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科技前沿
关键字  范围   
 
隐身在未来将不再是一种超能力
隐身在未来将不再是一种超能力
2017/8/1 14:03:37 | 浏览:1263 | 评论:0

从秦汉方士的隐身术,到哈利波特的隐身衣,再到军事上的隐形飞机,哪些是幻想魔术?哪些是科学前沿?人类是否能拥有变身隐身人的超能力?超能力又该如何实现?近日来自中科院物理所的研究员陆凌展示了现代隐身术的奇妙之处。

隐身在未来将不再是一种超能力

近日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陆凌展示了现代隐身术的奇妙之处。

 

  今天我想主要介绍下隐身其实是一门技术活。

  从古至今,隐身一直是人类的一个梦想,中国早在秦汉时期就有对隐身术的记载。那现在看来,当时的那些方法和方式都是十分可笑的。有一个非常经典的例子就是一叶障目,说的是有这样一个隐身的方子:如果你找到了螳螂在捕蝉时候用来伪装自己的那片叶子,你攥在手心里,放在眼前,周围的人就看不到你了。古代确实有一个书生这么做了,他立刻跑到集市上去拿东西,那结果也可想而知——留下了一叶障目这样一个笑话。

  但话又说回来,中国古代很多哲学思想确实是隐身的思路。第一个就是天人合一,说的是人和自然、环境的一个完美融合,如果做到这一点就可以隐身。大家看一下下面的这张图片,是在长城上拍摄的。如果你仔细看,在画面的中央,有一个行为艺术家,他在自己身上画上人体彩绘,巧妙地和周围的城墙、山景融合到了一起,所以从这个角度你很难发现他的存在。

隐身在未来将不再是一种超能力

  而这位先生做的这件事情就很聪明,他拿着自己的平板电脑走到了山上,巧妙地将背后摄像机拍到的画面展示在了前面的屏幕当中,然后从这个角度看过去,你似乎就看不到他的脸了,而后面的天空的景象依然非常完整。

隐身在未来将不再是一种超能力

   但那毕竟是个小的显示屏,它的面积是有限的,所以他能隐身的区域也依然是有限的,现在韩国正在建造一幢摩天大厦,他们称之为隐身大厦,它隐身的原理也跟之前的一样,将非常多的电子显示屏铺满整个大厦的外墙。所以如果你将背后的景象显示在它的墙体上的时候,你就能看到这样一个隐身的效果——一幢摩天大厦在城市的正中央消失了。当然这么做的代价是非常高的,也非常耗电,并且从严格意义上讲,它们都是一种伪装术,并不是一种高级意义上的隐身,因为你毕竟是可以看到它的,只是你无法分辨它和它所在的环境。

   更高级的隐身术其实也可以用中国古人的思想来阐述,老子用“上善若水”来表达对水的敬意和赞美,确实是这样,水从它的源头慢慢地流到你的跟前,但当你看到它的时候,你并不知道它所经历的过程。隐身术也希望做到同样的事情——就是让原本直线传播的光线达到一个绕行然后继续前行的效果,这听起来非常的梦幻,但是它其实并没有那么难做到。

隐身在未来将不再是一种超能力

  这是一段演示实验,是在罗切斯特大学拍摄的。画面的正中央,大家看到的是兄弟俩,但哥哥的下半身却消失了。它的原理图就展示在下面。在熊猫这个位置是隐身的,蓝色的几根线代表的是四面镜子,它们两两互相成直角并排放着,红色就是光行进的路线。当观察者在屏幕的下方的时候,你所看到光是经过四次的反射后的光,绕过了这个熊猫所在的区域。

隐身在未来将不再是一种超能力

  那么如果将刚才的四面镜子扩展到八面,另外四面对称地放在另外一边,那就可以看到小熊猫所在的这块空间已经完全被孤立起来了。但是这也只是在两个方向达到了隐身的效果,那如何才能在所有的方向做到隐身呢?

  有一个更巧妙的设计,是我在浙江大学的合作者陈红胜教授他的一个构思。这个思路就是有六块玻璃,你把它组成一个六角形的柱状结构,在中间的这块区域就是隐身的。把这个六角形的隐身装置放在了鱼缸的中间,当小鱼游进这个柱状体的时候,鱼缸一侧的观察者却只能看到背后的水草,而看不见这条小鱼。

隐身在未来将不再是一种超能力

  我演示的这些实验都是在可见光的波段,也就是人眼能够看到的这个波长范围。那么在不可见光的范围内能够这样隐身吗?毕竟人是发热的,只要有体温就会不断发出红外波段的电磁波,就能被红外相机捕捉到。那么我们刚刚提到的隐身结构对红外的成像能起到怎样的效果呢?

