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学人动向
关键字  范围   
 
杨福家:如何建立现代大学制度
杨福家:如何建立现代大学制度
来源:《财经网》 | 作者:马国川 | 2010/6/17 13:40:34 | 浏览:2121 | 评论:0

如何建立现代大学制度

——对话著名教育家杨福家

《财经网》 2010年05月21日 09:10

杨福家:如何建立现代大学制度

  • 大学培养杰出人才关键在于建立真正的现代大学制度。
  • 英国大学高明之处在于实行导师制,每个人从进大学起就有人关爱。
  • 现代大学四要素:有形资产、人力资源、文化内涵、良好办学机制。
  • 英国大学可以与美国竞争,但是永远超不过美国。
  • 新中国成立以来没有培养出一位大师。
  • 大学可以抚育公司,却不应占有公司。
  • 教授不一定当官,但要有发言权,受人尊敬。

什么是大学?

  【《财经》记者 马国川】《财经》:这些年许多人都在批评中国教育培养不出大师,温家宝总理也在一些场合指出了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而且直言对我国教育现状有一种危机感。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杨福家:其实温总理已经回答了如何才能培养出杰出人才的问题。2007年5月14号,温总理在同济大学演讲时说:“一所好的大学,不在高楼大厦,不在权威的讲坛,也不在那些张扬的东西,而在有自己独特的灵魂,这就是独立的思考、自由的表达。要通过讨论与交流,师生共进,教学相长,形成一种独具特色的学术氛围,并不断完善和发扬,影响越来越多的人。这样,真正的大学就形成了,就会有一批有智慧的杰出人才出现,整个国家就有了希望。”这段话在本质上回答了如何才能培养出杰出人才。

  《财经》:如何具体化呢?

  杨福家:关键在于建立真正的现代大学制度。要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我们首先要回到基本问题上来,即弄清楚什么是大学,或者说一所大学有什么?在我看来,一要有“有型资产”,它比我们通常所说的大楼的含义更全面,还包括设备、图书等等;二要有“人力资源”,包括要有大师。大楼大师的说法来自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先生,他说过:“所谓大学,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这个说法不完整,并不是说梅贻琦先生讲得不完整,因为他不是回答“什么是大学”这个问题的,梅贻琦讲这句话的背景是1931年清华大学的建设基本完成的情况下,学校已把重点放在引进大师上,而不是过多地关注大楼,于是他强调大师的重要性。

  除了大师,人力资源还应包括优秀的教师、学生与管理人员。大学有没有优秀学生,以及他们能否在一流教师的指导下,在人文、科学技术的前沿探索方面或为社会服务方面,以极大的兴趣与好奇心,夜以继日地努力奋斗,是能否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必要而充分的条件。几年前我曾夜访剑桥大学,晚上10点,仍见大批优秀学生与导师在实验室进行科研。我深有感慨,难怪剑桥大学培养出8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世界一流大学,这种情景随处可见。有“中国居里夫人”之称的吴健雄教授就曾说过:“什么叫一流大学? 只要在周末晚上去看看那里的灯火是否辉煌”!确实,在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里,我们一定能看到:一大批既充满着激情与兴趣,又能艰苦奋斗的优秀研究生在杰出的教师指导下、在宽松又自由的气氛里夜以继日地探索自然的奥秘、攻克技术的难关。不少诺贝尔奖获奖者和大发明家都由此而诞生!

  《财经》:一所大学除了“有型资产”和“人力资源”,还需要什么?

  杨福家:还要有“文化内涵”,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是大爱,包括爱师、爱生、爱国家、爱人民、爱真理等等,这是大学精神的要素。任何一所著名大学都有自己的文化内涵。例如哈佛大学最著名的一句话就是:与真理为友。坚持真理,而不迷信权威,“思想胜于权威”。哈佛大学把所有的学生都看成金子,要让他们都发光。哈佛前校长萨默斯曾经出任克林顿政府的财政部长,他当新校长不久就有一名新学生来找他,说我一直在跟踪你的数据,发现你的一个数据有错误。一名新生敢向校长挑战,这就是哈佛的文化。萨默斯说,如果哪一个大学能够有这种文化,它就有可能成为一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连续八年排名美国大学第一。虽然该大学仅有6000多名学生,但是小学校拥有大文化,它可以接纳有精神疾病的纳什教授数十年,没有让他离职,这就是大爱的文化——“美丽的心灵”。文化内涵对于学校非常重要,这正是我们很多大学所欠缺的。真理高于一切。所以,师生之间可以讨论,甚至争论。钱学森当年在美国读书时,在与老师讨论中,也曾气得老师把书摔在了地上。可第二天一大早,他的老师冯·卡门向钱学森道歉:你是对的,我是错的。可中国的大学呢,一定是老师在台上,老师显得很大,在中央;学生显得很小,在旁边;学生什么都不知道,一个个在问老师;老师什么都知道,他是发布真理的。大学的文化内涵还应包括独立的思考,自由的表达,宽容、不浮躁的学术环境。良好的学术环境是造就杰出人才的必要条件。

