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安徽大學校長程樺日前表示,走國際化之路,與國際接軌,已經成為中國高校發展的必由之路。而實現大學的國際化,具體合作形式可以多種多樣,其精髓就是以本民族文化為背景,促進世界各民族文化的融合。
在7月6日至9日德國哥廷根大學舉行的“中國周”期間,程樺全面推介安徽大學,吸引德國師生到安徽大學授課、讀書。同時,程樺還走訪了德國漢諾威大學及奧斯納布呂克大學等,商討合作形式,探索安徽大學走向國際化的新途徑。
程樺表示,中國經濟正在逐步國際化,中國的高等教育也必然走向國際化。高校的國際化既要求教育管理國際化,又要求教育教學國際化,這可以嘗試通過以下五個方面加以推進。
程樺說,高校的國際化,首先是師資隊伍的國際化,這將直接影響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的水準。高校師資要“請進來、走出去”,不僅要引進國外一流大學的師資,聘請國際學者到中國任兼職教授、兼職博士生導師,還要大膽鼓勵本校優秀教師走向國際舞臺,參加國際交流,逐漸成為世界知名的學者。
其次,加強師生的國際交流,在高校管理層、教師、學生等各個層面與國際高校加大往來。比如互派教師到對方學校研修、講學,學生之間的短期互訪。同時擴大海外留學生的招生規模,與國際知名高校進行高層管理人員交流互訪等。
第三,加強國際性課程建設,教師在國際框架下講授某一學科的知識,培養師生的國際化意識。國際性課程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或者注重國際主題的新課程,或者使用國際通用的先進教材,或者舉辦國際問題的專題講座等。借鑒國外知名大學的教學模式與成功經驗,積極引進國外先進課程體系、教學方式、教材及課件等,鼓勵雙語教學等方式來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師資和學生。
第四,加強國際合作研究。“我國的高校要立足實際需要,瞄準學術發展的最新前沿以及各國際知名學府的一流學科,力求與世界同步進行科學研究,加強與國外友好高校和科研機構的聯繫,利用國外先進的設備,開展國際合作研究”。
最後,加強國際合作辦學是高校國際化的深層次發展必然趨勢,中國的高校也必須加快國際合作辦學的步伐,爭取與國際知名學府合作,實施本碩交換生項目、聯合開發科研、共建實驗室、交換科研成果和課件,最終提高人才培養的品質。
程樺說:“高校也要根據自身的特色和優勢,堅定更加開放性的辦學理念,實施高校國際化工程,衝破傳統觀念和體制的束縛,在辦學體制、教學內容、教育方法、評價方式等多方面進行大膽探索和改革,積極推進高校自身的國際化發展進程,使中國特色的高等教育國際化之路越走越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