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的春天,万物生发,正是加州最美的时节,美丽的生态小城克莱蒙迎来它的大喜日子。第11届“生态文明国际论坛”4月28日在此召开。著名海外智库美国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美国过程研究中心和克莱蒙市政府,美国生态文明研究院,克莱蒙研究生大学,美国克莱蒙培泽学院,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美国北德克萨斯大学环境哲学研究中心,哈尔滨工业大学建设性后现代研究中心,衡水建设性后现代生态农业实验基地,美中环境教育协会,美国地球权利研究院等单位联合举办了此论坛。来自中国,美国,欧洲,韩国,日本等地100余位中外代表参加了论坛。本届论坛在“生态文明与命运共同体”的主题下探讨了“生态文明的基本理论研究”,“生态文明的实践路径”,“生态文明与传统文化”以及“生态文明文化与教育”等论题。与会专家学者认为虽然当今世界存在着不同利益群体、不同宗教信仰、不同意识形态与不同社会制度,但生态文明会让我们和平共处,理性选择我们共同的未来。因为人类与地球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我们与地球是“同命的”,是患难与共的,因此我们与他者应该同舟共济,世界各国人民应该携起手来共建生态文明。
年逾90的世界著名生态哲学家,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创会院长,美国国家人文科学院院士小约翰•柯布博士在题为“论命运共同体 ”的大会发言中说,“中国人和美国人共享一个地球,许多正在发生的事情正威胁着作为整体的地球。这在气候变化方面表显得尤为突出。面对即将来临的生态灾难,我相信,那些强烈意识到自己与邻居有着共享命运的人们,比那些缺乏这种意识的人们,有大得多的机会存活下来。我们越快、越深刻地领会我们的共享命运,越多地据此采取行动,我们的共享命运就越有可能是共存共荣而不是相互毁灭的”。
有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创始人菲利普•克莱顿教授也认为当我们意识到我们每个人不仅与人类共同体共命运,而且与地球共命运的时候,我们会获得如下启示:无限制的资本主义式的经济体系是不可持续的。因为这种资本主义的正义是不正义的,它的所谓“自由市场”是不自由的,穷人将是全球气候变化异常的最大受害者。我们不能等建立在资本基础上的文明崩溃后再提出建立为了共同福祉的体制。社会主义的原则为建立以共同福祉为旨归的政治体制提供了可能。然而这些原则必须根据来自当代生物学的最新洞见加以重新思考。生态社会主义就是这种反思的结果,这是一种围绕共同福祉组织共同体的方式,它使人们意识到人与生活在地球上的他者是共命运的。
美国著名儒学专家,耶鲁大学的塔克教授试图探颐“共同体”思想的中国文化之根。在她看来,“共同体”是儒家思想的一个核心概念,而这一概念比人和人类社会更宽广。“实际上,我们意识到儒家思想中存在拥抱宇宙的和生态的共同体伦理的诸多维度。这些更大的维度对于创造一个生态文明而言是决定性。”
克莱蒙培泽学院和克莱蒙研究生大学政治学教授斯诺伊思教授则运用当代脑科学的最新成就证明我们不是孤立的人,我们彼此的确是微妙地联系在一起的。她认为这与《化胡经:老子遗稿》中的 “我们的所作所为确实会影响到别人,反过来又会影响到我们自己”的理念是高度一致的。中国环保部华南所党委书记李远和华南所生态文明研究中心副主任张修玉认为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阶段,生态文明是现代工业文明之后的后现代文明形态,它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
中国著名公益组织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创始人、理事长王平女士则强调“生态文明是人类一场新的认知革命,我们的任务就是要促成生态文明这样一场伟大的认知革命”。匈牙利科学院的天体物理学家格朗皮埃尔认为工业文明代表一种物质文明,它是“分裂的,粗俗的和异化的”,而生态文明则代表一种精神文明,它是“自然的,和谐的”。后现代科学可为生态文明提供强大的科学支撑。
北京生态文明工程研究院院副院长贾卫列研究员认为生态文明理念的提出和生态文明理论的建立,实现了人类思想观念的深刻变革。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项目主任樊美筠博士在大会致辞中则通过引用宋朝辛弃疾“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的诗句强调“生态文明的历史大潮是任何人都无法阻挡的。”
由于克莱蒙“生态文明国际论坛”是首个在美国举行的全球性的关于生态文明的国际论坛,是中国民间外交在海外推动生态文明的重要平台,它因此吸引了中外许多有识之士前来贡献智慧。本次会议上克莱蒙市长施罗德( Larry Schroder)热情地向中外来宾介绍了克莱蒙在建设生态城方面所取得的傲人成就以及即将建成全美第一个“无废物城”的愿景。
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副会长王春益研究员向中外代表详细介绍了中国政府为推动生态文明所取得的可喜成就;生促会合作与发展部主任靳永新先生在大会发言中介绍了社会组织在建设生态文明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其中作为我国第一个以生态文明研究与实践为主要工作职能的全国性社团组织,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为推动人类生态文明建设事业所出的种种努力和取得各种成绩获得与会中外代表的赞叹。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文明研究中心张惠远主任从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五位一体的角度对中国生态文明治理能力建设的制约因素与制度改革任务做了系统分析。