  除了“文化内涵”, 一所大学还要有良好的办学体制。

  《财经》:在您看来,大学要有有形资产、人力资源、文化内涵和良好的办学体制。除了有形资产外,其他三方面我们都很欠缺。

  杨福家:现在国内大学软硬件建设失衡。较普遍的情况是大楼、教学设备等硬件建设大有改善,甚至可称豪华,远超国外一流大学。此外,不少大学还都有数个相隔甚远的校区,学生、教师的大量时间浪费在路途上,这与当今先进办学理念背道而驰。而大学的软件建设被忽视,大师、优秀管理人员等人力资源相对欠缺,缺乏应有的特色和文化内涵。国内很多大学城有不少名校新建的校区,但感觉不太好,因为看不到这些名校原有的优秀文化传统,看到的只是豪华的建筑。观念与体制上的缺陷是造成这一失误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观念上,忽略了高等教育的特点,不了解建设一流大学的要素;在体制上,没有充分发挥教授在办学上的主导作用。我们今天核心的问题就是体制问题,这是我们当前改革的一个关键。

依法办学是关键

  《财经》:那么,怎么解决体制问题呢?

  杨福家:关键是三点:爱师爱生、依法办学、无为而治。

  “爱师爱生”是常识,为什么要强调?因为如果没有一个“爱师爱生”的大环境,就不能把老师和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其它就很难做到。现在国内的大学纷纷实行所谓的量化管理,一名教师每年的论文数量、科研成果,甚至论文被引用的次数,都决定着他的待遇和升迁,这能说是“爱师”吗?

  普林斯顿大学各级领导“九年不问怀尔斯教授在做什么”(更不会要年年统计他发表多少论文),结果,怀尔斯教授经九年奋斗,虽无论文发表,但却解决了360多年未解难题,摘取了20世纪数学的皇冠。同样, 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院允许他们的的教授经历25000次失败而不受干扰,最后破解科学之谜 ,获2009年诺贝尔奖。

  英国大学教育最高明之处在于:从15世纪开始就实行导师制,学生一进大学,就有导师关爱他。剑桥有一句导师名言:“我的烟熏将把学生心中的火种点燃。”人的头脑不是填充知识的容器,而是被用来点燃的火种。可是在国内,大学生和老师、学校的关系越来越淡薄,这能说是“爱生”吗?“爱师爱生”不是空洞的说教,它与体制密切联系,不可分割。没有良好的体制就没有良好的氛围, 积极性没有充分发挥,其它的就都是空中楼阁。

  《财经》:您所说的“依法办学”主要是指什么?

  杨福家:作为现代大学,做事要有规范,要依法办事。法律包括宪法、教育法等,在这些法律基础上,各所大学都应该有自己的“宪法”,就是大学的章程。其实,《高等教育法》早就明确规定,各学校必须要有章程。但是,现在有多少大学有章程?谁是按照章程办学的?有了章程,依法办事,最后达到无为而治。即在一定的规划(法治)下,“无为而治”或许是最好的“治”。如果各大学有了自己的章程并且切实遵行,教育部就不必什么都管。教育部要做的最主要的一件事,就是监督大学是否依法办学。

  《财经》:我觉得在这三个方面中,核心恐怕还是依法办学。

  杨福家:对,现在大学体制的关键是“按法办事”。比如,诺丁汉大学的章程有116页,各种权利义务都规定得清清楚楚。要做领导首先要懂得这个法,必须按法办事,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章程之上。

