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两岸三地百家论坛
关键字  范围   
 
百家争鸣:2019中国经济面临的困难到底是什么?
百家争鸣:2019中国经济面临的困难到底是什么?
2019/1/3 11:31:27 | 浏览:43601 | 评论:2

2019年最大的隐患应该仍是房价和人口问题,中国应该关注的是内部的转型、环保规范化、去落后产能、社保规范化、税收规范化、房价和土地政策、人口政策及产业升级等内部问题的解决。这些事情做好了,我们才会生活在一个更好的中国。

1. 2019年我国人均GDP突破一万美元毫无悬念,甚至可能达到1.1万美元。

在今年年初的时候,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说2018年中国人均GDP历史性的突破一万美元,当时假设的前提是人民币汇率不变。

当然了,由于贸易战等各种原因,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出现了下行,现在可以说下降到了6.9。

12月22日,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韩文秀在“2018-2019中国经济年会”上表示,初步预计2018年我国经济总量将达到大约90万亿元(约13.7万亿美元),人均约9900美元。我国经济总量占全球比重升至约16%,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接近30%。

人均9900美元,比一万美元差一点,不过这也说明2019年我国人均肯定超过1万美元没有悬念了,另外我国目前已经开始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这个数据的采样时间段是2018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也就是2019年我国将刷新GDP数据,按照以往的经验,每次经济普查之后,GDP数据都会有一定的上调。

第一次经济普查是2004年,结果普查完毕后2004年的经济总量增加了16.8%,主要是第三产业的总量进行了修订。

第二次经济普查是2008年,普查完毕之后当年的经济总量增加了4.47%

第三次经济普查是2013年,普查之后这一年的经济总理比之前初步核算数增加了3.4%。

因此上调的幅度在逐渐减少,但是估计第四次经济普查之后,经济总量还是会上调,尤其是最近的几年新经济蓬勃发展,和2013年相比出现了很多没有过的经济类型。

两个例子,一个是现在非常火爆的直播行业,天南海北出现了大量的网络主播,我们可能都忘记现在司空见惯的手机直播是什么时候火起来的?2015年移动直播才出现了爆发,之前的各种直播都是在电脑面前进行的。

一个是现在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的外卖行业,手机订餐外卖在中国开始火起来是2014年,美团外卖2013年11月才上线,其他例如百度外卖(已经被饿了么收购)也是2014年才上线。其他还有例如共享单车,还有各种手机打车新业务,比如顺风车,专车,快车等等,都是2014年及以后才出现的。

这些业务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4G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因为我国2014年才开始有4G套餐,网速一快,流量费用下降,手机直播,手机叫外卖,打车等就迅速火起来了。

第四次经济普查结束,我国经济总量还会有上调,因此我国到2020年,人均GDP突破1.1万美元是没什么问题的,就看会不会突破1.2万美元。

人口十几亿的国家,达到这个成就是非常了不起的,也说明我国已经有大量产业的支撑。

2:中国经济现在面临的困难到底是什么?

至少到目前为止,中美贸易战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并不显著,实际上一直到11月份,我国对美国出口还是增长了9.8%,而1-11月累计出口美国增长12.8%。全年对美贸易顺差创下历史新高。

我们感受到的经济减速,主要还是内部出了问题,内部问题永远是第一大问题。

我们先看下企业的经营状况,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1168.8亿元,同比增长11.8%,总利润6.11688万亿元人民币,看起来这个增速还可以。但是我们仔细的分开看,其中采矿业利润总额为5270.4亿元,增长高达45.1%,而制造业的利润总额增长仅为9.9%。

采矿业为啥增长这么快呢?主要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长332.8%。

我们再看制造业里面利润增长最快的几个行业:

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2354.7亿元,增长15.7%;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4900.2亿元,增长19.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3954.3亿元,增长44.2%;非金属矿物制品,其实可以称之为建材业,主要用于建筑材料。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3862.3亿元,增长50.2%。黑色金属指的是铁及其合金,以钢铁工业为主。

专用设备制造业利润1895.2亿元,增长21%;通用设备制造业利润2372.8亿元,增长10%。也就是说,今年我国企业新增利润来源主要来自石油开采、钢铁、化工等行业。

按照统计局的说法,1-11月份,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石油开采,钢铁,建材,化工,专用设备制造业,5个行业合计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的贡献率为76.6%。可以看出这五个行业都是重工业相关,化工和石油强相关,专用设备制造业快速发展,显然也跟石油,钢铁,建材,化工等产业的发展有关系。

对比之下,更能体现产业升级,更能体现技术水平,也是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中利润排在前三位的两大核心产业,利润总额在所有行业中排名第一的汽车制造业,1-11月利润5453.2亿元,下滑6%,背后的原因是汽车销量大幅下滑。

利润总额在所有行业中排名第三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1-11月利润4194.3亿元,下降0.4%。

举一个例子,我国今年智能手机销量大幅下滑,根据工信部旗下的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数据,2017年国内市场智能手机出货量4.91亿部,同比下降12.3%。

2018年前 11 个月,国内手机累计出货量达到3.79 亿部,同比减少了15.6%。我国智能手机出货量,从超过5亿部的高峰,跌到了今年大约4亿部的水平。

企业面临的困难到底是什么,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个是上游去产能,以及今年国际油价大涨带来的成本上升。

我国在去产能方面,态度是坚决的,而且是连续不断的,2018年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2018年钢铁、煤炭去产能目标:再压减钢铁产能3000万吨,退出煤炭产能1.5亿吨左右;1-7月份压缩钢铁产能2470万吨,完成全年任务超过80%。1-8月累计化解煤炭过剩产能约1亿吨,完成全年任务的67%。也就是2018年我国仍然在坚持的去产能目标,坚决的完成过剩产能出清和优化。

而根据国家相关部门公布的数据,2016+2017年全国钢铁行业完成去产能大约1.2亿吨,煤炭部分2016+2017年也完成了4亿吨的产能清退。

2018年11月,按照经济参考报报道,由于去产能执行坚决,十三五制定的五年压减煤炭产能5亿吨、粗钢产能1.5亿吨今年就能全部完成,比目标提前了2年。我很好奇,今年就完成了,那2019年和2020年准备干什么呢?

百家争鸣:2019中国经济面临的困难到底是什么?

坚决的强硬的去产能带来了什么后果呢?正面的说就是去产能行业,包括钢铁,采矿业等出现了利润大幅度的上升,不管是2017年还是本文前面的2018年1-11月的利润数据,去产能产业都过的非常滋润,负面的后果就是导致各种原材料价格猛涨,下游企业成本上升。

中国人民银行有个固定的调查,每个季度都会对5000户企业家进行问卷调查,其中有个非常关键的指标,叫做原材料购进价格感受指数,这个指数是以原材料价格相比上个季度上涨,持平还是下降来计算的,数值越高,说明原材料涨价面越是广泛。

这个指数,在2015年Q4还是45.2,,11.7%的企业家认为本季原材料购进价格较上季“上升”,69%认为“持平”,19.3%认为“下降”。

从2016年Q1开始就逐步上升,而且非常迅速,2016年的4个季度分别为:47.6,  54.9,56.7,63.1。2017年的4个季度分别为:68.0,62.9,65.4, 68.6。2018年4个季度分别为:66.1, 64.8,64.3,63.1。可以看出,自从2016年去产能开始后,该指数就迅速的跃升到了63以上,并且保持至今,以2018年Q4为例,31.8%的企业家认为本季原材料购进价格比上季“上升”,62.7%认为“持平”,5.5%认为“下降”。

这个数字可以和3年前比较一下,3年前的2015年Q4,认为原材料价格比上个季度上升的企业家仅为11.7%。

当然了,这几年虽然去产能,但是油价一直处于低位,因为石油的价格和其下游的化工原材料行业强关联,油价保持低位给予了企业一些喘息的空间,但是2018年上半年全球油价出现了大幅上涨,直接带动化工原材料也成本上升,这就又对企业成本构成了挑战。

当然了,现在全球油价在大涨之后又在不断回调,这多少可以让企业缓一缓。

第二个因为环保和其他原因导致的民营企业各类成本上升。这几年的环保力度,明显比之前要强了很多,我们就看生态环境部公布的数据,我们先看去年的,2017年,随着环保法律的完善和严厉执行,各类案件数量均大幅增加。其中适用查封、扣押案件18332件,同比增长84%;适用限产、停产案件8756件,同比增长54%;移送行政拘留案件8604件,同比增长112.9%;移送涉嫌环境污染犯罪案件2736件,同比增长35%。

我们再看今年的,2018年1-9月,全国因为环保实施查封、扣押案件16019件,比去年同期(13115件)增长22.1%;限产、停产案件5322件,与去年同期(6420件)减少17.1%;移送行政拘留5871起,比去年同期(6278件)减少6.5%;移送涉嫌环境污染犯罪案件2052件,与去年同期(2073件)基本持平。

以上的数据和2017年相比,尽管对企业进行停产,限产的案件数量,以及对企业负责人移交司法的数量在下降或者持平,但是查封和扣押案件的数量却增长很快。

也就是说,尽管在2017年的高基数下有所回调,但是今年的环保各类案件数量保持在高位运行,这对企业来说,肯定是需要付出成本的,不只是资金成本,还有法律成本。

别的不说,一年两千多件环保犯罪案件,涉案人数几千人,力度确实很大。

当然了我们也注意到,今年因为环保问题对企业进行限产和停产的案件数量出现了最大的降幅,所以相关部门实际上也是在进行调整执行策略,毕竟企业停产和限产,直接关系到大量员工的收入和工作机会。

第三个是征税和社保规范化带来的民营企业成本上升。由于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金税三期系统在全国全面上线并且不断升级,中国的征税能力越来越强,比如贵州市国税局,就在2018年6月发了新闻,写了本局应用金税三期的税务稽查工作平台的情况。

百家争鸣:2019中国经济面临的困难到底是什么?

