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生物医学
关键字  范围   
 
人类正在演变成半人半机器生物:全球已有1万人在体内植入芯片和电子设备
人类正在演变成半人半机器生物:全球已有1万人在体内植入芯片和电子设备
来源:BBC | 2018/3/5 22:53:52 | 浏览:4060 | 评论:0

人类正在演变成半人半机器生物:全球已有1万人在体内植入芯片和电子设备

全球大约有10000人成为body hackers

设想一下未来的人体内植入各种芯片和电子设备,使人成为半肉体、半金属的超人。这或许并不是梦想。其实,为了介入疾病的治疗,人类在医学上已经开始运用这种生物植入技术(bio-hacking)。与此同时,也有一批人热衷于最前沿的生物植入技术,让自己成为"肉身机器人"。

英语中把这些特定人群称为Body hackers,他们采用外科植入物使得他们能够手刷开门,无需戴耳机就能听音乐,以及操控小型电子用品等。据估计,全世界共有1万人在身体内植入了各种芯片和电子设备。虽然与人类总数量相比,他们的数量还微不足道。他们的数量正在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未来,人类有可能就演变成这种半人半机器生物的超人。

人类正在演变成半人半机器生物:全球已有1万人在体内植入芯片和电子设备

LAND, VIRTUAL FUTURESLepht Anonym身上有9个生物植入,她认为这一技术将来会造福人类。

目前,对这种技术着迷的人多半是35岁以下的年轻人。他们说,它与纹身没有什么区别。

这些芯片可以带有独特的序列号,佩戴者可以用它来开门和解锁等。

一个芯片也可以输入多个数码,因此你不需要植入多个芯片来操作不同的电子装置。

好处

阿马尔的公司就为人们提供这种服务。他认为这一技术有三大好处。

人类正在演变成半人半机器生物:全球已有1万人在体内植入芯片和电子设备

微型芯片

首先,人们每天出门要带上钱包、钥匙和手机等这些贵重品,但整天戴着这些东西也是一种负担,因为一不小心就有可能丢失。

"做一个简单的人体芯片植入,省事,其风险比打耳洞还小。这样一来,就不用再带这些东西了,"阿马尔说。

阿马尔本人就不带钥匙,他可以凭借身体中的电子装置打开自家的房门以及车锁等。

他认为,未来这些植入人体的电子装置将会大有作为。他预计,未来它将吸引越来越多的人使用这一技术。

他还表示,如果将来你可以凭着这些装置上火车、买咖啡、给电脑和数据上锁、开自家房门以及开车等,那可能会吸引更多的人使用这一生物电子植入技术。

医学应用

人类正在演变成半人半机器生物:全球已有1万人在体内植入芯片和电子设备

迈特头上和胸前的伤疤是电子装置植入所致,但有了它可以帮助他独立生活。

这种技术已经被应用在医学上。

这位叫迈特的男子从儿时就患有帕金森症。他大脑中被植入两根电极,每根长15厘米。这两根电极与植入到他胸部的一个电子脉冲启动器相连,通过它来干预大脑中的电子信号,帮助他行走。

作为一个帕金森症患者,迈特的肢体活动受到了严重的干扰,无法自己完成像走路和睡觉翻身这样正常人习以为常的简单动作。

有了这个电子装置,迈特不但找回了做人的尊严,还增加了他的独立性和信心。他可以追寻自己热爱的摄影职业,还结了婚。

用于改善听力障碍的人工耳蜗也是bio-hacking技术在医学上的一个广泛应用。

此外,2017年10月,美国芝加哥大学的乔赛亚·蔡纳博士(Josiah Zayner)更是把这一技术的运用推进了一步。

基因编辑

人类正在演变成半人半机器生物:全球已有1万人在体内植入芯片和电子设备

有些bio-hackers试图改变自己的DNA

他利用一个叫Crispr的可以编辑基因的工具为自己的手臂注射了经过编辑后的DNA。

有些bio-hackers试图改变自己的DNA

他利用一个叫Crispr的可以编辑基因的工具为自己的手臂注射了经过编辑后的DNA。他希望这能够引起他细胞中的基因变化,以增加肌肉的成分。

他当时的这个举动引起了广泛的注意,他随后也称对此感到后悔。

医学与科幻

曼彻斯特大学的伦理学家哈里斯表示,医学与科幻之间是有着连续性的,但想界定医学与科幻之间的界限有时又是很艰难的。

虽然基因编辑技术已经成熟,它使用起来相对容易而且价格便宜。然而是否应该使用它,还是应该非常谨慎。

当然,这种技术无疑会受到来自一些宗教团体的反对。他们视这种生物植入技术为"洪水猛兽"。

因此,未来生物植入技术最大的挑战是如何让它为人类造福,而又不陷入伦理道德和宗教的争执中。

相关栏目:『生物医学
中国,为什么不吸烟者中也有很多肺癌患者? | 商周专栏 2025-07-01 [51]
ASCO 2025 特辑|全球专家对话:从临床试验到肾癌治疗新突破 2025-07-01 [48]
Science:大语言模型模拟5亿年进化,开启蛋白质设计新纪元 2025-06-12 [648]
躺着也能治病?被你嫌弃的“侧卧”或能击退睡眠呼吸暂停患者的深夜危机 2025-06-06 [695]
体内CAR-T的发展得益于mRNA技术的成熟 2025-06-06 [639]
鼻滴干细胞外泌体,改善焦虑、抑郁行为!指标减少近50% 2025-06-06 [846]
脑力工作者最好的休息方式:不是睡觉 2025-06-03 [914]
Tempus AI:AI 医疗的一个数据引擎? 2025-06-05 [652]
50岁以下患癌群体中女性占三分之二,为什么女性患癌者越来越多? 2025-05-28 [834]
全美超2亿人使用的Ziploc保鲜袋竟含“剧毒”,集体诉讼曝光真相 2025-05-28 [970]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天津工业大学“经纬英才”引进计划 :浙江财经大学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的邀请函 (10/31-11/1) :美国加大审查范围 北大多名美国留学生遭联邦调查局质询 :天安门广场喜迎“十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 马亮:做院长就能够发更多论文?论文发表是不是一场“权力的游戏”? :印裔人才在美碾压华裔:我们可以从印度教育中学到什么? :北京452万人将从北京迁至雄安(附部分央企名单) :《2019全球肿瘤趋势报告》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5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