  《财经》:我们的问题是无法可依,即使有法也不依。

  杨福家:我对此深有体会。前些年我到深圳开会,当时的市长许宗衡临时约见我,一见面就说,你从此就是我们深圳市政府的顾问了。之前没有任何人通知我,我完全没有准备,市长一句话就戴上了一个“顾问”帽子,这样的顾问有什么意义呢?毫无意义。不过,有一个顾问是很有意义的。几年前,香港大学问我能不能做校长的特别顾问,我说可以。没有想到,不久香港大学郑重其事地来了一个文件,顾问的权利是什么,义务是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规定得清清楚楚。我签字后,做了六年香港大学顾问。中国所有的顾问都是“终身制”,不需要辞职,可是在2005年我正式辞去了香港大学的顾问职务,因为我已忙不过来了。

  《财经》:没有想到,人家的规定这样具体清楚。

  杨福家:一切都是有法可依的,而且非常清晰,我们就缺少这样的规定。所以我认为,各大学都应该根据法律制定章程,然后由人大会议承认章程。这样一来,各大学就可以按照自己的章程来办事,这就是“自主办学”的含义。

  《财经》:《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里有明确规定,各大学“自主办学”。遗憾的是,落实不了。

  杨福家:要自主办学,首先是得到法律的授权。

  《财经》:我觉得是两个层面问题,一个是各大学没有章程,无法可依,一个是即使《高等教育法》里有规定,但是有关部门不能做到依法办事。

  杨福家:实际上,西方大学的章程不需要校外组织批准,只要它没有违反本国的法律。在中国的特定情况下,大学的章程可以请人大批准。教育部的职责就是监督,保证国家的法律得到贯彻。美国教育部的大门口有两句话“教育公平,教育质量”,这是它要管的事情。只有这样,大学才能做到“自主办学”,才能有非常民主的气氛——“民主办学”也是《高教法》里明确规定的。

  《财经》:“民主办学”也是有明确规定的吗?

  杨福家:是的,《高教法》里明确写明“高等学校应当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实行民主管理”。2007年温家宝总理在同济大学时演讲说,“一所好的大学,不在高楼大厦,不在权威的讲坛,也不在那些张扬的东西,而在有自己独特的灵魂,这就是独立的思考、自由的表达。”怎么保证独立的思考、自由的表达?就需要尊重学校的办学自主权,民主办学。

“表面上是尊重,实际上是贬低”

  《财经》:2009年初,温家宝总理在国家科教领导小组会议上说:“教育方针、教育体制、教育布局和教育投入,属于国家行为,应该由国家负责。具体到每个学校如何办好,还是应该由学校负责、校长负责。不同类型学校的领导体制和办学模式应有所不同,要尊重学校的办学自主权。教育事业还是应该由懂教育的人办。”由懂教育的人办学,这也是现在大学的一个核心问题,大家都在批评中国没有真正的教育家。

  杨福家:西方的著名大学都是世界范围来招聘校长的,而不是由教育部来任命。而国内的大学实行校长任命制,把行政化带到高校里来,这是造成今天大学不好氛围的一个重要原因。把一些大学的校长定为副部级,表面上是尊重,实际上是贬低!在国外,大学校长绝对不用行政级别来衡量,教育部部长对他们都很尊敬。美国现任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以前就是一位大学校长,他接到国防部长任命后写了封信说,我热爱这个学校,但是国家需要我,我更热爱我的国家,我必须走。韩国的一位大学校长直接被任命为总理。日元上的人物头像福泽喻吉就是庆应大学的校长,并非王室成员。

  《财经》:看来,把校长定位副部级,表面是抬高他们,实际上不过是明确把大学校长定位教育部的下属,我们之间就是一个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

  杨福家:美国教育部长到哈佛大学,哈佛校长可以不与他见面。英国的教育部长是内阁成员,他到诺丁汉大学里来,我们会见他,这是礼节性的,表示对他的尊重。但他说的话,对学校没有影响,更并不意味着所说的话就是“指示”,因为学校没有义务按着他说的去做。当然,英国的教育部长也从来不指示,他知道自己的定位。诺丁汉大学有一幢15层的高楼,建得太高,布局很不合理。时任英国首相的撒切尔夫人到学校来看到后,建议把它拆掉。校方虽然也认为当初建造是个错误,但是如果拆掉又要花一大笔钱,所以至今仍然在使用。撒切尔夫人的话学校可以听,但结合实际情况后,不一定按照去做,她也不会追究“你怎么没听我的话”。因为学校是独立于政府的一个学术自治体,政府是政府,学校是学校。