其中提到“在确定重点稽查对象的过程中,我局运用平台“稽查案源信息档案”、“企业集团档案”的功能快速将多户重点稽查对象集团及成员企业的财务信息、申报信息进行比对分析,选案工作质效大为提高;在打击虚开、骗税选案分析工作中,各级稽查局选案人员运用“发票往来分析”、“发票认证”等模块将多户涉嫌虚开、骗税企业的进销项货物品名、购销数量、使用海关专用缴款书的情况进行比对分析,实现了精准选案。”明确的提出,该系统的上线和应用,大大的提高了征税效率和质量。

再比如2018年6月8日,天津市地税局就给企业发了个人所得税纳税风险提示,“近期,税务部门通过数据分析,发现部分纳税申报数据存在较高涉税风险。如:个人工资薪金为0元或1元、单位大部分员工长期工资薪金为3500元、规模较大或经营状况较好的单位长期申报税额为0元等情形,明显不符合常理。税务机关将定期针对上述情形,进行评估核查。请相关单位和个人及时排查上述涉税风险,如实、准确进行个人所得税纳税申报。”

我国征税日益规范化,征税能力越来越强,带来的结果是税收的猛增,2018年上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的税收收入91629亿元,同比增长高达14.4%。

前面说环保风暴,不只是让企业付出财务成本,也会让企业付出法律成本,一年2000多件环保犯罪案件就是个例子。

其实这里的征税规范化也是一样的,今年12月一篇拥挤的群租房的文章在网上流传,作者就是个企业主,因为发票问题而被拘捕,不久后被释放。

11月1日中央的民营企业座谈会召开后,政策要求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慎用刑事处罚,能用行政处罚的就用行政处罚,保障企业家人身和财产安全,减少企业因为核心人物被拘捕而全面停摆甚至倒闭的风险。

我国法制和监管还在不断完善中,客观上造成了很多灰色地带,大面积查旧账,处罚过于严厉,打击面太大并不是什么好事,更何况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还会发生民营企业财产被转移,企业主被长期拘押等负面事件,这是不利于社会整体利益的。完全可以用更为柔和的手段,在规范化转型时期实现各方利益最大化。

另外就是社保缴纳在越来越规范带来的企业成本上升。对本来还不太规范的民营企业来讲,社保成本也在不断上升,之前一直闹的沸沸扬扬的2019年开始社保全部由税务部门征收,就遇到很大的抵触,社会普遍担心这不是渐进式的逐渐规范,而是突然的成本上升,可能会造成企业出现经营困难。

毕竟已经建设了多年金税三期的税收部门,征缴战斗力比社保部门要强多了。

根据12月27日的最新消息,社保由税务部门征收可能会暂缓执行,但是没有官方最终确认。

我国现在很多工作岗位是没有缴纳社保的,根据人社部的数据,《2017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http://www.mohrss.gov.cn/ghcws/BHCSWgongzuodongtai/201805/t20180521_294290.html

截至2017年末,全国城镇就业人员为4.2462亿人,而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4.0293亿人,这个数字是包括了1.1026亿离退休人员,而其中在职的人员为2.9268亿人。

也就是说,因此我国即使是4.2462亿城镇就业人员,仍然有超过1.3亿人没有缴纳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具体比例为31.07%,也就是说只有差不多69%的岗位才有缴纳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另外在缴纳了养老保险的岗位中,也存在缴费基数不真实的问题,为了节省开支,不少企业缴费基数按照政府规定的下限缴纳,而实际发工资其实高于这个基数。

企业为什么不愿意缴纳社保,或者有意降低缴费基数来少缴纳社保,背后的主要障碍就是社保费率较高的问题,我国各省其实社保费率是略有不同的,但是总体而言,各省个人缴纳+单位缴纳的比例普遍超过30%,其中最大头就是养老保险,以深圳为例,养老保险个人缴纳8%,单位缴纳24%,这就是22%了。

医保个人2%,单位6.2%, 合计8.2%。失业保险个人0.5%,单位1%,合计1.5%。

其他工伤和生育险个人不用交钱,单位缴纳一般两个加起来低于1%。也就是说,即使不缴纳住房公积金,这也是22%+8.2%+1.5%+1%=32.7%了。

也就是说,原来没有缴纳社保的企业,要逐渐实现社保对员工的全覆盖,原来征缴基数不真实的企业,要应用真实工资作为缴费基数,这都会带来企业成本的上升。

第四个是居民负债上升带来消费能力的下降,导致市场下滑,给予企业重创。

我国居民消费今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减速,作为我国经济增长核心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月份的增速只有8.1%了,这个增速比起10月份还大幅下滑了0.5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整个社会消费大幅减速,可以说是多年以来从来没有遇到过的情况,即使是被认为经济增速不太理想的2015年,其消费增速也保持在10.7%。2016年下降到10.4%,2017年下降到10.2%。

今年的形势尤其严峻,1-10月份累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仅为9.2%,比起去年下降了整整一个百分点,如果放到全年看,相当于少增加了3000多亿人民币,这不是一个小数目。而且从11月份继续降速来看,全年消费增速很有可能跌破9%,来到8%+这个平台,这个对经济增速的影响就比较大了。

为什么呢,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今年1-9月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8%,总经济增长率为6.7%,我们粗略的计算的话,相当于消费每增加一个百分点,经济就增长0.57个百分点,换言之,如果消费增速每降低一个百分点,那么经济增长也就降速大约0.5-0.6个百分点。

消费下滑,主要还是因为汽车产业,汽车的销售金额从5月份开始,出现了连续的下滑,每个月都是负值,5月份为-1%,6月份-7.0%,7月份-2.0%,8月-3.2%,9月更是-7.1%。前三季度汽车类商品销售额同比仅增长0.2%,而去年同期增速为高达6.2%。

极大拖累了整体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实际上如果除开汽车,单看其他社会消费品的零售总额增速,从一季度到三季度,甚至还是逐渐加快的。

另外11月份社消增速比起上个月下降了0.5个百分点,下降到了8.1%。

除了汽车一如既往的销售额下滑之外,还叠加了全球石油价格下滑带来的汽油和柴油价格下调,所以还是和汽车相关。

这两个因素导致了11月社消增速下滑了0.7个百分点,换句话说,如果11月份把汽车和油品的消费除开,其他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速比起10月份还是加快的。

汽车是我国的中产集聚行业之一,该行业的整体萎靡,反过来又会影响大量就业人员的收入水平,我国汽车行业的从业人员的收入,除了少数公司,2018年想增长还是比较困难的。

我国居民消费支出下降,尤其是购买汽车的意愿大幅下降,主要还是以住房为核心的支出增加。

由于这几年房子去库存,带来的房价暴涨,至今房价整体仍在高位运行,2018年上半年,我国个人住房贷款余额23.84万亿元,同比增长18.6%,仍然处于大幅提高的态势,这个速度不仅快于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也快于我国居民存款的增长。

负债余额的快速上升,直接拖累了我国居民存款积累,今年8月份我国金融机构各项存款增速创下40年来的最低水平。

百家争鸣:2019中国经济面临的困难到底是什么?

