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瓶棕色溶液,拿一块小小的磁铁靠近,溶液就能变成绿色,转动磁铁,溶液又能变成蓝色、紫色……如此神奇的事情就发生在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教授何乐的实验室里,由他自主创新的智能变色材料目前已经完成实验室研发,在不久的将来就能实现应用。
虽然是一名“85后”,何乐却已经取得骄人的学术成绩,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文章48篇,获授权美国发明专利2项,受邀担任10余个国际主流学术期刊审稿人,他于2013年获“美国材料学会杰出研究生银奖”,于2014年获“班廷博士后奖学金”。日前,他还成功入选第十三批“青年千人计划”。
抢占智能变色材料制高点
2008年,何乐从南京大学本科毕业,随后便去美国深造,在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获得化学博士学位后,又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在国外呆了七年,何乐却笑称“水土不服”,于是,2015年他毅然决定回国,加入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负责一个10人的课题组。“当时,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已经成立7年,有许多专家在这里开展创新研究。”何乐谦虚地说自己能够快速获得研究成果离不开前辈“栽树”,他只是后人“乘凉”。
何乐的研究集中于新型光功能微纳结构的组装、性能调控以及应用探索,致力于突破传统局限,利用自组装手段,构建新型光功能材料与器件,发掘新功能,探索在智能材料、光电转换、太阳能燃料等方面的应用。“简单来讲,就是智能变色材料,这些材料通过外界的刺激就能改变颜色,外界的刺激包括温度、湿度、磁场的改变等等。”何乐说。
从材料制备到变色技术,这一瓶小小的溶液涵盖了非常多的技术,存在很高的技术壁垒。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何乐已经取得了不少突破,成为国内同行中的佼佼者。
从军事到生活的广泛应用
在何乐看来,智能变色材料的核心在于通过肉眼看到的颜色变化判断物质内在属性的变化。因此,这种像“变色龙”一样神奇的材料可以广泛应用于国防、军事、防伪、显示、医疗、传感,甚至生活的许多场景。
“以纸币防伪为例,如果纸币中加入了磁性变色材料,那么有磁铁靠近时,纸币相应的区域就会变色,反之不变色的就是假币。”何乐解释道:“再比如,疫苗从制备开始就需要全程冷链,如果在标签上加入了感温变色材料,那么当温度改变时,标签就会变色,这样肉眼看一看就能知道疫苗有没有脱离过冷链。另外,我们还想做一种变色指甲油,不需要洗掉再涂,就能轻松地根据心情每天变换颜色。”
目前,何乐研发的智能变色材料已经在实验室取得成功,下一步,他和他的团队将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进行深度研发。此次入选“青年千人”,何乐深感意外:“这不仅是国家和同行的肯定,也是一个更高平台的支持,我会将它作为一个新起点。”
在创新天堂扎根安家
何乐是江西人,在2015年之前从没来过苏州,但他却时常听说苏州不仅是人间天堂,更是创新创业的天堂,如今的他已经在这里扎根安家。“园区政府对科技的扶持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尤其是纳米技术应用产业,科研和创业氛围非常浓厚。”这是他两年来最真实的感受。
问及当时为何选择化学专业时,何乐坦言因为觉得化学最简单,父亲和哥哥都是化学老师,从小耳濡目染的他对化学就有着浓厚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初选择智能变色材料做研究也是因为兴趣,它是一个新鲜的行业,有着无限的可能。”何乐说。
朝九晚十一,学校和家两点一线,这是何乐的日常生活状态。虽然平时的业余生活被压缩了,但他仍然坚持锻炼身体,每天走路8公里上下班。“我挺喜欢现在的工作状态,但还是有点羡慕其他老师的寒暑假期。”说到这儿,何乐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