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学人动向
关键字  范围   
 
陈虹宇:前沿往往是冷门
陈虹宇:前沿往往是冷门
作者:彭科峰 | 2017/4/24 15:35:26 | 浏览:2303 | 评论:0

陈虹宇:前沿往往是冷门

 

要想脱颖而出,就要有自己的独门绝技;创新的结果,总是把冷门的研究领域变成新的热点。如果随大流、盲目追捧热点,则容易跟在人后,步步落后。

从中国科大本科毕业,到耶鲁大学读博士,到康奈尔大学博士后出站,然后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任职,35岁获得终身教职,陈虹宇的科研生涯一路充满光环。2016年,他决定回国到南京工业大学任教,为中国科研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回国不久,他就申请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项目支持。如今,他带领的团队,正在复合纳米结构的合成与机理研究方面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前沿的定义,就是人迹未至的地方。冷门的不都是前沿,但突破性的进展往往出现在冷门的科学中。”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陈虹宇表示,“对科研人员来说,要想脱颖而出,就要有自己的独门绝技;创新的结果,总是把冷门的研究领域变成新的热点。如果随大流、盲目追捧热点,则容易跟在人后,步步落后。”

从无机化学到纳米

纳米科技是上世纪90年代初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兴科技,其目标是在比原子、分子稍大一点的纳米尺度,按照人类的意愿操控材料,制造出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如今,随着一些纳米产品的逐步推出,一般人对纳米都不会太陌生。而陈虹宇的研究,是在探索纳米科技新的前沿。

“其实我一开始的研究方向,和纳米并没有太大关系,是传统无机化学,”陈虹宇回忆说。上世纪90年代,他考入中国科大就读无机化学专业,师从钱逸泰、朱英杰等人。此后,陈虹宇进入美国耶鲁大学直接攻读博士,从事生物无机化学的研究,“在耶鲁大约待了6年半,主要研究锰化合物催化水的氧化产生氧气的能力,来了解其在光合作用里的关键作用。”

2004年,陈虹宇获得了耶鲁大学的博士学位。机缘巧合,他找到康奈尔大学食品科学系的一个博士后位置,“当时康奈尔大学的导师是微生物学家,专长是抗体的研究与生产。但他的研究组里,有跨越物理、化学、微加工、电子工程等领域的广泛研究方向。我在他的影响下,慢慢熟悉纳米领域,找到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突破口。”陈虹宇说。

回忆当年在美国两所顶尖大学的经历,陈虹宇十分感谢导师们给予自己的学术自由度。他们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对学生选择的科研方法和具体研究路线做过多的干涉。他们只负责为学生的科研工作提供宏观上的指导和逻辑性、严谨性方面的训练。在他们看来,科研工作者的兴趣和主动性是至关重要的。对年轻的科研人员来说,如何发现自己的兴趣,独立地寻找科研的新方向;如何建立假设,并自主地寻求方法证明,都是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去培养的。导师的过多干涉,往往会对学生的成长不利。

从新加坡到南京

2006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正在组建化学与生物化学系,在全球范围内海选英才。之后的数年间,陈虹宇在这里发表了大量高水平文章,并提前获得终身教职。从化学与生物化学系的副主任,到数理学院的副院长,再到分管科研的理学部副部长,陈虹宇已经成为新加坡华人科学家中的后起之秀。他培养的博士、博士后中,有12位现在在国内任教授/副教授,1位在美国任助理教授。

在此期间,陈虹宇进一步确立了自己的科研方向。在他看来,做纳米研究的人很多,大多都是应用方向。很少有人愿意去探索更复杂的纳米合成,做相关机理研究的就更少了。也正因此,他的研究颇受关注。

也是在新加坡期间,陈虹宇和南京工业大学的科研人员开始了广泛的交往与合作,逐渐对这所学校有了深入的了解。因为家庭的因素,也因为黄维校长的热情邀请,以及对中国的眷恋,他最终决定放弃国外的终身教职,回国到南京工业大学任教,参与组建了先进化学制造研究院,并担任执行院长。

做纳米合成的创新者

“为了纳米合成而合成,全世界范围内都没有几个人在做。我当时也是靠着自己的兴趣,没考虑是否方便拿经费、发论文,就一头扎了进去。”陈虹宇感叹说,科研人员找到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向非常重要。

