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一:对最后一次能用于申请的 TOEFL 和 SAT 考试时间的误解
学校申请的截止日期并不是最后的考 TOEFL 和 SAT 时间。举例来说,申请 2018年9月入学的正常录取(Regular Decision)的申请截止日期大部分学校是 2019 年1月1日,但并不是说你要在1月1日完成最后一次的刷分。实际上,你最后一次参加 TOEFL 考试的时间是 2019 年1月份。很多人认为19年1月的 TOEFL 会赶不上申请,原因是考试成绩一般要在3周以后出来,也就 是 2月初出来,早就超过了申请的截止日期。
其实,申请人要做的是在学校申请的截止日期前把除 TOEFL 成绩之外的其他材料全部寄出;TOEFL 分数可以稍后寄到学校,但必须在学校评审你的申请材料之前寄到。我们知道,正常录取发通知的时间通常是 4 月初,所以 1 月的 TOEFL 成绩在 2 月出来是可以赶上申请的。
至于 SAT,由于一般需要 2 周才能出成绩,所以SAT,最后的考试时间还可以再晚一点, 2019 年1月参加考试是可以的。 尽管如此,还是建议申请人尽可能早点完成 TOEFL 和 SAT 的考试,不要等到最后一刻。
误区二:对 GPA( 在校平均分数 )、TOEFL 和 SAT 考试分数的误解
第一类误解是受国内教育体制的误导,认为上美国名校的话自己的学习成绩一定要是最好的。美国大学的录取,尤其是本科生的录取,是一个综合实力的竞争。即使在高中排名100 多名或中等的学生也可以被顶尖名校录取。
第二类误解是对TOEFL 分数的误解。一些申请者认为 TOEFL 必须达到 105 分以上才可能被名校录取,而拿奖学金必须达到 110 分以上。这也不准确。哈佛、麻省理工、耶鲁录取的中国学生中有些 TOEFL分数刚刚过了 100 分。的确有些学校对申请者提出了 TOFEL 分数的要求,但这些美国顶尖名校的录取政策其实非常灵活,对于优秀的学生可以不受某些录取要求的限制,甚至在没有 TOEFL分数的情况下也可以录取。
第三类是对SAT 的误解,把它等同于国内的高考录取分数线。比如有一位女孩 SATI 得了1490 分,她仍然想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重考 SAT,争取达到 1500 分以上。这就是一个非常没有必要的行为,美国大学并没有对 SAT 有任何最低分数线的要求,10分的差距不会对她的申请有任何负面影响,倒不如把精力和时间花费在对 Essay 的斟酌上。
误区三:申请定位的不合理
有一类申请者对排名有一种盲目依赖和崇拜,非要申请前10 或者前30、50的学校,而完全不顾自己的综合实力的强弱。美国的大学本科教育是一种通识和素质教育,因此不同学校的教学质量并不存在象排名显示的那样一种差距。在美国3000多所大学中, 我认为前 100 都是非常好的学校,前500 的学校都是不错的学校,不同申请者要根据自己的综合实力合理选校,争取能够去到自己能去的最好学校。
还有一类申请者,一开始就钻进了牛角尖,有严重的名校情节,比如“哈佛情节”或“常春藤情节”,非哈佛不去、非常春藤学校不去,否则就留在国内读大学。申请成功了固然值得祝贺,但万一去不成常春藤就留在国内读大学恐怕也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我鼓励大家去美国读本科,是因为我认为美国大学的本科教育相对于国内目前的本科教育而言,更能开发一个人的才华和潜能,对学生本人的人生有着更积极的影响。
误区四:对 University 和 College 的误解
