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学人动向
关键字  范围   
 
顾明远:中央最高层拍的板! 中国的校长、老师确实要有紧迫感了!
顾明远:中央最高层拍的板! 中国的校长、老师确实要有紧迫感了!
2017/6/9 19:22:22 | 浏览:1849 | 评论:0

顾明远:中央最高层拍的板! 中国的校长、老师确实要有紧迫感了!

2017粘的新高考改革前后酝酿了整整4年时间,经过了10多轮讨论,之后又分别通过了国务院教育改革领导小组、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最终经中央常委会议、政治局讨论,才最终确定了下来!这再一次印证了,目前全国上下从幼升小到高考正在深入进行的一系列重大历史性教改,都是中央顶层设计的结果。牢牢把握8个最核心的教育大变革方

改变“一考定终身”的不公平    改变“只招分,不招人”的现象2017年起,在高考招录中会采用 “两依据一参考”政策,即依据高考统考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也就是说以后全中国的高考科目采用“3+3”模式,高考成绩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成绩和3门(物理、生物、化学、历史、地理、政治6科中选3科学生自主选择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成绩构成,作为高等学校录取的基本依据。

新高考改革的一个重大突破,就是将高中学生的综合评价内容作为招生录取时的参考。从“招分”转向“招人”,打破了过去以分数录取学生、一考定终身的弊端。

二  不再区分文、理科,宣扬传统文化   突出语文在高考中的关键性、决定性作用

改变中国高考几十年来文理分科带来的偏科、知识面狭窄、过早抑制学生可塑性等的严重弊端,从幼升小一直到高考更大地鼓励每个学生增加各学科知识的宽度、广度而不是深度,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全体学生的广泛阅读水平,让每个学生在全程12年的基础教育中逐步建立感兴趣的学科方向。高质量的阅读需要高水平的语文学习,语文重点突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今天中午刚结束的北京高考语文,有一道小作文题,如下图。

顾明远:中央最高层拍的板! 中国的校长、老师确实要有紧迫感了!

大家可以看到没有广泛的语文阅读积累是很难完成的。此外,今后的高考所有科目都会是对语文的持续考察。

仅说一个例子。你原来参加高考做数学卷子可能所有的考题题面只有2000多字,以后的题面阅读量也许会有5000多字甚至更多,你的阅读、语文水平欠佳,做题速度、理解水平等都会受到很大影响,有的考生甚至连题都没时间做完。而语文、阅读的这一切将反映在今后所有高考科目中。

有趣的是,据了解,在北京,原来通过奥数掐尖来的很多知名重点中学正在前所未有地通过多种办法去迫不及待地提高那些奥数牛孩的语文和人文素养。

三    中高考考查学生多年的积累    明显降低考试难度而增加考试宽度

以后的高考、中考,你在小学学的内容也是必考内容,明显降低中考、高考的考试难度,通过中考、高考的强势变革引导学生从幼升小开始广泛阅读、见多识广,增加考试的范围、广度而不是难度,纠正目前全国上下几十年来早已根深蒂固的课内外教学的“奇、难、偏、怪“问题。简单地说就是——作为学生你该掌握的就必须掌握、最基础的知识必须掌握,必须掌握的还要掌握牢固。

降低学生平时学习负担,摒弃在全国普遍存在的9年义务教育畸形掐尖的严重现象,构建符合学生成长和年龄阶段正常、合理的教育环境,逐渐修补早已破坏深重的国家教育生态。

为展现国家的决心和实施的力度,2017年9月新学年开学,全国上下中小学学校教材全都采用重新制定的新版本,以对接国家教育的重大变革。今后,主要学科的考试将不再有考试大纲,哪个学生的知识越宽广、体系越健全而不是越艰深,哪个学生就会成为教改重大变革最受益的群体成员。

四    “高考指挥棒”将完全指向全面素质教育   中国教育将有3个重大质变

第一,全面素质教育的首要关键是不会再用一把尺子选人了。

以后的新高考、中考不再完全以分数作为选拔人才的唯一依据。原来只用分数这一把尺子选人,淘汰了太多本不该淘汰的“精英“,严重导致中国人口众多而成材率却明显偏低。一个明显的改变是,新高考方案中有一个很大的亮点就是实行分类考试,也就是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的考试招生分开进行。

说白了就是,一个人喜欢干什么、适合干什么、能干什么、想干什么就去接受与之对应的高等教育。但是目前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中国的老百姓普遍不认可高等职业教育,他们总感觉职业院校低人一等,所以新高考方案中的分类考试没有引起足够的反响,也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北京已经在目前的高考中实行了高中”直升“高职院校、高校”外培“、”双培“计划,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家长的瞩目。北京市西城区甚至在自己的“十三五”教育规划中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大国工匠“的理念和实施策略。

第二,每个学生从幼升小开始培养兴趣、特长、爱好将成为全面素质教育重中之重。

中国今后的高考录取将完全改变旧有的录取模式,先取消三本院校,并逐步实施按照专业录取,改变一直持续至今的按照一本、二本、三本院校分数线录取的方式。

2017年先行试点新高考的浙江省,每个学生将可填报80个专业,就是要充分挖掘出每个考生真正的兴趣、特长、爱好等的方向,北京及全国其他地方2020年也已经正式确定采取这样的大学录取方向。要想给自己的孩子选到最好的专业方向,最大限度确保孩子从“成人”到“成才”再到“成功”,兴趣、特长、爱好的建立必须从小不间断发现、引导和培养,幼升小时就成为开始学校这方面教育培养的起点。

