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史上最大的中美貿易戰, 至9月底已明顯造成以下主要影響:
貿易摩擦擴大除了給人民幣匯率貶值造成很大壓力,亦加速中國股市下跌程度和速度,打擊投資者信心、影響消費者購買行為, 並加重防範金融風險的壓力。
貿易摩擦給眾多企業包括:港資、台資、美資和中資企業造成很大影響,特別是 業務涉及較多中國與美進出口的企業,主要包括食品和飲料、化 工產品、電子產品、紡織品、金屬、機械、傢俱、汽車、農業等 產業企業;除了貿易,也嚴重制約中國與美雙向投資及企業併購。
作為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中國與美國貿易依存度相當高,2017年中國是美國僅次於加拿大和墨西哥的第三大出口市場,同時是美國第一大進口來源國。中國與美國之間發生大規模貿易摩擦,影響所及不僅局限兩國之間,更可能影響分佈在不同國家的眾多產業鏈,其中,貿易關係與中國與美國依存甚深的香港,更是首當其衝。
綜合近月兩國政治上拳來腳往,企業面臨貿易長期摩擦的考驗,建議企業可思考以下具體因應的 8 項措施:
1.利用「首次銷售 First Sale Rule」原則
若符合美國首次銷售訂定之規範,例如香港企業為中國內地生產/供應商及美國買方間之中間商,得主張以中國內地生產/供應商銷售予香港企業的交易價格,作為進口美國時完稅價格之估價依據並計算關稅,降低加徵關稅金額,詳情可向貿發局查詢。
2.產品價格拆解
重新審視產品定價方式, 評估在售價外收取無須計入完稅價格的權利金等其他性質收入的可能性, 降低加徵關稅金額。
3.原產地認定標準檢視
•若產品製成品經兩個國家以上生產, 可重新檢視受影響產品是否符合相關製造地點的原產地認定標準;
• 於進口時提供非中國或美國原產地證明。
4.商品稅則重新檢視
根據國際核數顧問的過往經驗,企業對於產品稅則的歸類平均有20%-30% 可能產生錯誤。建議企業可重新檢視受影響產品,是否能藉由稅則重新分類避免落入加徵關稅的衝擊。
5.供應鏈調整
•將產能適度移轉至非中國或美國之國家,以改變商品之原產地,進而避免加徵關稅的衝擊。
• 若供應鏈分布於中國和其他國家,外商可考慮重新分配生產比例,降低中國原產商品的產量,並且提升他國生產產量。
6.申請豁免加徵關稅
企業進口至美國商品若涉及清單中項目並且符合USTR 訂定條件,可於期限內前向USTR申請免繳納加徵關稅,豁免經核准後亦可追溯適用於自相關加徵關稅措施生效日起所產生的額外關稅。
7.適度安排企業移轉定價政策並備齊利潤率變動解釋文件
企業應在不違反各國稅務機關對OECD防止稅基侵蝕與利潤轉移行動計畫(BEPS)前提下,思考如何重新定位關聯企業之功能、風險以及利潤分配,包括對關聯企業之間的買賣、服務費、特許權使用費等交易進行合理的規劃,有效管理企業在各國移轉訂價與海關的風險。預期進口成本增加造成以移轉訂價訂定之利潤率變動,進而引起當地稅局質疑時,可事先準備企業利潤率降低之相關解釋文件。
8.重新檢討個人的財務規劃
作為企業主,假如你已因應企業的情況,已做好能做到的地方,或許仍有些未能盡人意。 但重新檢討個人的財務規劃是你絕對能做得到的, 因為無論你的企業未來發生任何變化,現在重新檢討和做好對自己和家人的未來保障規劃, 當然能安享終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