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学人动向
关键字  范围   
 
王文: 中国开放,既要避免阿根廷悲剧,也要避免苏联恶果
王文: 中国开放,既要避免阿根廷悲剧,也要避免苏联恶果
2018/11/15 9:26:42 | 浏览:2096 | 评论:1

王文: 中国开放,既要避免阿根廷悲剧,也要避免苏联恶果

近年来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甚至关门主义等逆全球化思潮在全世界蔓延,中国则牢牢地高举开放大旗,成为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市场对等化的全球领衔者。然而,仍有一些国际舆论在怀疑中国开放的诚意与恒心,忽视了对外开放政策已融入到中国发展骨髓血液中的基本事实。无数事实已表明,开放是中国繁荣发展的历史经验、现实优选与未来必然。

从历史进程上看,对外开放是近代以来中国能成功地转衰为盛、持续增长的重大动力。明清以来闭关锁国、落后挨打的沉痛教训为中国人敲响了警钟,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想要发展和壮大,就永远都不能关上门。哪怕此前的国力再强盛,也要时刻保持着与世界的交流互鉴,否则,迟早会变成夜郎自大者而固步自封,最终被别人所超越,难逃被欺凌、被压迫的命运。改革开放40年的事实再次提醒国人,保持开放心态,实施开放政策,向强者学习,才能成为更强者。40年来,中国人放眼世界,与时俱进,从世界引起了前沿科学技术、先进管理经验,吸收国外制度的优势,借鉴他国体制的良弊,满足日益增长的民众生活需要,使国家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40年来,通过对内改革,对外开放,中国走出国际社会“局外人”(outsider)困境,一步步成为“局内人”(insider),经济总量增长了224倍,对外贸易总量增长了199倍,从国际体系的边缘地位逐渐跻身至中心地位,从国际规则的追随者逐渐升级成改革者,从国际形势的被动接受者逐渐演进为主动塑造者,从国际领衔技术的复制者进步为贡献者。受益于开放,从开放中尝到甜头,没有任何理由让中国人走回头路,任何中国人都不会允许自己国家重新回到关门状态。

从现实状况上看,对外开放是目前中国自上而下认可、全民达成共识、根本大法规定的基本国策。40年来,无论是经六次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还是数次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无论是每五年一次的党代会文件,还是每年一次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明确写着“坚持改革开放”的内容。对中国人而言,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已从最初的实践摸索变成了党与国家日常运行所必须遵循的公理。在当前世界经济增长面临着不确定不稳定的大背景下,坚持开放融通之路,维护开放型国际经济和多边贸易多边体制,既是中国持续繁荣发展的理性优化选择,更是获得全球普遍支持的大国责任所在。近年来,在上海、海南等多地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在金融、贸易、投资、关税、知识产权等多个敏感重大领域放宽市场准入与深化改革,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进一步表明中国继续推进对外开放政策的重大政策宣示与坚定主张,更是证明中国人在对外开放政策上“文件中是这么写的”、“内心里是这么想的”、“实际上也是这么做的”的基本事实。

从未来走向上看,对外开放更是中国长期保持可持续增长、屹立于强国之林的必经道路。坚持改革开放,就是坚持强国之路。对外开放,保持对国内改革深化的倒逼,保持对国际重大动向的关注,保持对世界先进知识的追踪,保持对全球领衔事物的学习,中国各项事业的发展才能在激烈的国家竞争中永远位居在前列。通过未来的不断双向开放,向广大发展中国家分享中国经验,对积弊已久的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方案,为世界各国提供中国自身发展机遇,推进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些本身就是走近全球舞台中心的中国的大国责任。近年来,中国推行“一带一路”倡议,扩大进口与对外投资,进一步说明中国对外开放的未来不可能是一国唱独角戏的个体主演,而是各方共吟一首歌的合唱群演。相比于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零和博弈”的现实主义逻辑,以及过去五百年西方各国崛起进程中带来的殖民、灾难、战争与冲突的历史教训,中国人越来越明白,只有中国大门越开越大,让世界走进中国,中国才能走向世界。而世界好,中国才会好;中国好,世界会更好。

当然,对外开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背景下,中国进一步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政策正在触碰全球深水区。中国需要总结他国开放的经验教训,既要避免像上世纪初阿根廷等国过快开放造成的本国金融经济动荡的悲剧,也要避免像苏联那样激进扩张中形成的大国沙文主义的恶果。

需要提醒的是,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今天,中国的投资、贸易、旅游、文化、教育、信息正在深入走进各国,所面临的风险与挑战是前所未有的。过去的开放偏重于“请进来”,风险与挑战在国内,相对更容易把控与化解;而未来的开放偏重于“走出去”,风险与挑战在国外,变得更难以琢磨与把握。此时,中国人对下一步开放的力度、速度与深度,需要有循序渐进的节奏。