很多年轻的科研人员都是循着导师的方向一路走下去,循规蹈矩,往往不敢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独立的方向,这对于年轻人的成长不利。“年轻人要学会培养自己主动寻找新方向的能力。”陈虹宇说。

对自己的研究领域,陈虹宇充满自信。他和团队揭示了复合纳米颗粒生长的界面调控机理;拓展了纳米合成的新结构、新方法;开拓了新型的诱导纳米构象转变,得到了众多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独立工作的10年里,他以通讯作者发表的高水平文章(影响因子大于10)就有30多篇,总引用数4600多次。

陈虹宇认为,要想获得真正的突破,科研人员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兴趣,在冷门领域进行持久的探索。

陈虹宇介绍,大众想象中的纳米科技,往往是那种可以携带药物进入人体血管,帮助治疗疾病的微型机器人,“无论将来要做什么样的纳米器件,都需要具备合成、组装复杂纳米结构的能力。而现有的纳米科技,只能合成简单的纳米球、纳米棒、纳米片,也就是说,在合成能力上存在着一个巨大的鸿沟”。

那么,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陈虹宇认为,当前纳米是一个非常热门的领域,但大部分人都在做应用研究,他们所依托的,是现有的纳米材料。而合成能力有点像工具箱,大家都去用工具,没有人去发展这个工具箱的话,应用的潜力总有一天会耗尽。“从基础能力上讲,纳米形貌的控制跟化学成分的控制有着本质的不同,除非纳米合成可以得到专业化的发展,否则这种合成能力上的鸿沟不会自动消失”。

“传统的纳米合成,主要侧重于控制纳米颗粒的形状、大小、均一性。我们则主要致力于发展纳米合成的方法学,本来没有路的,要找到一种方法来达成。例如让纳米线自己卷成圈或拧成麻花,或者生长出纳米的箭头、刻蚀出纳米的螺丝。这样的复杂纳米结构既然没有人做过,其背后形貌控制的机理也就不为人所知。如果可以摸清楚其产生的具体路径以及基础原理,我们就可以进一步拓展合成能力,而这正是我们力图要突破的方向。”陈虹宇介绍,他领导的研究小组开发出了十几种新型纳米结构的合成路线,并提出了新颖的机理。

未来,陈虹宇希望将复合纳米合成建设成一个专业的研究领域,并期待该领域得到更多人的关注。他自己则希望在纳米复合结构生长、纳米颗粒团簇组装、诱导纳米构象转变、纳米线操控等方面作出更多原创的发现和贡献。

陈虹宇认为,制药产业的成功,是建立在千万种已知的有机化合物基础上的,背后还有着深厚的理论支持;纳米科技也会一样,只是现有的纳米形貌还太少、太简单。“除非纳米科技的工具箱得到充分发展,否则我们将不会知道我们错过了什么。我的研究现在的确是个冷门,但一旦取得突破,将会拓展纳米科技新的前沿”。

相关栏目:『学人动向
普林斯顿教授“辛辣”点评中国学生:一个普遍的「坏习惯」阻碍了他们的长远发展 2024-11-16 [72]
朱民:中国经济将面临巨大的结构性变化! 2024-11-06 [347]
巫宁坤:活下去,并且“在日暮时燃烧咆哮” 2024-11-04 [382]
周其仁:中国经济高位下行的根本原因 2024-11-03 [412]
张维迎:让我最痛心的是社会变得如此虚伪,如此假话连篇 2024-10-31 [518]
达龙·阿西莫格鲁:制度视角下的中国未来经济增长 2024-10-31 [472]
钱满素:献身精神本身不足以成为一种美德 2024-10-31 [470]
战争琐思录(一):关于诺娃 2024-10-31 [466]
​“中产阶级气质”批判——关于当代中国知识者精神状态的一份札记 2024-10-27 [633]
后生可畏!这位华裔才俊掌控着全球顶尖公司AI模型训练! 2024-10-21 [722]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慕波:爬取7万条帖子  看看人们都是怎么吐槽相亲的 :陈文玲: 必须推动中美关系回到正确轨道 Colleen Flaherty 翻译 刘勤:MIT教授发文《美国经济评论》 :生命科学受益于明星科学家们的死亡 :北京和上海金融人的最新鄙视链 :日本政府《氢能利用进度表》 :美国《2016-2045年新兴科技趋势报告》 :天津工业大学“经纬英才”引进计划 :浙江财经大学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的邀请函 (10/31-11/1)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