除了综合性的大学之外,美国还有大量的文理学院(Liberal Arts College),一些申请者认为学院肯定不如大学好,对这些文理学校看不上眼。殊不知,文理学校的教育并不逊色于综合性大学,往往以小班特色教学为主,平均一个班的人数在十人左 右,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远胜于综合性大学。一些好的文理学院,如 Williams College 和 Wellesley College,其本科教育在很多美国人的心目中是比哈佛耶鲁还要好的选择。
误区五:对选择推荐人的误解
很多申请者花费大量精力去找名人来给自己写推荐信,但对你不了解的名人是不适合作为推荐人的。通常学校要求一份School Report,这相当于校方给你的一个 评价,可以找校长、升学顾问( 国内中学一般没有这个职位 )、年纪组长甚至是班主任来担任;此外还要求两封 Teacher Evaluation,通常是两位任课老师对你的评价。很多成功的申请者并没有名人的推荐。名人的推荐可以作为补充,但决不是必须的。
误区六:错误地选择参照对象
这类申请者通常了解到了一些成功获得美国名校录取的学生的各种分数,然后基于此得出一个片面的乐观或悲观理解。比如她/他知道了某个被哈佛录取的学生的排名是 2%,TOEFL 是 109 分,就认为自己排名 1% 且 TOEFL 分为 110 分一定也可以被哈佛录取。 还有的人听说某个去了耶鲁的学生 TOEFL 成绩有 115 分而自己只有 105 分就不敢申请了。单纯对比两个学生的分数是片面的,必须全面比较各方面的综合实力才可以;可遗憾的是,这种录取委员会用来作为录取标准的综合能力很难被精确量化,你在没有看到一个成功申请者的全套申请材料(尤其是 Essay)之前,是不能轻易断定你比她 / 他强或弱的。
误区七:写 Essay 的误区
对于Essay 的写作,平庸自然不行。很多申请者会用到精彩的中国典故或传奇人物故事。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这会导致他人理解的困难,因此表述能力不强的申请者此时需要慎重对待。比如曾经有一位申请者想用陶渊明的诗句:“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来介绍中国的龙,而龙(Dragon)在西方神话中是一种邪恶并令人畏惧的动物,因此他必须克服极大的文化差异向录取委员们介绍中国龙,是有较大风险的。此外,还有一些申请者有非常奇妙的想法,可是如果奇妙到一般人难以明白就不妙了,因为录取委员们也是普通人。
误区八:家长过度参与
出于爱子心切,家长们对孩子的关爱是可以理解的;但有些家长的参与我认为超出了应有的度,剥夺了孩子一个锻炼自己的机会。
申请阶段,有很多家长“包办”了学生的课程和活动,但是这样的做法是不正确的!家长在留学中只是辅助的角色,而不是完全的决策者,需要学会培养孩子的独立性。那么家长需要如何做呢?
1. 准备阶段,父母与顾问老师应该是合作辅助学生的关系,保持及时良好的沟通是非常必要的。对于学生目前的进度,托福/标化成绩、活动完成度、时间管理、学生申请准备中的心理变化等,都需要随时的沟通与合作。
2. 选校阶段,选校的参考信息有很多,这时候顾问和家长都可以给学生提意见推荐,但是尽量培养孩子自我检索学校信息的能力,让学生自己说出选择或者不选择学校的理由。
3. 选专业阶段,很多家长都想让孩子学习商科相关专业,但是孩子是否喜欢呢?他们相信:孩子现在还小,总会喜欢的。我们理解家长想为孩子未来生活做打算的苦心,但是不喜欢的专业,真的会让学生难以维系,所以还是要慢慢培养。
4. 文书写作阶段,因为有些家长参与度过高,对学生的文书提出很多自己的意见,必须要求顾问按照他们心中的学生形象来写,反而主观因素过多,并不能体现学生的真正优势。而顾问因为了解学生,又了解学校,其实反而更容易抓住学生的特质,让学校眼前一亮!
