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国来说,重要的不是去统计和感喟有多少优秀学子留学海外,而是如何将那些学有所成的青年才俊吸引回来,让他们真正成为中国社会的中坚力量和推进中国发展的“发动机”。
中国高校新学年招生录取工作正在紧张展开,海外高校也借机登陆中国招揽生源,新一轮的留学潮再度成为这个夏天人们关注的焦点。
大陆留学中介机构的最预测显示,今年中国自费留学总量可能增长30%,达到创纪录的27万人,留学生总量也将接近30万人,继续保持留学生输出全球第一的地位。大陆媒体报道说,从北京不久前举办的一场的海外高校与留学人员招生见面会上,人们便会强烈地感受到“留学的热度和当下的天气一样火爆”。
由于留学市场的庞大,“留学经济”在金融危机中甚至成为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加坡等中国学生传统的留学目的地国一道亮丽的风景,而也正是看到上述国家获得的留学甜头,一些过去不太重视招揽中国学生的国家如韩国、白俄罗斯、马来西亚、以色列和印度等也开始加入到这场“学生争夺战”中来。
针对近年来快速增长的留学潮,中国国内舆论在纷纷剖析其原因的同时,也表露出更多的担忧:人才的外流、中国家庭财富的外流以及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冲击。
从上世纪末开始,中国高校的扩招年年没有间断,官方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高校在校学生达2300多万人,今年全国总招生数达657万人,总录取率高达69.5%,但为什么留学潮还如此汹汹呢?
毫无疑问,中国高等教育的录取机制和人才培养方式依然存留的“痼疾”是不少学生选择留学的重要原因之一。例如,今年就有包括北京、福建、辽宁等省市的10位高考状元不入中国内地大学,而投奔香港大学。越来越多成绩有异的中学生直接出国留学已成为这几年中国留学市场的一大特点。大陆央视对此评论说:“出国留学是孩子和家长在用脚对国内的教育制度投票。”
其实这话只说对了一半。高校招生人数虽然在不断扩大,但相对于庞大的接受教育的适龄人口基数来说,中国教育资源依然稀缺——美国3亿人口分享4000多所高等院校资源,中国2000多所院校却要面对13亿人口;加之中国普通家庭生活水准的提高、国家政策和社会环境的进一步开放、留学中介机构的不断发展和国人对子女教育的重视、舍得对教育的投资等等,这些都是中国成为留学生输出大国的重要原因。
如同在诸多产业市场上中国雄踞“世界第一”位置一样,在留学领域“称大”并不值得大惊小怪,更不值得忧心忡忡。令人担忧的则是:一方面,在海外高等教育的挑战下,中国教育体制的改革步伐依然缓慢,教育领域的危机意识并不强烈;另一方面,从当局到民间,如何采取更有效措施不埋没年轻人的潜能、不浪费人才远比如何评估留学教育的得失重要。
教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未来发展的命脉,因而任何国家和民族不可能不发展自己的教育,国家的强大首先是教育的强大,没有弱教而国强者。但是,也应看到在浩浩荡荡的世界大势中,发掘人的潜能、让适龄人公平获得更完整、更优质的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政府的应尽基本职责。本国的教育体制如果培育不出来世界级顶尖级人才,甚至埋没人的才能、扼杀人的成长,那将成为历史发展的“罪人”。
而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留学教育不失为弥补本国教育不足、更好地发掘人才、快速汲取人类优秀文化技术精华的一种有效路径和方式。将优秀青年输送到外国留学并非意味着“人才流失”,而是借助他国力量,为本国储备人才。按照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当前中国的留学人员不是多了,而是少了。
对于中国来说,重要的不是去统计和感喟有多少优秀学子留学海外,而是如何将那些学有所成的青年才俊吸引回来,让他们真正成为中国社会的中坚力量和推进中国发展的“发动机”。
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吸纳人才的重要,中央及各地方政府已经或正在出台各项优惠政策和措施,招揽高端人才,而且,近两年中,已有不少留学生回到中国发展,这表明,外界所担忧的“人才流失”实际上已转化成“人才储备优势”。留学生群体是中国最为宝贵的人才资源之一,培育和发掘这一资源应是中国国家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同时,借助国外教育的成功经验,改革中国教育,更是中国面临的重大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