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美元眨值,經濟風暴中心的氣旋壓力下,美元兌海外其他主要貨幣的匯率,呈現不穩定性,很多人都懷念美元穩定、強勢的過去。為了希望美元穩定,有些學者甚至喊出美元應該回到金本位制。
貨幣採金本位制,這在臺灣光復初期就因抑止通膨,發行新臺幣時採用過。這是大陸黃金運臺黃金中撥出,數量雖僅有八十萬兩,和一千萬美金,卻穩定了臺灣的經濟和政治,為臺灣的發展奠定基礎。
當時的東南行政長官兼臺灣省政府主席陳誠,為了要改革臺幣幣制,向行政院院長何應欽,請撥黃金五十萬兩,作為準備金。何應欽院長恐五十萬兩不敷需要,就撥了八十萬兩。時任臺省財政廳廳長的嚴家淦先生力主新台幣與大陸發行的金元券脫勾,使台灣得以免除類似當年大陸遭受金元券一日數眨的通貨膨脹之苦。直至今日依然穩定的新台幣,對1960 和1970 年代台經灣濟奇蹟的崛起做出了貢獻。
這批黃金,部份就是民國三十七年八月,政府在大陸為了改革幣制,發行金圓券,由全國人民將持有的黃金美鈔,繳交政府,換成金圓券得來的,故臺灣的光復,繁榮與進步,也是得力於大陸同胞貢獻所擁有的金鈔,才有基礎。
當年新臺幣採用金本位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為建立一個統—的世界貨幣體系,在美國新罕布希爾州佈雷頓森林舉行的有美國、中華民國、英國、法國等44國代表參加的世界貨幣金融會議上,形成了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史稱、“佈雷頓森林體系”。佈雷頓森林體系的核心是;(1)以美元為國際貨幣結算的基礎,美元成為世界最主要的國際儲備貨幣;(2)美元直接與黃金掛鉤(制定了35美元1盎司的官方金價),其他國家貨幣與美元掛鉤,各國可按官價向美國兌換黃金。
簡單言之,就是國家發行貨幣的依據,是依據國庫中存有多少金條,金條的價值來發行貨幣。貨幣不管發行多少,它的價值就是等於這些金條而已,不會再多;再多印的,就會通貨膨脹,錢變得不值錢。因此臺幣幣制的穩定,是奠定在大陸運臺黃金的基礎上,是不容置疑的。
其後大陸撤守,政府將國庫儲存之黃金,銀元,美鈔分批運至臺灣,使臺灣的各項建設,順利完成。又在政治,軍事,經濟,社會,教育,外交各方面都能在逆境中穩定發展,一度位列四小龍,臺灣錢淹腳目。可說臺灣今日的穩定,除全民齊打拼的歲月外,唯一的道路,就是從那道滿舖大陸運臺黃金,黃澄澄的金磚路上走過來的。
國民政府撤守大陸前夕,將國庫儲存之黃金,銀元,美鈔分批運至臺灣,其數目究竟有多少?眾說紛紜!而今在云云眾說中,應以吳興鏞先生所言為正確。大陸運臺黃金為四百八十萬兩,不含銀元,美鈔與改革和穩定臺灣幣制的八十萬兩(後增加至一百三十萬兩)在內。
除大陸黃金運臺外,還有部份黃金是自美國運到臺灣的,數量有限。這批黃金是在抗戰勝利後,中華民國政府耗資二億多美金向美國訂購的五百多萬兩中的極小部份。所餘黃金因國際局勢的變動,未由美國運到臺灣。其流向,不外三途:1,在中華民國政府退守臺灣後,兩岸海、空、陸軍事衝突不斷,用以向美國購置武器與軍火或物資,以防守臺灣海峽金門、馬祖、東沙、南沙太平島等外島,安定臺灣、澎湖。2,黃金尚留在美國。3,美國與中華民國斷交,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後,運送到大陸。迄今中,美,臺各方,均三箴其口,唯有留待史實資料解說這沘批黃金的下落了。
依據臺灣大溪檔案:
特交檔案分類資料(財政):金融 卷次:第00四 號次:2
來文:中央銀行1948.2.4-1950.2.12報表。
內容摘要:台灣庫存黃金收付及存餘數量表及中信局十月初外匯與物資報告單
運台保管黃金收付及存餘數量表(卅七年十二月四日至卅九年二月十二日止)
(1)第一批由滬運台(卅七年十二月四日)2,004,459.506純金市兩
(2)第二批由滬運台(卅八年二月七日)554,394.896純金市兩
(3)第三批由滬運台(卅八年六月五日)192,029.743純金市兩
(4)第一批由美運台(卅八年八月廿二日)99,537.254 純金市兩
(5)第二批由美運台(卅八年八月卅日)99,537.354 純金市兩
(6)尾差兌入 11.526純金市兩 總計 2,949,970.279純金市兩
〔以上數據取自奇摩網站資料,如有差誤以大溪檔案所載原文為準〕
臺灣發行的一份雜誌刊登了轉自廈門臺海雜誌的一篇文章,談到黃金祕密運臺的經過。文章內容圖片多來自吳興鏞所著「黃金檔案--國府黃金運臺1949年」一書。無論廈門臺海雜誌的報導或是臺北時英出版社出版的吳興鏞所著「黃金檔案——國府黃金運臺1949年」以及去年由江蘇出版社出版的吳興鏞所著「黃金祕檔——1949」都証實了國民政府自大陸分批運黃金,銀元,美鈔到臺灣,是確有其事的。在海運為主,空運為次,分批運送下,分別由台海兩岸出版的書中都認同吳興鏞先生所說數量並不如大陸所公布運臺的上海庫存為黃金二億八千六百五十七萬零七百一十兩,白銀為八億一千六百六十一萬六千一百三十兩,美金三億3,000餘萬元之多。但也不是在臺灣少數人所指的甚少!甚少!