韩国学者韓允禎博士和李东雨先生则向与会者介绍了生态文明在韩国的发展状况。
中国著名生态文明研究专家云南大学博士生导师周鸿教授指出用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明,要注重弘扬我国博大精深的生态文化传统。在中国“天人合一”的古典哲学里,包容着丰富的生态文明智慧,体现了中国人传统的世界观。
著名生态马克思主义专家,哈尔滨工业大学谢保军教授在大会发言中探讨了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工人生存环境的生态批判,认为这些批判加深了对资本主义制度生态罪孽的认识,为理解工人阶级解放理论提供了新视角。
北京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东松主张将解决人与自然矛盾和解决人与人矛盾统一起来,通过不断解决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矛盾(问题)为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创造条件,提供保障。
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治河认为要建设生态文明,教育是是至关重要的。由于现行的专才教育是为工业是与现代工业文明相适应的,也是为现代工业文明服务的。随着现代工业文明的式微和生态文明的崛起,这种专才教育的不合时宜就成为一种必然。生态文明呼唤一种后现代的通人教育”。与现代专才教育不同,通人教育是一种“使学生和社会的生命得到滋养和改变”的教育。它所要培养的是融会贯通之人和通情达理之人,是“感性、理性与灵性兼容, 身心和谐、健康积极的完整人”,概言之是“有感觉的人 ”。所谓“有感觉 ”就是对他人有感觉,对自然有感觉,对一个时代的忧郁有感觉,对美有感觉。在这个意义上,通人教育是一种深度教育。
上海大学欧阳光明院长就如何借鉴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资源建设中国的生态文明,福建农林大学管理学院、旅游学院陈秋华院长就如何促进森林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友成研究院执行院长汪亦兵和友成首席战略官孙宏生也就如何整合社会力量,通过跨界合作推动生态文明贡献了自己的独到看法。
自2006年以来,每年四月下旬在南加州美国著名生态城克莱蒙举行“生态文明国际论坛”,迄今已有数千位来自中国、北美和欧洲的生态文明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非盈利机构负责人参加了该论坛。第11届论坛举办期间还举行了第10届“柯布共同福祉奖”的颁奖典礼。该奖旨在奖励世界范围内为推动人类和自然共同福祉做出杰出贡献的人士。本届“柯布共同福祉奖”得主为莎伦•斯诺伊思(Sharon Snowiss)教授。数十年来莎伦教授一直致力于中西文化的深入沟通。她不仅自己研习气功,而且是第一个在美国主流大学里开设气功课的美国教授。
前9届获奖者包括:北京地球村环境文化中心主任廖晓义;耶鲁大学环境学院教授玛丽•塔克;著名生态农业学家、后现代农业先驱迪安•弗罗伊登柏格;加拿大幸福经济学家马克•安尼尔斯基;北京生态文明工程研究院院长、联合国国际生态安全科学院院士刘宗超;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可持续发展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温铁军,国际生态文明联盟主席杰伊•迈克丹尼尔,生态经济学奠基人赫尔曼•达利,“中国第一农民”安金磊。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院长克莱顿和常务副院长王治河长给斯诺伊思教授颁发了奖状。
在颁奖典礼上,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院长和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创始人、理事长王平女士分别做了“生态文明与有机马克思主义”和“生机勃勃的生态文明”的主题演讲。本届“柯布共同福祉奖”得主莎伦斯诺伊思教授随后发表了获奖感言。
在最后一天的闭幕式上柯布院士分享了自己的对两天会议的体会,强调中国代表的到来特别是中国代表对建设生态文明的执着精神令他看到希望,这再次坚定了他的信心:生态文明的希望在中国,比起特朗普治下的美国和世界上其他国家,中国最有可能做生态文明的领跑者。主持闭幕式的中方大会主席,福建农林大学管理学院,旅游学院院长陈秋华教授在总结发言中高度肯定了此次会议的重要意义。认为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大会,尽管中外代表对于生态文明概念的理解不尽相同,对于建设生态文明的实践路径各自提出了不同的动议,但大家对建设生态文明的热情是高度一致的,对超越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的必要性是高度趋同的。人心齐,泰山移,只要各国人民心往一处使,生态文明的大业注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本届论坛你也引起了海内外媒体的关注。新华社,《国际日报》,《时代论坛》,《世界文化论坛》等媒体分别派记者对论坛和颁奖典礼进行了采访。其中新华社记者4月28日以《美国学者称赞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新发展》为题发表了报道,《国际日报》5月2日以“生态文明的历史大潮不可阻挡”为题报道了大会。
《国际日报》: 生态文明的历史大潮不可阻挡 - 第11届生态文明国际论坛在美成功举办
