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如何,我都确信,上帝不会掷骰子。"
- 爱因斯坦
随着知识付费时代的到来,众多自媒体人都披上了科普的斗篷,希望借助赛先生的力量,试图从思想上解放孤陋寡闻的民众。经过不断的选题与论证,一致决定了量子力学的大方向,所以凡是略有逼格的讲座,无不张嘴海森堡,闭嘴薛定谔,时不时的来个波尔,狄拉克更彰显高处不胜寒的气势,让人不禁啧啧赞叹,都是九年义务教育,为何人家就那么突出。
薛定谔的猫
量子力学的好处是太抽象以至于很难理解,所谓纠缠态更是连爱因斯坦都不愿意相信,于是里面可操作的空间就很大。其实就如中学物理老师所说:物理问题就是个基本模型问题。广义相对论这么高深的学问,说到底就是把空间想象成黎曼几何的空间,有了这个模型其他的事情也就迎刃而解了。所以针对量子力学,薛定谔用猫做了个比喻,放在盒子里的猫在未被观察之前处于既生又死的状态,当开始观察之后量子就开始塌缩,于是就随机产生了生或死的状态。这里关键的难点在于既生又死,这似乎有悖于日常人类的理解范畴,其实这种观点并不是一个新兴的理论,3000年前的希腊的先哲们,早已率先提出了类似的观点。
"存在者存在,非存在者不存在。"
- 巴门尼德
这句话听起来似乎是句废话,然而其实里面蕴含着很深的意味。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人类开始定义存在这个概念,非要通俗一点解释的话那就是,没有巴门尼德就没有黑格尔,没有黑格尔就没有马克思,没有马克思大学就少了门必修课。巴门尼德的学生麦里梭果断的意识到老师理论里面的瑕疵,于是他对于老师的思想进行了修饰,于是就出现了以下三种状态。存在,非存在,既存在又不存在。怎么样看起来和量子力学很像吧,而且时间不知道早了多少年。哲学的很多思想早就孕育了量子力学的种子,芝诺认为飞矢不动,箭在每个时候都是静止的,克拉底鲁认为箭无时无刻都是在运动的,黑格尔则会说:箭既是运动的又是静止的。当然外行们叫这样的说法胡搅蛮缠,内行们则称之为辩证法。
芝诺的箭
"当知性在理性面前大呼神秘的时候,真正需要检讨的恰恰是我们的知性。"
- 黑格尔
现在很多的所谓科普学家们特瞧不起哲学,认为科学才是解释万物的根本,所有哲学只是毫无逻辑的淳朴先民的猜想。沉迷天空掉进水坑的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本源,在科普学家眼里是多么simple(简单)和naivve(天真)。现在想想其实生命起源确实来自水呀,单细胞生物不就是在几亿年前的海洋里产生的么?不愿踩踏菜地而束手就擒原地等死的毕达哥拉斯认为,数是万物的本源,现在想想在这信息化的时代,数字已经悄无声息的融入了这个社会,钱变成了数字,知识也变成了数字,随着数字化进程的发展,说不定1000年后的人类就会觉得万事万物皆为数了呢。所以,你能说希腊的先哲们无知吗?
反而看看科学领域,所谓的逻辑缜密无非也建立在所谓人为制定的公理上面。欧几里得说:过直线外一点只能做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罗巴切夫斯基说:过直线外一点,至少有两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黎曼则说:过直线外一点,一条直线都不能与已知直线平行。看起来互相矛盾的理论,然而都是各自正确的。这是因为第五公理:平行公理既不能证真,也不能证伪。看起来几何的根基并不是特别牢靠呀。
不光几何,就连数学这样以严谨的逻辑推导和公式计算的学科,其实也是建立在相对松动的根基上的。数学的三次危机大家也许都知道。第一次危机,发现无理数的哥们被投海了。第二次,发明微积分的牛顿和莱布尼茨互相掐架,谁也不正面回答无穷小的问题。英国人和德国人干架不正面解决问题,最后还是靠法国人柯西出面,发明了极限理论,算是拯救了微积分。第三次,聪明的美国人罗素,认识到了集合理论的重要瑕疵,理发师悖论让数学家们陷入了恐慌,整个数学大厦的根基动摇了。解决方法是什么呢?当然还是回到几千年古希腊国的托勒密省的亚历山大市,欧几里得笑嘻嘻的说:“别急,我们还可以制定公理”。于是ZFC公理横空出世,虽然数学被分为了三个流派,但是其一贯以严谨科学示人的面孔算是保住了。
波尔的量子世界
时间永是流逝,街市依旧太平。喜欢科学的还可以继续徜徉于量子力学的海洋,一探泡利不相容原理。喜欢哲学的也可以感受一下西方哲学的魅力,体会美德即知识的意境。希望大家,多一份真诚,少一份套路,一个跑车加微信,童叟无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