而对没有购房的人来说,今年的房租上涨是个热门话题和新闻,我之前微博就转过一篇10万+的文章,是一个居住在深圳城中村的年轻妈妈,因为居住的房子纳入旧改,周边的房租普遍上涨,而在8月份被迫到处找房子的经历,当然这篇文章很快被删除了。

不过不管怎么样,今年出现的房租快速上涨,也影响了消费潜力,以至于出现了消费降级的网络文章热潮,其实我国国民收入并没有降低,相反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增加的,那么何来消费降级呢?当然是由于某项支出出现了快速上升,于是不得不紧缩其他方面的开支。

当然,另外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各种p2p平台的不断爆雷,影响了大量中国家庭的积蓄,这个影响范围非常广,涉及数百万人,也造成了群体事件,损失非常惨重。作为老百姓,只要看到收益率过高的理财平台,一定要抱有怀疑的态度。

第五个困难是融资方面的困难。

这个是主要是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国有企业在这方面要和谐的多。这个是老问题了。

在11月1日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新华社的通稿里面,民营企业家谈到自身的困难的时候,是讲了三大困难,形容为遇到了“三座大山”: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

市场的冰山就是指居民消费出现了问题,社消增速下滑,以及上游去产能带来的成本上升;融资难和融资成本高是个老大难问题;转型的火山就是指社保,环保,征税的逐渐规范化,这是要付出资金和法律成本。

在会议上的六条举措,也说的很清楚:

一是减轻企业税费负担。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成本行动各项工作,推进增值税等实质性减税,对小微企业、科技型初创企业可以实施普惠性税收免除,根据实际情况降低社保缴费名义费率。

二是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三是营造公平竞争环境。

四是完善政策执行方式。

五是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六是保护企业家人身和财产安全。

我们重点说下企业降成本和扩大市场需求的问题。降低企业负担,提到了减税和降低名义社保费率。

先说降低社保费率降低企业负担,这个当然可以,但是空间不大。

我国社保最大头是养老保险,而目前我国在快速老龄化,养老金支出保持高速增长,比如2017年全年全国(城镇+农村)养老保险基金支出 4.042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 18.9%。

这个支出的快速增长是会长期持续的,毕竟由于寿命延长,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在以每年一千万的速度上升。因此2019年即使我国下调企业缴纳养老保险费率,降低幅度也会很有限。

因此在民营企业的社保费率问题上,其实面临两难,一边是现行费率较高,直接影响了全民社保覆盖的推进,同时也让大量企业不按照实际工资作为缴费基数缴纳社保。一边是降低社保费率给企业减负遭遇老龄化压力,养老和医疗是社保的核心,两者相加占了95%以上,但是这两个都受到老龄化的影响,支出的快速增长是刚性的,因此在这方面给企业减负,空间很有限,能够降低一两个点,两三个点就不错了。

尤其是有的省份已经出现了社保亏空,还需要中央统一调剂补充,再降低社保费率可以说没有空间了。

实际上按照我国现在超低生育率的态势,以后养老保险和医保都是大问题。

我在以前的文章里面说过很多次了,这里再说一次,由于社会发展规律叠加坚持了多年的一胎化政策,老龄化正在以比我们想象的更加凶猛的到来,以后养老金替代率,也就是你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金额和社会平均工资的比例,逐渐下降是不可逆的事件。

因此对企业减负,主要应该集中在减税上面,也就是政府少收点钱,企业多留点钱,更多的让企业自主决定投资的走向。

我国今年其实已经对企业进行了减税,今年4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宣布从 5 月 1 日起,把制造业等行业增值税税率从 17% 降至 16%,交通运输、建筑、基础电信服务等行业及农产品等货物的增值税税率从 11% 降至 10%。

增值税目前是我国的第一大税种,然而这一个点的降低还是不够的,明年肯定还会继续减税。

这其实中国在逐渐走向规范化的过程中的一种让渡。

为什么减税还不够?我们简单的比较就知道了。

从5月1日增值税开始降低开始,5月-9月底总共4个月,增值税改革三项措施合计减税2386.4亿元,其中:降低增值税税率5-8月四个月累计实现净减税1234.5亿元;增值税留抵税额退税已退还1148.5亿元;统一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由于按季申报,仅有一个月税款,实现减税3.4亿元。

这对制造业的拉动很大,增值税改革实施后的5-8月,制造业累计实现净减税近500亿元,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在这4个月出现了明显的加速,分别达到5.2%、6.8%、7.3%、7.5%。

除此之外,支持双创的税收进行优惠(创业,创新),员工人数不超过100人的制造业企业,企业应纳税的所得额按照50%进行减免之后再征税,这个税收减免的力度不小。

百家争鸣:2019中国经济面临的困难到底是什么?

然而这一切还是不够的,以上半年为例,2017年上半年,全国税务部门共完成税收收入70789亿元。2018年上半年,全国税收收入9162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了2.084万亿元,这个数字仍然大大高于增值税减免四个月总共2386.4亿的总额。

当然了,减税的效果也在逐渐体现在税收的增幅上,今年前三季度,全国税务部门组织税收收入(已扣减出口退税)112336亿元,仍然增长13.2%。但其中第三季度增长8%,比二季度增速回落5.1个百分点。前三季度税收收入分别增长17.8%、13.1%和8%,每个季度回落约5个百分点。

除此之外,企业还存在环保成本增加,社保成本增加,人力成本增加,原材料价格上涨,消费增速下降的问题,因此继续减税是必须的。

另外就是个人所得税的减免,这是提振市场需求的重要举措,给中国老百姓补血。

在10月1日开始个税减免之后,我们可以感受到,确实月工资到手收入出现了增加。下图是改革之后的税率,可以看到低税率区间全部向上移动了,也就是你的月工资无论多少钱,个税缴纳都是减少的。

 

但是变数是年终奖,个税改革前年终奖是单独计税的,计算方法就是年终奖除以12个月,然后减去3500元的纳税起征点(如果月工资应纳税额比3500元低,就减去到手月工资),看差额是多少分别按照不同的税率征税。

年终奖税率和你的月工资没有关系,你月工资是一万还是两万,不影响年终奖的税率。

如下:年终奖1.8万元及其以下,税率3%;年终奖到5.4万元及其以下,税率10%;年终奖到10.8万元及其以下,税率20%;年终奖42万元及其以下,税率25%。

由于税率是突然跳跃的,所以会出现超过1元反而会多纳税的情况,比如你发了18000元年终奖,税率3%,要是多发了1元,到了18001元,那就变成10%的税率了,你到手的年终奖反而变少了。

那么个税改革之后,因为年终奖是放到年收入里面综合计税,这个税率就上升了,比如你现在年终奖是1.8万,按照现行做法就是税率3%,和你的月工资没关系。但是改革后如果你的一年的工资加起来是10万元,你再发1.8万年终奖,就是年收入11.8万了,那这1.8万元就要按照10%收税。

不过12月27日,财政部明确未来三年,也就是到2021年12月31日前,年终奖仍然是单独计税,不并入当年综合所得进行计税,这意味着年终奖也是100%减税,不管你现在年终奖是多少钱。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想广大年收入50万以上,年终奖占了相当比例的高收入工薪阶层都长舒了一口气。

 

现在朋友圈里面,都在互相传阅下载官方的个税APP,如何进行操作和减免,因为从2019年1月1日开始,各种个税抵扣(子女教育,赡养父母,首套房贷)就开始进行了,也就是从1月份工资开始就可以进行抵扣。

对中国的企业和个人来讲,2019年更大规模的减税是毫无疑问的,这是对冲和吸收转型成本,转型成本包括环保成本,企业税收规范成本,企业社保规范成本,去产能成本(原材料价格上涨),这些成本包括资金成本和法律成本。以及对全国居民进行减免个税,提振市场需求,也可以助力企业发展。

接下来说下,对2019年的一些期望,我认为我国最大的隐患还是房价和人口。

1:我们先说人口,从种种地方数据来看,今年的出生人口数量应该是出现了大幅的下降。

我们以前一直以为,老龄化影响的只是养老金,只是自己老了以后养老金不够用。实际上从本文就可以看出来,老龄化影响的范围要广泛的多。

一个是企业的社保负担增加,老龄化会影响你现在的工资增长,不管是医疗还是养老金,老人都是主要消耗者,而快速的老龄化带来的社保增收压力,都需要企业承担的,这意味着给企业降低名义社保费率的空间非常有限,这必然会影响企业经营,影响就业人口的收入增长。

非常简单的例子,社保名义费率高,是因为在征缴不规范的情况下,需要足够的资金支付养老金和医保,而企业在社保征缴规范化的压力下,必须要实现社保100%全体员工覆盖,同时要按照真实工资作为基数缴纳,这样带来的成本上升,必然会让企业减缓给员工加薪甚至不加薪,而这些增加的成本都用来给老年人发养老金和医疗金去了。