4月28日上午九时,于克莱蒙培泽学院举行「第11届生态文明国际论坛」的开幕式。该论坛由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美国过程研究中心、克莱蒙市政府、美国生态文明研究院、克莱蒙研究生大学,美国克莱蒙培泽学院、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美国北德克萨斯大学环境哲学研究中心、哈尔滨工业大学建设性后现代研究中心、衡水建设性后现代生态农业实验基地、美中环境教育协会、美国地球权利研究院…..等单位联合举办。来自中国,美国,欧洲,韩国,日本等地有一百余位中外专家学者参与此次论坛的盛会。
世界著名的生态哲学家,美国国家人文科学院院士,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创会院长小约翰·柯布博士在会中发言:主题为「论命运共同体」;强调许多正在发生的事情正威胁着作为整体的地球,面对即将来临的生态灾难,我们越快、越多地采取行动,我们就越有可能是共存共荣、而不是相互毁灭的。因为,人类与地球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我们与地球是患难与共的,因此我们与他者应该同舟共济,世界各国人民应该携起手来共建生态文明。克莱蒙市长施罗德( Larry Schroder)热情地向中外来宾介绍了克莱蒙市在建设生态城方面所取得的傲人成就以及即将建成全美第一个「无废物城」的愿景。
在论坛举办期间,同时举行了第10届「柯布共同福祉奖」的颁奖典礼。该奖旨在奖励世界范围内为推动人类和自然共同福祉做出杰出贡献的人士。本届柯布共同福祉奖得主为莎伦•斯诺伊思(Sharon Snowiss)教授。她在数十年间一直致力于中西文化的深入沟通。她不仅自己研习气功,而且是第一个在美国大学裡开设气功课的美国教授。在晚宴的颁奖典礼上,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院长菲力浦·克莱顿教授和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创始人、理事长王平女士分别做了“生态文明与有机马克思主义”和“生机勃勃的生态文明”的主题演讲。柯布共同福祉奖得主莎伦斯诺伊思教授随后发表了获奖感言。为本届论坛创下另一个被注目的高点。
美国学者称赞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新发展
新华社记者 高山 郭爽
“中国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给世界带来了希望,中国可以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领头者。”年逾90的美国国家人文科学院院士小约翰·柯布博士28日在加利福尼亚州著名生态城克莱尔蒙特举行的第11届生态文明国际论坛上做开场发言,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本届论坛主题为“生态文明与命运共同体”,为期两天,由美国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美国过程研究中心、克莱尔蒙特市政府等单位联合主办,上百位来自中国、美国以及其他国家的专家学者出席。
与会专家学者认为,虽然当今世界存在着不同利益群体、不同宗教信仰、不同意识形态与不同社会制度,但生态文明会让人类和平共处,理性选择共同的未来。人类与地球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各国应该携起手来共建生态文明。
专家学者高度评价中国近年来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取得的成就。
美国著名儒学家、耶鲁大学玛丽·伊夫林·塔克教授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生态文明建设在中国受到了高度重视,中国甚至比美国更加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环境遭到破坏是中国发展过程中确实存在的问题,中国正在努力改变,希望能实现经济繁荣发展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这将是艰巨的挑战。
来自美国阿肯色州亨德里克斯学院的教授杰伊·麦克丹尼尔对记者说,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为世界树立了榜样,中国在可再生能源方面很多都领先于世界,虽然中国正处在大规模城镇化的过程中,但中国越来越重视农村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有助于振兴中国农村经济、改善农民生活品质。技术问题不是可再生能源建设的关键,中国政府展现了发展新能源的坚定意愿。
《美国经济学与社会学杂志》主编克利福德·柯布称赞中国在生态建设领域开辟了新路。他认为,经济发展有两面性,中国过去几十年巨大发展背后有着环境成本。其他国家也经历过类似的快速工业化发展,而后因为经济发展带有的破坏性而进入长时间的调整期。他表示,中国是当今绿色能源革命的领导者之一,中国走过的发展道路完全不同于欧美国家。欧美国家过去为了保护自己的环境,把高污染工厂输出到发展中国家,但中国却只能自己解决面对的难题。“世界工厂”其实某种意义上也是替世界承担了污染,中国对污染的治理在为其他国家提供样板。
多位中国学者从多个角度介绍了中国近年来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最新努力与成就。
克莱尔蒙特生态文明国际论坛是首个在美国举行的全球性关于生态文明的国际论坛,也是中国民间外交在海外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平台。自2006年以来,生态文明国际论坛每年4月下旬在克莱尔蒙特举行,迄今已有数千位来自中国、美欧以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生态文明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非营利机构负责人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