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2030年每周“上四休三”,可能吗?
对于中国上班族来说,每个周一到周五,都是一次“困倦——忙碌——疲惫——兴奋”的小轮回,而他们也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习惯了这样的节奏。但是如果设想一下,每周工作4天,休息3天,会是什么样子?
每天早晚上下班高峰,北京地铁都会挤得水泄不通。图为今年4月25日早晨,在北京地铁1号线西单站,一男青年艰难地挤上了车。 (图片来源:中新社资料图)
这不是空想。近日,中国社科院等联合组织的课题组发布的《休闲绿皮书:2017年至2018年中国休闲发展报告》中就建议,在2030年全国范围内实现“上四休三”,可实行每天工作9小时,每周36小时工作制。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调查,除去工作睡觉,2017年中国人每天平均的休闲时间为2.27小时,相比美国、德国等国家,这个数字还不到对方的一半。
一周工作4天休息3天,真的可行吗?
去年中国民众每天平均仅休闲2.27小时
最近,来自中国社科院的一份报告火了。这份报告中提出了这样的建议:在中国劳动生产率达到一定水平的前提下,可实行每天工作9小时,每周工作4天的四天(36小时)工作制。报告中还给出了实施时间的建议。
综合中新网客户端、北京《民生周刊》报道,7月1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休闲绿皮书:2017年至2018年中国休闲发展报告》(以下简称《休闲绿皮书》)。
《休闲绿皮书》指出,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成为发展要务的当下中国,休闲发展面临重要机遇,也存在各种不足,突出表现为:休闲时间不均衡、不充分、不自由;休闲公共产品供给不足;休闲公共政策缺位等。
以北京市居民为例,能全部享受休假天数的群体仅占34.2%,带薪休假落实率也仅为62.9%。
调查显示,上班族们没有带薪休假的最主要原因是工作太忙,没有时间休,这一比例达到了45.6%;其次是单位无带薪休假制度;竞争压力太大,担心失业也是原因之一。
此外,还有一部分主动放弃休假的理由为担心领导批评、赚取加班费等。
由于带薪年休假制度没有得到有效落实,人们休假和出游的时间高度集中于法定节假日,尤其是“十一”等长假期。以2016年为例,29天的节假日中,全国接待游客量约占全年国内旅游接待人次的32%,旅游收入约占全年旅游收入的40%。
根据国家统计局调查,除去工作睡觉,2017年中国人每天平均休闲时间为2.27小时,较3年前(2.55小时)有所减少;其中,深圳、广州、上海、北京居民每天休闲时间更少,分别是1.94、2.04、2.14和2.25小时。相比而言,美国、德国、英国等国家国民每天平均休闲时间约为5小时,为中国人的两倍。这意味着,对于一些大城市的上班族来说,工作几乎占据了生活的全部。这样来看,一周工作四天的建议也是出于让大家更好地调整工作与休息时间,以便提高生活质量。
其实,此类提议并非首次提出。2015年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中,就曾鼓励优化工作与假期的时间安排:鼓励弹性作息。
《意见》指出,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依法优化调整夏季作息安排,为职工周五下午与周末结合外出休闲度假创造有利条件。
文件下发后曾引发激烈讨论:难道真的要迎来周五不上班的日子?文件起草小组成员、国家旅游局规划财务司司长彭德成曾对媒体表示,优化夏季作息并不意味着周五下午直接放假。要在遵循每周40小时工作时间的前提下,将周五下午工作时间提前安排到其他工作日中。他还表示,错峰休假和弹性作息不是强制性要求,也不能全国一刀切。
该《意见》起草专家曾表示,“现在是一个灵活安排,它说两天半,我们现在每天8小时,5天40个小时,并不是每周改成36个小时,而是挪一挪,平时多干,挤出点时间来。可能每天多上一个小时,倒出半天的时间给周末。这样想出行的话,周五下午或晚上就可以走了。周六、周日就能实现一个长假游了。”
实际上,社科院建议的“上四休三”也是相似的制度。周一至周四每天的工作时间增加了一小时,周工作时长从40小时变为36小时,无异于将五天的工作量压缩至四天内完成。
理想该如何照进现实?
对习惯了一周工作五天的上班族来说,社科院的这份建议可谓是说出了他们的心里话。不过,理想虽然美好,但现实很残酷。
中国青年网报道,在新浪网发起的调查中,赞成“四天工作制”的网民占到85%以上。有网民更是表示,为什么要等到2030年,立刻执行吧!
不过,更多网民对社科院“做四休三”的建议提出了质疑。
“这个制度的前提是人们生活得比较富裕的情况下,群众背负着房贷,孩子教育,医疗各种负担,就算让他休息他还得出去开滴滴挣钱。”网民“大燕南非”说。
网民“突厥在沸腾”吐槽道:“我们老板恨不得让员工一星期上8天班呢!”