  《财经》:但是中国却把大学视为政府的附庸,教育部更理所当然地认为大学是自己的下属。

  杨福家:中国有自己的特殊国情,但是去除大学的行政化是应该的,至少应该把大学体制恢复到解放初的时候,那时大学没有行政级别,不管是复旦大学的陈望道校长,还是武汉大学的李达校长,他们的地位都非常高,绝对是高于部长级的。

  《财经》:核心的问题是要保证大学成为学术自治体,它和政府之间是有非常清晰的界限的,政府做什么,学校做什么,大家都非常清楚,而不是说学校是政府的一个附属。

  杨福家:大学成为学术自治体并不意味着一所大学可以不受约束,它必须要在法律规范下运作,不能违法。

  《财经》:教育家需要懂教育的人来办学校。在您看来,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家,换句话说,教育家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素质?

  杨福家:作为一个中国教育家,要在中国一流大学做校长,第一,他必须懂政治,必须了解中国的国情。第二,他必须有比较丰富的教育管理经验,最好在其他大学或教育机构已担任过领导工作。第三,最好学习过一些教育理论,有相当的文化修养;教育本身是一门科学。

  以前我曾认为,美国的一些大学都有几百年历史了,像哈佛已经373年,比美国化历史还要长。而中国的大学才多少年,怎么和人家比?但现在我的观点有一些变。16年前我在复旦大学接待过以色列已故总理拉宾。当时,拉宾总理自豪地介绍:“以色列只有550万人口。领土的60%是沙漠,90%是干旱地。但我们是农业强国、高科技强国。”我问:“是什么因素使以色列如此强大?”他答了一句:“以色列有7所一流大学。”以色列最早的大学是1924年才建立的,不到90年就有了7所一流大学。近年来,在本土作出巨大贡献的以色列科学家更是接二连三获得诺贝尔奖。论土地面积,北京与以色列差不多;论人口,上海为以色列的3倍;论环境,我们60年和平,他们战火不断;论历史,我们的大学诞生得比他们早,京沪两地都有百年老校,却没有一所可与他们相比!总理一再问:60年过去了,为什么我们培养不出像钱学森那样的杰出人才?对比这些,对中国教育现状怎么会没有危机感呢?

  《财经》:在美国,历史不到100年就成为世界名校的也有,关键是大学怎么办。

  杨福家:新中国成立60年了,没有培养出一位大师。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科学家已经有八位了,但是他们与新中国的教育没有关系。例如,杨振宁和李政道是解放前的西南联大时期培养的。

  《财经》:西南联大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大学,虽然那时候很穷,但是它已经成为一个真正现代意义上的大学了。

  杨福家:包括谈家桢、苏步青等人的重要的学术文章,都是在那个时候写出来的,因为那个环境允许搞学术。而现在的环境呢,使学者浮躁得不得了。最近我在几次演讲中,都要求取消研究生毕业要发表几篇SCI文章的规定。如果把这个规定用到世界上,很多诺贝尔奖获得者都拿不到学位。很多获奖者就是靠他们的博士论文拿到学位并得到诺贝尔奖,此外就没有其他文章。但是现在我们要求至少发表两篇,这不是很荒唐吗?

  我们要按照教育规律办事,把关系理顺了,大学就会发展很快,就会出很多人才。使人满意的体制应该能够保证大学由教育家办学,保证大学在国家宪法和法律框架内具有自己独立的思考,自由的表达的办学自主权,保证做到《高教法》规定的“高等学校应当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实行民主管理。”

大学绝对不能盈利

  《财经》:您在英国诺丁汉大学任校长,和国内大学比起来,英国的大学是怎么运作的呢?

