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谈到社会学和大数据的结合时,罗家德认为,自己在做社会学研究时,本身就和物理学家、计算机学家长期合作。战略型的议题自然而然要和很多数据结合,社会学家提供理论,会做很多大数据方面的分析。社会学和大数据的结合越来越紧密、越来越多,这是一个世界性的趋势。
他认为,任何学科都开始以它的专业方向来指导大数据研究的走向。早期的大数据,都只是简单的数据挖掘。比如说统计“双11”的购买高峰是什么时候,“剁手族”最喜欢到哪个店去买,这都是些描述性统计,都很简单。但是,现在的大数据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最好的例子就是特朗普竞选团队利用大数据进行人格分析,进而做精准营销。在社会学研究领域,人格、人脉、社会资本、移动规律、生活风格等等的研究都在帮助我们建构个人图谱。如果要想精准一些,一定是个人图谱越多越精准,这就需要大数据。再比如做精准扶贫,做精准医疗,做精准用药,都是一样的道理。如果社会学家到了这个阶段还没介入大数据,那就是落伍了,每一个学科都该引入大数据手段。
在谈到互联网技术对大城市的影响时,罗家德认为先进的技术永远在解决更多的问题。利用技术解决更多问题的同时,又一定制造了更多别的问题,技术还会继续演化,继续变出更多的东西,人类永远在探索自己智慧的极限。上世纪90年代,互联网、移动互联已经初见端倪,大家总觉得城市会消失,人人都可以在世外桃源里工作。最后,城市不但没有消失,而且越变越大。因为科技发展离不开人性规律,人还是要面对面交流的。
在谈到人工智能是否会对现在的社会结构产生冲击时,罗家德认为,不管是人与人的联系还是人与物的关系,在每个时代都有一定的规律,只是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表现罢了。互联网、移动互联、人工智能,它带来最核心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加剧贫富差距。为什么会出现逆全球化、美国有占领华尔街运动,都是因为贫富差距、社会治理的问题解决不了。
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能导致10%对90%的分化,甚至可能演化到3%对97%的分化,97%都变成跟不上人工智能的一群人,这群人只能在人工智能底下勉强工作,甚至被淘汰。人工智能,也就是你的工具越来越聪明。物联网,就是你的工具和工具之间也能够自我调整了,但是这就造成一个核心的问题,就是能够驾驭在这之上的人越来越少,能够设计这些东西的人越来越少,能够使用它的人也越来越少,大多数人可能都跟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