总之,申请过程中,家长要参与,但是参与度过高也会导致一定问题,所以,一定要把握好参与度的问题。
误区九:放弃高考
美国的大学不要求高考成绩,如果出国成行,放弃高考也没有关系。但加拿大部分大学要求学生的高考成绩,所以,如果你申请此类加拿大大学,就不能放弃高考。由于美国本科阶段提供给国际学生的奖学金很少,所以对于那些依赖于奖学金才能出国留学的申请者而言, 你出国的计划有可能实现不了,因此不要轻易放弃高考。
误区十:对自费签证的误解
很多人认为拿不到奖学金或者不是去名校的话签证就拿不到,这是不正确的。如果家庭资金充足,那么你只需要说服签证官你的这笔教育投资是合理并有高回报的,
然后你的签证难度就与获得全额奖学金的签证申请人以及去常春藤名校的申请人一样——说服签证官你没有移民倾向,你此行的目的仅仅是学习并且会在学习结束后回到中国来。
误区十一:走速成路径——不考托福直接去美国读语言
有人认为这是一种留学的捷径,可以 免除准备托福的时间而直接去留学了。殊不知,这只是把学习英语的任务推迟到出国以后。没有一 定的英语基础是不可能完成美国的大学学习的,因此你肯定要先进行语言的学习,往往学习半年甚至一两年,因此并不一定“节省”时间。
此举有一个优点,就是可以在英语环境下学习英语。但是却有一个隐患和三个缺点:隐患就是在英语能力低下的前提下,学生如何学习和独立生活可能是个问题,如果不能适应的话可能会造成很大不便甚至发生悲剧;
缺点一,在美国学习语言的费用相对于国内来说是相当昂贵的;
缺点二,签证通过率降低。尽管赖斯法案里提及签证官在审查学生签证 时不应歧视去读语言的学生、去读排名考后的学校的学生,但可以肯定地讲,去读语言的签证通过 率一定是小于去读正式大学课程的签证通过率;
缺点三:由于此类学生常常是读完语言之后就读一所不太知名的美国大学,因此学生本人失去了登上更高人生起点的机会。美国的用人单位是非常势利的,他们聘请人员的时候要看学生的毕业院校的好坏,给予的起薪也会根据专业和学校的排名来 确定高低,因此一个名校出身的学生在职业道路上一开始就领先于非名校出身的学生;虽然我不推崇甚至有时候反对极端的名校情节,但是如果自己有能力上名校而不去努力甚至直接放弃,就是对自己前途的极端不负责。
误区十二:关于面试
有学生及其家长曾欣喜若狂地告诉我,他受到了普林斯顿大学和耶鲁大学的额外青睐,因为他获得了这两所学校的面试机会。其实,有些学校在一些大城市比如北京上海会有自己的校友,他们就会安排校友来面试申请人,只要有可能,这些学校就会争取面试每一个申请者,因此收到他们的面试通知决不表示该学校对你青睐有加。
学校以及校友都会这么说,但是真实情形应该是这样的:面试表现好的同学参加面试会得到一份较好的面试报告,面试表现差的同学会得到一份较差的面试报告。面试好的同学不一定有机会被录取,我们曾有数位学生在普林斯顿校友面试后认为自己会被普林斯顿录取,因为面试人说如果她是录取委员就会马上录取该学生,但最后还是没有被普林斯顿录取;面试差的学生大部分情形下就会失去录取机会,原因是好的申请人太多实力太接近而无法取舍,那面试结果差的就容易被淘汰掉。目前,美国的大部分前20的大学都在增加在中国的学生的面试机会,一个好的面试结果对于申请也越来越重要。
关于美国大学选专业的6大误区!
选专业是一件大事,美国大学通常要求在提交申请时就选好专业。然而,美国教育部统计,约有30%的学生至少换一次专业。我们在留学前总会得到大量选专业的建议。但有许多关于专业的惯性思维是错误的,准备留学的你应该避免这6大误区!
