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懋修 Matt Fechen(徐一凡摄)
清华-卡内基中心学者、清华大学国际学院副教授陈懋修(Matt Fechen)最近指出,美国“自由开放的印度洋-太平洋地区“战略中,虽然也可能有在亚太发展中国家投资项目的内容,但和中国牵头的“一带一路”倡议、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等政府推动的项目有很大区别。在陈懋修看来,所谓“中国模式”“中国答案”,就是中国政府领头宣传,为相关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提供经济发展的机会,从而提升安全、促进稳定,改善全球治理等,是一种“打包输出”;这不仅仅是为了“给各国带来好处”,也不是西方国家传统意义上的经济援助,同时也不应当用地缘经济的观点赋予过多政治含义。
陈懋修表示,美国“自由开放的印度洋-太平洋地区”战略中可能会有在亚太发展中国家投资项目的内容,而且美国的私营公司也可能会为亚太基础设施投资或提供金融服务等,但通过政府牵头的类似“一带一路”倡议、亚投行等向发展中国家提供信贷并不是美国会使用的方式。虽然陈懋修笑称“并不确定现在政府里的人在想什么”,但他认为美国从来没有也不会使用和中国一样的方式去和中国竞争。
陈懋修谈及“中国模式”“中国答案”等说法。他说,这实际上是一种“打包输出”。中国向世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提供越来越多地经济机会,希望能被看作世界经济引擎;与此同时,促进稳定、提升安全,提供更好的全球治理。
陈懋修说,中国经过了40年的快速发展;近年来中国在为亚太、拉丁美洲、非洲等地区的国家提供经济发展的机会时,也多是通过贸易、投资、金融等方式,和西方国家传统的“经济援助”有区别。中国政府强调,这不是一种“威胁”,而是积极参与别国的经济事务,并且在这一过程中为稳定、安全、全球治理等做贡献。
陈懋修指出,中国虽然强调为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提供经济机会,但实际上很多方面是为中国的利益服务的;就像美国在全球推广民主、输出价值观,归根到底也是为美国利益服务的。而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互动,也确实多是“做生意”。
陈懋修由此总结,中国经济崛起、在区域经济中担当更重要的角色,没有必要以地缘经济的观点强调中国的威胁,同时所讨论的中国对周边国家的政治影响力也是一种高估;但是,如果单纯以和平发展框架看待中国的外交关系和经济活动,对于经济所担负的安全、稳定、全球治理存在的问题来说又过于乐观了。对于“中国模式”“中国答案”,应当以全新的观点去看待,美中两国之间也应当对此进行更加直接和密切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