一个是老龄化带来市场需求的下滑,直接拖累经济发展。人的角色不仅仅是生产者,还有一个角色是消费者,尤其是在工作的16-60岁人口,是消费的绝对主力。消费者数量不断减少,这个市场规模就会越来越小,整个行业走向低迷。

你想知道自己明年会不会加薪,看看明年的市场需求就知道了,如果明年市场需求旺盛,你的公司加薪的几率会高得多,反过来如果市场低迷甚至大幅下滑,会加剧竞争烈度,那公司不加薪甚至裁员的概率就会大增。

市场是企业加薪和裁员的最主要影响因素,需求旺盛的时候,行业里面大部分企业都会增加招人,提高员工待遇争抢人才,加大技术研发投资,而需求不断萎缩,资本会丧失信心,这个行业不管是员工薪资增长,还是技术水平提高都会大大减缓。

今年的汽车市场,智能手机市场,互联网市场的低迷,对企业的影响我们都看到了,有的汽车企业实行员工薪资减半,互联网企业裁员。

一个是拖累国家竞争,影响竞争力。常见的错误认识,就是老龄化带来养老金+医保支出增大没什么,我只要发展生产力,提升人口质量就可以了,也就是通过提高劳动总收入来应对支出的扩大,认为流出增大没关系,我继续开源就好了。

其实老龄化不只是资金支出增大,负担重的问题,而且还会阻碍你发展生产力和提升人口质量,阻碍社会收入的提升。

一个国家用于养老支出,用于医保的支出多了,必然投入到基础设施,军事,科技发展,教育,产业升级方面的资金就少了,这会影响到经济的发展。

我在之前的文章里面多次写过日本现在的状况,日本政府财政收入大部分支出是社保,而无足够资金救助日本科技企业,导致日本的顶尖科技企业,例如其最大显示面板公司之一的夏普,日本最大半导体公司东芝,在出现资金问题的时候,都不得不选择出售给外国资本,现在日本唯一的大规模量产显示面板公司JDI,日本政府也处于无力救助的状态,日本的科技公司只要一出现经营困难,就要寻求卖给外国人,这怎么有利于国家竞争力发展呢?

国家和企业的产业竞争,跟战争其实很像,往往呈现赢家通吃的情况,尤其是在高技术行业更是如此,最终的玩家永远是只剩下最强的几个,也就是不管你付出了多少努力来发展生产力,只要竞争失败,高端产业的收益都被少数几个赢家拿走,你的努力都付之东流,这种就跟你辛苦备考,结果最后没考上是一样的。

国家和公司在竞争中失败,在我们身边的微观例子,就是裁员,降薪,无工作。老龄化,不会等到我们老了之后才对我们形成危害。

社保支出有多高,我们以社保支出和中国的研发支出举个例子,2017年,我国社保基金支出合计 57145 亿元,比上年增加 10257 亿元,增长 21.9%,其中养老金+医保占了95%。2017年,中国共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17606.1亿元,增长12.3%。可以看出,决定我国以后国家发展命脉的科技研发投入金额,只有养老+医保支出的30%左右,而增长率更是远低于社保支出。

我国现在的人口政策,是以让有孩子的家庭过的痛苦设定的,这是几十年的计划生育的惯性。

我小孩出生之后,因为黄疸超标,这是婴儿的常见情况,因此放在深圳的医院里面照射蓝光,于是在医院放了几天,医院有专门的护士照看,有专人值夜班,喂孩子,换尿布,哄睡觉都非常熟练和专业,几个护士可以照看很多婴儿,效率很高。

我们只需要白天来医院,给孩子喂下母乳即可,也非常的轻松,一度产生了养孩子很容易的幻觉。

而我们把孩子带回家之后,由于毫无经验,婴儿晚上也会哭闹,每天晚上醒N次,导致非常辛苦,长期缺觉也会非常影响情绪,而深圳的月嫂也很昂贵,当时一万一个月是标准价,要是到月子中心,更是一个月5万元,10万元的天价,当我我听到10万1个月的报价都惊呆了。

为什么国家不能建立专门的婴幼儿托管中心呢?

让受过专业训练的人来照看婴儿,平均一个专业人员可以照顾的婴幼儿数量增加,大大的提升社会效率,而普通的家庭,也会避免因为缺乏人手而不得不让孩子妈妈辞职在家,家庭丧失了一个收入来源,同时社会也减少了劳动力,同时对妇女来说,育儿成本的减少,也增强了女性职场竞争力,有助于性别在经济上更加平等。

我国现在幼儿园之前的,0-3岁的年龄段的托管中心是空白,这段时间也是年轻妈妈们职场发展的停滞期,不少人都是小孩上幼儿园之后,才重返职场。

我不知道庙堂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实际上这件事非常重要,一个婴儿出生后的几年,是家庭矛盾的高发期,其原因是家庭需要付出的成本,包括时间成本+精力成本+资金成本迅速增加,而这个三个成本增加,除了资金成本主要由男方承担外,时间和精力成本往往主要压在作为育儿主力的女性身上。

国家成立专业的托管中心,由于专业化的训练,不仅可以提高效率,而且可以把家庭需要付出的时间成本和精力成本,转化为资金成本,只要不像以前一样大搞学前教育产业化,让幼儿园变成比上大学还奢侈的行为,而是不以盈利为目的建立国营托管中心,那么这个资金成本并不高昂,这对中国家庭来说,无疑是最佳的社会福利之一。

我国未婚未育女性,之所以在就业上遭遇隐形歧视,根本原因在于育儿成本的高昂,这个育儿成本最终转嫁到企业身上,而降低育儿成本,让企业意识到自己被转嫁的高昂的时间+精力+资金构成的育儿成本出现了下降,也能促使在源头上减轻职场性别歧视,真正的实现“妇女能顶半边天”。

0-3岁的育儿中心,只是一个开始,我国有孩子家庭的痛苦之旅是持续不断的,幼儿园的产业化造成的昂贵幼儿园学费也是个例子,不过现在的好消息是,国家正在有意识的纠偏,开展普惠幼儿园建设,降低入园费用,但是这个低成本普惠幼儿园,应该实现100%的普及率才对,甚至应该是免费。

过了幼儿园这一关,还有义务教育+高中教育之旅,现在疯狂的减负也是问题。

中国的孩子客观上确实存在课业负担重的问题,中国的孩子们早早的戴上眼镜,体质孱弱,这也是东亚国家的通病。

但即使学校真的要减轻课业负担,也应该组织学生多进行体育锻炼,而不是下午早早的放学。

一个智力,一个体力,文明的精神和野蛮的体魄,对国人都非常重要。

学校即是要在学习上减负,也应该在其他方面弥补,例如广泛的开展中学体育联赛,吸引学生参加篮球,足球,排球,跑步等各种竞赛性的体育运动,这也可以大大的降低我国的“眼镜”现象。

我不知道国内有没有专门做过对比研究,户外或者室内的体育活动,是锻炼眼睛降低近视率的大杀器。

如果学校早早的就把学生送出学校,这不是减负,这是把学生往手机游戏,电脑游戏和各种玩乐上推,并不能学到什么东西,也加重了家长的负担。

我看有的教育专家为减负辩护,说家长应该更多的负担其教育孩子的责任来,说这样的话是不负责任的。

学校和家长,在教育孩子上面各有分工,家长应该更多的是品德方面的教育,而专业知识,集体活动等,这些更专业的东西应该由学校来完成,学生家长并无此能力。

如果最为专业的学校在这个领域退出了,那么学生家长就会转向专业的课外培训机构,导致成本大大提升。

我不知道教育部知不知道,现在在全国,搞课外培训已经成了最为赚钱的岗位之一,网络上已经有各种讨论,年薪百万的老师并不鲜见,还有博士生发帖,在科研机构待遇低买不了房,现在教育机构高薪招聘,待遇不错,要不要去,去了就放弃科研这条路了。

高薪的背后,是家长们为了让孩子学习知识而付出的沉重代价。

我并不完全反对教育部减负,因为教育部说的负担过重问题确实存在,我国的学生体质也确实总体偏弱,眼镜现象非常普遍。

但是这个减负要把握总体原则,一个原则是不能以减负为名,阻止有天赋的学生去学习更难的数理化知识,普通人是国家进步的基石,但是少数精英和英雄的意义是,加速进步的速度。

另外一个原则是,课业上的智力负担减少的同时,应该加强身体锻炼,加强学生体魄,降低近视发生率,让学生有所得。而不是单纯的减少在校时间,让学生在智力学习和训练强度下降的同时,在体力上又无所得,同时还增加了家长的成本,这就不划算了。

简单的说,我希望2019年的中国,朝着让有孩子的家庭活的更好的方向走,相关部门的职能,不再是努力加大有孩子家庭的成本,提高其痛苦值,而是要回归全世界正常国家的做法。
 
