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評論》:蔡英文大談改革 卻不知改革自己?
民進黨選舉大敗,蔡英文總統的聲望瞬間跌到民意的懸崖邊上,僅剩一成多的滿意度。先前陳水扁和馬英九總統聲望跌到這個地步,皆在第二屆任期過半之後;而蔡英文僅執政兩年半即墜至民意深谷,要重新再起並不容易,這也是民進黨焦慮所在。蔡英文雖展開「傾聽之旅」,但從賴內閣僅作了無足輕重的調整,外傳的大改組也延宕在明年1月,蔡政府似乎仍摸不清自己做錯什麼從而引發民怨的海嘯。這個盲點,正是蔡英文最深的權力困境。
所謂「權力困境」,就是蔡英文滿手權力,卻不知如何用來嘉惠百姓,反而用她自以為是的「改革」、「進步價值」及「意識形態」來桎梏人民及社會。如今其支持度大幅下滑,權力的正當性也嚴重磨損,再要推動任何改變,都將受到內外挑戰。蔡英文執政後,無時無刻不在談「改革」;現在,她面對的卻是不知如何「自我改革」的窘境,實諷刺至極。
蔡英文滿手權力,兩年多的施政卻弄到黨內怨、民間怒,主要原因有幾:第一,她不懂得分享權力,把權位占滿、空缺占足的欲望卻太強。蔡英文上任後,從未以總統高度邀請在野黨或民間領袖共商國是,卻不斷將國家資源隻手發給綠營執政縣市,將政府職位分派給自己周遭的親信與派系。此外,包括不惜大動干戈強奪文化總會、北農等職位,將水利會改為官派,把外交職務拿來安插同溫層友朋,乃至卡住管中閔的台大校長任命案,種種霸道行徑一再遭到批評,卻始終無意收斂。
第二,權力的操控,屢屢溢出民主、法治和憲政的軌道。陳水扁任內,是濫權而貪腐自肥;蔡政府的特徵,則是擁權而戕害民意、凌駕法制、文過飾非。表現在施政上,則是政府獨立機構競相扮演「東廠」爪牙而自以為是,踐踏行政中立卻理直氣壯,違反民主精神仍不以為忤,這是歷屆政府中最厚顏妄為、不知自省的一群。這些「新官僚」和「新權貴」,多半是蔡英文所親挑親命,一則反映了她識人不明在先,二則顯示她無意改過於後。事實上,連民進黨內的前輩對這種民主墮落都憂心忡忡,稍有民主素養的民眾當然更感到難以忍受。
第三,掌權的封閉性,將蔡英文包圍在黨政同溫層的「自我感覺良好」中。這使她無法感受到社會的脈動及民眾的聲音,甚至無法接觸到誠懇踏實的基層百姓,讓她被隔絕在民意的真空中,她甚至害怕遇到真正的人民及聽到真實的民意。蔡英文把「進步價值」的口號掛在嘴上,卻不知道「執政」與「社會運動」不同,在不確知政府的執行力與民眾的承受力前,不應該用跳躍的方式來推動劇烈的變革。從一例一休的適應不良、前瞻計畫的揮霍無度、能源政策的支離破碎、軍公教年改的傷痕累累、同婚合法化的虎頭蛇尾,到兩岸關係僵化嚴重衝擊基層人民生計,無一不是權力作用與人民期待脫節所致。
敗選之後,蔡英文強力慰留了閣揆賴清德和總統府秘書長陳菊,卻讓中選會主委陳英鈐和北農總經理吳音寧迅速去職,再讓交通部長吳宏謀、農委會主委林聰賢、環保署長李應元辭職。這樣的善後處理,對政府形象的改善作用其實非常有限,只是暴露了主政者對自己的責任依然懵懂,對自己的權力困境仍然缺乏自覺。
更直接地說,蔡英文其實仍看不到自己的問題,她雖辭去黨主席一職,但她仍試圖掌控一切,或自以為仍可掌控一切,以便自己再贏得二○二○的大選。然而,政治的弔詭就在:一旦掌權者的用心不放在人民身上,人民自然而然就會悖棄握有權力的人,這是屢試不爽的定律。蔡英文口口聲聲改革,卻枉法濫權,不知制衡;而今最需要改革的人是她自己,但她已不知如何改起。(聯合報社論)
“英”式檢討:不團結就是罪人
蔡英文才在敗選檢討中說要「做一個很不一樣的總統」,第一個「不一樣」的動作,就是首次改到總統府迴廊發表談話,澄清民進黨內的「逼宮說」。
雖然,不一樣的「迴廊談話」,其實還是模仿美國總統常在白宮東廂走廊發表談話的方式。但如果未來「迴廊談話」常態化,總統可以利用府內行程空檔時間,直接面對媒體,迅速回應社會關切議題,有助於拉近與民眾的距離。
不過,重點還在實質內容,而不在談話形式。對於選後民進黨內派系逼宮之說甚囂塵上,蔡英文說,「民主政治真的不是宮廷劇」;面臨困難時,「鬥爭絕對不會是解藥,甚至是一個毒藥」。蔡英文的結論是,這個黨,「團結是最重要的」。
面對人民給的教訓,蔡英文下詔罪己:她的改革是對的,是人民沒跟上進步價值;她撕裂社會後選擇沉默或模糊,是人民沒有停止分裂;人民公投通過以核養綠,她的非核家園沒有變;過去政府不聽「可以大聲、可以拍桌」,以後好像只剩「可以大聲」;她還省思最不可饒恕的是,沒給老菸槍敬奉平價菸!