  这是两张红外相机拍摄到的图片,上面这张是一只小老鼠,下面这张它有一半的身体是坐进了这个隐身结构里面,所以你完全看不到它。所以就算是夜视镜,你也看不到这个在隐身区域的物体或者人。

隐身在未来将不再是一种超能力

  那这个结构的缺点在哪里呢?它的缺点在于它只能在六个方向达到隐身的效果。如果你的角度稍微偏一些,五度到十度就不起作用了。那么更加完美的隐身需要做到的是“各向同性”的这样一个效果,也就是需要一个柱状体、球体的一个结构,这样才能达到中间区域和外面在光学上完全隔绝。

  这样的一个完美隐身的要求,其实对科学家们的挑战是非常非常大的。所以在原理上,我们就必须摒弃刚才所说的,单单用直线来描述这样一个几何光学的概念,因为这只是一种近似。我们现在需要充分考虑光的波动性,因为从微观的角度来说,光线在微观上都是电磁波。在考虑了所有这些因素之后,经过了很多的努力,有学生做了这样一个理论的仿真动画。这里的红色和蓝色的条纹,表示的就是这些电磁波的波峰和波谷。所以你看到的其实是一束波从左边传来,从右边出去,但中间这个隐身的区域,外界的探测是完全侦查不到的,也就是说达到了完美的隐身的效果。

隐身在未来将不再是一种超能力

  这个例子看上去似乎是完美的,因为各个角度都能隐身,但它的缺点是什么呢?

  第一是它只对一个固定波长能达到隐身的效果。如果我们将这个红蓝之间的间隔,这个波长变大或者变小的话,它就无法从左到右这么完美地透射了,也无法把周边都匹配得这么好;

  第二点是这一类绕行的隐身术它的一个通病,也就是说隐身是相对的。在里面如果有一个人的话,他不能被外面的观察者看到,但是在里面,他自己一样什么都看不见,也侦查不到外面的图像;

  第三点涉及到实际的应用,比如说我们希望让一架飞机隐身,那我们就要把这架飞机放在这个隐身结构的正中央。但是从几何的比例上来说,需要造一座足球场放在它的周围,才能让这架飞机做到隐身。这个实际上是几乎是不可能的,那么怎样才能让一架飞机完美的隐身呢?或者说现在最好的科学技术能做出什么样的隐形飞机呢?

  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现在的隐形飞机的隐形原理。首先一般对飞机的探测是在微波波段,用的是雷达。雷达侦查的原理是从不同的方向往空间发出电磁波,这时候如果来了一架民航飞机,那一定会有部分的电磁波原路反射,然后被雷达探测到。于是我们就知道在多高的高空、多快的速度有一架飞机正在飞行。但如果是一架隐形飞机,它的外表形状和涂层都经过严密设计,反射波绝对不会沿着原路返回,而且会被吸收掉一部分,所以对雷达来说,它确实是隐形了。

隐身在未来将不再是一种超能力

  但是聪明的观众可能也能看出来,如果我在四面八方、天上地下都放上这样的雷达,成为一个雷达网络,并且让它们之间协同工作,那么现在没有一个技术能让一架飞机真正在天空中消失。

  正是带着这样的一个想法或者问题,我和我在浙江大学的合作者叶德信教授找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思路。我们设计了一种隐身材料,由这种隐身材料组成的结构,无论怎样,电磁波都会完美地穿透它继续前行,不发生任何的改变。它所需要的材料有两种,一种是铜,一种是常见的塑料,所以在实验室也能实现。这样的一个复合材料,它达到的一个效果是,电磁波在这个材料里传播的速度和在空气中完全一样,所以对于电磁波来说这种材料其实是就相当于空气。这也就是为什么即使我把它做成任意的形状或者大小,它都不会对电磁波产生任何的干扰。

  这一思路也就和刚才光线绕行的思路完全不一样了,这种思路对设计完全敞开。这样的隐身材料,不但在军事上会有很大的潜在应用前景,其实跟每个人的生活也都息息相关。

  你可能会有这样的体验:在家里装了一个新的无线路由器,你到其他房间、其他角落,你就发现信号很弱上不了网。或者当一边打手机一边走进电梯的时候,信号会断。这些其实都是同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现在用的建筑墙体,以及铸造电梯的金属材料都不是这样的隐身材料,它都会散射或者阻拦电磁波的传播。所以可以想象,如果我们把刚刚提到的复合材料做成建筑或者电梯,那么我们就不需要这么多的路由器,也不需要这么多的信号发射塔了。

  经过这一系列的介绍,我认为隐身在未来将不再是一种超能力。

相关栏目:『科技前沿
突破“三个九”!离子阱量子计算再创新高 2024-04-17 [16]
Sora进驻Adobe视频编辑软件!新版Premiere Pro开启AI剪辑时代 2024-04-16 [15]
都 2024 年了,程序员必备网站也要更新 2024-04-15 [37]
多模态大语言模型综述 2024-04-15 [25]
初学Python必须知道的14个强大单行代码 2024-04-15 [22]
最长实验之一:一个电铃在牛津大学响了180多年,电池成分至今未知 2024-04-13 [47]
惊天反转?全球首个 AI 程序员被揭演示造假,再次「震撼」硅谷 2024-04-14 [49]
Agent调研--19类Agent框架对比 2024-04-11 [64]
在宇宙中,发现了本不应存在的巨型结构 2024-04-10 [105]
冰的奇妙世界:超过20种形态的探索之旅 | 科到了 2024-04-10 [86]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美国《2016-2045年新兴科技趋势报告》 :天津工业大学“经纬英才”引进计划 :浙江财经大学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的邀请函 (10/31-11/1) :美国加大审查范围 北大多名美国留学生遭联邦调查局质询 :天安门广场喜迎“十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 马亮:做院长就能够发更多论文?论文发表是不是一场“权力的游戏”? :印裔人才在美碾压华裔:我们可以从印度教育中学到什么? :北京452万人将从北京迁至雄安(附部分央企名单)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