最后一个对2019年的期望说下房价,我不期望明年就能解决问题,但是期望能朝着好的方向走。

今年至少就深圳来说,房价没怎么涨,可喜可贺,但是遗憾的是房租又猛涨了一波,不需要数据,我就看群里面业主们的讨论就知道。

安居乐业是中国人的朴素愿望,但是现实是安居确实很难。

深圳隔壁的香港,三口甚至四口之家的标准居住面积只有四五十平米,香港人起早贪黑奋斗一生,换来的就是这样的一个蜗居。

说起来有点奇葩,2017年香港人均GDP高达4.6万美元,而台湾人均GDP 2.4万美元多点,而根据台湾内政部移民署统计,2016年共有1086名香港人获得台湾发出的定居许可,较2015上升4成以上,创下港人移民台湾人数16年来新高。

香港的这种发展就是失败的模式,人民的财富被房子这个工具大量的转移,而穷其一生只能换回一个50平米。

我们再看下祖国首都北京,查看《北京统计年鉴2017》,统计常驻人口,也即是户籍和非户籍常驻人口,52.1%的北京城镇常住家庭住在一居室和二居室内,拥有三居室的家庭只有17.5%,拥有四居室的只有2.2%。其他都是住在平房或者筒子楼里,北京的平房在郊区很多。

不只是居住面积狭小,由于高昂的房价还带来拆迁成本大增,导致北京新房稀缺。

这不只是北京的问题,作为深圳起家的核心区域的罗湖,房子一大堆的老破小,很多小区的居住环境和条件很差,你如果上网搜索这个小区的消息,会发现小区的居民强烈要求进行改造翻新,而有的居民因为收入不高,不愿意改,吵成一团。

为什么是要翻新,而不是等拆迁?由于成本太高,能被拆迁光临的只是一部分老小区。

国家的发展,带来的应该是居住条件的改善和提高,我认为目前在这方面是不符合国民的总体期望的,衣食住行,这个住也是民生的一种,不应该成为奢侈品,一个是大量的奋斗成果都耗在了房子上面,用于个人消费提高生活水平的就少了;一个是即使付出了大量的奋斗成果,换来的也是较差和狭小的居住条件。更重要的是,高房价让房子成为了财富流动的大型载体,而这个财富的流向并不是由富人流向穷人,这是不利于共同富裕的。

我国的房价,由于去库存的影响,从2014-2016年出现了翻番,之后由于强力调控,从2016年到现在已经企稳了2年,我认为应该再继续企稳到2023年以后,让房价的十年涨幅控制在一倍之内的水平,和国民收入的涨幅实现同步,稳定在2014年及之前的房价收入比。

总体上去掉或者淡化房子的投资属性,让其回归民生的本质,让老百姓把更多精力放在劳动上而不是投机上。

现在的90后年轻人,面临的房价收入比,比我们买房的时候有了成倍的提高,这是不公平的,总体心态上处于一种绝望的状态。

实际上我买房的时候,房价收入比又比70后们的更高,当时看到公司的70后员工们,都有自己的房子,而他们买房的时候轻松很多,其中有几套房的比比皆是。我当时甚至产生了这样一种想法,为什么我不能早生十年。

我再强调一个观点,现在的房价收入比是不合理的,应该逐步回归到2014年及之前的水平,让中低收入家庭和刚出社会的年轻人看到奋斗的希望,同时也让中国居民,尤其是大城市居民,能够看到扩大家庭居住面积,改善家庭居住条件的希望。

搞成香港那样,年入几十万的中产,奋斗一生换来50平米,穷人住的更惨,这真的不应该是中国未来的样子。

这篇文章先写到这里,作为对2018年的一个简单总结和2019年的期望,居然没有提到中美贸易战?

我从来都认为,中国这么大的一个国家,从外部是不可能把我们打垮的,这句话不是喊口号,中国建国以来遇到的各种外部挑战多了去了,朝鲜战争,中苏交恶和北方战争压力,西方经济封锁,中印边境战争,台海各种不间断的海空冲突,中越边境战争,苏东剧变,西方欧美日集体制裁中国三年,台海危机……哪一个的挑战不比今天大?

过去的十几年,应该说自从2001年中美南海撞飞机之后,我们生活在和平发展的时间太久了,最大的外部事件无非就是个08年奥运圣火被骚扰,以至于来了个贸易战心理都不适应。

大国的最大问题永远是在内部,这句话对中国适用,对美国也适用。你要想把美国搞垮,肯定不是从外部去军事进攻它,而是要试图让它改变内部政策。比如鼓吹美国像欧洲一样大量放开中东难民涌入,难民的迁徙权高于美国人的拒绝权,实现人权普世价值。比如积极支持美国国内的工会运动和白左团体,推动白人尤其是底层白人,继续向被歧视的拉美裔,非洲裔,亚裔让渡教育平权,工作平权;支持其环保团体发起反对建新技术化工厂,制药工厂运动,以保护美国自然环境。支持其政治团体,每年来一次占领华尔街运动,保障美国民主自由不被侵蚀。

比如宣传美国人1.8的生育率太高,超生劣育严重,造成美国监狱人满为患,每个城市都形成贫民窟,枪击案件高发等等,应该在美国全面实行一胎化计划生育,这样美国家庭可以把资源集中到一个孩子身上进行养育,形成421家庭结构,实现精养,由于争抢资源的少了,每个美国孩子都可以上一流大学,提升国民素质。

比如宣传政府补贴不利于先进产业的自由成长,取消美国州政府给特斯拉,福耀玻璃等企业的土地优惠和税收优惠等等。

今天美国对中国也是一样的,要遏制中国,显然不是对中国搞军事进攻,而是通过各种压力让中国改变内部政策,美国人现在整天把中国制造2025放在嘴边,说中国补贴本国产业不公平竞争,说中国偷窃美国知识产权,在指责的同时,美国人手里拿着关税和禁运两根大棒,其实就是试图通过各种手段让中国改变内部政策,就跟当年的日本一样。

当年的日本,就是外部压力+内部决策失误,导致内部政策改变,从而一步步走向失去的20年,再叠加老龄化,至今无法翻身。

美国人是很清楚的,不可能也没有必要通过军事进攻的手段遏制中国复兴,毕竟打个伊拉克阿富汗,都要花费几千亿美元打个十几年还不能说彻底胜利。

我国目前的态度其实非常的清楚明了,贸易平衡可以谈,无非是花钱买东西的事情,从美国买,还是从巴西买,日本买,韩国买,对中国来说问题不大,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可以谈,中国本来也有这个诉求,本来也要加强保护。

但是你要我停止先进产业发展,这个是不可能的。

贸易战的顶峰,就是扩大到技术封锁领域,美国对中国制裁和禁运,我国ICT产业会受到较大影响,遇到暂时困难,龙头企业遭到重创,甚至可能出现大型企业倒闭,但是其他的十几个主要产业,我国自主化程度很高,美帝并不具备全面卡脖子的能力。

没有美国零件,我们照样造空调,洗衣机,电视机,安防设备,核电站,火电站,电网设备,石油化工产品,钢铁,船舶,飞机,汽车,超级计算机……

美国2018年就对中广核进行禁运,但是中广核各个核电项目并没有受影响正常开展。

对于ICT领域,最为核心的集成电路,我国从2008年开始的02专项,到今年已经执行了10年的时间,国内大量的企业在执行02专项任务,我国对芯片的布局是完整的,无死角的,不管什么芯片,你总能找到有国内企业在做,只是它们很多由于性能以及生态上的原因,还不具备商业市场竞争力,另外量产大规模供货能力也是个问题,暂时无法真正的规模化商用并替代进口。

而对于ICT尤其是芯片领域,如果美国真的敢于失去理智,宁肯丧失占全球一半以上的中国集成电路市场,让自己的核心企业全部受重创,也要制裁中国,中国的ICT领域也并不会死亡,也许反而是中国ICT领域去美国化后重生的机遇,美国对中国禁运,这样的事情发生过不只一次,我国的航天和军工领域的电子企业,以及我国超算,都遭到过美国的芯片禁运,暂时的困难之后,也并没有阻止我国军工技术和超算技术的发展。反过来,对世界第一大贸易国,第一大美元债券持有国和第二经济大国进行全面制裁,对美国的伤害也会很大。

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是内部的转型,是环保规范化,去落后产能,社保规范化,税收规范化,房价和土地政策,人口政策,产业升级等等内部问题的解决。这些事情做好了,我们才会生活在一个更好的中国。

 

姜超:管窥19年经济,即将发生的五大逆转

展望2019年,我们并不悲观。虽然经济仍有下行压力,但是受益于过去两年的去杠杆,19年将步入稳杠杆阶段,货币和融资增速有望见底企稳。同时财政减税有望继续发力,提升居民消费和企业创新潜力,内需将有改善希望。而随着通胀的回落,我们将步入低利率时代,金融资产将取代实物资产成为配置首选,债市牛市有望延续,而股市将进入真正的回报时代。

百家争鸣:2019中国经济面临的困难到底是什么?

