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这些人是真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美国《纽约时报》日前刊登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文章,指责特朗普团队夸大美中贸易逆差,对世界贸易一无所知,抓错重点,对付中国反倒失去盟友。
据克鲁格曼判断,特朗普贸易战的胜利者将是中国。值得注意的是,这位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曾是“唱衰中国”的主力,不止一次发表“中国崩溃论”。
但面对特朗普的贸易战政策,克鲁格曼也看不下去了。
他写道,几周前,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钢铝征收关税后放言,“贸易战是件好事,很容易赢”。但实际上,贸易战很少有变成好事的时候,一点也不容易赢——尤其是你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时候。
特朗普不了解世界贸易,反失盟友
在克鲁格曼看来,特朗普不了解全球贸易的相关知识,也缺乏对此有所了解的帮手,导致他对其中带来的伤害一无所知。
他在文章中写道,这么说在某种程度上很奇怪。毕竟,贸易显然是特朗普非常热衷的问题。他试图废除奥巴马的医改,但说到底还是想抹黑前任的政绩。他希望减税,与关心这究竟是怎么回事相比,他想的更多的其实是“赢”。
特朗普长期执着于减少贸易逆差,所以外界都以为他会学习一些世界贸易如何运转的知识,或至少找两个了解这一问题的帮手。但他没有,而恰恰是他不懂的这些东西能够且即将伤害你。
身为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格曼很是看不上特朗普政府在钢铝关税上的做法。他以此为例称,特朗普先是以国家安全为名,高调宣布征收高额关税,却不想激怒了美国的盟友,因为后者是美国进口钢铁的主要来源国。他接着又作出“让步”,免征了加拿大、墨西哥、欧盟和其他国家的关税。
克鲁格曼猜测,这是不是对威胁报复的退让?还是政府起初并没有意识到,这一关税政策的主要打击对象是他们的盟友?
他认为,无论如何,特朗普可能已经“两面不是人:一方面激怒了本该是朋友的国家,另一方面塑造了一个“靠不住的盟友和贸易伙伴”的形象,又没有对应该扶持的行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夸大美中贸易逆差,走入误区
周四,美国政府宣布将对来自中国的约6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克鲁格曼将此成为“特朗普贸易2.0”:中国综合症。
此前一贯“唱衰中国”的克鲁格曼对中国还是有一些意见。
他称,“中国其实是一个坏公民,在知识产权上不负责,剽窃他国开发的技术和想法,给钢铁等行业提供补贴,一定程度上造成世界产能过剩。”
但克鲁格曼还是指出,特朗普最在乎的,还是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并一直将其宣称为5000亿美元,但实际是3750亿美元。
克鲁格曼进一步分析了特朗普在这一问题上走入的误区。
首先,贸易逆差如此大额大部分要“归功于”统计带来的错觉。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很多产品的组装步骤都在中国进行:中国出口的很多产品实际由日韩等国生产的零部件组装而来。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iPhone,它属于“中国制造”,但中国的劳动力与资本仅占最终价格的百分之几。
克鲁格曼承认,这是一个极端的例子,但这是一种十分广泛的模式:表面上的美中贸易逆差中的很大部分(可能将近一半)实际是美国对那些向中国出售零部件的国家(以及中国的贸易逆差国)的贸易逆差。
这其中又有两个含义:美国对中国的贸易影响力比特朗普想象的要小得多;与“中国”的贸易战会激怒其他国家,其中就包括美国的盟友。
贸易战得不偿失,胜利者已经“内定”
克鲁格曼指出,就当前而言,中国的总体贸易顺差并不是美国乃至全世界的主要问题。
