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上討論現在誰是「台灣最大黨」。答案既非執政黨,也不是在野的國民黨,而是「討厭民進黨」。據說,已掀起超越「藍綠白黃橘」的熱潮。
選舉只剩十幾天,民進黨欲振乏力,民調反感度則一直攀高,負面評價恐怕連綠營做夢都想不到。要說是藍營支持者歸隊,卻也未必。以高雄現象而言,前立委孫大千就提醒:支持韓國瑜不代表挺藍,高雄勝利不等於國民黨勝利。
國民黨至今拿不出「中心思想」,難怪欠缺吸引力。但「討厭民進黨」,倒成了全民共識,如野火燎原。從非藍非綠的中間選民,到主打改革的環保、勞工等社運團體,乃至部分淺綠選民,由衷感受到「討厭民進黨」的召喚。
為何「討厭民進黨」?論執政能力,不僅有北漂議題,不僅墾丁、花東成旅遊重災區,就連台北蛋黃區的東區商圈、師大商圈、公館商圈都陸續傳出關店潮;蔡英文卻好意思說台灣經濟處在20年來「最好狀態」。
論執政清廉,民進黨用人酬庸的例子就不勝枚舉。君不見,高雄幫當道,陳金德搞垮宜蘭,吳音寧捧出韓國瑜,貪汙的不關,索賄的不抓,該釋憲的不釋憲,搞鬥爭的不換人……。
「討厭民進黨」到底有多旺?只看國安局監控臉書,號稱「了解民意」,即可知民進黨多麼在意「討厭民進黨」的聲勢,即可知蔡英文多麼擔心「詆毀元首」的風潮。「討厭民進黨」的旋風從何而起?不正是民進黨自己製造出來的!
冈山造势涌六万人 韩国瑜:欠民进党的已还
(吴雅乐)
民进党也不是高雄人的爸爸,为什麽么每次都要投民进党?人民才是政党的爸爸!”国民党高雄市长参选人韩国瑜11月14日三山之友造势来到最后一场的冈山,恢复原来砲火猛轰的力道,此话一出,台下全场躁动,同时当天晚上的政论节目也受到很多同党人士口径一致地引用。韩国瑜在攻击民进党痛点上的反应快又准,台下高举“瑜神同行,高雄必赢”、“瑜”字等旗帜飘扬,蓝营在韩国瑜身上找到出口,这场绿大于蓝的冈山选区造势,气势更惊人。
前立法院长王金平、白派及农会系统在冈山的势力依然存在,高雄县市合并之前,三山造势所包括的第三场冈山区是农、渔、工业园区等百工百业缩影,前一场旗山则是农业为主,比例不超过六比四的凤山,陈菊上届选市长时也拿下约六成选票,这次自主出席的蓝营民众极多,连三场都到附近摆摊的摊商都感受到,不用游览车动员,中午开始就很多人了,部分摊商也去对手民进党高雄市长参选人陈其迈的场子摆摊,闲谈中也提到绿营选民似乎这次热情稍不足。
民进党选举对策委员会召集人林锡耀同日在台中出席民进党中执会,他与媒体茶叙时,谈及整个中部选情之外,还回应各界最关注的高雄选情,针对党主席蔡英文选前之夜最后会在哪个场地加持,他仍然没有松口,不过,他认为韩国瑜对国民党群众来说像是“救世主”,但民众应该看清楚,韩国瑜是虚幻现象,药效退了很快会到现实,上周末的政见辩论,民众一面倒觉得韩国瑜的口号经不起检验,就看这个“网红”能红多久。他虽然未直言高雄选情现况,不过他认为蓝营因“韩流”吹起一股表态风,且不讳言执政包袱也出现对小英的 “肚烂票”(因不爽她而投给对手的票)。
“九合一”选举是什么? 为何重要?
