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间,金融科技的发展将在全球城市金融版图变化、金融业全面转型升级、普惠金融、金融业对外开放及监管等方面产生实质性影响。金融科技在我国异军突起的独特背景和动因是什么?“十四五”期间金融科技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有哪些?
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2017年,中国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8.8%,连续第四年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伴随着消费持续增长和科技的发展,消费场景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线上化特征,为金融科技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经过几年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金融科技应用中心,多家互联网金融公司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十四五”期间,金融科技的发展将在全球城市金融版图变化、金融业全面转型升级、普惠金融、金融业对外开放及监管等方面产生实质性影响。
一、金融科技在我国异军突起的独特背景及动因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4年至2017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増量率保持了两位数增长。2017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6.6万亿元,比2016年净增3.4万亿元,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8.8%,连续第四年成为经济增长第一驱动力。
从消费结构看,2017年全年,在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中,吃、穿和用类商品分别增长28.6%、20.3%、30.8%,2016年分别为28.5%、18.1%、28.8%,2015年分别为40.8%、21.4%、36%。2018年1——9月,分别增长43.8%、23.3%、27.7%。消费场景线上化已经成为个人消费行为方式转变的重要方向,在老百姓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医等各个方面,互联网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国领先的APP应用、完善的通讯基础设施、超大规模的用户和市场,为互联网向金融的渗透奠定了深厚基础。中国智能手机数量约13亿台,每月人均下载APP数量超过100个,人均使用APP数量超过40个。仅2017年第四季度,使用APP总时长就达到了约2200亿小时,遥遥领先处在第二位的印度和第三位的美国,超过两者之和的三倍。
表1:智能手机APP安装使用情况
国家 |
智能手机
数量(个) |
平均安装
APP数量(个) |
平均每月使用
APP数量(个) |
2017年第四季度APP
使用时长(亿小时) |
中国 |
13亿 |
100 |
40 |
2200 |
印度 |
5.3亿 |
80 |
40 |
500 |
美国 |
2.29亿 |
90 |
40 |
300 |
数据来源:App Annie《2017年应用经济回顾报告》
个人生活场景线上化过程中,衍生出了庞大的线上个人金融服务需求。这些个人金融市场,以小额、碎片化、高频需求为主,与传统金融服务相比,在信息采集来源、风险定价模型、投资决策过程、信用评级体系以及产品设计与销售等方面大相径庭。与此同时,商业活动线上化趋势也在加速。互联网帮助企业重构与消费者间的商业模式,在时间和空间上延展业务范围。与此同时,企业可以利用互联网工具改造内部流程,提升整体运营效率。马云在2017年莫斯科国际创新发展论坛上提出,“未来30年,80%的生意都会在互联网上,80%的生意将会是全球性的”。
消费线上化衍生出新的金融需求,为金融科技的应用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商业线上化也为金融科技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首先,从服务模式上看,从第三方支付的快速崛起,变为了当前金融科技各个业态的全面繁荣。互联网征信、互联网资产管理、互联网保险、互联网消费金融等业务迅猛发展。其次,从服务客群上看,从主要服务低收入长尾客户,逐步包含中高收入人群。金融科技的应用,可以为高净值用户提供优质的在线财富管理服务。最后,从服务企业类型和方式看,从主要服务小微企业,为其提供大数据风控,逐步覆盖到所有类型的企业,分别为中型企业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为大型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商业模式转型升级方案。
