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正在“跑步”进入人工智能时代,不仅各国的科技巨头将人工智能当成重要的战略方向,一些新型创业公司也投入布局。从政务到商用、到民用,人工智能进入到生产和管理的各个环节,改变人类工作方式和生活模式。这种巨大的转变,对中国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
世界看到中国力量
有专家说:“中国人工智能目前处于爆发期,在世界范围内属于第一梯队。”
中国在人工智能方面取得的成就逐步在世界舞台上展现。在8月19日至25日,2000多名全球优秀的人工智能研究人员齐聚澳大利亚墨尔本,参加第二十六届国际人工智能联合会议。中国参会人数接近与会总人数的1/4。大会展示和交流的科研成果约有1/3来自中国,超过了美国和欧洲的总和。
此外,在8月30日举行的“2017全球(上海)人工智能创新峰会”上,百度、阿里、腾讯等中国企业参展,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在深度学习、智能芯片、机器视觉、语音识别、智能机器人、大数据等领域取得的成就。这些成就也获得了全球业内人士的认可。
国际人工智能联合会主席法海姆·巴克斯教授认为,中国在人工智能应用方面已经非常先进,阿里巴巴、腾讯这样的中国企业拥有相当数量的优秀工程师和丰富的数据资源,与西方大公司已经非常接近。巴克斯表示,人工智能目前还称不上完美,但在许多领域已经具备相当的实用价值,开始在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发挥作用。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在人工智能基础研究领域正在起飞,中国科研人员的论文质量在稳步提高,已经跻身世界一流水平。
世界经济论坛执行董事、中国区首席代表艾德维也曾坦言,中国在基础科研上做了大量投资,拥有最快的超级计算机、人工智能、前沿性的科技等,中国完全可以利用这些优势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脱颖而出。
中美“双雄”各有短长
现在热门的招聘岗位很多与人工智能有关,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人工智能企业的发展十分迅速,存在很大的人才“缺口”。这种现象不仅在中国有,美国等国家亦是如此。李开复去年曾公开透露,“在硅谷,做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博士生,现在一毕业就能拿到年薪200万到300万美元的录用通知,三大公司(谷歌、脸书和微软)都在用不合理的价钱挖人。”全球人工智能竞争的激烈程度由此可见一斑。“人才争夺战”在全球范围内打响。
由于美国在人工智能方面布局较早,目前全球人工智能领域中,有一半的人才在美国。中国的顶级人工智能人才,有很多都是来自美国的华裔。华人人才的持续回流,加快缩短了中国与美国等国家的技术差距。
工信部赛迪智库和百度联合推出的人工智能报告显示,目前,在学术研究、高端人才、技术突破、领军企业、创业投资和应用落地等关键环节上,已显现出中美“双雄”的格局。
然而,“双雄”难分高下,各有长短板。根据乌镇智库和网易科技联合发布的《乌镇指数: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6》,从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融资规模、专利申请三个维度衡量,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优势明显。不过近年来,中国在上述三项的数量以及发展速度上均领先全球,大部分指标位于全球前三位。尤其是从2012年开始,中国的专利申请数量与专利授权数量超越美国。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在科学与创新方面,中国的研发投入已超过欧盟,预计将在2020年前超过美国。
补齐短板迎接挑战
按照智能演进程度,人工智能可以分为三个层面:弱人工智能、通用人工智能和强人工智能。一些业内人士认为,中国在弱人工智能领域实力很强,但在通用人工智能和强人工智能领域,则和美国有一定的差距。
“中国人工智能可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在机遇方面,人工智能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深入到社会中的各行各业,为经济社会提供新的动力;此外,大量的互联网和创业公司的巨额投入也加速了人工智能技术的落地。但挑战也不容忽视。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其相关的产品正在出现,如无人驾驶车,不仅对传统产业带来影响,而且带来不可忽视的产品安全隐患问题。还有一点就是,人工智能相关研究领域会涉及到大量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这些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需要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侯康博士认为,中国与美国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创新性研究和人才储备方面,这两个方面是中国的“短板”,但却是美国的“长板”。
总体而言,中美“各擅胜场”。中国的优势在于,有巨大的数据量,在机器人、图像识别AI(人工智能)技术层和应用层的人才分布更为广泛。不过,中国的劣势在于缺乏顶级人才,数据分隔严重,以及相对落后的监管体制。只要扬长避短,中国完全有可能占据人工智能领域的制高点。
业内人士认为,在人工智能这个中国与世界科技进行切磋交流的“比武场”上,中国有着“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对中国科技来说,人工智能是一次非常好的弯道超车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