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与欧空局联合研制的“中欧静止轨道毫米波大气探测仪样机”11日通过了中欧双方共同组织的验收。它为未来我国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开展毫米波成像探测奠定了技术基础。
每年,台风、暴雨等极端灾害都会给我国造成巨大损失,因此加强气象监测和预报尤为重要。目前,在轨气象卫星都是以光学手段监测。但光学手段易受云层影响,只能得到云层顶部信息,不知云层下的具体情况。而微波则有很强的穿透力,可以获得气温、湿度廓线的三维分布。中欧双方不约而同地瞄准了用干涉式综合孔径被动微波遥感技术来解决气象卫星监测的问题,各自经过了十余年的预研,都进入到了研制全尺寸地面样机并试验的阶段。
生物医学 |《自然》重磅:诺奖加持的生物钟可调节生物钟蛋白并将癌细胞饿死
本周《自然》杂志刊登了 SALK 研究所 Satchidananda Panda 团队的一项最新成果,使用药物激活关键的生物钟蛋白,能够“封杀”多种癌细胞的能量获取途径,让它自己“饿死”。这种抗癌效果对恶性肿瘤和癌前细胞都有,并且不影响正常细胞。在小鼠体内,这种方法对恶性胶质瘤的治疗效果与现行的金标准替莫唑胺一致,更厉害的是没有毒性!
从致癌突变到真的癌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那些已经突变了、但是并没有疯狂增殖的细胞我们就叫它癌前细胞。这种细胞也是依赖自噬获取能源的。研究者发现,REV-ERBs 激活剂对癌前细胞依旧有效。这意味着 REV-ERBs 激动剂不光能干掉在发展的癌细胞,还能够抑制癌细胞的“萌芽”,把它们扼杀在摇篮里。
新材料 |韩研发新型OLED:可做衣服 比头发丝还细
来自韩国电气工程学院的kyung cheol choi教授和他的团队,他们在超薄发光二极管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这项由研究于12月6日在国际纳米杂志,纳米快报上在线发表。据这个团队预测,这种高效且持久的发光二极管技术,将被广泛应用于可穿戴显示器。
当前的可穿戴显示器一般基于OLED屏幕,由于可穿戴设备的尺寸限制,现有的屏幕无法取得很好的显示效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kyung团队设计出了一种可以与纤维相容的OLED结构,通过在纤维的三维结构浸涂的方法,该小组成功的设计出基于纤维的OLED发光二极管。这个团队同样证实了这种纤维有机二极管在经受住4.3%拉伸应变,同时还能保持畅通90%的电流效率。而且,他们可以编织成纺织品和针织服装,不会造成任何问题。
生物医学 |夜间“光污染”可能导致植物减产
瑞士伯尔尼大学生态学家埃瓦·克诺普表示,目前夜间人造光源以年均6%的速度在增长,这显然已经对动植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花朵长成果实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昆虫授粉。克诺普团队找了14处不同的草地,其中在7处此前从未布置过人工光源的草地上,设置了一种在欧洲很常见、黄昏时可以自动亮起的LED路灯;作为参照的还有另外七块没有布置人工光源的草地。研究人员发现,在有灯光的草地,夜间传粉者造访的次数锐减了62%,后果就是,植物结果数量也相应下降。
此外,研究人员还对卷心菜进行了监测,发现在明亮草地上的植物减产了 13%。克诺普表示,尽管这些植物在白天也有很多传粉者造访,但仍无法弥补缺少夜间授粉所造成的产量损失。
智能设备 |智能人行横道 是斑马线也是红绿灯
前不久,英国研发出一条高科技智能人行横道,目前正在伦敦某一公路路段进行测试。这条智能人行横道相当于在公路上铺上了长达22米的LED面板,面板能防水还可感知压力,能识别是否有行人或车辆在通行,红绿灯和斑马线的功能都归纳到这块面板上了。
首先,智能人行横道遵循“以人为先”原则。在没人过马路时,这条智能人行横道是看不见的,而一旦有行人接近路口,LED面板就会亮起来,马上显示出斑马线。想过马路的行人只需站到位于道路边上的红色圆圈中,当圆圈变为绿色时,马路前方会出现白色的斑马线。这时,两侧机动车道就全部被限行了,相当于红灯,行驶的汽车会停下来,行人便可以安全地通过。当人们走过后,斑马线就会消失,以减少对驾车者的视野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