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伯克利分校东亚研究所主任叶文心教授,5月22日于斯坦福大学东亚研究所举办讲座,主讲并讨论中国海事近代史,从清朝古籍海国图志等史料对中国海事进行广泛讨论与解答,引经据典地说明中国悠久历史文化中所产生的复杂海事变化。
伯克利东亚研究所所长叶文心讲述中国历史上的海域问题(王旖涵摄)
叶文心现为加大伯克利分校历史系讲座教授。从2007到2012任该校首位华裔女性东亚研究所所长。长期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着重研究中国近现代文化史、社会史。在叶文心的演讲中包含中国海域的划定问题,历史上发生的主权纷争问题以及其中包含丰富资源问题。这次演讲探讨一系列关于中国人和他们对于海洋问题的看法。 同时也以近期举办的“亚洲海洋”研讨会为主题。
演讲中,叶文心简要回顾中国与海洋接触的漫长历史后,开始探讨与解析中国海洋问题随着国家角色的转变产生的多种问题与缘由。叶文心提到:“从历史上看,水域不仅构成一种边界或天然屏障,而且从很早以来也是一种促进各种交流和人类活动的媒介。但同时海洋有时被认为是一道屏障,但最重要的是一个接触区,尽管存在危险和困难,但人们仍能在海洋上建立并保持多种交换关系。中国存在的东海,渤海,黄海,南海以及台湾以东的海域都有着悠久历史与复杂关系。海洋空间对于中国历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她表示国际社会应该首先了解亚洲人的行事方式,以及因为历史影响而对海事的看法,从而解决特定的海域问题。她认为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中,魏源的海国图志对中国目前对于海事的态度有很多很好的说明。
来自湾区各地的学生学者参与讲座(王旖涵摄)
叶文心还表示香港是中国海岸问题很好的例子。战略性地位于中国沿海地区。香港提供进入中国东南沿海的良好通道,部分领土也位于大陆。由于其地理位置优越,两个岛屿的经济体严重依赖进出口。 1995年,香港是世界第八大贸易经济体,出口额达1771亿元。同时也是“成千上万的小型企业公司和几家大型本土私营跨国公司的所在地”,因此香港的是中国海岸城市发展的一个良好案例。
叶文心也提到了中古近代史上著名的《南京条约》,她说:“在南京条约过后,清朝政府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这是中国海事历史上很重要的转折。”她表示中国的海事领域广,历史久,有着复杂的背景,因此许多问题存在争议性是正常现象。但是她认为交流沟通与互相了解是解决问题的前提。
斯坦福交流学者张同学表示,自己出于好奇参加此次活动,并且对叶文心教授演讲中的海事历史以及近代分析印象深刻,她说:“在美国听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一起上一堂‘中国历史课’这样的感觉很奇妙。今天的演讲中很多内容是我有印象的,但是也有很多内容我第一次了解。我一边听,一并搜索查找,感觉收获很大。我印象尤其深刻的是叶教授提到随着中国的崛起,对于海域的军事防御也在加强,但是这其中所产生的纷争以及多少防御是足够的等问题留下开放性答案。”他她很开心通过此次讲座了解中国海事的历史,以及更多的史料记录。以及中国近代海域发展的原因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