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中佛州大學的考場,外人或會以為這裏是高等院校對抗作弊的最前線:考場內禁止考生嚼口香糖,避免學生以此作掩飾,趁機利用手機免提裝置與場外人通電話;考場內的200餘部電腦全部陷入桌面,如果考生嘗試為屏幕上的試題拍照,然後將照片送出考場找人解答,更容易被監考老師發現;校方容許學生使用草稿,但草稿紙必須在考試結束後交回;監考人如發現某個學生舉止不尋常,可在電腦上記錄下該名考生的作答記錄,並控制頭頂的攝影機對準有關學生,系統同時會燒錄兩份影像拷貝,作日後調查之用。
配備了上述種種高科技手段後,大學商學院負責考試中心事務的副院長艾利斯說,作弊的個案已經大減,春季舉行的6.4萬次考試中,只有14宗懷疑作弊事件。
對教育工作者來說,作弊是自古以來即面對的老問題,過去4年對1.4萬名本科生進行的調查發現,高達61%的人承認曾在做功課或考試時作弊,比例雖較90年代的65%稍低,但率領調查的羅格斯大學教授麥克卡比說,不排除在同學眼中,在互聯網上抄一小段等某些行為已不是作弊,才令比率下降。
考慮到科技日新月異,校方也只能「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以杜克大學和Bowdoin學院為例,今夏新生在填寫選修科目與挑選室友表格前,必須首先接受關於剽竊危害的網上教育。
麻省理工大學的教授皮瑞卡特說,現在電郵與互聯網盛行,同學間要傳遞功課易如反掌,他曾遇到一名學生,在電腦上答題速度之快幾乎令他以為遇見了天才,後來才發現對方其實透過電郵,已接收了其他同學的試卷。
康奈爾大學應屆畢業生戴恩斯也說,由於抄襲之風盛行,老師不得不放棄派發功課,改而用學生在堂上的作業及測驗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