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未来决定一个国家竞争力的仍然是制造业
制造业在评价国家创新能力中起着重要作用,每投入1美元将产生1.35美元的经济附加值。
《美国机器人技术发展路线图》(从互联网到机器人(2016版))指出,美国制造业的生产力远超其主要贸易伙伴,过去三十年增长超过了100%;就产业价值和生产力方面而言,美国制造业将在2020年前超过中国。
日本发布的“新产业结构蓝图”中期整理方案指出,除人工智能(AI)之外,“物联网”(IoT)、“大数据”以及对机器人的有效利用都在“蓝图”中被定位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同时提出,若技术革新得以实现,预计可克服因人口减少造成的经济低迷,到2030年度把名义GDP从目前的约500万亿日元增至846万亿日元。
英国发布的《为什么我们需要一个现代工业发展战略》涵盖英国经济、贸易、教育、交通、数字经济、科研创新、技能培训和本土投资等诸多领域,旨在振兴英国制造业。
“市场空间”将成为各国激烈争夺的重点。《福布斯洞察》对全球360名企业高管的调研结果显示,当今的制造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关注推动新的业务增长。80%以上的制造商称其计划在未来两年内调整产品或服务范围;92%的制造商称其计划将进入新的地域市场,以谋求增长。
二、全球正加速进入新的自动化时代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发布的《未来产业:自动化、就业和生产力》对800多种职业所涵盖的2000多项工作内容分析指出,全球经济中有相当于16万亿美元的工作内容可以经利用现行技术而实现自动化;预计自动化每年能提高全球生产力0.8~1.4个百分点;并指出,在现今的所有工作内容中,50%以上会在2055年左右实现自动化。
波士顿咨询对全球制造业的分析指出,到2025年将有25%的工作实现自动化。Frey和Osborne调查分析也指出,未来10~20年,美国47%的工作在自动化面前会变得很脆弱。普华永道指出,在教育、医疗保健及社会工作领域的员工被机器人替代的风险最低,将来创意与批判性思维以及情商将会受到极高的重视。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超越超级周期:技术如何重塑资源产业》指出,自动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开始改变资源生产和消费的模式,到2035年由技术驱动的变化对经济的增量节约可能达到9000亿~1.6万亿美元。
布鲁金斯学会指出,技术革命和全球化的影响速度和规模仍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因素。数字就业匹配平台的工作是未来劳动力市场的新生力量。数字技术正在改变塑造劳动力市场制度的另一个领域是使工人与空缺岗位的匹配。通过将工人和企业与其所需的信息联系起来,数字就业匹配平台可以更快地实现就业市场的清晰化,并引起动态反应,包括教育培训的内容,以及企业和工人的投资决策等。
对政策制定者来说,自动化的议题较复杂。政府应把握好自动化带来的生产力增长及其对经济发展的效益,同时也必须研究创新政策,与劳动者及相关各方一起应对自动化对就业的冲击。
三、知识产权提高国家竞争力的战略作用不断凸显
美国商务部、专利商标局以及经济和统计管理局联合发布的《知识产权与美国经济2016》指出:2010~2014年,美国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34.8%增至38.2%。美国75个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提供了4千万个就业岗位,占美国就业总量的25%以上。2017财年,美国专利商标局计划从政府获得33.21亿美元的预算,从其他途径获得预算2200万美元。
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中国专利密集型产业主要统计数据报告(2015)》显示,2010~2014年,我国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合计为26.7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为11%;专利密集型产业在中国平均每年提供2631万个就业机会,以占全社会3.4%的就业人数创造了超过全国1/10的GDP。