在2018年初,我们曾经发布了报告《管窥18年经济,即将发生的五大逆转》,提出18年经济将发生五大变化,分别是:CPI强于PPI、外需强于内需、一二线地产强于三四线地产、货币增速强于融资增速、需求回落强于供给收缩。回头来看,我们的运气不错,其中大多数判断得到了实际走势的印证。
跨入2019年,新年新气象!在这辞旧迎新之际,我们再来展望一下2019年,看看有哪些变化可能会发生:
一、货币:从去杠杆到稳杠杆。
过去两年,影响中国经济和资产价格表现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去杠杆。
2017年是金融去杠杆,广义货币M2增速从11.3%降至8.2%,由于金融市场的资金大幅紧缩,使得利率出现了明显的上升,债市大幅下跌。
2018年是经济去杠杆,社会融资总量余额增速从13.4%降至9.9%,融资增速回落拖累经济和通胀下行,企业利润增速大幅下降、现金流吃紧,股市大幅下跌。
而展望2019年,我们认为中国经济有望正式进入稳杠杆阶段,各项货币和融资增速都有望逐渐见底企稳。
首先,宏观债务率已经企稳。
宏观杠杆率等于债务与GDP的比值,在过去10年,中国的M2平均增速高达15%,而包含影子银行的广义债务平均增速接近20%,远超12%的GDP名义增速均值,使得中国的宏观杠杆率持续上升。
但从最重要的债务率指标来看,我们测算18年3季末的中国宏观杠杆率为242.8%,已经连续5个季度稳定在242%左右。从M2和GDP的比值来看,18年末有望降至201%,已经从16年末208%的峰值连续两年下降。
其次,货币融资增速有望筑底。
展望未来10年,我们认为中国的GDP实际增速均值有望保持在4-5%左右,再加上2-3%的温和通胀,中国GDP名义增速均值有望维持在6-8%左右。而当前中国的广义货币M2增速已经降至8%,包含影子银行的银行总负债增速已经降至7%,已经和未来潜在的GDP名义增速接轨。这就意味着即便保持当前的货币和债务增速不变,未来中国的债务率也不会大幅上升,因此当前8%的货币增速已经不需要再降,开始进入筑底期。
从最关键的社会融资总量指标来看,由于去杠杆导致的影子银行大幅萎缩,18年三大非标融资下降了约3万亿,同比萎缩了6万亿,这使得18年社会融资总量同比萎缩近4万亿,导致社会融资总量余额增速大幅下降。
但是展望2019年,即便影子银行还在萎缩,只要其下降规模在3万亿以内,从同比来看就不会对社会融资总量形成拖累。而只要信贷保持相对稳定,同时企业债券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大概率会有明显增长,那么19年的社会融资总量就会比18年有所改善,从而推动社会融资总量增速以及各项货币增速的见底企稳。
二、政策:减税让利重于刺激。
在过去10年,我们的政策以刺激性为主,主要靠货币来发展经济。
从08年到18年,我们经历了三轮债务周期。其中08-09年是企业部门举债,导致了企业债务高企和产能过剩;12-13年政府部门开始举债,导致了政府隐性债务问题;15-18年是居民部门举债,带来了居民部门债务高企和地产泡沫的风险。
而从全球以及我们自身举债发展的经验来看,可以发现其只在短期内有效,可以刺激经济短期回升,但在之后会带来还债的长期压力、从而拖累经济持续下行。
在过去两年我们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去杠杆。通过金融去杠杆,我们实施了资管新规,关闭了影子银行。通过经济去杠杆,我们降低了企业部门债务率,同时也抑制了居民举债的进一步增长。
不会重走举债发展老路。展望未来,只要我们不放松影子银行,那么所有的新增货币创造要么通过银行的表内信贷、要么通过债券等直接融资,都会受到资本监管的约束,这意味着将来货币增速虽然会企稳、但是难以大幅回升,因而不会重走举债刺激的老路。
而在将来财政政策大有可为,尤其是减税让利。
虽然中国整体债务率水平比较高,但是政府债务率还不高。目前国债加上地方政府债的余额大约33万亿,政府显性债务率约36%。即便考虑地方融资平台举借的隐性债务,我们测算中国政府总债务率约50%,远低于美欧的100%、日本的200%,因此中国的政府部门依旧存在举债的空间。
政府部门举债的最大优势是低成本,目前中国的国债利率仅为3%左右,远低于居民6%的房贷利率、企业8%左右的平均融资成本。但是政府部门投资的劣势在于效率较低,以负责铁路投资的中铁总为例,其2017年总资产接近8万亿,然而17年的税后利润只有18亿、还是过去5年最佳水平,更不用说众多没有盈利靠财政补贴活着的政府融资平台。
过去我们大量地方政府通过影子银行举债,其成本高而投资效率低。而在2018年中央出台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责办法》,建立了终身追责机制。与此同时,最新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其实是用低利率的政府显性债务取代了高利率的政府隐性债务。
因此如果政府通过低成本举债,并将其用于减税让利,就可以大幅减轻居民和企业的债务负担,提高居民收入增加消费潜力、提高企业利润增加创新动力,使得中国经济走向靠消费和创新驱动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三、经济:内需潜力重于外需。
回顾2018年,虽然有中美贸易冲突的影响,但出口增速整体表现并不差,前11个月的出口累计增速高达11.8%,高于同期9.1%的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速以及5.9%的投资增速,外需明显强于内需。
展望2019年,我们认为外需存在下行风险。
18年前11个月出口增速高于17年,源于全球经济仍处于扩张周期的尾声,美国经济表现超预期,与此同时中美贸易冲突的实质性影响还未体现。但19年美国经济大概率明显减速,全球经济增速同步放缓,加之关税税率上调预期下的赶出口效应消失,或将拖累外需的表现,使得19年中国出口增速明显下滑。
但从内需来看,虽然也有下行压力,但存在结构性改善的空间。
过去的十年,中国的内需增速在持续下滑,其中投资增速从30%降至5%左右,而代表消费的社零增速从22%降至9%。
内需下滑一方面源于人口结构的变化。随着人口红利的结束,我国15-60岁的年轻人口数在2011年见顶,对地产、汽车等年轻型消费品的需求出现了长期的拐点。
另一个重要原因来自于债务的压力。
由于过去10年靠举债来发展经济的模式,我国的债务率不断上升。根据BIS的统计,17年末我国企业债务率水平高达160%,位于主要发达和新兴市场经济体的最高水平,过去的高投资导致了产能过剩、企业债务高企,从而制约了投资扩张。
17年末我国居民债务率水平为48.4%,虽然低于发达国家80%左右的平均水平,但由于我国GDP当中居民收入分配占比较低,居民债务收入比口径的居民债务率已经接近100%,和美国差距不大,高债务水平也抑制了居民的消费潜力。
展望未来,虽然人口结构的恶化对内需仍有制约,但受益于过去两年的去杠杆,我国有望步入稳杠杆阶段,这其实有助于内需的见底企稳。
从投资来看,18年制造业投资增速出现明显回升,其背后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我国企业部门债务率已经连续两年下降。而19年影子银行监管影响减弱以后,加上利率下降以后债券融资增加,企业部门融资有望改善,支撑制造业投资,从而对冲地产投资的下滑。
从消费来看,虽然居民债务率在过去几年快速上升,但是持续的减税降费有望减轻居民的债务负担。我们测算过去3年居民部门的新增债务约为20万亿,按照5%左右的贷款利率,对应每年新增1万亿左右贷款利息。18年的个人所得税改革减税约3000亿左右,而18年增值税减税约5000亿,假设19年增值税新增减税规模能达到1万亿左右,那么增值税每年减税总额将达到1.5万亿,假设其中一半通过产品降价的方式归属于居民部门,那么相当于通过个税和增值税合计给居民部门减税1万亿左右,基本对冲掉了过去几年大幅举债的利息负担。
从美国的经验来看,减税政策虽然见效比较慢,往往要延后2至4个季度才生效,但是持续性比较强。我们的减税主要开始于18年下半年,由此推算其主要生效时间应在19年或者19年下半年以后。
综合来看,19年的中国经济虽然面临内外交困的压力,但债务率的企稳和大规模减税将成为19年内需改善的希望所在。
从更长时间来看,中国过去的发展受益于全球化的推进,但目前特朗普的“美国优先”以及英国退欧等均意味着去全球化升温,外需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贡献趋于下降。而我国拥有14亿人口,我们的人均GDP仅为美国的1/6,这说明我们的内需市场大有可为,未来内需的潜力远大于外需。
四、物价:从高通胀到低通胀
回顾2018年,全年CPI预计约在2.1%,高于17年的1.6%,同时也创下了5年新高。全年消费物价稳中有升,年末CPI约在2%左右,高于17年末的1.8%。而18年PPI约在3.5%,低于17年的6.3%,全年工业品价格稳中有降,年末PPI约在1%左右,低于17年末的4.9%。综合CPI和PPI来看,18年全年依然呈现温和通胀的格局。
而展望2019年,我们认为通缩风险将大于通胀风险。
首先,自18年4季度以来,商品价格出现了大幅下降,使得PPI通缩风险大增。与年内的峰值相比,目前的油价跌幅高达40%、钢价、煤价跌幅超过10%。我们研究中国PPI走势,发现其中影响最大的三大原料价格就是煤价、油价和钢价,而按照目前这三者的走势,我们预测19年的PPI同比或下降1.5%,重回通缩区间。
其次,从消费物价CPI来看,其中权重最大的是非食品价格,而我们观察CPI非食品价格和PPI走势高度相关,因为其中的居住和交通两大项价格指数均与能源价格相关,居住中包括水电燃料价格,交通通信中也包括交通工具及其燃料价格。所以随着PPI的大幅下降,CPI非食品价格也开始明显回落。
而在CPI的食品价格部分,我们观察到猪价的长期走势也与中国经济周期高度相关,说明总需求对食品价格也有决定性的影响。虽然当前生猪和母猪库存处于历史低位,但4季度以来的猪价依旧明显回落,应和经济总需求的回落相关。预计18年10月份的2.5%应为本轮通胀高点,我们预测19年CPI或将降至1.5%左右。
综合CPI和PPI,两者均值或在19年降至0附近,也意味着整体上存在通缩风险。
此外,一切通胀都是货币现象,但是18年的各项货币增速均在下滑,截止18年11月,M2增速从17年同期的9.1%降至8%,M1增速从12.7%降至1.5%,社会融资总量余额增速从13.9%降至9.9%。从历史经验看,货币指标往往比通胀指标领先半年到一年左右,这也预示着19年的各项物价指标大概率继续下滑。
从更长的时间看,我们将进入低通胀时代。
如果19年我们进入稳杠杆阶段,货币增速开始企稳,按照滞后1年的关系,就意味着在2020年的物价也有望止跌,因此本轮PPI通缩持续的时间或低于上一轮的4年左右,但这并不意味着会重回高通胀时代。
因为未来我们将稳杠杆而非再度加杠杆,那么货币增速将保持平稳而非大幅回升,我们预测未来10年的M2增速中枢就在7-8%左右,远低于过去10年的15%。这意味着未来10年的通胀中枢将比过去10年的3%左右明显下行,与之对应的是我们将迎来低通胀时代。
五、配置:金融资产优于实物。
在过去10年的货币超发时代,中国资产配置的最佳选择是房地产。原因在于货币超发导致了高通胀预期,而房地产等实物资产最受益于物价上涨。
从08年到17年,中国的广义货币从40万亿增长到167万亿,年均增幅高达15%。而从国内商品住宅成交均价来看,过去10年很多一二线城市的房价涨幅都在3倍以上,折算成年化涨幅超过15%,这差不多就是同期中国的货币增速。因此,在过去10年买房在中国就是人生赢家。
但在2018年,广义货币增速降至8%,我们预测未来10年的货币增速均值就在7-8%左右,假如房价涨幅与货币增速基本相当,那么对应的房价潜在涨幅就会降至每年7-8%左右。但我们还要考虑中国的房子没有土地所有权,只有房屋的所有权,而房屋的实际使用期限就在50年左右,所以相当于每年折旧2%。因此扣掉折旧以后未来中国房价每年的潜在涨幅或许就在5%左右,而且还要考虑过去10年中国的房价上涨透支了居民收入,所以可能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房价都未必会涨了。
而在货币低增以后,高通胀将被低通胀所取代,金融资产将成为资产配置的首选。
首先从债市来看,将进入低利率时代。
过去10年中国的广义货币增速均值高达15%,对应的贷款利率均值接近7%,而国债利率均值接近4%。未来如果货币增速均值降至7-8%,那么对应的贷款利率或有望降至5%,国债利率均值降至3%以下。
其次从股市来看,有望进入真正的回报时代。
在货币超发以后,全社会的资金都在流向房地产,使得股市缺乏长期投资资金。同时从产业结构来看,货币超发使得金融和地产行业畸形发展,也使得上市公司的结构以周期行业为主,企业缺乏创新动力、盈利增长不可持续,无法创造稳定的回报。
但如果未来货币不再超发,房价涨幅回落将抑制地产行业发展,而利率下降会抑制金融行业扩张,而房价和租金涨幅回落、贷款利率下降均有助于降低企业成本。同时如果财政政策转向减税让利,降低企业的税收成本,那么就会形成金融、地产和财政三方面反哺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促进消费和创新,从而创造出稳定可持续的回报。
因此,展望2019年,我们并不悲观。虽然经济仍有下行压力,但是受益于过去两年的去杠杆,19年我们即将步入稳杠杆阶段,货币和融资增速有望见底企稳。同时财政减税有望继续发力,提升居民消费和企业创新潜力,内需将有改善希望。而随着通胀的回落,我们将步入低利率时代,金融资产将取代实物资产成为配置首选,债市牛市有望延续,而股市将进入真正的回报时代。



