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才汇聚 筑梦东华
论坛旨在为海内外优秀青年学者搭建学术交流平台,通过专题报告和学术研讨等形式,围绕学术国际前沿,探讨学科热点问题,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为东华大学汇聚全球英才。
论坛定于2018年12月26日至12月29日在上海·东华大学松江校区举行。
论坛安排:12月26日 注册报道
12月27日 学术交流
12月28日-29日 学院/实验室参观
一、东华大学简介
东华大学,地处中国上海,学校创建于1951年,时名华东纺织工学院,是新中国第一所纺织高等学府。1960年,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是中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士三级学位授予权的大学之一。1985年,学校更名为中国纺织大学。1995年,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行列,1999年,更名为东华大学。2017年入选教育部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学校拥有6个博士后流动站、10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6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55个本科专业,学科涉及工学、理学等十个学科门类。学科发展呈现“高峰”伫立、“高原”崛起的新生态。纺织科学与工程成功入选国家一流学科,工程学、化学、材料科学、数学入围ESI世界前1%学科领域。
学校拥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13个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基地,2个国家“111”引智基地以及国家大学科技园。
秉承“崇德博学、砺志尚实”的校训和“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东华大学立足中国特色,瞄准世界一流,向“有特色、多科性、高水平”大学迈进。
二、设岗学科
纺织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设计学、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土木工程、物理学、数学、生物医学工程、外国语言文学、应用经济学、光学工程
三、邀请对象
40周岁以下,具有海外知名大学博士学位或具有国内博士学位、并在海外工作一年以上的海内外优秀青年人才以及在相关领域具有一定学术影响力的优秀青年才俊。
主办方统一安排论坛期间食宿,并为受邀请者提供往返差旅经费。
四、报名方式
报名网址:https://biaodan.info/web/formview/5a72c748bb7c7c374d78fb8a
或扫描二维码登录报名网页:
截止日期:2018年11月25日
五、承办单位介绍
本次论坛由以下13个二级单位承办:
纺织学院、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旭日工商管理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理学院、外语学院、民用航空复合材料协同创新中心、先进低维材料中心、上海国际时尚科创中心
具体介绍如下:
纺织学院
纺织学院始于1951年,是东华大学办学历史最久、学科实力最强的学院,也是我国首批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三级学位授予权的学院。以纺织学院作为主要载体的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是国家一流学科和A+学科,一直处于全国领先、名列第一的位置。学院为新中国纺织工业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和行业领袖,并取得一大批高水平成果,为我国纺织工业的现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院发展愿景是建成世界一流纺织学院,培养一流纺织人才,开展一流纺织研究。学院设置纺织工程、非织造材料与工程和功能材料3个本科专业,拥有纺织工程、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纺织生物材料与技术、纺织复合材料、数字化纺织、非织造材料与工程和古代纺织材料与技术等7个博士、硕士学位点和1个工程博士学位点、1个专业硕士学位点,拥有纺织面料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产业用纺织品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计量认证的东华大学纺织检测中心等科研基地。学院现有教职工124名,其中教授34名、副教授39名;承担1200名本科生、800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60名留学生的培养任务。
作为中国顶尖纺织学院,形成了“求实、创新、包容、向上”的学院文化。学院将致力于通过国际合作提升国际竞争力。纺织学院将建设成为在创新型纺织工业中做出突出和重大贡献的创新型学院,始终抢占纺织教育、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把建设世界一流纺织学科的美丽画卷,绘制在新时代的祖国大地上。
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
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位于上海市中心城区的东华大学延安路校区。目前学院有师生3000余人,是东华大学“一体两翼”学科发展战略的第一层次特色学科重点建设学院。