此外,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在进出口贸易方面也显示出巨大的影响力。美国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2014年的商品出口总值为8420亿美元,占美国商品出口的52%。2010~2014年,美国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共创造了4550万个工作岗位,贡献了美国30%的就业率。而2011~2013年,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提供的就业岗位占欧盟28%的就业率。
当前,中国仍然是知识产权收益赤字国。2015年,中国知识产权国际收入仅为10.8亿美元,而美国高达1246.7亿美元,是中国的115倍;在2016年世界品牌500强榜单中,美国入围企业有227个,占全球总数的45.4%,中国仅36个。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制造强国不断强化知识产权战略,主导全球标准制定,构筑技术和创新壁垒;与此同时,发达国家利用多边、双边机制在知识产权问题上继续对我国施压,以遏制我国企业的创新进程和在全球的竞争力。
四、全球主要国家持续着力推进新兴领域军民融合
当今发达国家军队信息化建设技术的80%~90%来源于社会信息化系统,目前美国国防部和商务部开发的关键技术重叠率高达80%。
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2017年全球预测报告》指出,将美国的创新优势应用到国防领域的关键就在于如何让私营企业感到投资和创新国防产业“有利可图”。最佳刺激政策组合就是要挑选新兴技术供应商,例如自动化和人工智能,这应该是国防部投资的潜在重点,对既有的供给链也不会形成威胁。
俄罗斯也在加快军民融合步伐。2016年3月,俄罗斯从事太空旅游业务的私营企业“太空旅行”公司从俄罗斯航天国家集团公司获得“太空旅行可重复使用系统”项目的研发许可,这是俄罗斯私营企业首次获准开展亚轨道载人飞行业务。
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发布的《2015年度全球军工企业百强榜》数据显示,全球一流军工企业军民融合加快。2015年度全球军工百强企业的军品收入同比下降4.6%,更加聚焦核心业务,并购和重组步伐加快。数据显示,多家企业加大了民用技术在军品中的应用,以缩减成本,提升产品竞争力。
军工行业在制造业中的支撑地位日益突出。美国军工行业是其制造业的核心,仅美国军费支出就已占到整个制造业的1/3。在全球每年超4000亿美元的军品市场上,美国军工企业销售额占50%以上。美国航空航天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16年美国航空航天与国防工业出口总额达146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2015年,美国航空航天和国防领域的出口总额增长50亿美元,在过去五年内增长了58.9%。
德勤的《美国航空航天和国防出口竞争力研究报告》指出,对美国出口贡献最大的是航空航天和国防领域。美国2018财年新增预算中增幅最大的是国防、国土安全部分的支出(其中国防新增预算占全部新增预算的83.7%,国土安全占4.5%),为美国2008年以来的最大增幅。而集中增加的主要部分为国防基础预算,占国防预算全部新增部分的92%。可以看出,美国继续强化军工集团和军工产业的支撑地位。
五、中小企业仍然是精细化制造的基石
德国、日本的基础工业技术世界领先,这两个国家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中小企业群。德国将中小企业称为“隐形冠军企业”,日本知名中小企业列入日本的百强“国际利基领军企业”。目前,全球70%的半导体光刻机由日本制造,其中最核心的光学元器件则是由德国提供。东京商工调查公司的数据显示,日本超过150年历史的企业有21666家,德国有837家超过200年的企业。
技术密集型制造行业中处于高效供应链中的中小型企业,具有加速提高在整体尖端制造业中竞争力的潜力。主要制造业国家纷纷加大了对中小企业的扶持。
2月7日,欧洲议会指出,欧盟投资计划吸引的投资将超过1680亿欧元,欧洲战略投资基金的投资总额超过310亿欧元,其中占比最大的领域是小企业(占比30%);同时,欧洲投资基金已批准255家中小企业融资协议,总融资额超过80亿欧元。
自2013年开始,日本政府针对小型企业的扶持政策不断出台,如制订了小型企业相关的3部法律。在加工装配型产业中,小型企业位于汽车及电机等机械工业生产的金字塔末端,支撑着日本工业的竞争力。
美国“小企业研发创新计划”(SBIR计划)规定各级政府要拿出不低于2.5%的研发预算投入到中小企业创新项目。美国国家先进制造创新网络已经成立的14家先进制造创新研发机构采取各种方式帮助中小型企业应对挑战,帮助中小企业进行流程创新,获取发展的跨领域技术以及能够加速产品设计、铸模和测试的专业化设备等。
