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一家知名媒体最近将“技术后冲”(techlash)选为2018年度关键词。“技术后冲”是指公众对科技巨头与日俱增的敌意,这种现象今年以来在全球蔓延,根本性地改变着科技巨头所处的舆论环境。这些科技巨头在占领市场、出售服务的同时,均打着技术理想主义的旗号,宣称将用技术解决人类面临的诸多问题。
“技术后冲”是对技术理想主义的反动。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以谷歌、苹果、脸书、特斯拉为代表的科技巨头成为全球经济最亮眼的企业,支撑着美国资本市场新的“黄金十年”。这些科技巨头在占领市场、出售服务的同时,均打着技术理想主义的旗号,宣称将用技术解决人类面临的诸多问题。基于此,民众长期对这些企业抱有好感,忽略了科技巨头的垄断及其商业公司的本性。
这些被忽略的部分在2018年集中爆发。政治层面,西方政府发现科技巨头长期对自身业务缺乏监管和道德标准,导致这些公司成为“假新闻”乃至他国发动“信息战”的平台,对国家安全构成影响。经济层面,科技巨头倡导的智能化、数据驱动破坏了正常的商业竞争,开始危及传统产业的生计,并让不少劳动者成为科技巨头压榨的对象。社会层面,民众对科技巨头滥用信息收集、信息推送的担忧正一步步变为现实,这正引起民众的一场信任危机。
随着数字经济带来的负面效应愈发显现,“技术后冲”现象很可能变得更加严重,不仅将影响整个科技产业的社会公信力,减缓产业发展速度,也可能转化为技术怀疑主义和技术阴谋论。“技术后冲”还可能成为网络恐怖主义、网络黑客行为进一步发展的理论基础,并变成反全球化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
“技术后冲”有其合理部分,但它容易失控并走向极端,这对任何国家来说都不是好事。这种现象已经开始从西方社会向发展中国家扩散。为避免“技术后冲”失控,除了寄望于科技巨头们自律,政府与社会也应采取更多预防性手段。
其一,政策上对科技产业及企业逐渐一视同仁。新兴科技产业诞生之初通常得到一些优待政策,比如更低的税负和更有利的公共政策。这对帮助科技企业跨越式发展是必要的,但在行业或企业做大后,相关政策应及时推出,否则容易加剧社会对企业不满的累积。
其二,需对科技企业实行更严格、有约束力的行为规范。科技企业的数据滥用、信息操纵、信息收集行为暗藏诸多隐患。当前各国法律对科技企业恶意行为的规范不够明晰,惩罚力度有限。
其三,需强化并规范“第三方”机构对科技巨头的监督。“技术后冲”根本上是一种民意力量,需要通过真实的民意表达才能得以解决。建立对政府有沟通渠道、有专业能力、独立自主的“第三方”监督机构是恢复科技巨头公信力的有效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