沈建光:2019中国经济的转机与挑战

2019年的两大积极现象

从目前来看,市场对于明年经济形势还是整体偏悲观的,但笔者关注到,其实在表现不佳的经济数据背后,其实也有一些乐观的理由。

一是海外方面,中美贸易谈判重启,贸易战升温的风险或有所缓释。2018年11月底,中美双方领导人在G20峰会上进行了“友好会晤”:美国将避免在2019年1月1日将2000亿商品关税从10%上升至25%,中国承诺加大自美国进口农业、能源、工业品等更多产品。两国同意就强制技术转让、知识产权保护、非关税贸易壁垒、网络安全、服务业和农业等方面结构性改革展开谈判。两国领导人同意暂时休战,推动贸易谈判,十分不易,避免了两国直接对抗升级。从目前中美双方表态来看,利用90天达成协议的可能性较大,2019年贸易纷争有可能会比2018年有所缓释。

二是国内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加大,有助于稳定信心。2018年12月21,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与去年稳健中性的表态相比,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取消了“中性”的表述,结合当前TMLF定向降息,此前央行降准、支持小微企业与民营企业融资等情况来看,货币政策宽松的态势是十分明显的,预期未来降准、降息仍在2019年政策工具箱当中。此外,会议强调大规模减税和降费,财政政策更加积极。在货币政策有效性下降背景下,财政政策提到要加力提效,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较大幅度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直面当前中国经济的下行压力,以进一步改革开放和更大规模的减税作为回应,有助于稳定市场信心。

2019年中国经济面临的不确定性

当然政策的效果尚有滞后性,考虑到当前经济整体下行态势,预计明年下半年中国经济仍将面临较大压力。同时,政策底出现后,中国经济能否切实取得“六稳”的效果?在笔者看来,美国经济回调与金融市场波动加剧,内部中国房地产政策与市场演变以及中国如何避免流动性陷阱几个因素如何演化,也将成为决定2019年中国经济的关键。

警惕美国经济减速的负面冲击

得益于特朗普大力度的减税政策,美国经济2018年增长超预期。然而,展望2019年,伴随着美国税改红利的消退,结构性问题的困扰,以及美国政治方面的风险不减,美国经济可能会出现触顶回落的态势,而这将对美国乃至全球市场产生影响。

具体来看,一是税改红利消退对明年美国经济增长或将造成负面拖累。2018年美国经济增速超出预期,二季度4.2%,三季度3.5%,但主要与税改红利带来的企业盈利改善,低失业率和居民薪酬上涨拉动消费支出增加密切相关。11月美国失业率创50年来新低,达到3.7%。同时,带动零售超预期上涨,PMI指数创14年新高。然而,随着明年税改利好基数效应消失,贸易战负面影响显现,美国财政政策空间已越来越小,美国经济或将承压。