网民“东方鱼肚白”则表示,现在的企业也不全是双休啊,先保证双休吧。网民“银雀”戏谑称,别成天整那些没用的空中楼阁,每天晚上10时下班,到家洗漱后12时睡觉就已经很开心了。
对于不同岗位、不同行业的人来说,工作制度的变化也各有利弊。
从事销售工作的张斌表示,销售人员大多没有打卡制度,加班也是家常便饭。很多效益不错的公司在福利上都很大方,比如一入职就有年假,但我们的年假基本只能在年底淡季的时候休,平时几乎没有请假机会。不管是晚上还是节假日,都得做好接到客户电话的准备。
“我们这个行业对接外部单位比较多,时间安排大多跟着客户走,如果客户都采用一周四天工作制,那我自然也可以。”他说。
“一般来说,我们的工作是按部就班的。然而会时常出现阶段性工作,一天最多工作16个小时,所以加班也不稀奇。依我看来,政府机关工作应该顺应社会需要。如果企业工作5天而我们是4天,来办事的找不着人,那肯定不行。如果真的全中国统一‘做四休三’,那么我应该算是受益者——但这仅针对我个人,不能代表公务员集体。”公务员李益如此说。
王琦是一位图书编辑,对“4天工作制”,她表示:“图书编辑的工作比较繁杂,从前期与作者沟通、校稿,到印制、宣发等流程都需要参与。如果一周只有4天工作日,对我来说反而更麻烦。”首先,对出版行业来说,图书的上市时间就是生命线,丝毫耽误不得。如果又要赶进度又要考虑工作制度,那意味着加班时间会更长。其次,工作日减少也会给外部对接带来麻烦;一些外包工作人员不会随时待命,为了配合他们的时间,自己的工作也许会被打乱。
对那些在拥有完善福利的外企工作的白领而言,他们则担心,工作时间减少会不会导致自己收入减少。
外企白领周坤就表示,自己和同事基本每天都要加班,日均工作时长大概是11小时,时间久了倒也习惯。除此之外,周末和节假日几乎不会被占用,这点算是公司的一个优势吧。在与项目组打好招呼的前提下,休年假也是没问题的。“目前我每周工作量约为55小时,但如果只有四天工作日的话,是怎么都安排不开的,势必要占据周末时间。况且我还担心,工作日减少后,员工会不会面临减薪呢?”
先落实好双休制 再谈四天工作制
对中国社科院“上四休三”的建议,人们好像并没有表现得特别兴奋,相反,到处都是泼冷水的声音。
大陆时评人士舒圣祥指出,现实当中正在实行的“工作5天休2天”尚且落实不好,“工作4天休4天”这个福利对多数人而言只能是望梅止渴。即便真能实施这一政策,可以“带头”享受的,恐怕也只有那些早已享受了诸多福利的少数人。
有专家亦表示,与其实行“4天工作制”,不如先落实好带薪休假制。首先,应允许公民将法定节假日“零存整取”,自行安排休假时间。同时,督促用人单位特别是企业切实落实带薪休假制度,也可以实行弹性政策。从根本上分流和缓解集中休假带来的资源和空间紧张,充分保障公民休假自主权。
在法定“工作5天休2天”工时制早已实行20多年的今天,“每周40小时”工作制之所以仍难以充分落实、职场加班现象依然十分普遍,根本原因在于:目前中国的劳动生产效率,以及相应职工收入水平仍不尽如人意,实际上不得不通过“普遍加班”形式进行弥补。也就是说,相比增加休假,许多普通劳动者更紧要的其实还是增加收入。
广州《羊城晚报》刊文指出,中国休假制度已经初步建立起来,可执行情况并不太好,劳动者的合法休假权无法得到保障,加之劳资权益不对等,维权程序繁杂,维权成本过高等因素,导致劳动者很难完全享受到休假权,面对侵权时也往往束手无策。显然,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贸然推行“做四休三”工作制,或只会在部分领域得到实施,令少部分人获益,大部分劳动者恐怕只能望梅止渴。
劳动者休假权重在公平。如今,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不均衡、老龄化加速来临等现实问题重重,导致劳动者收入和休假权呈现不均衡、不充分的状态。显然,要先解决这些现实问题,保障劳动者的平等地位,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让每一位劳动者都能享受到公平的休假权,落实好“五天工作制”和“带薪休假制”,才能进一步考虑“做四休三”等更好的工作制。
链接:德国上班族抱怨休得太多
中国上班族休闲时间严重不足,德国的上班族则抱怨休闲时间太多。调查显示,德国约有240万雇员希望增加自己的工作时间。今年初,德国最大产业工会组织与西南金属电气雇主协会达成协议,将每周标准的35小时缩短至28小时,并且加薪4.3%,至此德国以个人年工作时长约1047.5个小时成为世界工作时间最短的国家。因为除日工作时长缩短以外,德国员工至少24天工作日的带薪休假,再加上法定节假日,假日总和超150天,也难怪世界一直流传“德国人一年里有一半时间在休假”的传奇了。
据英国媒体报道,英国人的周工作时长为42.7小时,但英国上班族有享受茶歇的权利,而且他们经常喝茶,一项对英国员工的调查显示,普通英国员工每年喝茶要花109.6小时。英国员工无论全职还是兼职,都拥有法定带薪年假。一般来说每年享有5.6周(28个工作日)的年假,休闲时间可谓是十分享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