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教师究竟靠什么赚钱?工资到底怎么发?够不够养家糊口?除了感谢园丁们的辛勤付出,以下数据提醒你:这些冷思考,必不可少。高校目前所实行的是绩效工资制,也就是俗称的“赚工分”。简言之,这是一种以教学、科研工作量和院校收入为基础,决定教师工资额度的分配制度。在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共同影响下,这间接促使了教师工资收入的逐步分化。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组织的部分高校教师收入情况调查显示,年薪在10万元以下的教师占比近一半,20万元以上的占比不足5%。另一方面,工资额度与教师职称高低有直接关联,相邻两级的平均工资差异由低到高不断扩大。
数据来源:Paying the Professoriate,A Comparison of Academic Remuneration and Contracts in 28 Countries(Philip Altbach et.al.)
"穷则思变"的老师们如何“发家致富”?
毫无疑问,在综合考虑物价水平和购买力强弱的因素后,仅仅靠基本工资和本校官方发放的课时津贴等收入,中国高校教师的生活水平只能算是处在解放前。然而,身在象牙塔内、亲临真相边缘的学生们似乎从来不这么想,常常对校园内不同老师的行头、代步工具甚至是资产多寡评头论足,议论纷纷。
1、工资低?没关系,去院里当个官!
2. 讲课费不够?这有什么,科研、商业走起!
关于高校教师收入多寡的新闻屡见报端,富教授和穷教授的两极分化也着实让人心酸。在目前高校薪酬分配制度缺乏实证研究的基础之下,教师们所做的转型之举,实则也是被逼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