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科技前沿
关键字  范围   
 
《物理评论》125周年论文精选:中科院物理所“在固体中发现外尔费米子”上榜
《物理评论》125周年论文精选:中科院物理所“在固体中发现外尔费米子”上榜
2018/1/5 11:20:36 | 浏览:2298 | 评论:0

任何一个对物理学前沿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Physical Review(《物理评论》)系列的期刊在物理学发展中的地位,尤其是Physical Review Letter,简称PRL,则更是很多物理人的梦想。而这个系列期刊的历史则可追溯至1893年,那年美国物理学家Edward Nichols在康奈尔大学创办了Physical Review期刊,主要发表物理学所有领域的独创研究和科学综述。1913年时美国物理学会(APS)接管了Physical Review期刊,以后它就逐渐成为物理学史上举足轻重的科学期刊。2018年则是Physical Review系列期刊的鼻祖Physical Review期刊创刊125周年的日子,美国物理学会为了纪念这一里程碑,从Physical Review系列期刊的论文历史中选出了49篇对物理学有重大意义的论文,和APS历史上有意义的事件一起列出了一个时间表,回顾整个物理学史上很多意义非凡的时刻。

《物理评论》125周年论文精选:中科院物理所“在固体中发现外尔费米子”上榜

2015年中科院物理所团队在固体中发现外尔费米子的工作入选了这49篇经典论文,也是国内唯一一篇大多数成果都已经获得诺贝尔奖,下面我们一起简单回顾一下物理学史上一些重要的时刻。(点击原文链接查看完整时间表)

1913年,密立根油滴实验测定电子电荷,密立根创造性地提出油滴实验测定电子电荷的大小,用在电场和重力场中运动的带电油滴进行实验,发现所有油滴所带的电量均是某一最小电荷的整数倍,该最小电荷值就是电子电荷,并因此获得192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物理评论》125周年论文精选:中科院物理所“在固体中发现外尔费米子”上榜

1923年,康普顿以《X射线受轻元素散射的量子理论》为题发表在Physical Review上的一篇文章提出了被称为康普顿散射的现象,展示了光的粒子特性,因此获得192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物理评论》125周年论文精选:中科院物理所“在固体中发现外尔费米子”上榜

1933年,安德森发现正电子,开辟了反物质的研究领域,证实了狄拉克的理论预言,并因此获得1936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物理评论》125周年论文精选:中科院物理所“在固体中发现外尔费米子”上榜

1935年,爱因斯坦、波多尔斯基和罗森提出一个佯谬来论证量子力学的不完备性,即著名的EPR佯谬,但实验中证实了量子力学的正确性,并导致了量子信息学的诞生。

《物理评论》125周年论文精选:中科院物理所“在固体中发现外尔费米子”上榜

1954年,杨振宁和米尔斯提出非阿贝尔规范场论,即杨-米尔斯理论,为标准模型的创建打下基础。

《物理评论》125周年论文精选:中科院物理所“在固体中发现外尔费米子”上榜

1956年,宇称不守恒被证实,杨振宁和李政道因此获得195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物理评论》125周年论文精选:中科院物理所“在固体中发现外尔费米子”上榜

1957年,巴丁、库珀和施里弗提出BCS理论解释了近50年悬而未决的超导现象,并因此获得197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物理评论》125周年论文精选:中科院物理所“在固体中发现外尔费米子”上榜

1964年,Hohenberger, Kohn和Sham提出了密度泛函理论,是如今非常重要的计算模拟方法,Kohn因此获得1998年诺贝尔化学奖。

《物理评论》125周年论文精选:中科院物理所“在固体中发现外尔费米子”上榜

1964年,Englert和Higgs预言了现在称为“上帝粒子”的Higgs玻色子,解释了质量的起源,2013年Higgs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物理评论》125周年论文精选:中科院物理所“在固体中发现外尔费米子”上榜

1971年威尔逊提出重整化群理论,如今已经是理论物理中重要的理论工具,并因而获得了1982年的诺贝尔物理奖。

《物理评论》125周年论文精选:中科院物理所“在固体中发现外尔费米子”上榜

1972年,He-3超流被发现,三人因此获得1996年诺贝尔奖。

《物理评论》125周年论文精选:中科院物理所“在固体中发现外尔费米子”上榜

1977年,Thouless等人提出了拓扑相和拓扑相变的概念,并因此获得201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物理评论》125周年论文精选:中科院物理所“在固体中发现外尔费米子”上榜

1980年,量子霍尔效应被发现,冯·克利青因此获得198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物理评论》125周年论文精选:中科院物理所“在固体中发现外尔费米子”上榜