如今,中国的贸易顺差已经下降,而美国的失业率也在降低。但也许在特朗普眼里,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意味着“中国在赢”、“美国在输”,但事实并非如此。与中国的“其他不当行为”相比,中国的贸易“问题”并不是2018年应该重点解决的问题。
“为迫使中国尊重知识产权”,克鲁格曼建议特朗普组建一个“受害者”联盟。但特朗普通过对“主要在他国生产的”中国产品征收关税,正在系统性地疏远这些国家。
文章判断,特朗普将很快为他的无知付出代价。拒绝“做功课”的特朗普团队一方面在失去朋友,一方面又影响有限。
这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总结道,贸易战是有害的,几乎所有人都将蒙受经济损失。假设有人在其中“获胜”,也将是那些靠着美国挥霍自己的声誉,从而获得地缘政治影响力的国家。
美中贸易争端前途未定 美专家“支招”
【徐一凡】
上周,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总统备忘录,通过对从中国进口的600亿美元产品加征关税、增加中国对美投资并购的限制等手段应对301调查所发现的中国侵犯知识产权、强迫技术转让多种不公平竞争行为。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双方的言论都很强硬,中国也采取了反制措施。但同时,美国高官也透露双方正在就避免贸易战悄悄展开谈判。在美中贸易争端前途未定的当下,美国专家纷纷撰文“支招”。
曾任美国贸易代表处中国事务助理、现为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和中国研究项目高级研究员的雷明(Claire Reade)指出,美中两国需要为避免贸易战找到正确的“匝道”(off-ramp)。她表示,特朗普的新措施正在把人们带入一个新的、破坏性的贸易世界,不熟悉的武器和新思维将决定美国是否会面对与中国的强硬谈判,短暂的贸易冲突,严重的贸易战或美国政策的新方向。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根据301调查结果发布一份结果报告,总统立刻回应采取措施,这是超过15年来的第一次,而且还表示这是众多行动中的第一步。
雷明指出,在美国贸易法的体系下,这次关税行动完全合法,但在国际贸易规则体系下则不然,比如世贸组织(WTO)关于什么时候、怎样征收新关税的规定。那么在现有贸易混乱的状况下,可能起作用的“匝道”机制是社么样的呢?如果美国关于征收惩罚性关税的60天延迟中,美中达成某种协议,局势会被化解,这是能给美国带来最大杠杆效益的最佳谈判方案。如果美国真的推动向中国进口到美国的产品加征关税,贸易冲突就开始了。中国会迅速做出强烈反应,尤其是美国这次的行动根据WTO规则被视为非法。中国可能会为了维持道德制高点而不采取和美国一样加征关税的行动,而是小心行使其权利,让国有企业不再进口美国大豆或飞机,或者非常小心地检查美国农产品是否违反健康规则等。中国也可能会在WTO框架下对301关税提出质疑。
雷明分析,特朗普认为贸易战容易取胜,其他美国官员的态度也很强硬,因此当中国回应时,美国商业利益相关者对于避免贸易保护主义的要求可能会被忽略,美国政府要指出过去的渐进式谈判无效,中国也要适应过去美国与中国领导人的对话者可能对白宫没有影响力的新现实。而如果美国因中国对美国的商品或服务实行新的限制而采取反报复行动,那么美国应当预期到又一轮报复。失去了对美出口,中国不会面临经济崩溃;习近平主席表明中国是一个卓越的世界大国,不会受到欺凌;中国可以通过呼吁民族自豪感来长期忍受贸易斗争。美中互相报复也会给全球经济带来重大溢出问题,从而在根本上伤害美中经济。双方迟早会试图回到谈判桌上寻找“匝道”。
雷明认为,在这样的情况下,关于取消外资所有权限制,和中国领导人关于摆脱对外技术依赖的构想冲突。有一种可能是中国人得出结论,他们的经济实际上很大程度上会随着外国人独立经营而获得蓬勃发展,他们将在足够的地区取消所有权限制以允许和解,然而这也意味着政府“哲学”的改变,加之技术民族主义,这一结果难以实现。而结束“网络入侵”,中国的行动表明其并不想改变。也许特朗普总统将按照人们无法预料的条件与习主席达成协议。贸易赤字减少和非技术部门的市场开放可能就足够了。如果中国获得WTO胜利,中国最终将实施反倾销关税,并且美国将容忍所谓WTO带来的损失而不会脱离组织。而新的301案件带来更高关税,美国贸易代表对中国“总要挑战体系”的评估,则是最需要担心的问题。美国需要在关税和和其他双边贸易之外找出其他工具。
