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社会需要创新人才,我们的创造力到哪里去了?在我看来,我们需要好奇心、想象力和批判性思维,三者缺一不可。没有质疑精神和探求真相的理性精神,再多想象力,也就是胡思乱想。
一个关于儿童想象力的故事曾经让很多人感慨。雪化了是什么?儿童的答案“雪化了是春天”,而无趣的老师非要孩子接受“雪化了是水”的标准答案。
在这个故事的诠释中,教师成了扼杀想象力的凶手,儿童则成了教育的牺牲品。近些年,关于中国学生缺乏想象力的议论很多,连高考作文也不太知趣地搀和了一把——“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不知给多少考生留下了难以移植的伤心记忆。
很多人将想象力与创造力联系在一起,认为想象力的匮乏不仅制约了国人的创造力,甚至将影响民族的未来。网上有一篇雄文《中国孩子想象力为何世界倒数第一》,将“影响20世纪生活的20项重大发明中,没有一项由中国人发明”归咎于中国人想象力的匮乏。
扼杀想象力,几乎成了损害中国教育的罪魁祸首。为什么咱们没有牛顿没有爱因斯坦斯?为什么咱们没有获诺贝尔奖?(现在终于有了个屠呦呦了!)这样的追问,几乎无一例外都会将矛头指向想象力。
我们的孩子缺乏想象力,这个判断大体上不差;而教育对想象力的摧残与扼杀,也是有目共睹。看一看每年的中考、高考作文,就不难发现那些千篇一律的文章,是多么应景地呼应了这个判断。但是,将科技落后和中国人缺乏创造力直接归结于想象力的匮乏,我觉得还是隔靴搔痒,没有说到点子上。
“苹果落地”让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这个几百年来被人们津津乐道的典故,似乎成了想象力孕育科学的绝好证据。可是不要忘了,这只是个传说——据说当年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为了在欧洲大陆宣传科学,编造了这个神奇的故事。
退一步讲,即便真的有那么一只苹果砸中了牛顿,我们也不能将万有引力的发现,归功于这只苹果“砸”出的想象力。我相信,千百年来,一定有无数中国人也被苹果梨子石头炮弹砸过,而且也一定产生过很多美妙的想象。为什么咱们就没人突发奇想,想到有个叫“万有引力”的东西?
为什么我们没有牛顿?恐怕想象力的欠缺并不是最关键的。如果牛顿没有寻求真理的热情,如果牛顿缺乏良好的科学素养,如果牛顿没有科学的思维方式,再多的苹果砸在他头上,恐怕也无济于事。
从这个角度看,要培养出中国的牛顿,我们有太多太多的事情要做。过分强调想象力这个因素,会给人这样一个错觉:似乎有了想象力,牛顿就横空出世了。
这样反而会妨害我们去做一些更为基础性、也更有价值的工作,比如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怀疑精神,独立自主的思考习惯,等等。一句话,当人们把目光聚焦到玄妙幽冥的想象力上,对批判性思维的关注就必然蜻蜓点水一般的黯淡了。
想象力之于科学,犹如灵感之于艺术。灵感很重要,但你要培养人的灵感,却无从下手。培养一个艺术家,肯定不是从培养灵感开始的。科学素养的培育也是这样,通过培养想象力来培养科学素养,无异于缘木求鱼。在我看来,培养以怀疑精神、批判精神为核心的理性精神,远比想象力的培养迫切。
想象力与生俱来,任何一个正常的儿童都充满了各种想象。我们要做的,是保护、鼓励和引导儿童的这种天赋。与此相反,批判性思维则只能通过后天的教育才能拥有。
一个人缺乏想象力,顶多在生活中少点乐趣与浪漫,而如果他缺乏批判性思维与理性精神,可能连正常的生活都没有,何谈科学研究与发现?一个民族也是这样。没有想象力的民族可能是沉闷无趣的,但没有理性与批判精神的民族,则可能陷入疯狂与虚妄。历史上这样的悲剧和闹剧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中国人其实并不缺乏想象力。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愚公移山,这些神话故事完全可以和古希腊神话媲美;《梁山伯与祝英台》《西游记》的想象空间不逊色于任何世界名著。但遗憾的是,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我们的想象力很多时候用的不是地方。
鲁迅讲,中国人很聪明,脖子细,就发明了砍头;膝盖灵活,发明了下跪;屁股上肉多,发明了打板子。翻开《三国演义》,那些穷尽想象的阴谋诡计,那些权力斗争的谋略和韬晦,你能说没有想象力?恐怕全世界难以匹敌。
我看古希腊的特洛伊木马,觉得那些人智商真低,那种玩法要是在《三国》里,外婆都被玩到爪哇国去了。缺乏道德光辉的想象力,只会带来更多的罪恶和灾难。
还有人将想象力与知识、理性对立。似乎知识越多,理性越多,就越没有想象力。这种反智主义和神秘主义,稍不留神就会陷入蒙昧主义。我探索批判性思维教学十多年,感觉人们对它的误解主要有两点,一是误认为批判性思维就是批判,就是否定,就是对抗;另一个就是批判性思维会妨碍人们的想象力。
但实际上,迄今为止,没有任何公认的理论或者数据、事实能够表明,批判性思维的教育会妨害想象力与情感的发育。相反,关于它们彼此共生共存、互相促进的说法倒是不少。在教学实践中,我见过个别学生,他们的心智发展出现了严重不均衡。但根据我的观察,造成这种偏颇的,恰恰是极端片面和畸形的教育,或者外界环境的负面影响。
这让我联想到情商与智商的问题。这也是一个争讼不已的话题。智商高的人情商一定低吗?情商高的人智商会低吗?智商与情商有没有这样一个此消彼长你死我活的关联?专家们如何研究我不得而知,但根据日常观察,很难说这二者之间的变动有什么关联。
我倒是有个初步的判断,情商高者智商也不低,智商高者情商也不低。在人群中,高智商低情商或者相反的,都是极少数人。人们之所以特别呼吁要培养情商,并不是因为智力培养过剩了,而是因为非智力因素被严重忽视了。像这种莫名其妙的二元对立,广泛的存在于生活中。
知识并不必然排挤想象,理性也不必然扼杀想象。相反,合理的想象必然建立在科学原理与知识的基础之上,缺乏理性规范的想象力,只能算是胡思乱想,想入非非,与痴人说梦有什么不同?
只有建立在理性与美德之上的想象力,才能给我们带来福祉和佳音。如果将创造力比作一只鸟,那么,想象力与批判性思维就像它的两只翅膀。双翅并举,才能展翅翱翔。
除了想象力与批判性思维,创新还得有一个更为根本的原动力,那就是源源不断的几乎天生的对世界和我们自己的好奇心。没有好奇心的驱使,想象力与批判性思维注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当我们一门心思想去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的时候,千万别忘记了,呵护学生那娇嫩的好奇心,比什么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