学院具有显著的国内外影响:承担世界一流学科“现代纺织科学与工程”研究方向“服装科技与时尚设计”建设,入选上海市高峰学科建设计划;现为全国艺术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单位、上海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及秘书处单位;自1999 年加入国际时装院校联盟(IFFTI)并作为中国大陆地区成员代表持续担任该组织执委会成员;与美国、日本、英国等同类一流高校建立了交换生、本科双学历、双硕士学位、双博士学位、本硕一体化等多种形式的国际教育合作项目。
学院具有完整的时尚学科链:基于传统纺织服装学科,学院构筑了以服装科技创新为龙头、时尚艺术设计为主体的完整时尚学科链,建设了对标时尚产业链全流程的工学与艺术类学科交叉协同的育人机制,形成了具有卓越创意设计思维、扎实工程实践技能、前瞻国际时尚视野的新时代时尚创新人才的完整培养体系,获得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励。
学院具有本硕博学位授权点:2017年获批“设计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艺术类)、同时还拥有“服装设计与工程”(工学)、“时尚设计与创新工程”(管理学)两个二级(或交叉)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以及“设计学”、“艺术学理论”、“美术学”三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艺术类)、“服装设计与工程”(工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另外开设十一个本科专业(方向)。
学院具有多学科的创研基地:在服装学科和设计学科建成了两大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服装综合实验创新中心”、“艺术设计实训创作中心”,以及多个校企合作创研中心;依托“现代服装设计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纺织服饰博物馆”等平台,开展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和时尚创意产业建设的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例如近年来承担中国航天员专用服装的研发设计、开展织染绣领域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研习培训计划”活动等任务。
旭日工商管理学院
旭日工商管理学院的前身是1953年建立的管理工程教研室,下设国际经济与贸易系、金融系、会计系、工商管理系、会展经济与旅游管理系、信息管理系、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系等七个系科。
学院拥有本、硕、博三级办学层次,设管理科学与工程和工商管理两个一级博士点,另有9个硕士点及11个本科专业。另设工商管理硕士(MBA)和工程硕士两个专业学位点,拥有EMBA项目办学资格,并于2017年通过英国工商管理协会(简称AMBA)认证。学院现任院长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徐寅峰。
热忱欢迎海内外优秀专家学者和青年学子加盟东华管院,学院将为每一位教学科研工作者提供有竞争力的薪资待遇和优质的学术环境,我们期待您的加盟,共创光辉灿烂的明天!
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是以原交通大学纺织机械专业组和原私立上海纺织工学院机械系为核心组建,前身为1951年建校初的三大系之一纺织机械系,1979年更名为机械工程系,1981年成为我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士三级学位授予权部门,1999年成立机械工程学院。现拥有“机械设计及理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上海市重点学科、“机械工程”上海市高校一流学科、“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机械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可面向海内外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历经60余年的建设,机械工程学院为我国机械工业,特别是纺织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培育了数以万计的机械类高级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其中有工程院院士、著名教授、政府高层领导、纺织机械领域的知名企业家和高级专家等。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成立于1998年5月,最早可追溯至1956年创办的热电专业。学院由自动化系、通信工程系、电气电子工程系、信息与控制实验中心、数字化纺织服装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自动化研究所、通信技术研究所、电气工程研究所、电力电子研究所、电路系统研究所、物联网研发中心、纺织大数据研究中心、纺织智能重点实验室、学院办公室、辅导员办公室等单位组成。
数十年来,学院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国际合作等方面做出了显著成绩,是学校主要的教学、科研单位。经教育部批准,学院现有“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并入选上海市一流学科(B类)计划,“信息与通信智能系统”交叉学科博士点,“控制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工学硕士点,“控制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电气工程”等3个工程领域硕士专业。学院同时还承担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4个本科专业的教学工作,其中自动化和电子信息工程入选教育部卓越计划,目前在校全日制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2000余名。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的前身是成立于1951年的纺织化学工程系,是建校之初成立的三系之一。学院经过60多年的发展,目前设有纺织化学工程系、应用化学系、生物工程系及基础化学部。国家染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生态纺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教育部纺织面料技术重点实验室(染整分部)是三个重要的科研基地。
