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多西方学者眼里,中国是没有“三权分立”体制的非民主国家,怎么可能取得经济奇迹的同时保有国家的“安定团结”?
《新华每日电讯》23日刊登的一篇“新华时评”或可予人启示。这篇题为《陕西国土厅以权欺法应彻底查处》的文章表明:在行政权和司法权发生纠葛时,媒体(新华社)作为“第三权”介入,三者撞击生成时下中国“三权制衡”的好戏。
像中国时下几乎每日都会发生的故事:个人要鲸吞集体财产;个人能量之大足以让“行政权(政府相关机构)”为自己背书护航;小民只好求助于“司法权(法院)”。法院据实判小民胜诉,行政权公然藐视司法权,拒不执行法院判决,小民依旧奈何不了政府。新华社看不下去了,于是介入,并毅然站在小民一边,向权力者(陕西省国土厅)发出怒喝。
媒体在中国地位特殊,新华社更是中国第一官媒,又是“正部级”单位,工作性质决定其较通常“正部级”部委厉害得多。新华社近年常有“过人”之举:
今年3月4日,新华社发表一篇文章《不必在两会上“感恩戴德”》,抨击湖南全国人大代表杨莉“带着感恩信上北京”,向国家高层领导人“感恩”成为她开会的唯一目的,而在两会上,人大代表是在代表人民行使做主人权力的。
今年5月7日,新华社再为其它媒体所不敢为,推出《部委公务接待不公开,“国家机密”成挡箭牌》,痛揭官场宫闱。
无独有偶,中国第一党报《人民日报》也时有越线之举。《人民日报》去年10月24日发表中国官方不为的民意调查“下一个十年中国十大挑战”,选择“腐败问题突破民众承受极限”为第一大挑战者高达82.3%;其麾下子报纸《京华时报》不时发表《把裸体做官看作一封举报信》一类不让官员痛快的文章。
中国媒体近年屡屡发生“抢跑”现象, 乃至“为民请命”而不惜顶撞官府,甚至冲在前面而迫使官府鸣枪裁定犯规,其行政权和司法权之外“第三权”的角色已然成形。
中国形成“三权制衡”社会生态,究其原因,大陆知名媒体人范以锦认为有二:第一是市场力量;第二是网络发展。中国国务院今年5月宣布,积极吸收社会资本、外资进入文化产业。西方传媒大亨默多克之妻邓文迪、美国风险投资公司经纬创投纷纷向中国媒体出手。其次,网民壮大,网民与外资、内资合为媒体“衣食父母”;中国媒体步入“一仆二主”时代,新闻从业者不仅努力服务中共和政府,还需尽力“取悦”受众;代表民意就不得不有意无意充当“行政权和司法权制衡者角色”,中国特色的“三权制衡”随之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