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研究人员日前报告说,他们首次在视网膜上检测到了与帕金森病发病密切相关的阿尔法-突触核蛋白,这一发现有望应用于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早期诊断。
阿尔法-突触核蛋白被认为是帕金森病的“罪魁祸首”之一。这种蛋白在人类大脑和中枢神经系统中广泛存在,发生错误折叠后,易在脑中堆积,导致脑细胞死亡或者阻碍脑细胞发挥正常作用。
据西班牙阿利坎特大学官网日前介绍,研究团队与美国同行合作,检测了已故帕金森病患者捐赠的视网膜,并对比他们的临床数据和病理解剖结果,发现这些人的视网膜上同样存在帕金森病患者脑内的特征性标志物,即由阿尔法-突触核蛋白堆积形成的凝团状路易小体。
研究负责人尼古拉斯·昆卡说:“视网膜是大脑的窗口,可以如实反映大脑内部的情况。在视网膜上发现帕金森病的生物标志物是一项突破性进展,或许可以帮助我们在患者出现临床症状之前进行早期检测。”
研究人员还发现,视网膜上的阿尔法-突触核蛋白积聚越多,路易小体的数量越大,帕金森病程度越严重。
昆卡指出,还需进一步验证这项技术能否应用于活体视网膜。一旦被证实可行,除帕金森病外,还可尝试用于阿尔茨海默病、多发性硬化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早期诊断。
帕金森病是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手脚震颤、身体僵硬、行动迟缓等。但往往在病情对脑部已产生较大影响时,这些症状才会变得明显,因此早期诊断具有难度。
相关讯息:新发现三种基因与阿尔茨海默病有关
由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MRC)资助的一个国际研究团队确定了3种与罹患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的风险基因。该研究成果发表在近日出版的《自然·转化精神病学》上。
为了找到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的遗传风险因子,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将该疾病患者的DNA与正常人相比较,以确定患者的基因变异。目前用这种方法已经发现了大约30种与阿尔茨海默病有关的风险基因。而在新研究中,由英国爱丁堡大学和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研究人员领导的团队,使用了一种技巧以扩大遗传学分析的样本人群。
该研究所涉及的遗传信息取自英国生物银行,样本人数达30多万人。由于其中绝大多数人都太年轻,不可能被诊断为阿尔茨海默病,研究团队便考察了其父母的相关医疗信息——这些老人很多都罹患阿尔茨海默病。研究团队深入分析了上述数据,并结合了7万人(包括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和非患者)的现有遗传信息,最终发现了可能导致人们罹患阿尔茨海默病的3种新基因。
这一新发现有助于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阿尔茨海默病的机理,进而开发出新的治疗方法。英国爱丁堡大学的理查多·马里奥尼博士说:“新发现能提供涉及阿尔茨海默病生物过程的关键线索。但基因组合并非患病的唯一风险因子,我们正致力于将人们的遗传学数据与生活方式信息相结合,以便更为综合性、更具个性化地理解罹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从而制定有针对性的风险降低策略,为精确治疗阿尔茨海默病铺平道路。”(郑焕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