第三,应试教育将在最大的挣扎中痛苦地退出中国历史舞台。

将来高考制度彻底改革了,彻底改变了,衡水中学就难以生存下去,衡水中学的办学模式将来肯定是要被淘汰的。新高考改革最终就是要改变这种现状,彻底改变“应试教育是管用的”这种观念,虽然改变的过程可能比较漫长,尤其是观念的转变非常困难。

众所周知,中国的应试教育持续了几十年,产生了错综复杂的利益共同体,也培植了以应试教育为起点的多如牛毛的辅导机构,更形成了几代人挥之不去的强烈而顽固的应试教育情节,全社会推崇应试教育的观念、力量、手段目前依然固若金汤。不过,既然中央最高层下了决心,从幼升小到高考史无前例地不断推出全方位颠覆性的重大变革以对接上教育的规律和全球教育发展的趋势,相信即便有最大的挣扎也难撼变革的总方向。

五    以全国最优质的高中教育学校为杠杆   撬动9年义务教育的均衡,引导教育模式的改变

偏重搞全面素质教育而放弃传统的应试教育,题中应有之意必然是降低小升初的强选拔性,使小学、初中教育逐步均衡并优质。其中有三大举措目前看是最见效的。

第一,  将普通小学纳入优质教育学校或教育集团并实现直升优质教育初中校;

第二,强推贯通培养。不仅小升初有优质初中校直升,初中校的学生也会建立直升优质高中的机制,以北京为例,2018年就会逐步开始推进;

第三,通过“校额到校”机制,让更多普通初中校的学生能进入重点高中校就读。目前山东青岛的校额到校比例已经达到了65%。

六   教育体制正在向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方向转型

恢复高考40年,改革开放近40年,当时中国各方面人才曾极度匮乏,因此中国教育这40年来亟需“复制”大量人才,这种人才复制的教育培养机制为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发挥了极其重大作用。

随着自然资源消耗持续加剧、环境污染日益深重、GDP迅速回落,目前的中国最急需的就是创新,创新要靠拔尖创新人才,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相适应的教育体制和机制,欧美主要发达国家拔尖创新人才层出不穷,从产出概率来讲远胜我们,应试教育是封闭的教育,封闭的教育难以造就开放的环境从而产生大量拔尖创新人才,中国教育的大变革可以说是迫不及待了,也时不我待!
七   应试教育“公平”,素质教育“虚幻”   倒逼中国诚信体系的建立

有一个事实大家总会提及,就是说很多发达国家的孩子学的课本比我们容易多了,课后玩儿的时间也比我们多,许多国家还没有统一的类似我国高考的选拔机制,学生自己写个简历就能申请大学了,但人家并没耽误高端、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获得世界级科技奖的人数远比我们多得多。

别的不说,这从一个侧面更印证了应试教育存在着严重的弊端。不过,当一个制度很公平、看似机会相等的时候,即便它千疮百孔也很难让人舍弃。其实,大家最担心的是如果真搞了全面素质教育,那就远不像应试教育那样有分数的严格量化标准了,钱权交易怎么办、走后门怎么办、权力寻租怎么办?!

因此,在我们目前缺乏诚信体系的情况下,搞真正的全面素质教育就要倒逼国家诚信体系的建立,好在现在反腐、反贪,相应机制正迅速完善。在没有完全搞出这些机制前,中国的全面素质教育走向是很独特的,没有照抄照搬任何国家,是一个多方面的集合体,以避免出现不可控的的不公平。中国搞素质教育是急需,诚信体系建立是渐进,虽有矛盾,但毕竟是大方向,需要我们开始渐变,真的需要转向了!

八   每个学生的学涯教育、生涯教育规划   将逐渐兴起并日益重要

全面素质教育内容庞杂,体系众多,远不像应试教育那么单一,既要瞻前顾后又要恰如其分,需要很客观全面的把握和策略。

生涯教育主要是告诉孩子怎么了解自己,怎么了解他人,知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对自己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从而提前对将来的学习和人生进行规划。全面素质教育如果失去了对每个学生学涯教育和生涯教育的规划很容易偏离方向。

相关栏目:『学人动向
普林斯顿教授“辛辣”点评中国学生:一个普遍的「坏习惯」阻碍了他们的长远发展 2024-11-16 [72]
朱民:中国经济将面临巨大的结构性变化! 2024-11-06 [346]
巫宁坤:活下去,并且“在日暮时燃烧咆哮” 2024-11-04 [382]
周其仁:中国经济高位下行的根本原因 2024-11-03 [412]
张维迎:让我最痛心的是社会变得如此虚伪,如此假话连篇 2024-10-31 [518]
达龙·阿西莫格鲁:制度视角下的中国未来经济增长 2024-10-31 [472]
钱满素:献身精神本身不足以成为一种美德 2024-10-31 [470]
战争琐思录(一):关于诺娃 2024-10-31 [466]
​“中产阶级气质”批判——关于当代中国知识者精神状态的一份札记 2024-10-27 [632]
后生可畏!这位华裔才俊掌控着全球顶尖公司AI模型训练! 2024-10-21 [722]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印裔人才在美碾压华裔:我们可以从印度教育中学到什么? :北京452万人将从北京迁至雄安(附部分央企名单) :《2019全球肿瘤趋势报告》 :阿尔茨海默病预防与干预核心讯息图解 :引力波天文台或有助搜寻暗物质粒子 :Sail Through the Mist - SoCal Innovation Forum 2019(10/5) 游天龙:《唐人街》是如何炼成的:UCLA社会学教授周敏的学术之路 :“为什么海外华人那么爱国,但是让他回国却不愿意?...“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