1984年,准晶被发现,谢赫特曼因此获得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

《物理评论》125周年论文精选:中科院物理所“在固体中发现外尔费米子”上榜

1985年,朱棣文等人发明了激光冷却原子技术,并获得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物理评论》125周年论文精选:中科院物理所“在固体中发现外尔费米子”上榜

1987年,朱经武等人发现钇钡铜氧(YBCO)超导体具有93K的超导转变温度。

《物理评论》125周年论文精选:中科院物理所“在固体中发现外尔费米子”上榜

1988年,Fert和Grünberg独立发现巨磁阻效应,并获得200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物理评论》125周年论文精选:中科院物理所“在固体中发现外尔费米子”上榜

2007年,傅亮和Kane发表理论文章预言三维拓扑绝缘体的存在。

《物理评论》125周年论文精选:中科院物理所“在固体中发现外尔费米子”上榜

2016年,LIGO发现引力波,并因此获得201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物理评论》125周年论文精选:中科院物理所“在固体中发现外尔费米子”上榜

2015年,中科院物理所团队在固体中发现外尔费米子。

《物理评论》125周年论文精选:中科院物理所“在固体中发现外尔费米子”上榜

我们来回顾一下Weyl费米子发现的经过。1928年,狄拉克提出了描述相对论电子态的狄拉克方程。1929年,德国科学家外尔(Hermann Weyl)指出,当质量为零时,狄拉克方程描述的是一对重叠的具有相反手性的新粒子,即外尔费米子。这种神奇的粒子带有电荷,却不具有质量。2015年,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翁红明、方忠、戴希及其合作者,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首次理论预言TaAs家族材料是外尔半金属。随后,中科院物理所陈根富小组首先制备出了高质量TaAs晶体,丁洪小组利用上海光源“梦之线”ARPES实验站立即对TaAs(001)表面电子态进行了高精度测量,通过与翁红明、戴希、方忠紧密合作,结合第一性原理计算结果,证实了表面费米弧的存在,并且确定了费米弧与外尔点在(001)表面投影的连接方式,提供了TaAs材料外尔电子态的直接实验证据。随后,丁洪小组及其合作者进一步测量了TaAs体电子态,直接观测到外尔点及其附近的三维狄拉克锥,提供了进一步的实验证据。与此同时,陈根富小组通过精确的电输运测量,首次在TaAs单晶中观测到了由手性反常导致的负磁阻效应,进一步从输运的角度证明了外尔费米子的存在。至此以上一系列工作是自1929年外尔费米子被提出以来,首次在凝聚态物质中证实存在外尔费米子态,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意义。

《物理评论》125周年论文精选:中科院物理所“在固体中发现外尔费米子”上榜

外尔费米子科学家团队,从左往右依次为 戴希、方忠、翁红明、钱天、丁洪、陈根富

《物理评论》125周年论文精选:中科院物理所“在固体中发现外尔费米子”上榜

Weyl半金属中Weyl锥的示意图和实验观测到的费米弧

“外尔费米子发现”也曾入选2015年英国《物理世界》“2015年十大突破”和美国物理学会(APS)评选的2015年物理学标志性进展。具有“手性”外尔费米子的半金属能实现低能耗的电子传输,有望解决当前电子器件小型化和多功能化所面临的能耗问题,同时外尔费米子具有拓扑稳定性,可以用来实现高容错的拓扑量子计算。

相关栏目:『科技前沿
工信部:未来产业六大方向聚焦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量子科技等领域 2024-11-06 [280]
Gartner 公布2025年十大战略技术趋势 2024-10-31 [436]
这样图解Transformer应该没人看不懂了吧——Transformer工作原理 2024-10-16 [806]
Nature:智能体涌现出语言 2024-10-16 [782]
50个顶级ChatGPT论文指令 2024-10-10 [994]
推荐五种简单有效的数据可视化方式 2024-10-10 [925]
这么有深度的文章是ChatGPT写的? 2024-10-10 [920]
讲透一个强大的算法模型,CNN!! 2024-10-10 [912]
人类与 AI 协同的三种模式 2024-10-10 [553]
11 种经典时间序列预测方法! 2024-10-09 [487]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北京和上海金融人的最新鄙视链 :日本政府《氢能利用进度表》 :美国《2016-2045年新兴科技趋势报告》 :天津工业大学“经纬英才”引进计划 :浙江财经大学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的邀请函 (10/31-11/1) :美国加大审查范围 北大多名美国留学生遭联邦调查局质询 :天安门广场喜迎“十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 马亮:做院长就能够发更多论文?论文发表是不是一场“权力的游戏”?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