在目前的网络驱动下,小企业开拓国外市场的空间增大。美国制造商联盟指出,对于小型制造商来说,网络驱动商业提供了一种成本相对较低的模式。eBay研究发现,有94%的小型制造商从事出口,而其中81%的小企业出口市场多于5个国家。
六、我国企业走出去面临出口管制、民事诉讼、外资审查等法律风险增大
当前全球经贸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多。美国新政府强化贸易执法和投资审查,欧盟修改贸易救济措施,印度和巴西在贸易和投资方面也不断推出新政。在此背景下,我国企业走出去除了面临贸易救济、知识产权调查、技术性贸易措施等传统的贸易风险外,在出口管制、投资审查以及民事诉讼等方面面临的风险更为复杂。
近年来,中国企业面临美国的出口管制指控呈增长态势。据统计,最近五年美国出口管制处罚的案件年均100件左右,其中,涉伊朗和涉中国的案件占处罚案件的50%左右。
2017年1月,美国总统科技顾问办公室(PCAST)建议美国限制对华出口半导体基础和元器件,收紧中资企业对美国半导体公司的收购;同时建议美国联手欧盟、日本、韩国、台湾地区,共同限制对中国的技术出口。3月7日,美国对中兴开出总计11.92亿美元的罚金(包括3亿美元暂缓7年支付),这是美国针对中国企业违反出口管制开出的最大一笔罚单。
除了面临美国出口管制的风险外,我国企业在美国面临的民事诉讼也需予以高度关注。我国企业近年来也遭受了多起美国“长臂管辖”。2010年,美国密苏里州东区法院对阿里巴巴集团及其子公司适用了“长臂管辖”。2009年,美国适用“长臂管辖”对中国银行总行和中国银行国内的分行直接进行了管辖。
此外,美国、欧盟、澳大利亚等发达经济体外资审查趋严。
2016年底,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建议美国国会修改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的相关法规,以阻止中国国有企业“获得或以其他方式获得对美国公司的有效控制”。此外在中美投资关系中,将采用市场准入的对称性问题以及对等反制,未来CFIUS针对中国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在美国并购交易的审查可能进一步趋紧。
欧盟欲设类似于美国的CFIUS,加强投资政策审查。欧盟委员会为了应对德国、法国和意大利呼吁加强保护欧洲利益的回应,起草的《欧盟计划这样防止企业被出售至海外》指出,出于经济和安全政策原因,保护机制将阻止对防务、基础设施和高科技领域企业“出于政治动机”的收购,还罗列了一份应予加强保护的领域清单,其中包括机场、港口、铁路基础设施和相应的零配件供应商以及重要的高科技领域。对原材料领域、欧洲卫星导航系统“伽利略”等战略项目以及核工业企业的投资也应被禁止。
中国欧盟商会在《中国制造2025:产业政策对弈市场力量》报告中建议欧盟升级缜密的投资审查机制,其中包括要重新界定“公共安全”、“国家利益”、“关键技术”或是“危害公共安全秩序和安全”等内容。
澳大利亚新成立“关键基础设施中心”,旨在对投资澳经济中的关键基础设施进行机制管理和评估,主要包括通讯、电力、水力和港口等敏感资产。
七、未来的竞争将聚焦先进复合材料之争
目前,美国制造业创新网络已经成立的14家创新中心所有涉及的技术领域中,按被列为创新中心关键技术的频次计算,与材料及材料工艺相关技术的占比逾1/3;有7家涉及材料工艺,7家涉及材料。
2016年,国外材料科学继续向高温化、智能化、超微和纳米化、可设计化方向发展,在先进复合材料、高性能金属结构材料、特种功能材料、电子信息材料等领域取得多项重要进展。
从国外经验看,新材料基本由政府和军方主导。但在我国,新材料行业受到了资本的过度热捧,2010~2015年中国新材料产业发生VC/PE投资案例358起,披露投资规模共计22.4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39亿元),2016年新材料行业并购金额达到488亿元。专家呼吁,国内新材料产业化需警惕资本过度炒作。
八、人工智能加速商业化推进
《2017德勤技术趋势》提出了机器智能(Machine Intelligence,MI))这个新概念,MI包含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认知分析,到2019年全球商业支出将达313亿美元。德勤认为,人工智能(AI)是机器智能(MI)的一部分,机器智能是一个更加广泛,也更加重要的领域。