這樣的檢討,蔡英文要如何帶領民進黨航向2020?
於是,黨內有關立委跳船、派系逼宮、造王變罷王之說四起,迫使造王者新潮流系出面明確表態:賴清德不選、挺蔡連任。並且在新系立院副院長蔡其昌強調「民進黨的命運綁在一起,這條船沉了,沒有一個派系下得了船」的表態之後,蔡英文也在總統府迴廊高呼:「團結是最重要的」。
誰不團結,誰就是罪人!總統府迴廊有沒有宮廷劇不重要,反正「團結」的劇本寫好了,不叫宮廷劇,要改稱民國戲或穿越劇都沒關係,腳本大綱就那幾字:「鞏固領導中心」。
但走出總統府迴廊,蔡英文會看到,剛出爐的2018代表字就是「翻」!蔡英文推翻了人民信賴、推翻了歷史記憶、推翻了法治原則,推翻了社會價值,推翻了大學自主、甚至推翻了人家的菜攤,所以人民也推翻了民進黨的大半江山。
如果蔡英文繼續這樣的改革、這樣的檢討、這樣的領導,2020,民進黨會翻船。
(聯合新聞網「重磅快評」)
封殺「新九二」 民進黨莫當現代保皇黨
民進黨政府有意推出大一中架構下「新九二」的兩岸政策;但旋即遭到陸委會否認,強調政府兩岸政策無意改變。「新九二」的提法未必是空穴來風,卻被官方一棒打下,胎死腹中。即便如此,蔡英文卻不可能在兩岸問題上繼續蒙混下去。
蔡英文顯然想要繼續打迷糊仗。選後不到一個禮拜,她趁接見美國訪賓時定調:九合一只是地方選舉,「人民並沒有在兩岸政策議題上做出選擇」,因此「維持現狀的政策仍然不變」。言下之意,民進黨選舉雖崩盤,不等於她的兩岸政策崩盤。
這樣的說詞,對照這次選舉展露的民意,恐怕是自欺欺人。探究她的發言場景,可發現這應是蔡英文藉會見美國客人,特意挑選的場景。她的談話對象包括羅素、董雲裳與薄瑞光等,皆為美國已卸任的亞太政策制定者與執行者,這個調子很可能是蔡英文說了美國想聽的話。AIT前主席卜睿哲也搶在蔡英文之前聲稱民進黨敗選,「兩岸政策因素影響不大」;兩項說法出自同一脈絡。
首須釐清的是,蔡英文所表述的政策觀察是否正確?捲起這次選舉最大風潮的是韓國瑜,他在選前公開表態說:他完全遵照、認知、認同「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並將他的核心訴求「東西賣得出去、人進得來」與「九二共識」直接掛鉤。這形同懸出一道告示,讓選民選答,且九二共識就在選票靶心。最後,韓國瑜仍以這個被綠營認為近乎自殺的標題,在綠營鐵票區的高雄大勝15萬票。對此,蔡英文卻視如不見地說,人民並未就兩岸政策進行抉擇,這是選擇性的歪曲。
投票結果顯示,民眾不僅高度不滿蔡政府的施政,且在兩岸議題上看穿了兩件事:其一、今天經濟與民生的困境,與兩岸關係窒悶的現況息息相關;其二、蔡英文的「維持現狀」只是口號,目的是藉轉型正義等手法操作「漸進台獨」。於是,選民紛紛投下反對票。然而,已難掩飾其錯誤政策的蔡英文卻不甘認錯,想要藉美、中矛盾升高的形勢,繼續走自己的錯誤路線。對美國而言,當然樂得有台灣這樣一個好用的「馬前卒」;但對台灣而言,這種對內無視民意、對外俯首稱臣的態度,沒有辱沒國家主權嗎?
