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以下简称“水生所”)是从事内陆水体生命过程、生态环境保护与生物资源利用研究的综合性学术研究机构。水生所坐落于湖北省武汉市珞珈山麓东湖之滨,环境优美,实力雄厚。水生所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
6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3人,杰青12人,优青2人;拥有中组部“千人计划”1人、“青年千人计划”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6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人、中科院“百人计划”24人。水生所拥有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淡水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武汉)等多个国家级、中科院/省部级科研平台,拥有亚洲最大的淡水鱼类博物馆、白鱀豚馆。水生所设有水生生物学、遗传学、动物学、海洋生物学、环境科学、环境工程、水产养殖等二级学科,具有招收和培养港、澳、台和国外研究生资格。设有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水生所立足于国家在水环境保护、渔业可持续发展和微藻生物能源利用方面的重大战略需求,围绕内陆水体生命过程、生态环境保护与生物资源利用领域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重大科技问题,持续创新,产出了一批具有重大理论突破或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研究成果,对我国水环境保护和渔业可持续发展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水生所在未来仍将根据国家需求,大力发展淡水生态学、水生生物多样性与资源保护、渔业生物技术和水环境工程等研究领域,为我国的水生态环境保护、渔业模式优化和水生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做出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贡献,攀登科学高峰。
科技创新,人才为本。水生所将“千人计划”和“百人计划”作为重点引进的人才类别,诚邀海外优秀人才加盟,与研究所共同成长、共创辉煌。
一、招聘对象
海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或知名企业研发机构的优秀中青年学者、博士后以及应届博士毕业生。
二、招聘学科/技术领域
淡水生态学、生态工程学、环境生物学、水生植物学、水生动物系统生物学、水生生物多样性起源与维护机制、藻类生态学、藻类遗传和分子生物学、湖泊地理学、环境微生物学、环境化学以及相关新领域、新方向等等。
三、人才引进计划
1. 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
申请条件:年龄在40周岁以下;获博士学位后全职或全时在海外连续从事科研工作3年;申请时未全职回国工作,或回国工作时间未超过一年;有突出成绩的,可以破格引进。
提供支持:国家给予50万元补助、100-300万元科研经费,水生所和中科院另提供不少于200万元的启动经费;水生所提供人才周转房和100万元安家费,聘以研究员岗位(享受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福利待遇),提供30万元基础年薪和额外的绩效奖励。
2. 中国科学院率先行动“百人计划”青年俊才
申请条件:近5年内获得博士学位;在海外知名大学、科研机构或知名企业研发机构等学习或工作3年(含)以上,特别优秀者海外学习及工作年限可适当放宽;做出过具有突出创新思想的研究成果,具有优良的科技创新潜质和较好的团队协作能力。
提供支持:水生所和中科院提供不少于130万元的启动经费,通过中科院择优支持评审后可再获200万元择优支持经费;水生所提供人才周转房和100万元安家费,聘以研究员或副研究员岗位,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
3. 中国科学院率先行动“百人计划”技术英才
招聘岗位:POPs分析与处理技术平台负责人(正高级工程师)
申请条件:在海外从事POPs研究和检测等相关工作满3年;掌握POPs分析与处理相关关键技术,能够独立解决POPs关键技术问题、推动技术或方法的创新;具有较强的团队建设和管理能力。
提供支持:中科院提供100-200万元专项经费;水生所配备建设齐全的POPs研究和检测技术平台等科研工作条件,提供人才周转房和100万元安家费,聘以正高级工程师岗位,提供在具有竞争力的薪酬。
4. 中国科学院率先行动“百人计划”学术帅才
招聘岗位: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申请条件:在生态学领域具有较深的学术造诣和广泛的学术影响力,曾取得国内外同行公认的重要学术成就和标志性成果;年富力强,具有领军才能和团队组织能力;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眼光,能够组织相关学科或研究方向在其前沿领域开展国际先进水平研究。具有在海外知名大学、国际知名科研机构或企业担任教授及相当职位的任职经历;
提供支持:中科院提供700万元专项科研经费,水生所匹配300万元科研经费;中科院给予100万元生活补助,水生所提供人才周转房和150万元安家费;水生所聘为二级研究员专业技术职务,提供80-100万元年薪。
四、申请程序
申请人请提供一份个人简历(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学习和工作经历、主要学术成就、承担科研项目情况、发表文章目录、专利及获奖情况等),发送至 rjc@ihb.ac.cn 。收到简历后我们会及时与您联系沟通。
五、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湖南路7号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人事教育处,邮政编码430072
联系人:魏老师 胡老师
电话:027-68780052,68780669;传真:027-68780123
电子信箱:weike@ihb.ac.cn ,rjc@ihb.ac.cn
单位主页:http://www.ihb.ca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