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乌镇智库发布了《乌镇指数: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7》系列报告的最后一篇——细分领域篇。在对各国新增AI企业数、投融资规模有了详实的分析后,我们结合专利数据,对人工智能的三大细分领域作出了解读。
点击图片,下载报告全文
从全球视角来看,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智能驾驶在新增企业数、融资规模、专利数上体量较大,其中所蕴含的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值得我们详细探究。
-
三大领域,美国是否仍牢牢把握龙头?
-
三项数据,中国在三大领域中拿下怎样的成绩?
-
三重比对,从全球到国家,为什么这个国家最有看头?
数据显示,2009-2016年间,计算机视觉在企业数、融资规模与专利申请数上均多于自然语言处理、智能驾驶。
在企业数量方面,三大细分领域均在2015年达到最高值;融资方面,三大领域在2016年继续保持增长趋势,其中,智能驾驶发展最快,同比增长3倍多,超过自然语言处理,并接近计算机视觉水平。专利申请数方面,自然语言处理、智能驾驶发展趋势较为平缓;计算机视觉则在2015、2016年出现明显增长,增长数量分别达到2000多项和1000多项。
此前,专注于计算机视觉与深度学习的商汤科技获得4.1亿美元的B轮融资,创下全球人工智能领域单轮融资最高纪录,商汤科技也成为了全球融资额最高的人工智能独角兽公司。
2000-2016年,全球累积新增计算机视觉企业数量达到802家,其中520家企业于最近五年(2012-2016年)成立,占总数的65%以上。全球计算机视觉累积融资规模达到22.8亿美元,其中超过80%的融资规模发生于2012-2016年。
从发展趋势上看,中美两国每年新增计算机视觉企业数量趋于相同,融资方面则有较大的变化。美国计算机视觉企业融资规模占当年全球计算机视觉融资规模总额的比重迅速下降,从2012年时的90%以上,下降至2016年的44.7%;中国则从2012年时的不足1%,上升到20%。
在企业数方面,中国2014-2016年的计算机视觉企业数量与美国相等或接近,但在融资方面与美国仍有较大差距。2000-2016年,中国计算机视觉累积融资规模仅为美国的18.5%。
在计算机视觉专利申请数方面,2000-2016年,中国的专利申请数是美国的3倍多。中国自2005年在专利申请数上超过美国之后,就一直不断扩大优势。2005年,中国计算机视觉专利申请数仅比美国多出40项,2016年时则扩大至3100多项。
2000-2016年,全球累积新增自然语言处理企业数量达到543家,其中319家企业于最近五年(2012-2016年)产生,占总数的58%以上。全球计算机视觉累积融资规模达到18.1亿美元,其中61%以上的融资规模发生于2012-2016年。
2009年以来,美国每年新增的自然语言处理企业占当年全球新增企业总数的比例保持在40%上下;中国波动较大,在8%-16%之间不定。两国17年间新增的企业数之和约占全球总数的54%。
在企业数量方面,2000-2016年,中国累积新增自然语言处理企业总数仅为美国的23.8%;在融资规模方面,中国与美国的差距更大,中国最近五年累积的融资规模比美国2015、2016年任一年的融资规模都少。
自然语言处理专利申请数方面,中国自2004年超越美国后,逐年拉开与美国的距离。2005年时,中国相关专利申请数量仅比美国多几十项,2016年时,扩大至700多项。
2009-2016年,全球累积新增智能驾驶企业数量达到223家,其中177家企业于最近五年(2012-2016年)产生,占总数的近80%。全球智能驾驶累积融资规模达到11亿美元,其中93%以上的融资规模发生于2012-2016年。
虽然美国智能驾驶企业数量占全球总数的比例仅在34%左右,但全球70%以上的智能驾驶融资金额集中于美国。虽然中国最近两年在智能驾驶企业数量上有明显增加,但融资规模所占比例仍然相当小,仅为同期时间内,全球智能驾驶融资规模总额的3.2%。
中美两国在智能领域的实力差距较为明显。2009-2016年,中国新增的智能驾驶企业数量为美国的28.4%;累积融资规模仅为美国的4.4%。虽然中国两年在企业数量方面增长明显,但吸金能力显然无法与美国相媲美。
在智能驾驶的专利申请数上,中国虽然在数量上多于美国,但优势并不显著。除2015、2016年外,其余年份两国的专利申请数大致相当。
从整体数据来看,中国在追赶美国,但具体到细分领域,中国与美国的人工智能实力仍存在很大差距。在这三大领域中,中国仅在专利申请数方面领先美国,企业数量、融资规模均小于美国(2000-2016年间)。往后,不仅要关注整体,也要更关注细分领域,尤其是重要的细分领域。
乌镇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