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部長朱棣文雖不是地質學或油井科技專家,但在這次處理墨西哥灣漏油危機的行動中仍然扮演了強勢指揮的角色。英國石油公司(BP)有人形容,朱棣文科學基礎扎實,很快就掌握了處理漏油的關鍵,而且敢於發號施令。
在兩個多月的行動中,朱棣文不下一次積極介入,有時在參考客觀因素後會否決BP的方案,有時則施壓促使石油公司做一些本來不會進行的工作。在5月初,他建議BP利用伽瑪射線成像技術判斷油井狀況,在他提出之前,BP公司根本沒有人想過這個方法;數周後,朱棣文又下令BP停止灌頂壓井(Top kill)的方法,理由是此舉一旦失敗,會對環境造成「非常、非常嚴重的後果」;到了上周二,他頂著來自BP高層的反對聲音,下令把油井壓力測試延後24小時,以便在實際行動前進行更多的數據分析,並採取更多的安全措施。
朱棣文接受訪問時承認,如果自己對地質學以及油井技術有多一些認識的話,部分決策或者會不一樣,例如會更早否決灌頂壓井法,正是由於團隊行動稍慢,油井才會積聚壓力,令5月底的行動失敗。此外,在漏油意外第三星期的時候,他也在部分步驟取得成效後,一度宣布事態「已有改觀」,不料此後仍有100萬加侖的原油漏進了海灣。朱棣文概括說,回想起來自己和身邊的團隊可以做得更好,但事實是他們並沒有犯下嚴重的錯誤,只是和所有危機處理一樣,一眾人都是摸著石頭過河,在嘗試中慢慢摸索出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