當時的中央銀行總裁俞鴻鈞,將上海庫存的黃金、銀錠、銀元、美鈔於 2月10日先運送到廈門,再於2月22日轉運到臺灣。在查証資料並輔以客觀的解析後,概算出分批運臺僅黃金就有5百萬純金市兩。
當年由大陸運台的黄金不僅是中央銀行庫存,其它省份也有,如浙江省就由財政廳廳長陳寶麟先生率人至中央銀行杭州分行將所存的黄金七一百七十九兩餘,銀圓二十三萬元餘,銀角一千九百元餘取出,經寧波、定海到台灣,悉數交由中央銀行。〈參見台北聯合報系聯經出版事業公司為 先父 毅成公出版之八十憶述下冊第六三二頁〉此事亦經吳興鏞先生在其所著「黄金祕檔---1949」書中提及。
運送來臺的庫存黃金、美鈔,確實對當時風雨飄搖的臺灣經濟,產生了相當大的穩定作用,也是促使日後臺灣經濟快速起飛的重要依據。
因為當時的臺灣沒有能力發行貨幣!那來的能力從事戰後的建設!所有可用的物資全被日本所取,舉凡如甘蔗煉成的糖、樟樹提煉出的樟腦油、森林裡的檜木,全被日本運走。臺灣日本人臨走前將電力破壞殆盡,並預言「三個月內全臺無電力可用」,政府派孫運璿來臺搶修,他在短短的時間,帶著400個專科生,邊學邊修,搶救了臺灣八成電力,反擊了日本人「臺灣將是一片漆黑」的訕笑。紮下安定民生,發展經濟的基礎工程。這不也是政府的經費在支撐。今天我們談論歷吏事件不應該迴避自已不想面對的事實。
至於有些人所指存在臺灣銀行地下室的黃金不到二百萬兩,支撐軍費所需,管二三月而已。這是不瞭解軍中財務制度所致。
國民政府遷臺後,海峽兩岸,局勢嚴俊,在美軍顧問團進駐台灣協防前,國軍在美國海軍退役的柯克上將與華盛頓DC美軍方和駐東京的麥克阿瑟將軍支持下,購進了武器〈飛機,火炮、戰車〉和彈藥,軍品等必需物資,保障臺灣安全,才有今日的繁榮與進步。當時軍隊所需戰費,與軍隊平時費用,由國民政府國防部統一調度,主要負責單位是聯勤財務署,署長為吳嵩慶中將。
聯勤總部正門在台北市愛國西路,財務署正門在台北市信義路一段巷內,與副總統陳誠官邸相鄰,其附近是上海路上的陸軍總部,形成一個安全的小軍事特區,保護存放在財務署地下金庫中因應軍費所需的百萬兩以上黃金(另外台灣銀行存近三百萬兩)。這批黃金除政府及軍中少數人,和載於極機密帳冊外,鮮為人知。
聯勤總部,財務署,陸軍總部,因戰略考量,相繼他遷。副總統陳誠官邸也因房舍老舊搬遷,所空處所,規劃為中正紀念堂。現今兩廳院地下室和地下停車場,就是財務署儲存由大陸運臺黃金之處,加以改建,擴建而來。
姑不論黃金運臺數目多少,但是足夠支撐國軍守住臺、澎、金、馬、東沙及南沙太平島,二千三百萬民眾才免於文化大革命的浩劫,和被流放外遷的命運!這豈不都是當年成千上百護金來臺人士的貢獻。睞於良心,睜眼說瞎話的人啊!想想吧!在那失序的歲月中,沒有大陸運臺黃金,那有今日的你們!
歷史可以檢討,事情必需查証,這應是吳興鏞先生在寫「黃金檔案--國府黃金運臺1949年」的原意。因此他在書中除詳述黃金運臺過程外,對黃金運臺後部份流向和若干位人士的操守也有合理的推論和有所著墨。
臺灣曾經流通過五克重的五角硬幣,就是銀鑄的。我們都知道臺灣除金瓜石有極小量的「金」外〔早就停產〕,根本不產銀,又如何用銀鑄幣呢?銀從那裡來?假如硬說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真是無言了!
國府自大陸運送黃金,銀元,銀錠,美鈔到臺灣的歷史,停留雖只瞬間,影響卻是深遠的。多年來黄金運台的詳情不為人知,迄今仍是眾說紛紜,在時代的飛躍中已到了迴旋歷史澄清謎團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