  杨福家:我曾经问过哈佛大学校长,他的职责是什么,他说他主要做两件事,全世界找钱,全世界找人。诺丁汉大学一开始征求我的意见时,我首先问,要不要管这些事呢?筹钱我可没有办法。后来我才了解到,与中国一样,英国的学校都是政府的,不需要校长去筹集资金。实际上领导学校的是三个委员会:校董会、校务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在三个委员会之下有一位执行者,执行三个委员会的决议,他就相当于国内大学的校长,或公司的总经理,是执行校长。教育部不干预学校的事务,各大学都是依法办事。在就任诺丁汉大学校长八年以后,有了越来越深的体会,我在一次演说中说,直言英国的大学很难超过美国大学,因为美国的一流大学都要自己筹集资金,依此建立基金库;社会对大学的大量资助,重要的还不在于钱,而在对大学的认可,这种机制激励着美国大学奋力追求卓越。大学有没有来自非政府的、充足的资助,是大学能否成为世界顶尖大学的必要而充分的条件。

  《财经》:现在国内民众普遍对教育不满意,大学很难得到非政府的资助。

  杨福家:老百姓对教育不满意,怎么会给你钱?而在美国,来自非政府的资助可以让教授安心研究,不要考虑生活问题。我们现在有很多教授分心太多,无法全心全意搞学术研究;而学生为了早日找到工作,在最后一年也无心念书,教学质量怎么会高?

  《财经》:中国也在搞市场经济,许多人都在困惑,大学和市场应该是什么关系?

  杨福家:大学校长、科学家与总经理这三个角色绝对不能混在一起,这三者组成了一个三角形。要搞科研,就专心搞科研,既要搞科研又要做大学校长,是做不好的;要做生意,就专心做生意,既要做生意赚钱又要搞学校管理,也不可能做好。我做复旦大学校长时就强调,学校的责任不是拥有多少家公司,但必须为国家经济服务。美国的大学对美国经济的贡献是巨大的,有人统计过,美国经济的增长有70%来自大学。

  《财经》:大学应该对经济有贡献,并不等于大学就要办公司。

  杨福家:大学不能办公司。大学可以出哺育公司,但不意味着大学应该占有公司。麻省理工学院哺育出了上千个公司,可是自己没有一个公司。所以必须明确,在现代社会,大学为国家的经济发展贡献力量是责无旁贷的,必须为经济服务,但并不意味着学校的每一个人都要做与经济直接有关系的工作,这是两码事。一定要有一部分人做长远的基础性的研究,做他们有兴趣的研究,学校应该为他们提供良好的生活和研究条件,让他们安心工作。

  《财经》:如果说大学和政府之间要有清晰地边界,同样大学和市场之间也要有清晰界限。

  杨福家:大学绝对不能盈利。我一直反对“教育产业化”,因为大学是一个公益的事业,绝不能有任何盈利。即使因为某种原因有一点收入,也应该用于增加教学研究经费,绝对不能与教师的利益挂钩。教师的工资由学校支付,保证他们安心工作,全力以赴,让同学有问题时可以及时找到他们。可是现在国内大学教授兼职之风盛行,北京有一所大学的研究生,已经毕业了,说连老师的面都没见过!当然,教授也有苦衷,来自学校的那点收入不能保证他们过上体面生活。问题是,这样子,中国教育能搞得好吗?

通过制度设计实现权力制衡

  《财经》:对于现在大学实行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一些学者也提出异议,认为应该改革,您的意见呢?

  杨福家:这是《高教法》里规定了的。但是一定要厘清,“党委领导”是党委集体领导。

  《财经》:问题是,在实践中“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往往会蜕变成为“党委书记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所谓集体领导最后往往变成一个人领导。

  杨福家:确实如此。许多大学的党委会基本不开,即使开会,尽管党委书记只是委员中的一员,可是委员会其他成员很少会发表与他不同的意见。于是就形成,常委会上由党委书记说了算。因此,我建议在现行的体制下改革党委会。

  《财经》:党委会要改成什么?

  杨福家: 党委会成员至少有三分之一由教授中选出。“教授治校”或“教授治学”的重点是有一套体制保证:教授,特别是在教学与科研第一线的教授受到充分的尊重;他们在学校内有充分的发言权与决策权。在诺丁汉大学,教授有充分的权力,如果校长做得不好,30名校务委员会委员中有超过8名认为校长不合格,就会启动一个程序组织调查。如果换校长,就要组成12人委员会,其中6人是第一线的教授,还有6人是具有教育经验、与学校没有利害关系的校外人士,而所有管理层是不能进12人委员会的,也包括现任校长。校务委员会中的教授是由广大教授选出来的,必须对教授会负责。我认为,我们可以学习借鉴这种做法,党委会有三分之一是校外人士,三分之一是教授党员、学生党员选出来的,三分之一是学校领导层的负责人。