不同专业职业生涯预期收入
-误区一:STEM总能让你赚大钱-
计算机科学和工程确实占据薪酬榜首,但不同专业的薪水差距还是很大的。“学生和家长们很清楚哪种专业的薪水最高,但他们对这些专业内部差异的程度没什么概念。”天普大学研究学术界收入的经济学副教授道格拉斯·A·韦伯说。他举了一个例子:英语专业四分之一收入最高的人群一生中挣到的钱,要多于四分之一收入最低的化学工程师。
但如果你拿不到最高的薪水呢?和一般毕业于商科和STEM领域的学生相比,英语或历史系毕业生的薪酬水平其实也不错。
商科是最受欢迎的大学本科学位,拿该专业的中等终身收入水平来说,一般商科毕业生一辈子能挣286万美元。当你把商科毕业生和人们眼中的低收入专业放在一起比较时,就会发现,那些在自己领域内薪酬略微高于中等的人,和商科毕业生挣得差不多。比如,根据调查统计数据,英语专业学生平均一生能挣276万美元,心理学专业学生平均一生能挣257万美元,历史专业学生平均一生能挣264万美元。
-误区二:专业选择与性别有关-
如今的大学校园里,女性明显占大多数,占今年秋季入学学生的56%。和男性相比,她们成功毕业的可能性更大。
但乔治城大学教育与劳动力中心今年发表的报告显示,在选专业时,女生往往把自己局限在报酬较低的领域,比如教育和社会服务。看看那些收入最高的领域,以及女性学习这些专业中的比例,就可以说明问题:商业经济(31%)、化学工程(28%)、计算机科学(20%)、电气工程(10%)、机械工程(8%)。
“就算在高等教育的每一个阶段都占据优势,女性日后仍然可能无法赢过男性。”该中心主任安东尼·P·卡内瓦莱说。
-误区三:选专业比选学校更重要-
并非如此。在阿肯色、科罗拉多、明尼苏达、田纳西、得克萨斯、弗吉尼亚和华盛顿这7个州,学生们可以在公开数据库中搜索,查询这些州各高校毕业生的早期收入,从挑选学生标准更为严格的学校毕业的学生挣得更多。毕竟,大学越好,通过校友、同学的父母乃至同班同学得来的职业关系网络越好。
这些大学生更有条件去选择低收入领域的专业,因为他们的人脉能帮他们找到好工作。在精英大学里,艺术、人文和社会科学专业比在二线大学里更为普遍,二线大学的学生们往往会选择商业、教育和卫生等适合就业的专业。总而言之,根据对美国财经杂志《巴伦周刊》发布的78所“最热门学校”与1800所“不太热门学校”的对比分析,在不太热门的学校里,半数以上的学生选择以事业为导向的专业;而在精英学校里,不到四分之一的学生这样做。
“热门大学的学生更有可能在本科期间探索自己的兴趣,因为他们日后可能进入一个能让他们获得较高职位的关系网,不管他们的本科专业是什么。”卡内瓦莱说。
-误区四:学文科专业找不到工作-
文科专业注重的能力——写作、综合处理问题等——正是雇主们想要的。哈佛大学的教育与经济学副教授戴维·J·戴明2017年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在过去30年里,需要软技能和思考能力的工作,在就业和薪酬方面的增长幅度最大。
文科毕业生面临的问题是很难找到第一份工作。不过,波士顿分析就业市场趋势的Burning Glass科技公司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如果文科毕业生能熟练掌握社交媒体或数据分析等技能,那么他们获得职位的几率就会大幅增加。
你无所不能——“无用”的文科教育的惊人力量》一书的作者乔治·安德斯表示,长期以来,家长和学生们一直认为文科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这种观念忽视了现代经济的一个现实:如今工作需要的技能不是哪一个大学专业能够轻松涵盖的。安德斯在书中介绍了哲学、社会学和语言学等专业的毕业生从事的五花八门的工作,包括销售、金融和市场研究。
-误区五:尽早选择专业很重要-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主持的一项全国性调查显示,在入校时认为自己不会换专业的学生中,20%的人在第一学年结束后选择了一门新专业。
换专业可能浪费你一两个学期的时间,尤其是当你选的新专业与你第一次选的专业无关时。为了降低这种风险,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佐治亚州立大学等几所大学创立了“元专业”,也就是一个更大的学术门类下的数个专业组合。
“我们不再试图让学生们在入学时选专业。”佐治亚州立大学负责招生管理的副校长蒂莫西·里尼克说。
-误区六:你需要一个专业-
印第安纳大学和州立埃弗格林学院等允许学生无视正式的专业列表,设计自己的课程。《纽约时报》的纵横字谜编辑威尔·肖茨就在印第安纳大学设计了自己的课程——谜语学。
“专业是人为设置的,具有限制性,”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克里斯汀·奥尔蒂斯说,“现有的专业架构是从学术架构中衍生出来的,往往没有考虑到那些跨学科的新兴领域。”
专业往往滞后于职场的变化。难怪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大学毕业生从事的是与自己的专业相关的工作。韦伯表示,根据当前的工作需求选专业是有风险的,尤其是当这种职业受到自动化威胁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