二、科技正在驱动金融业全方位、多维度变革
从IT技术对金融行业推动变革的角度看,金融科技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金融行业通过传统IT的软硬件的应用来实现办公和业务的电子化、自动化。第二阶段,主要是金融业搭建在线业务平台,利用互联网或者移动终端的渠道来汇集海量的用户和信息,实现金融业务中的资产端、交易端、支付端、资金端的任意组合的互联互通。第三阶段,金融业通过大数据等新的IT技术来改变传统的金融信息采集来源、风险定价模型、投资决策过程、信用中介角色。在金融科技3.0阶段,技术将全方位、多维度变革金融业。在这个过程中,一个新变化是全球金融的创新中心也从华尔街变为了硅谷。得益于庞大的人口规模、智能手机的普及和基础设施的完善,中国已经成为了金融科技最大的试验场和使用场地。
(一)Fintech的核心技术: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运作模式主要包括:快速吸收信息、将信息转化为知识,在领域建模和大数据分析基础上预测未来,在确定规则下优化博弈策略,云计算提供大数据计算的技术保证。
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主要应用于:智能投顾、智能客服、智能投研、智能风控、智能营销等。以智能投顾为例,研究机构预测,2020年中国资产管理行业规模将达到174万亿,参考美国智能投顾渗透率,依照3%的水平计算,2020年中国智能投顾管理资产规模或超5万亿,按照2%费用标准计算,收入规模超过百亿。
(二)Fintech的核心技术:大数据
大数据泛指大小超出常规数据工具获取、存储、管理和分析能力的数据集合。在收集方式上,传统数据受处理能力和存储空间限制,通常需要精心选择,采集频度普遍偏低,时效性差。大数据的范围广、种类多,借助物联网等技术自动采集,多为流式传输方式,明细数据以文件形式存储在非关系型数据库,数据实时性高。
大数据在金融领域主要应用于风控和征信。大数据风控一般包括数据收集、数据建模、数据画像和风险定价等流程。大数据征信方面,我国第一家市场化个人征信机构——百行征信在深圳正式开业。主要业务是在传统金融机构以外的网络借贷等领域开展个人征信活动,弥补央行征信中心在个人信用信息领域的欠缺。截止2018年6月28日,百行征信已与120余家互联网金融机构和消费金融机构达成了信用信息合作共享协议,与50余家机构达成了合作意向。
(三)Fintech的核心技术:云计算
云计算是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具有弹性可拓展、可靠性高的特点,促进金融行业分布式架构转型。在分布式架构中,可以大大缩短应用部署时间,实现系统自动维护,解决了金融机构网点之间信息传递不畅、无法动态掌握服务客户情况、线上交易峰值压力大、信息安全存在隐患等痛点。
云计算可以为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企业、交易所等市场主体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服务。以网商银行为例,蚂蚁金融云覆盖了网商银行金融业务系统研发、运行与管理所需要的整套技术服务,包括金融级的云计算基础设施平台IAAS、平台即服务PAAS、数据即服务DAAS、移动互联即服务MPAAS等。
(四)Fintech的核心技术:区块链
区块链是一个由计算机代码构建的分布式账本。区块链技术利用链式存储结构,不仅解决了分布式数据存储问题,也解决了存储时分布一致性问题,基于非对称加密算法实现信用创造机制重构。
区块链在金融领域主要应用于:数字货币、支付与结算、票据与供应链金融、证券发行交易、客户征信与反欺诈、客户身份信息管理等。2018年9月,深圳金融科技研究院联合中国银行等机构,经过近两个月的封闭开发,成功实现湾区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项一期上线,进入试运行阶段。企业可在平台上进行包括应收账款、贸易融资等多种场景的贸易和融资活动。
三、“十四五”期间金融科技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
从我国金融科技发展态势看,“十四五”期间,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将对城市金融排名、金融业转型升级、数字普惠金融服务、金融业对外开放、金融控股公司监管、金融监管科技应用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一)中国城市在全球城市金融版图变化中脱颖而出
新一轮金融城市排名中,在海外,硅谷等聚集丰富技术研发及创新资源的城市,在金融科技搜索关注度及APP应用方面已领先纽约、伦敦等老牌金融中心城市。在国内,以创新创业氛围及技术、互联网实力见长的深圳、杭州在排名上赶超传统金融中心上海,在金融科技搜索关注度及APP应用的研发创新方面表现更为亮眼。
挖财研究院近期研发了全球金融科技应用中心城市指数,对全球50座城市的金融科技应用水平进行了评估。
表2:全球金融科技应用中心城市总指数排名TOP 10
排名 |
城市 |
总指数 |
搜索指数 |
APP应用指数 |
1 |
硅谷 |
100 |
100 |
89 |
2 |
北京 |
98.2 |
85.9 |
100 |
3 |
杭州 |
90.7 |
93.3 |
79.1 |
4 |
深圳 |