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1月,全球范围内总计1485家与人工智能技术有关的公司,融资总额达到89亿美元。埃森哲公司与经济学前沿(Frontier Economics)最新报告提出,到2035年,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普遍采用,可能会将许多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速提高1倍。人工智能有可能将美国、英国和日本的总增加值(与GDP近似)年度增速分别提高至4.6%、3.9%和2.7%。目前,日本提出人工智能商业化进度表,并计划将人工智能商业化进度表列入2017年政府的新增长战略中。
分析指出,未来5年,我国人工智能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50%。专家呼吁,我国应加快制定机器人产业生产标准、安全标准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政策。
微软创办人比尔盖茨和股神巴菲特认为,自动化可能会打破很多人的饭碗,造成一场社会危机,政府可考虑向使用机器人的企业征税,税收用来资助因自动化而被淘汰的雇员再培训,或用来扩充医疗及教育服务,这两类服务有很多职位难以自动化。
九、数据本地化、数字贸易壁垒等引发的数据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英国《2030年发展趋势》指出,英国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就是如何创建一个框架来最大化利用大数据。“数字治理”将发生巨大转变:政府数据服务部门主管预计到2030年,有一部分政府部门将不再存在。需要制定21世纪的《数据法》,确保数据治理的安全。
3月1日,英国发布《英国数字战略》包括连接战略、数字技术与包容性战略、数字经济战略、数字转型战略、网络空间战略、数字政府战略和数字经济战略等,旨在打造世界级的数字基础设施,帮助英国企业成为数字化企业,并让英国拥有最安全的网络空间。
美国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ITIF)发布的报告指出,德国和俄罗斯在新的电信数据法中引入了强制性的本地数据存储要求;同时,印尼、土耳其、越南等国也都发布了强制性的本地数据存储要求。
此外,发达国家更加重视数字贸易壁垒调查,3月31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发布《2017年国家贸易评估报告》,对中国重点关注,提出中国“新的数字贸易壁垒”问题,涉及云计算限制、网页过滤和屏蔽、语音电话协议服务、域名规则、网络安全法和特定产业部门的法律实施数据和设施本地化、在线视频和娱乐软件的限制、加密,以及对互联网支付服务的限制。
当自动化的竞争基础为算法和数据时,竞争的原材料更容易通过云和开放数据获得。从技术角度来看,由于软件和数据成为几乎所有新自动化技术的基础,网络安全问题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键。
世界经济论坛(WEF)和咨询公司科尔尼联合发布的《塑造制造业未来白皮书》指出,在技术的驱动下,数字空间中将产生种种颠覆、竞争和冲突,在这样的环境中,可能付出的巨大代价是:失去安全、隐私和稳定,以及如何防御基于网络的全新威胁。
十、颠覆性技术已成为引领全球制造业变革的重要力量
颠覆性技术已成为引领全球制造业变革的重要力量,也是制造强国新一轮博弈的制高点。
日本“ImPACT”计划对创新管理体系作出根本性变革,希望以创新推动社会转型升级。英国发布的《技术与创新未来:英国2030年的增长机会》对材料与纳米技术、能源和低碳技术、生物和制造技术、数字和网络技术等四大领域的53项技术进行了分析,选出有望支撑英国2030年发展的关键技术。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专门从事颠覆性技术的收集和研发。美国已先后实现了互联网、隐身技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激光、高超声速飞行器、无人机等重大颠覆性技术的突破,确保了美国在上述领域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方面长期领先的地位。
结语
哈佛大学豪斯曼(Hausmann)教授的研究结果表明,经济的复杂性与制造业知识及能力直接相关,而且其研究还指出,一旦某个国家开始制造商品,并因此积累了知识和能力,那么该国通向繁荣之路就会变得更加容易。
未来决定一个国家经济格局和竞争力的仍然是制造业。人工智能、自动化、军民融合、知识产权、中小企业、法律风险、颠覆性技术、数字治理、市场饱和等制造业领域的这些高频词的内涵和外延不断从多维度予以诠释,持续关注和挖掘其与制造业发展的相互关系将是具有非常重大现实意义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