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矿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和“双一流学科”重点建设高校,秉承“开拓创新,严谨治学”的一贯传统,致力于建设一支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师资队伍,现面向校内外、海内外诚招英才,热忱欢迎优秀人才应聘加盟。
一、招聘学科及岗位要求
(一)学科需求
中国矿业大学教师需求计划 |
序号 |
单位 |
需求学科分布 |
研究方向 |
1 |
能源、材料物理学部 (含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物理学院、低碳能源研究院、可持续能源研究院)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能源材料、先进金属材料、矿物材料 |
物理学 |
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光学、核物理等 |
光学工程 |
光电信息技术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物理电子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太阳能电池,锂空动力电池,能源材料的计算与模拟 |
化学工程与技术 (化学工程、化学工艺) |
碳捕集与利用、煤基功能材料开发及应用、石墨烯等新型碳材料开发及应用 |
物理学 |
直流输电的超导体的模拟和分析 |
机械工程 |
长距离冷却的低温系统 |
电气工程 |
高功率直流输电的超导电缆系统 |
2 |
矿业工程学院 (含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 |
矿业工程 |
绿色开采、智能采矿、深地资源开采、露天开采、粉尘治理、资源规划与可持续、氡气探测、地下工程、矿山岩体力学、石油天然气压裂与酸化、新能源(海底矿床、可燃冰等)。 |
交通运输工程 |
轨道交通规划、运输经济;智能交通;人文地理、交通地理或城市地理、 |
工业工程 |
生产运营、供应链、质量工程、人因工程、产品工程(机械) |
3 |
安全工程学院 |
安全科学与工程 |
公共安全、矿山安全 |
力学 (工程力学) |
岩石力学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自动控制、大数据分析、物联网技术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职业卫生与健康、工业卫生 |
4 |
力学与土木工程学院 (含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
土木工程 (结构工程) |
钢筋混凝土、钢结构或土木工程材料 |
土木工程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
抗震、抗风、抗火 |
土木工程 (桥梁与隧道工程) |
桥梁与隧道动力稳定理论与技术、大型桥梁稳定理论与技术、健康监测等 |
土木工程 (市政工程) |
新型道路结构及材料应用理论与技术 |
管理科学与工程 (工程管理) |
工程建设管理;建筑信息模型技术(BIM);房地产经济与管理; |
土木工程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
传热传质、建筑节能及新能源利用、新型空调与制冷技术、地下空间环境调节理论与技术 |
力学 |
一般力学、工程力学 |
土木工程 (岩土工程)(岩力所、土力所) |
轨道交通工程(地下结构方向)、岩石力学工程(新研究方向)、膨胀土、土石混合体 |
土木工程(岩土所) |
岩土工程或地下建筑结构 |
5 |
机电工程学院 |
机械工程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
数字化制造 |
机械工程 (机械电子工程) |
机器人学、机电控制 |
机械工程 (机械设计及理论) |
机电液系统设计理论 |
6 |
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含物联网(感知矿山)研究中心、矿山互联网应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控制理论、控制工程、智能计算、机器人、检测技术、导航技术等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无线通信、光通信、计算视觉、图像处理、模式识别、物联网技术、传感器等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计算机网络、传感器网络、物联网技术、软件工程、大数据、人工智能及应用等 |
机械工程、 仪器科学与技术、 电气工程 |
设备状态感知 |
7 |
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
地球物理学 |
地震、电法或测井 |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 |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 |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地质工程) |
地质工程 |
地质学 |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
8 |
化工学院 (含国家煤加工与洁净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矿业工程(矿物加工工程) |
矿物/煤加工过程的理论、工艺、技术及装备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化工过程机械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化工模拟、工业催化、化学工程、化学工艺、能源化工、碳材料、传递工程、分离工程等相关方向 |
生物工程、 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 |
生物制药、环境微生物、地质微生物 |
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 |
能源无机材料化学、无机物理化学、分子马达或化学反应动力学 |
9 |
环境与测绘学院 |
测绘科学与技术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
