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年,在清廷駐美公使梁誠、容閎奔走之下,美國國會通過退還庚子賠款(約一千四百八十餘萬美元),全數用於中國留學生赴美之費用。三年後中美用這筆款項在北京創辦「清華學堂」,這便是北京清華大學的前身。
一九五六年,台灣行政院敦請在美的北京清大校長梅貽琦返台主持復校,誕生了新竹清華大學。兩岸分離近六十年後,為了共商建校百年校慶,北京清大校長顧秉林與新竹清大校長陳力俊首度聚首台灣,暢談兩校的同與不同。
●留學風氣 冷熱大不同
問:清華最初成立的目的,是利用庚子賠款考選留美學生。百年後的今天,台灣留學熱遽減,中國卻方興未艾(甚至過熱),兩位校長對於「鼓勵學生放洋」有何看法?
顧秉林(以下簡稱顧):當年美國想透過這個友善的舉動,讓中國人關心美國;而中國打敗仗賠錢,也有知恥而後勇的決心。清華從成立以來,就以培養棟梁之才為目的。如今清華本科生(即大學生),百分之十七、八會出國;研究生則占百分之四十,我認為是合適的比例。十六、七年前,清華畢業生幾乎全部出國,現在有減緩趨勢。
大家都說,你們清華過去是留美預備班,現在也是留美預備班。我覺得就算清華學生留學後選擇留在海外,也是無可非議,因為他們可以做為清華與國外大學的橋梁。中國大陸的科學技術落後美國,研究生的科研工作應與最先進的國家結合。
陳力俊(以下簡稱陳):清大做為留美預備學校的風氣,到了台灣復校時依然存在,因為復校的梅校長便是原來北京清大的校長。大陸現在的留學現象,跟台灣四十年前非常相似。我大學畢業時,學生不出國是異數。不過那時台灣的理工科系不做研究,現在不同,北京清華已有很好的研究環境,學生還是大量出國。
在台灣高科技產業的黃金期,清大學生對出國的興趣不高,有一陣子趨近於零,近年來又往上提升。台灣前二、三十年的發展,很受益於當年的留學生。一部分人留在國外,有需要時為國服務,我認為是必要。目前清大大學生留學比例是百分之十,我的理想比例是百分之十到二十。國科會和教育部都在研擬政策、提升留學比例。
●庚子賠款 對台幫助大
問:傳言梅校長在台復校時,把庚子賠款帶到台灣了?
陳:清華剛在新竹復校時,美國的庚子賠款都是匯來台灣,對新竹清大幫助很大。中美斷交時,曾協議這筆錢一人一半。(顧:我不曉得!)我們每年在七、八月時,會收到一張美國某基金會的支票,去年我們拿到兩千萬。
顧:我曾想過找人去查,但他們說這筆錢不多、查不好意思,就不了了之了。
陳:可能沒寄到你那裡,你可以去教育部找一找。過去曾傳言,梅校長來台時把清華的大印帶來台灣。前幾天我試圖去找,沒找到大印、卻找到一張公文。原來教育部在一九五八年有一個「換印」的動作,把大陸學校的印章都換成台灣教育部核發的,我最近想去教育部找原來那個大印。
●一年經費 兩邊差很多
問:追求大學卓越,兩岸政府都各以九八五工程、頂尖大學計畫等特別預算補助大學,請比較兩校的預算補助?
陳:清大一年的總經費有三十億,除以一萬兩千人(學生總額);一人有五十萬台幣的補助。
顧:清大一年的總經費,一年五十到六十億人民弊,三萬學生、一人有廿萬人民幣。是台灣的兩倍。這幾年九八五工程,學校經費增加迅速。到去年為止,三分之一的本科生、四成的研究生,可以到國外參加活動。
陳:哈佛一年卅多億美金,學生比北京清大人還少。大陸經費增加雖快,但比起美國更少,台灣就是太少了。如果沒有五年五百億,只剩六成。高等教育要徹底檢討,教育投資不算少,但弄了一百六十多所學校,錢怎麼分?這要回到教育政策來談。
●分隔多年 發展路線相似
問:請兩位談談對對方學校的第一印象?
顧:很美!還有親切、熟悉,因為兩校很多地方的名字都一樣。
陳:風景秀麗之外,北京清華給我歷史場域感。
問:兩岸清華分離這麼多年,兩位覺得兩校最像的地方在那裡?
陳:兩校的校名、校徽、校歌都一樣。校徽要仔細看,才發現清華多了個一九一一年,我們沒有。北京清華曾想改校歌,最後又回到老校歌;我們一直是用老校歌。兩校同根同源很明顯,發展軌跡也很相似。
顧:雖然分隔很多時間,但兩校發展的路線是相似的。比如說我們都是先以理工為主。一開始,你看看,新竹清大搞核子研究所,北京清華那段時間也在搞原子能反應堆,然後發展新的學科,再把老清華的人文、管理都搞起來。新竹清大也是。這是什麼回事呢?我常在思考這個問題,有人告訴我,這是受到早年校友的影響。而一個學校潛在的精神文化,主導很長的歷史時期。
問:兩校不同的地方在那裡?
顧:北京清華畢竟經過百年的發展,有很多古建築,像我的辦公室就是古建築,這裡比較少。為什麼這次北京清華這次能被評為亞洲最美的大學,因為我們能將早期建築和後期建築融為一體,並不會感到扎眼。
陳:建築風格不一樣。但我們也是公認台灣最美的大學。
顧:北京清華裡頭,上下課時,自行車一大片,新竹清大校園相對少些。
●優勢互補 可能性很多
問:請兩位校長談談,對方學校最值得學習的優點是那一點?最值得效法的政策是那一項?
顧:新竹清華跨領域、學科的方向很值得學習,清華相較起來比較固化。這次來台灣,同行的研發長便到新竹清大專門研究這件事。
陳:北京清華的宏觀規畫,很值得我們效法。北京清華有美術學院、傳播學院、又有醫學院,一步步地擴充。但台灣做這些事情比較困難。
問:兩人若互換位置,上任的第一件事想做什麼?
陳:我會把新竹清大,當成北京清華變成世界第一流大學的秘密武器。世界上沒有學校像我們這樣,分開這麼久;卻因為同根同源,很能夠融合,還能夠互補。
顧校長剛上任時,就有人向我提議成立清華互聯網研究中心。兩校的可能性很多,我們現在準備與清華建立共同實驗室,期許做「東方的貝爾實驗室」。
顧:我也是同樣答案,讓兩校優勢互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