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屆「劍橋小沙龍」聚會日前在哈佛大學舉行。前北京奧運組委新聞部部長王惠在「奧運會後,中國如何繼續向世界展示自己?」的座談中,以親身經歷和思考解讀了奧運會對於中國公共外交的影響和遺產。
王惠以大量的一手材料和親身體會講述從申奧到辦奧的全過程中的中國媒體服務政策和國際公關戰略。
2008年夏,參與北京奧運會報導的有來自世界各地225家轉播商、3萬多名國際記者。她坦言,由於西方世界對中國崛起的敵視態度以及奧運前夕發生的西藏騷亂事件,奧運會工作組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和困難。
她說,奧運期間,曾創造一個月300次新聞發布會的記錄;奧組委向各國記者提供細緻周到的一站式服務,訂下「改變傳統溝通方式,以國際化溝通方式與世界交流」的原則,實行外國記者在華採訪「門戶開放」政策。政府推動建設多種多樣的奧運文化活動。
奧運開幕不久,發生美國運動員家屬遇襲事件,中方與國際公關公司通力合作妥善處理該事件,世界媒體對於中國的態度開始發生大幅轉變。
王惠指出,奧運的巨大成功背後,挑戰仍然存在。國際媒體對於中國的傳統偏見尚存,西方媒體藉西藏問題抹黑北京奧運的行為和言論便屢屢出現在奧運會期間。此外,通訊科技和互聯網等新興媒體飛速發展,「媒體」概念在當代已經發生天翻地覆的變革。「每個人都是一個媒體」,王惠直言,「傳統的事件發生者、媒體、受眾的固定傳播模式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三者之間的資訊互動和角色互換」。資訊傳播革命的大潮中,政府對外事務和傳播公關工作挑戰和機遇並存。同樣,奧運之後,中國將如何向世界展示自己,仍將任重而道遠。
王惠演講結束後,又和與會者進行互動交流,氣氛活躍熱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