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清廉的政治本色,是我们党对党员干部的一贯要求,也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方面。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的价值观,坚决防止和反对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好人主义、宗派主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等“六主义两文化”,坚决反对搞两面派、做两面人等内容,一并纳入政治建设的范畴,彰显了清廉的重要时代意义。但现实中,有的党员干部把清廉标签化、名片化,片面标榜清廉,把干事抛在一边,好名而无实,引起群众反感。
西晋有这样一个故事,晋武帝召见知名太守胡质之子胡威,问他,大家都说你们父子清廉,到底谁更清廉?胡威回答说,我比不上父亲,因为我父亲的清廉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而我清廉却唯恐别人不知道。这一回答道出了清廉的两种境界,胡质把清廉作为价值追求内化于心,是真“清廉”;胡威却有些为了“清廉”而清廉,实际上是把清廉标签化、名片化,实不足取。
真正的清廉是党员干部熔铸于心的品质,本应浑然天成。十九大新党章第三十五条规定,“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要做到忠诚干净担当”,第三十六条明确领导干部具备的基本条件,其中就包括“清正廉洁,勤政为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新时期好干部20字标准,清正廉洁是其兜底要求。党章是体现党的性质宗旨的党内根本大法,好干部标准是党员干部发展成长的基本尺度,把清廉的要求写入党章,将其作为好干部的基本标准,足见清廉应当融入党员干部的血液,成为做人做事的基本底色。
真正的清廉只能在干事中体现。从誓言“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最终把一个荒漠化海岛建成海上绿洲的谷文昌,到用一辈子为村民修渠引水的“当代愚公”黄大发,从发誓战胜贫困、背着石头上山也要干的“樵夫”廖俊波,到为了祖国的核潜艇事业隐姓埋名、以身许国,阔别家乡30载杳无音讯的“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他们之所以能够为人民群众所赞誉,不仅因为清正廉洁的品格,更在于实干成就事业。反观一些信奉“干净就不能干事”的干部,浑浑噩噩,生生把自己混成了“油腻”之徒,终将被时代淘汰。可见,清廉需要实干守护,在实干中体现。
透视那些将廉洁作为炫耀招牌的党员干部,原因不外乎如下:其一,沽名钓誉,装点门面,以清廉作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颇有哗众取宠,扰乱视听之嫌。其二,能力低下、一事无成,面对“能者上庸者下”的时代呼声,以清廉作为能力有限的掩饰,希望藉此保住“乌纱帽”。其三,尸位素餐、懒政怠政,试图以清廉不出事作为不干事的借口,转移群众视线。如此种种,但凡把清廉当成“名片”示人,意图以此作为博好感、谋晋升的资本,不仅难以激发同新时代相匹配、同新征程相呼应的责任担当,其实也早已背离了“清廉”二字的真正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鲜明提出,领导干部不仅要有担当的宽肩膀,还得有成事的真本领。这既是对全党的谆谆告诫,也饱含殷殷期待和信任嘱托。党员干部唯有以“清廉”作铺路石,启动“实干”的发动机,既保有想干事、真干事的自觉,又练就会干事、干成事的本领,在干净中永葆纯洁,在作为中实现升华,才能不负时代、不辱使命。
中国官员一向把清廉为官作为基本操守的,但近日,中纪委监察部下属的刊物《中国纪检监察》杂志重点批评以“清廉”以名不作为的官员,突出中国当下对官员执行力和责任担当的呼唤,也折射出十九大后,改革进入到实质推进的阶段,习时代所需要的官员是真正具有执行力的官员。
该文题为《清廉不是用来标榜的》着力批评了以清廉之名,不作为的庸政懒政官员。文章说到,清廉是党员干部熔铸于心的品质,需要在实干中体现,而将廉洁作为炫耀招牌的党员干部,颇有哗众取宠之嫌。文章指出,这种“清廉”其本质是一种不作为,这与新时代所要求的责任担当南辕北辙,早已背离了“清廉”二字的真正内涵。
十八大中共反腐以来,借助强力反腐扭转了官场的腐败之风,官场更是把为官清廉奉为圭臬,但也因反腐使得许多既得利益者受损,变得对改革消极应对,进而产生各种各样的不作为,致使改革措施难以落地。这在十九大前的表现最为清楚。因此,未来几年,在重大反腐受到震慑的情况下,反腐的重点将落在各种不作为的“新腐败”行为。
十九大可以算是一个转折点,不管是从人事安排,还是制度设计,均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旨在保证中央的政策能够落实到基层。
不管是近两年的“环保督查”,还是“精准扶贫”,亦或是清理“僵尸企业”,强化金融监管,从经济领域、到社会领域、再到政治风气,都为之一变。各项改革尽管都触及利益最固化处,但终于有了破茧而出的态势。多个领域都在切切实实地进行着实质性的改革。
比如环保,环保一向是中国的老大难问题,各地民众深受粗放发展的污染之害,现如今,当局审慎决策后强力扭转经济发展模式,发展低碳经济,这项改革来之不易。但推行下去的阻力也难上加难。
全国范围开展的“环保督查”,京津冀周边的重点整治,重点污染企业的治理,“煤改气”“煤改电”的能源变革,甚至细微到农村焚烧秸秆、农村垃圾处理、厕所改造等事无巨细的环保举措,都在艰难又坚定地推进。
再比如扶贫,政府扶贫很多年,可一些地区的贫困极为顽固,政府补贴的扶贫款,多年来都无法给到真正的贫困户手中。基层存在着大量的扶贫腐败,更是惹起中央的震怒,曾由前任中纪委书记挂帅,亲自监督“扶贫”领域的反腐,刮起了为时不短的“扶贫反腐”高潮。
现如今,围绕精准扶贫建立起各种保障制度,包括在每村建立的专门督查组等精准到村到户的举措。但即便如此,限于农村的人情裙带关系,大量的裙带性腐败仍是难以根治,仅仅建立贫困户的档案,几年下来都难以顺利实现。
基层工作的复杂性可想而知。真正要做成这项工作,即便每个基层官员都尽职尽责地开展,也难以保证彻底实现,何况在官僚队伍中,有多少不尽责,不担当的人。这也是社会治理中艰难的一面。这个改革的时期,需要制度问责和制度激励,但不管哪种都需要担当和责任。
中国北方每逢冬季必遭雾霾围城之苦,治霾更是另世界多个国家头疼的问题,中共高层强力反污近年来收到成效,这与政府强力推行的各种治污措施密不可分。正好比,不施霹雳手段,难显菩萨心肠。
中共纪委在此刻重责那些以“清廉”之名,谋不为之实的做法,其实也是改革攻坚中为数不少的新“腐败”现象。真正要把改革进行下去,就必须要想办法解决这种不作为的官场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