当然还需要系统性的连接。所谓系统性的连接,很大一部分原因则在于在芯片、操作系统层面上统一协议。

  因为万物互联生态系统发展的真正障碍并不在技术,而在于系统的互操作性,实现互操作性的关键是实现标准化,尤其是协议的标准化。只有遵循统一的标准协议,不同终端才能彼此发现、连接和对话。消费者真正需要的是不同品牌、不同类型的各种终端之间的无缝连接,大量互相竞争的不同协议对消费者毫无益处。

  目前我们所看到的问题恰恰正是如此,百度、阿里、腾讯、华为、小米等一系列企业都像在IoT的概念上有所作为,但我们看到更多的企业仅仅只是在终端上大费周章,但终端恰恰是最不可控的一环。

  打一个不恰当的比方,这就好比是安卓系统诞生的前夜,你不断生产各式各样的基于自家系统研发的智能手机,但这些手机用着自家封闭的操作系统,与安卓毫无关系,最终只会在生态的紧逼之下陷入闭门造车的困境。当年的诺基亚恰恰是死在这个点上。如今在IoT中沉迷于硬件的厂商很可能也会面临这个问题。

  所以你会看到,不同格局和思路的企业,他们的行为也各不相同。马云前段时间宣布启动“NASA”计划,其中很大层面的思考便在于面向机器学习、芯片、IoT、操作系统、生物识别这些核心技术上展开突破。

  这种突破恰恰是真正底层规则的突破。就像是谷歌在当年推出安卓、高通在当年掏出骁龙一样,会影响未来的游戏规则。其实去看在云计算领域,阿里云自主研发的服务全球的超大规模通用计算操作系统飞天系统,这让其服务了全球超过70万的企业客户;而在物联网领域,阿里推出的YunOS已经成为国内第三大操作系统,在智能手机、电视、汽车、IoT物联网领域已得以广泛的使用。

  IoT产业链中的参与者,可以从四个方向进行自我定位,寻找合适的商业模式:分别是设备提供商、网络提供商、平台提供商、以及应用开发者。但真正构建起这四个参与者的平台的人,恐怕才是最具有生态能力的人。

  巨头们需要长期投入,把IoT真正构建起一套规则的做法。BAT的人工智能之战已经升级,万物互联恐怕才是真正的下半场。

相关栏目:『学人动向
普林斯顿教授“辛辣”点评中国学生:一个普遍的「坏习惯」阻碍了他们的长远发展 2024-11-16 [72]
朱民:中国经济将面临巨大的结构性变化! 2024-11-06 [348]
巫宁坤:活下去,并且“在日暮时燃烧咆哮” 2024-11-04 [384]
周其仁:中国经济高位下行的根本原因 2024-11-03 [413]
张维迎:让我最痛心的是社会变得如此虚伪,如此假话连篇 2024-10-31 [519]
达龙·阿西莫格鲁:制度视角下的中国未来经济增长 2024-10-31 [474]
钱满素:献身精神本身不足以成为一种美德 2024-10-31 [471]
战争琐思录(一):关于诺娃 2024-10-31 [467]
​“中产阶级气质”批判——关于当代中国知识者精神状态的一份札记 2024-10-27 [634]
后生可畏!这位华裔才俊掌控着全球顶尖公司AI模型训练! 2024-10-21 [723]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天安门广场喜迎“十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 马亮:做院长就能够发更多论文?论文发表是不是一场“权力的游戏”? :印裔人才在美碾压华裔:我们可以从印度教育中学到什么? :北京452万人将从北京迁至雄安(附部分央企名单) :《2019全球肿瘤趋势报告》 :阿尔茨海默病预防与干预核心讯息图解 :引力波天文台或有助搜寻暗物质粒子 :Sail Through the Mist - SoCal Innovation Forum 2019(10/5)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