在蔡英文定調後,兩岸政策的檢討隨即在民進黨內消音,大家都把頭轉向別處,假裝這個問題並不存在。包括台北上海雙城論壇熱鬧登場,陳雲林來台弔唁江丙坤,民進黨都裝作與己無關。
事實上,「新九二」的命題,可能是民進黨內少數有識者試圖繞過蔡英文所提出的務實嘗試;然則卻未等到響應,即被一巴掌拍死,可見蔡英文仍無絲毫推動兩岸和解的意願。
蔡英文這種「重返冷戰」的思維,可謂當今世界主流趨勢的異端。她兩年多來的政策,將政經資源與政策都押向美國,這是「一面倒」的政策。觀察亞太地區,從北方的兩韓、日本到南邊的菲律賓、越南以至新加坡,皆找不到類似作法。蔡英文的單邊路線,不僅弄到外交戰場損傷慘重,國內民生也大受拖累,她卻毫無悔意。由於錯估情勢,我國參與國際活動受阻、邦交國骨牌斷交,也讓經濟失去了動能。韓國瑜靠兩句簡單的口號就能捲起千堆雪,真正的背景在此。
蔡英文若毫無悔意地繼續堅持其對美「一面倒」政策,固然符合美國的戰略利益,對台灣而言是對民意的背叛。人民的聲音十分清楚:要放棄虛幻的政治堅持,提出適切的方案與北京和解,不容繼續裝聾作啞。民進黨若不想背棄民意,則不能再當「保皇黨」,必須搖醒裝睡的蔡英文,無論是「新九二」或「大一中」,都比不食煙火的「一面倒」管用。否則等到下一次民意雪崩,民進黨與蔡英文皆亡再來驚呼,已然太遲。(聯合報社論)
蔡英文聲望創新低 選後民調支持度跌至24.3%
劉宛琳/台北24日電
台灣民意基金會24日發布最新民調,蔡英文總統聲望在選後來到歷史新低,僅24.3%讚同她處理國家大事的方式。
台灣民意基金會今發布最新民調,蔡英文總統(左圖,本報資料照片)聲望在選後來到歷史新低,僅24.3%贊同她處理國家大事的方式,而不贊同的人高達60.3%。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表示,蔡英文聲望在過去一個月急遽下降,顯示大選後民怨快速飆升,達到空前最大的程度。
蔡英文聲望民調結果顯示,針對她處理國家大事,以及人事安排和政策,非常贊同的僅有5.3%,19%還算贊同,36%不太贊同,24.3%一點也不贊同。
游盈隆表示,和上月相比,贊同蔡英文的人減少了4.2%,不贊同的人增加6.1%。這項調查顯示,蔡英文整體聲望在過去一個月急遽下降,從原先維持約29%的聲望,迅速下跌到僅剩24%,來到蔡英文2016年就職以來聲望最低的時刻;而不滿意蔡英文表現的人更是首次達到六成,也是歷史新高。
游盈隆說,2018地方大選後,民怨快速飆升,達到空前最大的程度,蔡英文總統的「第二次執政困境」從去年11月到開至今已超過12月,現在仍持續存在,並進一步惡化,顯示蔡總統領導威信持續腐蝕中,形勢相當險惡。
民調訪問期間為12月17、18日2天,以全國住宅電話進行抽樣,有效樣本1082人,抽樣誤差直在95%信心水準之下約正負2.98%。
《新聞眼》:三大變數 明年台海不平靜
羅印冲
明年台海局勢注定不平靜,主要出於三個因素。一是時序進入台灣總統大選,兩岸議題向來是大選的主菜,又牽扯到敏感複雜的統獨爭議,可預見的是,藍綠等陣營又將陷入「愛台灣」與「要和平」的口舌之爭,這必然會影響蔡政府的兩岸政策主張。
其次,美中對抗變數仍大,目前看來貿易戰雖有和緩跡象,但川普個性反覆,習近平也強勢,難說最後不會談崩。美中談判過程中,台灣隨時可能被捲入兩強爭霸漩渦中。
三是面對台灣新民意產生的藍綠版圖變遷,中共對台政策將更強勢,一切「操之在我」,單向出招。習近平日前在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會上強調,「要牢牢抓住兩岸關係主導權和主動權」,已顯示北京的原則和底線不會動搖。
從北京立場看,未來一年的兩岸關係也將嚴控在「三條底線」的基準上,若美國或台灣任何一方越過,中共勢必會立即回應。一是中共目前最在意的美台軍事合作是否強化,這對中共猶如骨鯁在喉,欲去之而後快。其次是綠營不能踩台獨紅線、不能往「法理台獨」方向推進,像是透過修憲、修法或推動相關公投案。
第三是維持兩岸民間交流不受影響。兩岸官方在沒有共同政治基礎下,無法進行正式交流,但中共仍可「寄希望於台灣人民」,或者與認同九二共識的其他政黨或團體交流,維持「單邊對台施策」的戰術性調整。
一旦民進黨政府利用公權力將兩岸民間交流的大門愈栓愈緊,或者提高審查大陸人士赴台的門檻,衝擊正常的兩岸交流和往來,大陸必然也會有應對之道。
明年兩岸情勢毫無樂觀的理由,面對烏雲籠罩的台海,民進黨政府必須更謹慎以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