  《财经》:这个方式不错,至少可以防止集体领导走样变成一个人领导。

  杨福家:党委书记是组织中的一员,而且要明确规定他的职权在哪里。比如宁波诺丁汉大学是一所中外合作办的大学,由英国诺丁汉大学负责日常教学,我提出来非要有党委不可。党委的职能是什么?第一,保证中国法律在学校里贯彻实施,党委做监督工作;第二,在处理学校与政府间事务时,党委做协调工作;第三,党委负责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保证学校的稳定。第四,党务工作。但是学校的人事,党委不负责,而是由校委会来讨论决定。经过改革,就可能真正做到“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财经》:党委领导,校长负责。如果真正改革了,其实这样的体制也是可以的。

  杨福家:关键是如何通过制度设计实现权力制衡。诺丁汉大学的“校务委员会”的领导不是校长,我是董事会的主席,虽然在学校名单上我是第一个,但是校务委员会主席不是我,而是由校外的人士担任。我们再看一个例子,执行校长可以任命数个副校长帮助管理学校,一起执行三个委员会的决议,而不需得到其他人或委员会的批准,这是他的权力所规定的。但是三个委员会都会监督执行校长,任命自己的亲戚做副校长是根本不可能的。校长有权力任命副校长,但无权任命财务长和负责教学质量控制的教务长。这三个职位都是由校务委员会选举的。

  《财经》:校长、财务长、教务长三者是平行的。

  杨福家:在某种意义上是这样的,他们都对校务委员会负责。如果权力不实现制衡,都掌握在某个人手里,就可能滋生腐败。

  《财经》:诺丁汉大学的这套机制设计是非常科学的。

  杨福家:我们的大学负责人都是由教育部任命,既然是由教育部任命的,他们为什么要听教授的?

  《财经》:您的观点给我启发非常大,改革党委会,可能是一个非常好的措施,能够解决我们面临的很多现实问题。

  杨福家:总之,高等教育必须改革,对此,从国家政府层面对一些重大问题作出决断是十分必要的。我建议先在国内几所大学试点,尽量选得全面些。

  《财经》:改革的方向就是让大学逐渐成为一个独立体,自主办学,实现大学自治。

  杨福家:也不能完全做到自治,因为中国有自己的国情,但是希望改革,途径就是在几个学校试点,三年以后可见初步成效。大学改革的关键是体制改革。理想的体制应该做到:尊重学校的办学自主权,教育事业还是应该由懂教育的人办。保证大学在国家宪法和法律框架内具有独立的思考、自由的表达的自主办学权。保证高等学校应当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实行民主管理。

相关栏目:『学人动向
普林斯顿教授“辛辣”点评中国学生:一个普遍的「坏习惯」阻碍了他们的长远发展 2024-11-16 [96]
朱民:中国经济将面临巨大的结构性变化! 2024-11-06 [398]
巫宁坤:活下去,并且“在日暮时燃烧咆哮” 2024-11-04 [438]
周其仁:中国经济高位下行的根本原因 2024-11-03 [467]
张维迎:让我最痛心的是社会变得如此虚伪,如此假话连篇 2024-10-31 [569]
达龙·阿西莫格鲁:制度视角下的中国未来经济增长 2024-10-31 [523]
钱满素:献身精神本身不足以成为一种美德 2024-10-31 [521]
战争琐思录(一):关于诺娃 2024-10-31 [521]
​“中产阶级气质”批判——关于当代中国知识者精神状态的一份札记 2024-10-27 [684]
后生可畏!这位华裔才俊掌控着全球顶尖公司AI模型训练! 2024-10-21 [775]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日本政府《氢能利用进度表》 :美国《2016-2045年新兴科技趋势报告》 :天津工业大学“经纬英才”引进计划 :浙江财经大学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的邀请函 (10/31-11/1) :美国加大审查范围 北大多名美国留学生遭联邦调查局质询 :天安门广场喜迎“十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 马亮:做院长就能够发更多论文?论文发表是不是一场“权力的游戏”? :印裔人才在美碾压华裔:我们可以从印度教育中学到什么?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