学院在染整、化学、生物学科开展研究及人才培养工作。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学科是享誉国内外的国家重点学科,具有重要的影响力,生态纺织染整技术方向是学校“双一流”建设方向之一。化学学科2010年起持续入围ESI排行榜世界前1%的学科。生物学科是校重点建设学科,在组织工程、纳米生物医学、生物材料和光子生物医学四个研究方向获得均衡发展。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发源于1954年钱宝钧和方柏容两位教授创建的新中国第一个化学纤维专业,历经化学纤维研究室、研究所及化学纤维系的建立和发展沿革,于1994年成立。2002年原国家轻工业部玻璃搪瓷研究所并入。学院现拥有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复合材料系、无机非金属材料系和化学纤维研究所等机构。
学院开设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以及功能材料(新能源与光电材料方向)等四个本科专业,设有卓越班和理科试验班。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及“化学”理学博士点。建有三大国家和部级科研基地,分别为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高性能纤维及制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B)和先进玻璃制造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材料学”为首批国家重点学科,并被列为上海市十大“重中之重”学科。“材料加工工程”为上海市重点学科。学院现有教职工128名,其中工程院院士1名,教授47名;在校生1898名,其中本科生988名、硕士研究生622名、博士研究生260名和留学生28名。自1954年建立专业以来,已培养毕业生9000余名。
长期以来,学院在服务化学纤维工业升级改造中发挥着主力军作用。先后攻克了功能共聚酯、细旦丙纶、纳米复合功能纤维、大容量聚酯直纺等一系列行业共性基础问题与关键技术,为我国跃升为世界化纤生产第一大国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积极研发国防军工所需的战略性新材料,特别是在高性能纤维研制中取得重大突破和进展,解决了碳纤维、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芳香族聚酰胺纤维等战略材料的有无问题,为我国迈入纤维强国奠定基础。同时先进玻璃材料在神舟飞船上的成功应用显示了学院在无机材料研究方面形成了新的特色。
学院与国内外相关的大学、研究机构、公司等开展了广泛而紧密的合作与交流(于2012年建立了Grubbs实验室等),提升了国内外的影响力,推进了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高水平学科的建设。建设有特色、开放性、高水平的研究型学院是我们的发展目标。
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
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于东华大学,于 1992年由国家计委批准筹建,是我国纤维和纺织材料领域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为我国发展成为化学纤维生产大国,并向纤维强国迈进做出重要贡献。实验室设置三个研究方向:(1)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2)功能纤维与低维材料;(3)环境友好与生物纤维材料。实验室坚持多学科交叉融合和“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加强基础研究、应用基础及关键技术研究。
实验室现任学术委员会主任为中国科学院周其凤院士,副主任由美国工程院程正迪院士和中国工程院孙晋良院士担任。现任实验室主任为朱美芳教授。现有固定人员70余人,其中正高级职称研究人员 63名,副高级职称研究人员6名;拥有国家、省部级人才称号近百人次,其中院士3名,长江特聘教授 6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8名,中组部“万人计划”领军人才5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3人,国家“四青”人才5名;此外,拥有“973”计划首席科学家2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9人,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
实验室坚持“开放、流动、联合、竞争”八字方针,发展目标是引领我国纤维材料科学技术与产业发展,对接国防军工航空航天战略性新材料重大需求,成为国际一流学术交流与研究基地。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现有环境科学与工程和土木工程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两个学科分别源于50年代纺织厂污染控制和通风空调方向。环境工程2006年被列为上海市重点学科,2012年入选上海市一流学科。学院设有国家环境保护纺织工业污染防治工程技术中心。优势和特色方向为水污染控制、生态环境修复、环境监测、环境材料、工业通风与建筑节能及热能工程,曾获国家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多项。学院有4个本科专业,其中环境工程和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2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现有专业教师80余名,其中教授23名,双聘院士1名。每年招收研究生、本科生各160名左右。学院正按国家一流学科建设要求,向建设有特色、高水平的一流科研和人才培养学院而努力。
