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学人动向
关键字  范围   
 
克里斯托弗·鲍尔丁:中美两国如何驱动全球创新?
克里斯托弗·鲍尔丁:中美两国如何驱动全球创新?
2017/12/17 16:38:34 | 浏览:2188 | 评论:0

 

克里斯托弗·鲍尔丁:中美两国如何驱动全球创新?

克里斯托弗•鲍尔丁:中美需要促进跨文化、跨边界的合作。(陈文武 摄)

  12月16日,“2017新华网三亚思客年会”在海南召开。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副教授克里斯托弗•鲍尔丁在“创新引领与人工智能”的分论坛中发表主旨演讲。克里斯托弗•鲍尔丁认为,中美需要促进跨文化、跨边界的合作,在合作中培育开放的氛围,从而驱动全球创新。

创新模式是全球性的

  首先,从商业的角度来看,竞争有利于创新,有利于消费者。十年前我到中国,那时,每个中国人都用现金,企业不接受银行卡或者信用卡。现在,我们看到,企业甚至不收现金,只接受移动付款,这就是中国的变化。中国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因为企业提供了这样的服务。阿里巴巴进入这个空白地带,帮助消费者使用手机付款,这就是竞争,在服务方面促进了创新。

  美国硅谷的公司起起伏伏,变化非常快。创新在迅速扩展,创新不会在一个地方。今天一家公司有了新发明,明天就会被别家公司采用。有些中国人移民到美国,成为当地公司的CEO,然而他们又回到中国,就把技术带回来了。所以现在,我们没有看到任何国家有什么技术优势,技术发展非常快。

  我刚来中国时,发现中外网站的用户界面是不同的。中国的界面有很多链接,在上面找东西非常麻烦,所以腾讯开发了语音系统进行沟通,这是根据中文的特点而开发的服务,从而使得中文的处理方式取得领先地位。另外,创新是全球的。谷歌在北京开设了人工智能中心,发展人工智能需要全球人才的协作。阿里巴巴和中国其他技术公司在大学、在实验室,在美国、在全世界开展相应研究,开展这种协作不需要人到中国来,这是一个全球的网络。如果你是一个机器学习专家,或是一个算法专家,你可以在世界任何地方开展合作,无论是在硅谷、在深圳,还是在伦敦。

  公司需要在全球范围内争夺人才、争夺资本、争夺新技术。这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我们考虑中美的合作与竞争,各方交易是由差异来推动的。因为市场上买方与卖方想法不一样,这样才有交易的发生。中国生产的产品所具有的独特性,使全世界受益。我们把这种独特性、差异性看作推动进步的力量,让我们找到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当然,中国和美国解决问题的方式有所不同。共享单车在中国发展得非常好,我经常使用共享单车。但在洛杉矶,就必须开车,你没办法骑车上班。所以我们解决问题的方式是不一样的,各个国家都有其特色,但我们可以看到合作的空间和竞争的空间。

  美国的信用报告由数据支撑,因为它要证明一个用户的信用度。比如说一个人的信用额度是1万美元,现在剩下2000美元,但我们并不知道他的资金是用于什么地方。但是在中国,如果有人要借款,可以调查这个人的微信账户,了解到他赚多少钱,去什么餐馆花了多少钱。从微信可以了解到一个人的很多信息,比机构提供的信息都多。所以在提供借款时就有非常好的分析,非常精准的信贷服务。中国在这方面得到的信息比美国更加全面。所以我们要创新,首先要解决问题,我们要相互欣赏彼此的差别。

克里斯托弗·鲍尔丁:中美两国如何驱动全球创新?

“2017新华网三亚思客年会”上,观众在留影拍照。 (陈文武 摄)

既竞争又合作,方能实现双赢

  在硅谷,我们通过新方式来看待老问题,要进行创新,一方面需要技术,这是基本前提。如果不能做电脑编程,就没有办法在电脑上创新。但是获得更高的能力,并不能使你成为一个创新者。我们要做的就是中美合作,尤其要在创新方面合作。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沟通信息、互相交流来促进创新?我有几点建议:企业必须开放市场,促进沟通。中国的公司要去美国设立实验室,招收当地的高材生,就像美国的公司来中国设立实验室,招收中国的高材生一样。通过这种方式奠定创新的基础,这在全世界通用。中国经济繁荣,对美国有好处,对所有人都有好处,对此我们毫无疑问。

  怎么能实现双赢?我们既竞争又合作。在硅谷,人们因为热情而聚集在一起开始项目协作,我们应该培育协作的文化。在深圳,我看到了创新文化的诞生,人们相互帮助,你们可以看到这样的文化正在壮大,感到创新的氛围。

  在人工智能方面,中美都是领先国家。竞争常被认为是不好的东西,但事实上,竞争是有利的。研究表明,短跑和马拉松运动员创纪录的时候,是因为他们旁边有很好的竞争者,使他们充分发挥潜力。如果没有这些竞争力,他们就不会突破自己的潜力和极限。所以我们需要促进跨文化、跨边界的合作,使得两国都受益。在商业、贸易、市场中都需要动态的、活跃的开放性,不断地让新思想进来。硅谷从移民和开放的社会中获益,我们也应该在中美合作中培育这样一种开放的氛围,促进技术合作,促进中美之间的合作。在深圳,每天都能看到这样的事情发生,看到“中国硅谷”的崛起,看到企业家精神在迸发。我想中美必将从中获益。

相关栏目:『学人动向
FDA CBER主任Peter Marks博士的辞职信(附:中英文版本) 2025-04-02 [11]
刘瑜:没来的请举手 2025-03-27 [92]
勒内 吉拉尔思想下的 JD 万斯与彼得 蒂尔 2025-03-27 [84]
Raymond Ro:一位上纽商学教授的非典型跨界 2025-03-18 [215]
威尔·杜兰特:文明倒退的七种征兆 2025-03-17 [274]
何清涟:大争之世,坚守理想但要尊重事实 ——回应德国驻新加坡大使方迪娜《坚守国际社会理念》 2025-03-14 [308]
[聚焦]赵晓:从俄乌争论看中国人的主流世界观 2025-03-10 [415]
孙立平:“五大寄生虫”阻碍中国经济发展 2025-03-07 [528]
许小年:经济还要下滑3到5年,将正面抗击三头灰犀牛 2025-03-07 [565]
吴菊生:【川普、泽连斯基及时代变迁】 2025-03-07 [485]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大数据分析图解:2019中国企业500强 张梦然:英国惠康桑格研究所:人体内的微生物与出生方式有关 :美众议院将调查华裔部长赵小兰“利用职权为家族谋利“ :UCLA CCS 2019 Fall Quarter Lecture Series Overview 谭晶晶:美国科技界高度关注中国科技创新进展 :推荐:2019年底前中国高校重要学术论坛(10月 - 12 月) :黄奇帆:今后10年,中国经济将发生5个历史性变化 :为了在外太空住,人们都设计过怎样的房子?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5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