毕竟,作为一个占有全球将近20%人口的大国,未来的全方位开放政策带来的中国国内变化与世界各国影响是巨大的,更全面的审慎评估与更充足的防范预案,对中国与世界的深度融合来说相当必要。全方位开放如同再次破茧成蝶,虽可能会有不适,但一个更开放的中国定将更造福于整个人类,定让世界更加刮目相看。

相关栏目:『学人动向
普林斯顿教授“辛辣”点评中国学生:一个普遍的「坏习惯」阻碍了他们的长远发展 2024-11-16 [72]
朱民:中国经济将面临巨大的结构性变化! 2024-11-06 [347]
巫宁坤:活下去,并且“在日暮时燃烧咆哮” 2024-11-04 [383]
周其仁:中国经济高位下行的根本原因 2024-11-03 [412]
张维迎:让我最痛心的是社会变得如此虚伪,如此假话连篇 2024-10-31 [518]
达龙·阿西莫格鲁:制度视角下的中国未来经济增长 2024-10-31 [472]
钱满素:献身精神本身不足以成为一种美德 2024-10-31 [470]
战争琐思录(一):关于诺娃 2024-10-31 [466]
​“中产阶级气质”批判——关于当代中国知识者精神状态的一份札记 2024-10-27 [633]
后生可畏!这位华裔才俊掌控着全球顶尖公司AI模型训练! 2024-10-21 [722]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北京和上海金融人的最新鄙视链 :日本政府《氢能利用进度表》 :美国《2016-2045年新兴科技趋势报告》 :天津工业大学“经纬英才”引进计划 :浙江财经大学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的邀请函 (10/31-11/1) :美国加大审查范围 北大多名美国留学生遭联邦调查局质询 :天安门广场喜迎“十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 马亮:做院长就能够发更多论文?论文发表是不是一场“权力的游戏”?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CCW说:留言于2018-11-18 11:35:59(第1条)
    我们这一代人,是由贫困向小康,经历科技进步最快、社会变化最大、生活方式变化最显著的一代人。我们曾面朝黄土、背靠皇天,受过劳苦、挨过饥饿,经过彷徨、有过失望,作过美梦、有过理想。儿时有过“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三转一响、西装革履”的期盼,大了也享受过呼机、手机、电视、电脑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几十年间,入地(地铁)上天(飞机),超越了历代帝王的待遇;隐身(网络)亮像(视频),集结了千古神仙圣贤的智商!从当年骑自行车出门的美感,到如今驾驶汽车、乘坐飞机出行的平常;  从漂洋过海的环球旅行,到旷世缥缈的虚无网游。我们这一辈,人生经历跨越了几千年、生活品质超过了无数代!
    而如今,从童音朗朗到了白发苍苍,从推铁环、跳皮筋到坐高铁游遍祖国秀美山川。我们渐渐步入老年,我们将走向永恒!
    但是,我们值了,我们该知足了!
    我们这一辈,没有经历兵荒马乱的战争、流离颠沛的逃亡、国破家亡的痛泣、妻离子散的悲伤!
    国有不平,我们基本生活无忧!
    世有不公,我们依然逍遥自由!
    虽也辛劳,却是为了儿孙!
    虽有苦衷,总还对得起人生!
    虽经磨难  却能劫后余生!
    我们要放飞梦想,抚平心情,笑看世界,乐对人生!
    特别是,我们还搭上了科技发展的末班车:
    我们聊微信,健康快乐每一天;我们搞网购,新奇物品送身边;我们打滴滴,专车接送自动付;我们搞团购,吃住打折很随便;我们常聚会,同学朋友乐翻天 !  
    知足吧,知足就常乐!
    知足吧,知足就幸福!
    知足吧,知足就能活好每一天!
    保住好身体,爱护好自己,健康、快乐、幸福永远伴随你!      
    诸位,我们是活的最值得的一代人,六七十岁,似乎经历了六七千年。看到过原始社会的痕迹,经历过封建残余的侵袭,干的是伟大的社会主义。
    我们这一代,出生在困难时期,成长在文革时期,学习在拨乱时期,工作在改革时期,养老在追梦时期!
    值!很值!没白活!
    亲爱的朋友,当你晨练在林荫小道上,当你闲光在闹市人群之中,当你夜半聚会归家在无人的街道上,你带着悠闲哼着小曲徜徉在大街小巷,可有过一丝恐惧吗!但你可知道在这种环境下,世界上有多少国家特别包括西方发达国家,如果这时候独行,绝对是最恐怖最危险的时刻!
    朋友们,知足吧!   能活在当今,是我们的幸运,再也不要说我们的国家这也不行那也不行! 放眼全球有哪个国家能与我们的祖国比!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