理学院
理学院成立于1999年,现任院长为中科院褚君浩院士。开设有数学与应用数学、统计学、应用物理学和光电信息科学与技术四个本科专业;建有数学、物理学和光学工程三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固体力学二级硕士点和应用统计专业学位硕士点;有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交叉学科二级博士点,在控制工程一级博士点下招收博士生。数学类学科近五年在J.Differential Equations、J. Euro. Math. Soc.等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并有多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在Springer出版社出版学术专著7部, 是2017年ESI学科排名世界前1%学科。物理类学科建有理论和计算物理、光电材料与器件、等离子体物理与技术和光电检测技术等四个科研平台;承担国家基金和科技部国家磁约束核聚变能重点研究计划专项等重点重大项目多项,在PRL和ACS Photonics等发表多篇论文,多次入围ESI学科排名世界前1%学科。
外语学院
外语学院前身为外语教研室,创建于1951年,历经外语教学部,外语系,于1999年成立外语学院。学院教职工共计100人,其中专任教师90人,包括5位教授和46位副教授。外语学院具有"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授与权,招收英、日语方向研究生。学院拥有校级“莎士比亚研究所”,四个院级研究中心:英语文学文化研究中心、语料库语言学研究中心、学术语篇研究中心、日本近现代研究中心。学院还拥有1个专业图书阅览室、1个莎士比亚图书室和2个日语专业文库(野元菊雄先生和国松昭先生捐赠建立)。专业阅览室拥有英、日语专业书籍共10余万册,英、日语国外期刊21种、国内核心期刊35种;日语专业文库共有书籍1万余册。莎士比亚图书室有全套的《莎士比亚研究》《莎士比亚季刊》和《世界莎士比亚目录》以及 1000余种英文原版图书。丰富的资源为外语教学与研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民用航空复合材料协同创新中心
民用航空复合材料协同创新中心是学校独立二级单位、优势科研基地之一,中心建设对接国家复合材料发展战略需求,与中国商飞、中国中车、上汽集团、东风汽车、中国商发等行业优势单位保持长期合作关系。学校为中心发展提供了优越的硬件条件,三万平方米的民用航空复合材料协同创新大楼已经投入使用。中心拥有完整的设计-工艺-验证科研体系,承建上海市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协同创新中心、上海市轻质结构复合材料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科研基地,其中上海市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协同创新中心在上海市协同中心阶段性绩效考评(2017年)中被评为优秀。期待复合材料基础研究和工程应用研究的各类人才加入中心。
先进低维材料中心
先进低维材料中心(简称“中心”)是依托东华大学学科优势,新建设的人才集聚、机制创新和设备先进的直属研究机构。中心主任兼首席科学家由国际高分子科学界的领军人物、美国工程院院士程正迪教授担任。先进低维材料追求材料的性能极限——更细、更薄、更轻、更柔、更强,其通过对物质或能量的调控为人类提供性能更优异的基础材料,促进着生命健康、智能生活、航空航天、深地深海探测等领域的升级变革。中心的建设目标为“人才汇聚、学科交叉、技术集成、高效运行、原始创新、国际一流”,旨在以国际低维材料研究前沿为先导,重点开展低维材料的基础及应用等研究,力争在能源开发、环境保护、国防军工等领域形成原始创新成果并实现产业化,积极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和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作贡献。
上海国际时尚科创中心
时尚与科创的结合是时尚发展获得高端源动力的重要途径,为推进时尚之都建设的重大需求,超越国内外学科发展水平,加强和拓展东华大学以服装为核心的设计学科创新而组建成立了“东华大学上海国际时尚科创中心”(英文全称Shanghai International Fashion Innovation Center,英文简称SIFIC,中文简称“时尚科创中心”)。
“时尚科创中心”将建成承担国家需求、贡献地方建设、瞄准高峰目标,汇聚高端人才、熔造相关学科、培养复合人才、创新机制体制的国际一流研究基地,成为促进设计及相关学科的跨越式发展、推动时尚产业创新的智库及上海全球科创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时尚科创中心建设初期,将形成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时尚品牌与管理创新研究、基于新型材料与技术的时尚产品创新与研发、基于时尚美学与时尚文化传播的创新研究的三个研究方向,着力于建设海派时尚知识研发平台、海派旗袍研发平台、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研究平台、智能可穿戴服饰研发平台等四个研发平台,以此展开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工作。
六、联系我们
东华大学人才工作办公室:彭释、陆未谷
Tel:021-67792042
Email:rcb@dh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