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贸易特点
中国对中东欧国家出口水平自2008年开始逐步增长,中国成为中东欧重要的欧盟外出口对象,但出口额占该地区总出口额的比例较低。截至于2016年,双方总贸易额增长率为11.4%,大大超过了中东欧对欧盟其他国家的出口增长率2.1%。不过,高速的增长没能改变中国出口占这些国家总出口比例较低的状况。从该地区的欧盟外的主要出口对象来看,中国跃居前四位。其中,中国是阿尔巴尼亚和黑山在欧盟外的最大出口对象,是保加利亚和匈牙利的欧盟外第二大出口对象,也是斯洛文尼亚和斯洛伐克第三大。
对中国出口货物品类较全面,且各国有各自的出口特色产品。一方面,中东欧对中国出口了大量的高附加值产品,例如汽车零配件、机械设备和电子产品,另一方面,也出口了大量低附加值的初级制品,例如矿物、金属制品、木制品等。从国别来看,高附加值产品集中在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而木制品集中在波罗的海,矿物集中在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和黑山。
中东欧国家自中国进口的水平也在稳步增长,中国成为中东欧重要的欧盟外进口对象,但自中国的进口额占中东欧总进口额的比例较低。自2008年至今,中东欧国家自中国总进口额增长率为3.4%,而自欧盟的进口却下降了0.2%。目前中国是大部分中东欧国家欧盟外的第一大进口来源国(波罗的海国家和保加利亚的是俄罗斯,波黑的是土耳其)。
从自中国的进口货物品类来看,几乎近50%的进口货物为高科技制造业产品,主要是电子设备。其次是中低科技含量产品,例如纺织品和机械设备。不过,中国与中东欧国家间的贸易是一种单向贸易,从整体贸易角度来看,约75.5%的贸易往来是单向的,从自中国进口的角度来看,70.7%是单向进口。
这一现象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中国与中东欧企业之间较弱的直接联系。由于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均深刻地融入全球价值链之中,大型跨国企业在其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贸易问题并非两国政府和本国企业能够完全掌控的。例如,跨国企业会将其中国分公司生产的电子产品出口至中东欧,进行销售或进一步加工。汽车产业也是如此,很多零部件均来自中国。所以,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贸易数据并不能反映真实的情况。这一点也说明,中国与中东欧的贸易受制于市场力量以及欧洲大型跨国企业的决策。因此,贸易额很难能够通过双边谈判来解决。长期来看,中国大型跨国企业对中东欧的投资将有助于改善这一局面。
二、中国与中东欧的投资特点
中国与中东欧双方数据统计有较大差异。由于中国最大的海外投资集中在香港和开曼群岛,这使得区别中间投资者和最终投资者十分困难,所以投资数据很难真实反映最终的投资目的地。例如,在2014年,匈牙利方面统计中国作为最终投资者在匈投资额为12.7亿美元,比中国方面统计的数据高出5.7倍。在波兰,也遇到了相近的情况。总体来看,中国的统计数据要比欧洲保守很多。
中国与欧盟在中东欧地区的投资水平相差较大。从投资额角度来看,截至2016年,中国在中东欧投资额为14.8亿欧元,仅为欧洲企业在此地投资额的0.24%。在2014至2016年期间,中国的投资额仅占该地区全部外来直接投资额的1.5%。不过,在捷克、马其顿、塞尔维亚和拉脱维亚四国,中国的这一比例较高,分别为4.7%,3.4%,3.2%和2.9%。捷克目前是中国投资的最热门国家,占中国在中东欧投资额的34%,其次是匈牙利。而在欧洲投资者较少关注的塞尔维亚、拉脱维亚和马其顿三国,总共占21%,其中塞尔维亚占14%。
三、中国在中东欧投资的投资动机
传统来讲,海外投资有四大动机,寻求资源、效率、市场和战略资产,但中国的动机比较模糊。总体来看,主要有三个动机:
第一种动机是多元化资产。这是中国政府鼓励企业走出去的副产品。例如中国华信在捷克的投资,此类投资并没有和中国政府的战略相一致。第二种动机是寻求市场和效率的综合动机。将生产活动在中东欧本土化,同时加强双边贸易往来。第三种动机是寻求战略资产。要的手段是购买技术等,用于产业升级。
中国在那些相对较不发达的中东欧国家投资,是一种独有的投资动机,即符合一带一路倡议的大方向。这主要集中在产能合作和基建项目。上述这些特点是中国投资者与欧洲投资者最大的区别。未来,中国对中东欧企业的投资也将很大程度会受到政策协调以及双边政治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