另一名中国经济问题专家甘思德(Scott Kennedy)则从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的301报告、对对手的预估、对盟友的联合、对美国国内团结的维护、第一批措施、保持原则等方面对特朗普的政策进行了分析。此外,他列出了美国应当促成中国的“10大改变”。
在甘思德的分析中,贸易代表处的报告提出了一份严厉的起诉书,突出了强迫技术转让、阻止美国公司以市场价格谈判技术许可费用、中国政府为企业提供挖掘美国科技公司技术的计划、网络间谍活动持续并发展等4大关切。报告中唯一缺失的内容是准确量化这些措施对美国商业造成的危害,但这些估计取决于一系列可以接受合理挑战的假设,并且可能已经超出了其他证据所证明的情况。而且,这份报告至少是特朗普政府第三次广泛、深入地阐明中国工业政策,他们共同表明中国在采用不遵守双边和多边承诺的行为模式,损害其贸易伙伴和全球供应链的利益,并削弱对国际体系的信心。总之,报告让中国看起来很明显是错的,如果不改变方式,就应该受到惩罚。
但是,特朗普政府低估了对手。美方这次以为中国会迅速放弃,并且可能会对中国敢于反击和冒着冲突升级的风险感到惊讶。中国并非在寻求一场战斗,而是在自卫。事实上,中国有可能将这场斗争视为一个机会,从其产业政策机器中去除所有镣铐。至于盟友,鉴于中国没有立刻“投降”,现在的贸易竞争成为意志竞赛;本来同样受到中国经济行为一些负面影响的盟友是美国力量的重要来源,但美国在进行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TPP)谈判、搁置跨大西洋贸易和投资伙伴关系(TTIP)等行动、强迫韩国进行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加征钢铝关税等行动时就已经一次又一次地疏远他们;关税行动中的“豁免”只能轻微愈合伤口。当然,美国可能会认为其他国家会因为害怕中国报复而不会坚决反对中国,但也许这些国家会从扩大出口管制、更严格的投资筛选等方面和美国合作。美国需要与他们积极合作而不是高压政策。而作为美国耐力的另一个重要来源——国内团结方面,特朗普的这些措施并没有消除企业担忧、向他们保证在按他们的最大利益行事,从而确保企业和劳工保持团结并愿意为了长期收益而牺牲短期痛苦。
在这样的基础上,甘思德认为,特朗普第一批所宣布处罚措施的性质以及实施方法,可能会加剧国际孤立和国内不团结的问题。比如加征关税产品清单上最可能是高附加值高技术产品,可能会因为国际供应链而让美国和其他国家进一步疏远。15天内提出清单、接受意见、60天内确定,可能会聚集起一大批行业游说者,这会进一步产生病态的内部意志、削弱美国决心;比较好的方法时悄悄进行行业咨询,然后发布不受调整的清单。相反,中国在特朗普宣布措施之后提出的加征关税产品清单由单纯在美国生产的产品组成,让美国政府会受到多个州的反对。如果特朗普接下来转向对劳工和学生签证的措施,他又会受到教育界人士、硅谷公司表达他们的不满。
甘思德强调,在坚持原则方面,特朗普从未明确“美国想要什么”的最终目标。中国可以通过多进口某些产品操纵贸易平衡,有利于美国某些行业或某几个州,从而在不改变产业政策的情况下达成减少贸易顺差的要求;这会让大部分美国经济和盟友依然容易受到中国变幻莫测的影响。
甘思德提出,美国应该追求的“十大”改变列表应当包括:要求中国限制对竞争前研究与开发(R&D)的补贴,并将其提供给国内外公司; 消除外国投资者的所有权上限和合资要求; 消除技术转让要求; 对汽车和机械等制成品征收较低关税; 向私人和外国公司全面开放增值服务(金融,医疗,教育和物流); 迈向市场标准和认证体系; 更好地利用其网络安全机制来促进全球商业和保护隐私; 促进政府采购自由化;银行利率终止窗口指导,并采用中立注册系统进行首次公开发行; 使国家和地方监管程序更加透明。采取这些措施并不能完全消除中国的产业政策机器,但这将推动中国建立更加有利于市场的高效经济治理体系,这对双方及其贸易伙伴都有利。
总之,甘思德认为,争夺更开放,更自由市场的竞赛风险极高,但值得参与。特朗普政府必须将其目标定位于更高的目标,以获得实现有意义的胜利所需的国际和国内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