88.7 |
85.3 |
83.6 |
5 |
伦敦 |
87.4 |
91.0 |
75.7 |
6 |
上海 |
85.9 |
82.2 |
81.7 |
7 |
东京 |
80.1 |
91.1 |
62.5 |
8 |
广州 |
71.9 |
81.1 |
57.7 |
9 |
纽约 |
68.5 |
76.1 |
56.7 |
10 |
新加坡 |
66.3 |
78.8 |
50.2 |
中国已经成为了全球金融科技应用中心,未来应积极打造成为全球金融科技创新中心。在金融科技应用方面,排名前十位的城市中,有北京、杭州、深圳、上海、广州五座中国城市上榜。以上城市金融科技发展各具特色,具备了成为全球金融科技创新中心城市代表的基础性条件。这些崛起的科技领先城市是新一轮金融科技发展的引领者,也将成长为全球金融创新的新中心。
(二)金融科技推动金融业全面转型升级
金融科技的进步为我国金融机构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契机。大型金融机构优势更加明显。经过几年的发展,商业模式开始逐步转向科技化,纷纷成立金融科技公司或设立金融科技事业部。大型金融机构借助资源、品牌、资金投入等优势,利用金融科技手段加速转型,是金融业发展的主力军。通过开展智能化理财业务、下设资管公司等路径,继续扩大领先地位。
在此背景下,一方面,会给中小型银行、尤其是农信社等机构带来冲击。对于规模小、坏账多、不具竞争优势的中小型金融机构而言,未来生存空间可能会被挤压。另一方面,将会对金融机构商业模式产生影响。传统商业银行主要通过线下网点吸收存款、发放贷款,以此获得存贷差。而未来线上理财将成为主要利润增长点,大批量的线下网点会被关闭。同样,在保险营销方面,传统模式主要依靠线下营销大军进行获客。随着互联网保险业的发展,大批量营销人员将面临失业。
(三)金融科技有望全面解决普惠金融不足的问题
解决传统普惠金融问题成本高,且不具有商业可持续性,一般视为公益或准公益事业。传统普惠金融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老少边穷地区的金融覆盖性问题,物理上的最后一公里尤为重要。
在金融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普惠金融的服务方式从线下转变到线上,实现成本较低。只需要使用手机下载APP,并注册,即可获得线上金融服务。但在线上服务的过程中,如何评估个人信用、评价金融机构自身抗风险能力以及所提供产品的风险尤为关键,这些又依赖于信用体系、监管规则等金融基础设施的完善,这些设施的完善程度最终会体现在客户获得金融服务所需等待的时间。因此,普惠金融的梗阻已从“最后一公里”转变为了“最后一分钟”。
(四)金融科技助推金融业对外开放
中国加入WTO后,对金融业的开放一直持谨慎态度。近期的中美贸易战中,银行业未进行实质性开放也受到多方争议。近期,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中国领导人提出扩大开放。
考虑到金融科技的积极作用,未来金融业开放应从机构开放走向技术开放,要更多从构建金融科技能力的角度出发,将网络理财、网络投资、智能信贷等确定为科技对外开放的重点领域,积极引入金融科技领域的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进而带动国内对金融新技术的研发、孵化、培育能力,全面提升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促使中国逐步由全球金融应用中心走向创新中心。
(五)对监管金融控股公司带来巨大挑战
近些年来,各地方政府纷纷成立金融控股公司。与此同时,以BATJ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也开启了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模式。今年年初,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制定金融控股公司监管办法,引起了广泛的热议。
与传统金融控股公司相比,互联网企业设立的金融控股公司存在较大差异。业务模式方面,传统金融控股公司,大多为下属公司先获得经营牌照后再开展业务。而互联网公司设立的金融控股公司,根据客户实际需求,往往先开展创新性金融业务,再申请经营牌照。业务协同方面,前者突出强调各个子公司之间加强协同,以此降低经营成本。而后者集团内各个公司的根基一致,具有天然协同性。风险控制方面,前者主要通过控制内部各个企业经营行为的方式把控风险。后者的客户、系统、工作人员均在一个体系内,很难拆解。如此,给监管金融控股公司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六)需要积极发挥金融监管科技的作用
近两年来,P2P网贷对互联网金融市场带来了很大风险,主要原因在于监管未能对其发展及时作出有效回应。目前,金融业务逐步实现科技化,但监管部门依然沿用传统监管方式,无法跟上金融市场发展需求。“十四五”期间,传统金融机构将会进一步加深对金融科技的应用程度,新兴的线上金融业务也会层出不穷,需要大力研发并应用金融监管科技,才能应对未来金融业的蓬勃发展。一方面,监管科技可以为金融监管部门提供技术武装,提高监管效率。另一方面,监管科技可以保障监管全覆盖,真正实现功能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