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学人动向
关键字  范围   
 
冯仑:城市高架的下半身暴露了城市的品位
冯仑:城市高架的下半身暴露了城市的品位
2017/5/12 6:41:21 | 浏览:2560 | 评论:0
过去百年,属于汽车的世纪。人们可以从家门口开车直达终点,城市因此蔓延。围墙拆了又拆,曾经清晰的网络渐渐模糊,边界变为阡陌纵横的居民区,铁轨侵占了墓地和水岸,高速公路不停触动着城市的元气。

城市高架之下成了最阴森的空间,也是最便捷的停车场。满满地停着车,这是中国大都市对城市高架的基本认知。似乎道路上的空间,停车场永远是最合宜的选择,这种单线条的思维是多么懒惰的思考。

阿苏利在《审美资本主义》中写道,「使有品位的人不同于普通凡人的,并不是劳动,而是蔑视普遍被接受的观念和审美成规的能力。」

  冯仑:城市高架的下半身暴露了城市的品位

▲北京东三环路下的停车场

城市高架下空间再利用的典型

我们的城市,不仅不敢拒绝成规,还不厌其烦地附和,进而暴露了对自身品位的盲目。

城中心是否应当被汽车主导?如果是,那么我们可以重回柯布西耶的畅想,建设一座座「光辉城市」,所有的道路节点都建成高架立交。

如果不是,那就要想一想,已建成的城市高架如何继续使用,以及如何得到更加和谐的处理。如同吉尔·阿由的诗:「玫瑰存焉,没甚为何。它绽放,因它绽放。它不在意自身,不问别人是否堵其芳颜。」

寿终,何以正寝?

「无论城市在初步形成时多么完美,它的建造都永无休止。」历史学家皮罗·科斯托夫说。

为了解决道路交叉口的拥堵,城市高架是最易于实现的形式。在效率至上的时代,城市高架鼓励了车行,又增进停车。如此循环往复,用不了多久,又迎来更严重的拥堵,更长时间的拥堵,以及更大范围的堵塞。

很讽刺,原本是治堵的药,成了致堵的毒。手机地图上细细的红线,始终戳在高架路的脊梁骨上。它也被本雅明所预言,成了「古老城市的褶皱。」它还像一张创可贴,糊在曾经完好的皮肤上。那么霸道,那么自负,如柯布西耶所写:「她主宰,她知道高度,她展现在大地上。」

  冯仑:城市高架的下半身暴露了城市的品位

▲纽约皇后广场鸟瞰

二十世纪的城市高架,被誉为追逐梦想的通道,是城市流动的、纯粹的基础设施。在二十一世纪,城市的逻辑变了,城市回归人性。原先修起的城市高架,却把城市文明赶进了死胡同。

欧洲绝大部分城市已经拒绝了城市高架,南京、济南紧跟其后。波士顿「大开挖」工程除掉了滨水高架,改成地下立交;首尔的清溪川高架复原为城市绿色空间;纽约的高线公园成了铁路高架再利用的典范;同在纽约的皇后广场,则把多重立交打造成功能丰富的公共空间。

  冯仑:城市高架的下半身暴露了城市的品位

  冯仑:城市高架的下半身暴露了城市的品位

▲纽约皇后广场

最近,纽约滨水空间重建工程,有分析图之王美誉的 BIG,竟然在高架下设计了一家影院。

  冯仑:城市高架的下半身暴露了城市的品位

▲BIG为纽约所设计的高架桥下的天幕影院

时间是无止境的,我们不可能站在时间的终点,看见某一个事物的结果。

  冯仑:城市高架的下半身暴露了城市的品位

▲波士顿「BIG DIG」工程前后对比

高架路转为地下立交,地面变成宜人的公共空间

不管高架路的设计寿命多长,是不是百年,即便是千年,它的使命都可以在任一时点终止。城市在自我的运动和演变中,要在不同时期,自觉地找到新的承载形式。

城市高架也不例外,也有它的宿命。即便它总以健硕庞大的身躯示人。

远亲,还是近邻?

人们喜欢发现新东西的滋味,更渴望熟悉事物所带来的惊喜,倾向于选择自己认得出的、而不是陌生的事物。

西方城市熟悉古希腊的传统,公共属性,所以它们所创造的城市明星项目,大多是公共空间。它一次次的更新城市,却重复地讲述相似的故事,其所津津乐道的,也正是老话里的新思想。

公共空间还要被公众所关注,在西方城市做项目,公众的关注比纯粹的实力更易赢得成果。东方城市则不同。东方城市是古今拼贴的,现代与古典之间,没有可以对话的城市语言。

城市里的每块土地都很具独立性,正因为地块之间较高的独立性,城市整体形象非常灵活,也非常多变。以至于人们在日本常常体验的是零散的招牌和符号,对整体的空间模式,无法做出客观判断。

  冯仑:城市高架的下半身暴露了城市的品位

▲中目黑高架下商街

以日本为例,城市学家伯格纳认为,日本城市是不同空间组成部分不断叠加的结构,事件、招牌和符号共同创造了城市空间,而不是地标、纪念碑、广场,后者是欧美式的。

在这种思想指引下,城市高架下空间的再利用,它所参照的,不再欧美的范例,而是这座城市里,人们最需要的、使用最高的功能类型。

比如东京秋叶原高架下的 2k540,基于御徒町的历史文化,打造成了「手工艺之街」。中目黑高架下则成了拥有 28 家特色店铺的个性商业街,还包括东京文化地标之一的茑屋书店。

