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生物医学
关键字  范围   
 
梦是什么?我们为何会做梦?
梦是什么?我们为何会做梦?
2017/8/11 7:47:46 | 浏览:1877 | 评论:0

 

梦是什么?我们为何会做梦?

在十九、二十世纪之交,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提出梦是无意识思想与愿望的窗口,我们清醒时产生的想法可以在梦中得以展现。自此之后,我们逐渐了解了该如何研究梦境,甚至能判断一个睡着的人何时可能在做梦。但关于梦的起因、象征意义、以及对我们现实生活的反映,仍有许多未解之谜。

在本文中,梦境研究所的心理治疗师戴维·比灵顿、以及《梦境的神经元相关性》(The Neural Correlates of Dreaming)一文的共同作者弗朗切斯卡·西克拉里博士(Dr Francesca Siclari)将为我们解释梦究竟是什么、以及梦代表的含义。

梦是什么?

西克拉里指出,梦是一种意识状态,一种睡着后产生的体验。“当你做梦时,这段经历在很多方面和清醒后的体验十分相似。你能产生听见和视觉,能感觉到情绪,梦中的体验十分逼真,虽然仅存于你的想象之中,但这种体验却是真真切切的。”

当睡着的人处于快速眼动期(REM)时,便可以判定他在做梦。在睡眠研究中,高频率脑电活动便是做梦的信号。但研究显示,非快速眼动期也会出现类似的脑电活动。科学家尚未完全理解这一现象,西克拉里和她的团队希望能对此展开更多研究。他们在研究中发现,当受访者在快速眼动期和非快速眼动期均有做梦时,大脑后皮质区的低频活动有所下降。该区域位于大脑后部,与空间推理和注意力有关。神经科学家称,通过监测该脑区的活动,他们判断受试者是否在做梦的准确率可达92%。

我们为何会做梦?

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中指出,梦只是我们在清醒时产生的愿望。虽然这种理论被广泛批评为“还原主义”,但数十年后的今天,做梦的原因仍令科学家争执不休。

比灵顿指出,严格来说,梦也许不是一项功能,而是其它大脑功能的副产品,“比如在睡着时‘清理’神经元”。

但除此之外还有其它假说。例如,安迪·瑞文索(Antti Revonsuo)猜测,做梦是一种帮助我们在睡着时进行生存演练的功能。“身体在休息,大脑则在模拟世界中继续生活,同时不至于将身体置于危险之中。”

一些古老的观点认为,梦“来自别处”,或者做梦人“神游到了别处”。用现代语言描述,“别处”可以被解读成“无意识思维”,后者似乎可以对思维本身产生一定影响。“这也许意味着梦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当前的问题。(例如,凯库勒梦见了一条头尾相连的蛇,结果受启发弄清了苯环的结构)。有些梦可以帮助我们走出过去的经历(如梦见去世的亲人会感到慰藉),还有些梦能帮助人们确定未来的方向。”

虽然在世界各地的文化中,做梦的原因和意义均有所不同,但比灵顿认为,这些文化都将梦视为“对身体、灵魂和周围世界的暗示”。他指出,身体健康和梦境的生动程度之间存在正相关性。例如,健康时所做的梦往往更加精彩激烈。在心理治疗中,梦境疗法似乎也对精神健康有不错的疗效。

为何某些梦境能被我们记住、有些则不能呢?

有时人们能生动地回忆起梦境的细节,有时你觉得自己做了个梦、却想不起梦见了什么,还有些时候,你根本记不得自己有没有做梦。西克拉里称,她最近在研究中触及到了这一问题。“我们发现,要想记住梦的内容,大脑中的另一区域必须处于活跃状态,否则就想不起梦见了什么。”

不过她认为,不能记住所有的梦大概是件好事。“如果我们能像记住现实经历一样、记住做过的每一个梦,我们就会难以分清梦境和现实。”

梦有其含义吗?

比灵顿认为,梦境的意义是个主观概念,因为“意义”本身就十分主观。“如果你的梦对你而言有某种意义,那它就有意义。有些人试图利用内容分析法研究常见的梦境主题,这也许能揭露出一些梦境的常见或普遍含义,但我们还没到那一步。”2015年,尼尔森(Nielsen)与鲍威尔(Powell)在研究中发现,虽然有些人相信某些特殊食物与诡异、令人不安的梦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但影响这种梦境的其实还有其它因素。“如睡眠质量、情绪压力和精神问题等。事实上,如果吃得好、睡的香、每顿饭之间隔得长一些,梦境就会更加生动精彩。”比灵顿指出。

西克拉里和比灵顿均表示,研究梦境、以及梦境与无感官意识的关联,对我们在清醒状态时看待现实的方式有着重要影响。“我们对梦里无感官现实中的意识了解得越多,对身边的现实世界就了解得越多。”比灵顿说道。(叶子)

相关栏目:『生物医学
蹊跷!美国亚裔女性多种癌症发病率飙升!医生也无法解释原因… 2025-04-02 [131]
这个部位越粗,寿命就越长!不是大腿!赶紧自测一下吧 2025-04-02 [70]
我是哈佛大学急诊科医生,长期大量服用这三类药物,或将导致阿尔茨海默病相关脑损伤 2025-03-27 [164]
《自然》:mRNA疫苗打造超长待机抗癌T细胞!RNA新抗原疫苗可激活胰腺癌中的T细胞,激发针对胰腺癌的长期免疫活性 2025-03-27 [126]
英国同卵双胞胎颠覆实验:狂吃脂肪 VS 猛炫碳水12周,结果震惊所有人! 2025-03-22 [232]
在海外,“倒爷”撑起创新药半边天 2025-03-22 [225]
背薄一寸,年轻十岁! 2025-03-10 [606]
人类首次发现逆转衰老的“总开关”!科学家揭秘细胞返老还童密码 2025-03-07 [727]
《自然》重磅发现:阿司匹林还能阻止癌症转移!作用机制找到了 2025-03-07 [676]
斯坦福神经科学家:认知训练是一生要做的事,给普通人的认知训练手册 2025-03-03 [831]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慕波:爬取7万条帖子  看看人们都是怎么吐槽相亲的 :陈文玲: 必须推动中美关系回到正确轨道 Colleen Flaherty 翻译 刘勤:MIT教授发文《美国经济评论》 :生命科学受益于明星科学家们的死亡 :北京和上海金融人的最新鄙视链 :日本政府《氢能利用进度表》 :美国《2016-2045年新兴科技趋势报告》 :天津工业大学“经纬英才”引进计划 :浙江财经大学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的邀请函 (10/31-11/1)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5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