台湾2018年“九合一”选举将在11月24日举行。
“九合一”选举每4年一次,是指市县、乡镇、村里三级选举。包括:6名直辖市长、375名直辖市议员、16名县市长、532名县市议员、198名乡镇长、2095名乡镇民代表、7853名村里长、山地原住民区长、山地原住民区代表。“九合一”选举的主要内容是22个市县长选举,也就是6个直辖市长和16个市县长的选举。如果在这22个市县选举中拿下大多数市县,那就意味着,在下一次大选中稳操胜券。本次选举预估选民人数1920.8万人。
本次选举备受关注为何?舆论一致认为,此次选举是民进党执政的期中考、2020年“大选”的前哨战,也是国民党能否止跌回升的关键之战,选举结果牵动台湾政局走向。
今年的“九合一”选举将与10个公投案合并进行投票,选务经费总计达47亿元(新台币,下同)为历年最高。其中公投部分花费15亿元。这10项公投案中,有代表反同的“爱家”3公投、代表挺同的“婚姻平权”2公投,5项公投案中部分主文极为相近,而且主文并未标示“挺同”或“反同”字眼,选民投票前需做足功课。
此次选战开打以来,民进党坐拥执政资源,却因在台北与柯文哲分裂而导致其选情遭遇危机,韩国瑜在高雄异军突起又威胁其后院。台湾媒体预测,蔡英文当局的期中考,可能被判不及格。
台湾2018年“九合一”选举将在11月24日举行,中国国民党主席吴敦义(前排左三)当天表示,今年底是国民党“革新、团结、拨乱反正”的时候,各候选人应深入基层,唯有与民同呼吸、全力以赴,才能赢得胜选,更寻求2020年重返执政的机会。
聯合報評論:「絕不走回頭路?」選民10問蔡英文
選情緊繃,民進黨雖擁有執政優勢,卻選得辛苦。但面對民心思變,蔡總統仍兀自標榜「改革」成績,甚至把民調低迷解釋為改革的「代價」,又聲稱「絕不走回頭路」。但是,蔡政府兩年多來施政的種種,得到的幾乎是「倒行逆施」的評語,這裡且舉出十個例子,請教蔡總統:如果有機會回頭,還會像當初一樣蠻幹嗎?
例一,拔管事件。只因討厭「老藍男」,蔡政府弄出史無前例的「台大無校長」事件,如此干預大學自治,「歷史會記住」。如果能回頭,蔡總統仍堅持讓潘文忠、吳茂昆、葉俊榮三教長扮演馬前卒嗎?
例二,故宮閉館事件。陳其南院長雖已改口稱不閉館,卻已掩不住「文化人當政治犬馬」之劣行。民進黨覬覦故宮國寶的傳言滿天,任用滿身政治味的假文化人管理國寶,居心何在?
例三,不負責的能源政策。不缺電已是空話,「乾淨的電」接續不上,反因燃煤加重空汙。「觀塘換深澳」,說明能源政策已進退失據,也證明民進黨「選舉至上」。
例四,破壞法治與法制。黨產會、中選會、促轉會、金管會等皆知法玩法,或於行政訴訟屢屢敗訴,或公然蔑視法院命令,得到「法律人目無法紀」之評語。蔡總統夸夸其言司法改革,卻造就「大法官不釋憲」現象,法界同哀「憲法崩於前」。
例五,黨政不分。從國會立法到促轉會的東廠事件等,民進黨「公器黨用」的手段已無下限,政府獨立機關皆變成執政黨的「附隨組織」。這是民主進步的指標嗎?
例六,不顧企業生存。一例一休的愚頑修法,造成新電商、舊產業和基層勞工三輸,兩岸政策的僵固更讓許多觀光服務業難以為繼。
例七,打壓言論自由。蔡英文稱言論自由是「台灣人拚命爭來的」,如今卻淪落到國安局監控臉書、NCC為選舉而約談電視台主管、法務部修通保法加強監聽。
例八,撒錢救經濟。高雄人「北漂」,島內青年「西漂」;政府卻任意撒錢推前瞻及補貼新南向,這是台灣經濟為20年來「最佳」的真相。
例九,用人唯私。為討好獨派而提名意識形態偏頗者如陳師孟,為了討好派系又大量進用賴清德、陳菊人馬,把國家當成自家。
例十,酬庸年薪250萬台幣(約8.1萬美元)的「最貴實習生」吳音寧,結果造就了今日的韓國瑜。
類似的例子俯拾可得,這是「討厭民進黨」變成「台灣最大黨」的主要推手。以上述十例請教蔡總統,答案若仍是「絕不回頭」;那麼,選民還要手下留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