GNSS水气建模、导航工程 |
测绘科学与技术 (摄影测量与遥感) |
遥感监测 |
地理学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
虚拟现实建模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水污染控制、大气污染控制、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相关方向、物理性污染控制相关方向、土壤与地下水修复方向 |
公共管理 (土地资源管理) |
国土资源评价、空间规划或相关土地资源管理方向、不动产登记管理或相关土地资源管理方向、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或相关土地资源管理方向 |
10 |
电气与动力工程学院 |
电气工程 |
不限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新能源 |
力学 |
流体力学 |
11 |
数学学院 |
数学 |
统计学、随机分析、金融数学、运筹学与控制论、实分析、微分方程、数学物理、计算数学。 |
12 |
计算机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机器学习、数据挖掘、视频图像处理、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嵌入式系统、无线传感器网络、物联网 |
网络空间安全 |
信息安全、密码学及应用 |
软件工程 |
软件工程、软件测试 |
13 |
管理学院 |
应用经济学 |
能源经济与管理、世界经济、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财务学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电子商务、能源系统工程、能源与环境工程 |
工商管理 |
市场营销、战略管理、技术经济、质量管理、运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及组织行为学、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公司治理等相关研究方向 |
14 |
公共管理学院 |
公共管理 |
教育经济与管理;公共安全管理、危机管理、应急管理;公共人力资源管理;非营利组织管理;安全生产、职业安全、安全管理等相关方向;政治学理论、政治安全、灾害政治;公共经济学。 |
中国语言文学 |
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文艺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新闻传播学;电影学、广播电视艺术学。 |
法学 |
环境法、刑法、国际法、民商法。 |
教育学 |
高等教育 |
15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共党史、科学社会主义、国际共运史等、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
16 |
外国语言文化学院 |
外国语言文学 |
德语语言文学 |
英语语言文学 |
日语语言文学 |
17 |
建筑与设计学院 |
建筑学 |
|
城乡规划学 |
|
设计学 |
室内设计及其理论、景观设计及其理论、产品设计 |
18 |
体育学院 |
体育学 |
足球、乒乓球、散打 |
(二)岗位要求
1、应聘者原则上应具有博士学位;
2、身心健康,具有高尚的师德和优良的学术道德;
3、具备优秀的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能力;
4、教授岗位应聘者年龄原则上在45周岁以下(1972年1月1日以后出生),应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能够引领本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在本学科领域取得创新性的教学科研成果;
副教授岗位应聘者年龄原则上在35周岁以下(1982年1月1日以后出生),应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紧跟本学科发展前沿,在本学科领域取得突出的教学科研成果。
二、应聘者需提供的材料
1、应聘者可通过电子邮件、邮寄、传真等方式向我校人事处师资办公室提出应聘申请,所需提供的材料如下:
(1)《中国矿业大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高级岗位申请表》(附件2)1份;
(2)《中国矿业大学教师高级岗位申报人员情况汇总表》(附件3)1份;
(3)《代表作同行专家鉴定表》(附件4)及3篇能够代表自身学术水平的论文复印件(各1份),装袋并贴好同行专家鉴定材料袋封面(附件5);
(4)最高学历和学位证书复印件、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书或岗位聘任证书复印件、研修经历和外语能力证明复印件等
(5)代表性论文论著:提供近五年来以第一作者发表(出版)的论文论著目录,并提供5篇代表性论文论著复印件
(6)其他成果证明复印件
注:以上材料中的(4)-(6)项请装订后统一装袋并贴好申报材料袋封面(附件6)。
2、应聘者提供的材料须真实准确,中国矿业大学将对申报材料严格审查,一经发现材料存在虚假不实之处,将取消其应聘资格。
3、所有应聘材料一般不予退还,论著、证明材料请提供复印件。
三、时间安排
2017年11月26日前接受海外、校外人员申报。海外、校外申报人员将纸质材料报(寄)送至师资办公室,并将申请表电子版发送至指定邮箱(zgkydxrcb@126.com抄送 kdjszp@cumt.edu.cn)。
2017年12月1日—12月31日 学校统一组织同行专家送审评价、成立校外人员学科评议组进行学术评价、邀请申报人员来校面试、参加校学术评价组织评议。
校外人员通过学校学术水平评价组织评议后,一年内必须来校工作,来校工作后再根据相关文件规定正式聘任。
四、注意事项
1、来校面试人员的往返路费及在校期间的住宿费用由学校承担。
2、相关问题也可咨询中国矿业大学人事处师资办公室。
五、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中国江苏省徐州市大学路1号中国矿业大学人事处师资办公室
邮政编码:221116
联系人:赵楠、许梓楠
联系电话:86-516-83590203、83590205
传真:86-516-83593018
电子邮箱:zgkydxrcb@126.com抄送kdjszp@cum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