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校简介
江苏理工学院是省属全日制普通高校,地处被誉为“千载读书地,现代创新城”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三角洲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江苏省常州市。学校创建于1984年,历经常州职业师范学院、常州技术师范学院、江苏技术师范学院等时期,2012年更名为江苏理工学院。学校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单位、“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全国首批职教师资培训重点建设基地和江苏省首批决策咨询研究基地。
学校占地面积近1500亩,建筑面积50万余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近3亿元,中外文藏书160余万册。设有机械工程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教育学院等21个教学科研单位,建有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再生金属学院、新能源汽车学院、医疗器械学院、刘海粟艺术学院、赵元任语言文化传播学院等多个行业学院和研究院,开设59个本科专业,在机械工程、环境工程两个领域招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形成了以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近18000人、硕士研究生220余人、留学生120余人。现有教职工1300余人,专任教师1000余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双聘)、正高职称教师130余人、博士学位教师300余人、硕博研究生导师170余人,聘请学术和产业界知名专家100余人担任特聘教授或兼职教授。有多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或获全国优秀教师、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江苏省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有100余人次获批江苏省“333工程”“青蓝工程”等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学术带头人、骨干教师。
学校紧密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和区域发展特色,优化学科结构,加强应用研究,形成了环境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教育学等一批引领性学科,打造了“资源循环利用”、“职业技术教育”等学科亮点。现有江苏省重点(培育、建设)学科7个,国家级技术转移中心、国家大学科技园分园、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高校重点(建设)实验室等省级以上学科科研平台近20个。近5年,学校主持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200余项,横向科研课题500余项,科研经费近3亿元,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50余项,国家授权发明专利250余件。
学校充分发挥高校人才、资源和技术优势,加强智库建设,推进与行业企业产业的工程技术协同创新,加大产业从业人员技术技能培训,关注地方文化传承与创新,深化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社区)的多层次合作,与10多个省内外市、区建立校地战略合作关系,与行业协会、知名企业、大院大所共建产学研基地150余家及研究机构40余家,与地方政府部门共建常州产业研究院、常州市名人研究院、常州市青少年心理研究与指导中心等多个研究平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升级作出了积极贡献。
学校大力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积极引进国际先进办学理念、标准和资源,重点打造以中德合作为主的国际合作办学特色,先后与德国、美国、英国、韩国、乌克兰、以色列、哈萨克斯坦以及澳门、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20余所高校建立紧密的合作与交流关系。每年选派专家、学者赴德、美、英、加、日、韩、澳等国家进行访学或交流,聘请外籍教师百余名来校从事教学、科研活动。目前面向韩国、俄罗斯及中亚国家招收留学生。
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学校将秉承“厚德、博学、笃行”的校训,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主动服务国家战略,深度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贴行业产业发展需求,立足江苏,服务长三角,辐射全国,继往开来,实干创新,朝着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奋斗目标阔步前进!
招聘计划:http://www.edulosangeles.org/publish/portal59/tab3780/info135449.htm
电子信箱:tctzp@jsut.edu.cn、jslgxy_zp@163.com
备注:投递简历时,请按照应聘**学院+学历学位+所学专业+姓名格式进行投递。
三、引进对象及条件
(一)学科团队
学科团队一般由一名团队负责人及3名以上成员组成;团队成员学科方向一致,分工明确,同时来校工作;团队负责人需符合学科带头人以上引进条件,其他成员需具有博士学位,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0周岁。
(二)特殊高端人才
两院院士、长江学者、国家“千人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国家“青年千人计划”专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学科和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级重点学科或重点实验室学术带头人、863、973等国家重大项目主持人,或具有相当水平、在国内外享有声誉的杰出学者等。
(三)学科带头人、教授
具有正高级职称、博士学位,思想政治素质好,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团结协作精神和大局意识,身体健康,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5周岁。
(四)教学科研人员
具有博士研究生学位,年龄原则上不超过35周岁。特别优秀者或海归博士可适当放宽。
(五)柔性引进人才
柔性引进人才原则上应符合学科带头人及以上条件,每年为我校学科建设及科研等工作时间一般不少于2个月,具体工作任务协商确定。
四、引进待遇
(一)学科团队
采用“学术特区”制度,实行目标考核管理体制,即在一定目标任务前提下,学校在人事聘用、考核、实验室管理、科研管理和收入分配等方面提供特殊政策,具体待遇面议。
(二)特殊高端人才
学校为引进的特殊高端人才提供在国内具有竞争力的优惠条件和待遇,同时还将全额享受常州市“龙城英才计划”引进资助经费,具体待遇面议。
(三)学科带头人、教授
1、安家费:学科带头人100万元;教授60万元。
2、科研启动经费
(1)学科带头人:文科类20万元,理工类40万元。
(2)教授:文科类15万元,理工类30万元。
3、其他
(1)进校领取安家费前两年内每月享受租房补贴学科带头人2000元,教授1500元。
(2)全额享受常州市“龙城英才计划”人才引进资助经费。
(四)博士研究生
1、安家费:20万-40万。
2、科研启动经费
文科类3-5万元,理工类 5-8万元。
3、其他
(1)进校3年内奖励性绩效津贴按副高职称标准发放;
(2)进校领取安家费前两年内每月享受租房补贴;
(3)全额享受常州市“龙城英才计划”引进资助相应经费。
(五)柔性引才待遇
柔性引进人员,经双方协商同意后签订协议书,实行目标考核管理,享受协议年薪待遇。
五、联系方式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中吴大道1801号; 邮编:213001
联系人:张老师 杨老师
联系电话:0519-86953102 0519-86953100
电子信箱:tctzp@jsut.edu.cn 、jslgxy_zp@163.com
单位网址:http://www.jsut.edu.cn/
备注:投递简历时,请按照应聘**学院+学历学位+所学专业+姓名的格式进行投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