日本城市高架下的空间藏着微缩版的城市——店铺、健身房、咖啡馆、诊所以及福利院等,曾经流行于欧洲大陆的拱廊街,在百年之后的东方,出其不意地重获生机。欧洲城市习惯于伤筋动骨地修整,日本城市热衷于小修小补的再造。

  冯仑:城市高架的下半身暴露了城市的品位

▲波士顿拆除高架路工程的线路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也是欧美日的杂陈。经历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又回到了相似的起点。再次前路漫漫起来,整治环境与建设新基础设施搅合在一起。探寻出路,这是自洋务运动以来的老生常谈。几乎中国社会的每一次精进,都站在一个没有方向感的十字路口。

如何看待城市高架在城市的长期存在,是选择欧美的公共性,还是日本的商业性,抑或独闯一条新路?都需要重新认识城市高架,从城市的文化传承出发,能够正确地认清高架空间的本质。

在寸土寸金的大都市,我们有理由向外看,参照学习,也有信心向内看,从每一个场地出发,营造五彩斑斓的都市。

与一个世纪的厄运擦肩而过

以什么样的「人」为本?「人必然被社会包裹,否则,我们将赤裸和贫穷。」美国思想家爱默生说。城市的魅力在于人与人之间可以个性化地交流。

加拿大心理学家苏珊·平克指出:「在一个人与另一个人接触时,他们的身体就会释放催产素,它可以帮助人们缓解压力,信任彼此。简单地握手、拍拍肩膀、互相碰个拳头、玩笑式地推一把,或者跳起来击个掌,都可以产生这样的效果。」

增进交流是城市存在的核心价值。人们发展自身,发展他们的社会生活,都需要稳定的城市场所。除却噪音,城市吻合成为优质公共空间的核心要素:开敞、平整、可达与遮蔽。

  冯仑:城市高架的下半身暴露了城市的品位

▲公共空间便是增进交流的前提条件

一个人要在户外,找一个地方坐下,他不大会选择全面暴露的地方去坐,他通常会找一棵树靠着,或者可以被屏障包围和遮掩。克莱儿·库珀认为,人们寻求部分围合部分开放的地方,别太开放,也别太封闭。为了舒服,一个人要求他所在的空间,与周围的空间有一定的围隔。

城市高架本身是大尺度的围隔。同时又覆盖了人性化的小尺度空间。美国建筑大师保罗·鲁道夫认为,人的视觉难以辨认 20 米以上高度的部分,因此再往上就不存在尺度的问题,但是 20 米以下是易于被人感知的,可以看得一清二楚,包括它的体型和结构。

所以从最基本的视觉出发,城市高架下的空间都需要被美化,哪怕是涂鸦,那也会创造美的节点。

  冯仑:城市高架的下半身暴露了城市的品位

▲Koog aan de Zaan 寇安德赞

如果还能进一步地趋向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以其如此庞大且密集的分布,可以作为城市功能空间的有效补充。

当人们源源不断地云集到城市的时候,他们需要更多的公共空间,以丰富个体的体验,城市更需要利用「剩余空间」,完善在快速疾进道路上所遗忘的品位与追求。

最后再看看阿姆斯特丹一座小镇的创意实践,或许会让我们对自身的城市愈加感到不堪。

  冯仑:城市高架的下半身暴露了城市的品位

▲阿姆斯特丹远郊小镇被一条高速横穿,于是高架路下被开发成了公共空间

冯仑:城市高架的下半身暴露了城市的品位

▲泛舟的港湾

  冯仑:城市高架的下半身暴露了城市的品位

▲高架桥下的篮球场

  冯仑:城市高架的下半身暴露了城市的品位

▲高架桥下的儿童游乐场

 

相关栏目:『学人动向
他们正在离开学术界 2024-04-17 [74]
孙立平:人类历史上的三次大分岔 2024-04-16 [75]
阿贝尔奖得主阿维·威格德森三年后再获图灵奖!; 丘成桐:我们对基础科学的重视程度仍待提升 2024-04-16 [62]
周文星 | 美国战略界“保台派”的兴起、批判及其未来走向 2024-04-15 [165]
诺奖过来人:学神经科学,为什么要先打好数理基础? 2024-04-13 [144]
刚刚,图灵奖揭晓!史上首位数学和计算机最高奖“双料王”出现了 2024-04-13 [120]
陈先义:官员们怕什么呢?——从“王婆说媒”到“哭包公” 2024-04-14 [123]
邓晓芒:这不是什么“世界一流的大学”,而是“世界一流的衙门” 2024-04-10 [213]
希格斯逝世,他是“上帝粒子”背后的科学巨人 2024-04-10 [161]
海归教授:我国科研人员砍掉90%,对科技发展的影响也微乎其微 2024-04-10 [255]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印裔人才在美碾压华裔:我们可以从印度教育中学到什么? :北京452万人将从北京迁至雄安(附部分央企名单) :《2019全球肿瘤趋势报告》 :阿尔茨海默病预防与干预核心讯息图解 :引力波天文台或有助搜寻暗物质粒子 :Sail Through the Mist - SoCal Innovation Forum 2019(10/5) 游天龙:《唐人街》是如何炼成的:UCLA社会学教授周敏的学术之路 :“为什么海外华人那么爱国,但是让他回国却不愿意?...“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