二是危机十年,美国经济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并未明显改观,货币依赖与税改政策刺激下的美国经济反弹内生动力不足。一直以来,美国劳动力参与率偏低、基础设施较差制约了企业投资,虽然前期美国个人消费强势带动经济增长,但制造业占GDP的比重却持续下滑。美联储12月议息会议纪要显示,美联储下调了对未来美国经济增长的预期,预计2019年美国GDP预期为2.3%,比9月回调了0.2个百分点。

三是美国两党政治分裂空前加大,对美国经济复苏形成掣肘。因两党就边境修墙计划的拨款问题未达成一致,美国政府于12月22日正式部分关门。联邦政府关门显示了美国两党之间的分歧在不断加大。2018年11月民主党在中期选举拿下众议院,预计今后特朗普政策推行将遇到更大的阻碍。明年两党博弈加剧,将导致美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增加,特朗普基建政策推行也将遭到更大的阻力和掣肘。

美国经济如果由强劲复苏转为放缓,将从多个层面对全球市场造成影响。例如,在美联储加息路径方面,预计会更加温和,目前市场大部分预期2019年美联储加息1-2次,这可能使得美元走势也发生扭转,预计2019年美元有很大可能将会走弱,这对于新兴市场国家或许是个利好,人民币贬值压力也将得到缓释,甚至是升值。

美国金融市场是否会加速回调仍然面临较大不确定性。当前美股股指较高,已经显示出较强的失衡特征。由于基本面转差与加息推进,10月以来美国金融市场出现明显下探。美国金融市场巨幅波动,凸显了投资者的恐慌情绪,而这种恐慌情绪是否会外溢也是值得警惕的。

此外,正如上文所言,美国经济与金融市场的波动,可能会让特朗普更加注重内部风险,也恰是出于这种考虑,其短期内亦有与中国促成贸易战休战的需求,中国当下也表现积极,如开启进口美国大豆和石油,表态进一步开放市场,强调竞争中性原则等都为2019年贸易战缓释奠定基础。从长期来看,不得不警惕的是,中美博弈的升级已从贸易战延伸至更广泛的领域,尽管贸易战由于中美之间双赢或者双输的属性可以避免,但中美在政治、意识形态、经济制度等多方面的分歧,都使得两国博弈具有复杂性和长期性。

房地产政策仍存在不确定性

近年来,中国房地产周期与中国经济周期始终密切相关,每轮“稳增长”政策也离不开房地产政策的放松。然而,展望2019,房地产政策是否会服务与“稳增长”再度有所松动?房地产政策的变化又会对中国经济产生哪些影响?

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来看,2019年房地产政策仍沿用了“房住不炒”、“构建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长效机制”的表述,意味着当前决策层不会启动全面放松房地产以达到“稳增长”目标。但即便如此,在防风险与“稳增长”平衡之下,考虑到前期房地产调控政策过紧,避免房地产对经济的负面拖累,通过政策微调,进而改变前期过紧的房地产政策,将房地产政策回归中性,起到经济托底的效果,也是很大可能会发生的。

例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房地产的表述亦提到“因城施策、分类指导”,强调“夯实城市政府主体责任”,结合近期部分城市出现的房地产调控调整动作,如菏泽取消限售、广州深圳下调房贷利率、珠海放松限购等,笔者认为,这种边际调整已然发生。

除此以外,前期房地产调控为抑制房地产泡沫踩下了急刹车,但由于政策严厉,刚需购房需求也受到抑制。未来围绕支持刚需首套房的界定可能更为清晰,以支持刚需购房;同时,限购、限售等行政手段也有悖于市场化的操作原则,在投机需求抑制、预期稳定的背景下,未来部分城市也很可能会在此方面出现改变。另外,配合货币政策环境的整体宽松,房贷利率也会相应出现一定回落。

因此,笔者预期,明年房地产政策的主基调仍将因城施策,以微调为主,考虑到房地产泡沫对经济的诸多风险,预计全国范围内不会迎来大规模放松的政策调整。当然,与以往“稳增长”的动力源不同,一旦缺少了房地产全面宽松政策的支持,本轮政策发力能否达到防范短期经济下滑的效果尚待考验。

中国能否避免“流动性陷阱”?

近一段时间,有关中国式“流动性陷阱”的讨论此起彼伏。普遍观点认为,虽然中国不存在传统意义上的流动性陷阱,但考虑到中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已降低,其实中国经济已经一定程度呈现出了“流动性陷阱”的特征。突出体现在:2018年以来,面对经济下滑与投资不足,货币政策近来已明显转为宽松,但却未能带动宽信用的出现。虽然资金利率下行,市场流动性得到缓解,但贷款需求仍然不足,信贷数据疲软,资金在银行间淤积,未能流向实体经济。

在笔者看来,伴随着中国去杠杆的推进和资本回报率的下降,货币乘数也会在未来呈现下降趋势。原因在于:一方面,从需求角度来看,当前诸多企业债务负担较重,利息成本增加,盈利能力下降,利润率降低,实体经济贷款需求疲软;另一方面,从供给层面,以往银行更加青睐于将信贷资源配置在房地产与融资平台,但当下房地产调控抑制房地产项目信贷受限,基建投资受制于地方债务负担加重、基建项目投资回报周期长、收益率低等原因,当前银行风险偏好仍然较低。因此,2019年如何避免中国陷入“流动性陷阱”同样是关键。

综上,展望2019,尽管海外贸易风险有所缓释,政策层面已经释放出积极信号。但若想达到“六稳”目标,除了宏观政策调整以外,在美国经济下滑,房地产缺席政策放松,以及中国流动性陷阱担忧的背景下,此次稳增长周期,需要出台比以往更多的实质性的改革政策,且加速落地步伐,才能够通过释放制度红利的途径,防范经济失速。笔者认为,经济体制改革、土地制度改革、财税体制改革、加速开放等就恰好是改革开放的重点,若能大刀阔斧的推进,有助于扭转短期政策困境,从长期制度上做出更多探索,扭转预期,稳定经济。

值得欣慰的是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表态积极,已经传递出上述信号。例如,会议直面当前中国经济的下行压力,对待中美贸易风险也没有避而不谈,而是以进一步改革开放和更大规模的减税作为回应,有助于稳定市场信心。在笔者看来,2019年,即建国70周年,面对内外部经济运行压力与深刻变化,如果对内能够将上述改革切实做到“走深走实”,做到竞争中性,向制度改革要红利,对外可以积极争取中美贸易纷争的缓释,守住中美经贸压舱石,则有助于应对内忧外困局面。

 

管清友:2019年将出现资产荒和核心资产泡沫化

“光肯定是有的,但我们可能要经历一个长长的隧道。”

2018年确实是一个非常不平凡的年份。

在2017年跨年的时候我给大家提示了风险,我不知道今天在场有多少是参加过2017年跨年的朋友,2017年我的主题是《泡沫的背影》,现在看来说的好像有点对,提示了风险,虽然讲的略微有点悲观,但其实是想帮助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做好风险控制。

2019年我要讲一点希望,所以今天我的主题叫《隧道的微光》。

当然我们知道曙光终究会来临,但可能要经历一个长长的隧道。

尽管长期看来我们对中国经济充满信心,无论是晓波老师刚才介绍的,还是我们自己总结的城镇化、工业化、人口质量红利等等,但毫无疑问我们的经济、市场在短期之内都面临比较大的压力。
 
先看全球经济,2019年全球风险可能会加速爆发,因为存在以下三大导火索:

一是金融紧缩。全球金融化红利正在退潮,这个退潮不是因为2017年一年,也不是因为前年一年,而是因为2008年以来这轮的金融上行周期到达了拐点。

和中国一样,同样是新兴经济体的土耳其、阿根廷、印尼、南非这些国家都出现了问题,甚至原来的发达国家,也是欧洲次贷危机爆发地之一的意大利再次面临债务危机,所以我们看到全球金融退潮的迹象没有消失,并且还将持续若干年,如果说2018年是星星之火,2019年可能是烽火狼烟。

二是贸易紧缩。2018年对我们影响最大、讨论最多的应该是中美贸易摩擦,近期有一个好消息,那就是中美两国领导人通电话,又达成了一些共识,外交部发言人也对此作出回应,这90天的谈判到底能谈到什么程度?会有哪些成果落地?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但毫无疑问,就像基辛格先生前一段时间在北京说的,中美关系未来可能会形成一种新范式,但他没有说这个新范式是什么,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肯定回不到过去了,这个对于今天在场的很多企业家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判断。

而且需要注意的是,美国发起的贸易摩擦不仅是针对中国,韩国、日本、加拿大 墨西哥等国也未能幸免,是全球贸易冲突。如果说2018年只是全球贸易冲突的开始,2019年可能也不是结束。

三是实体紧缩。全球经济增速放缓,领先指标全球制造业PMI指数持续下行。IMF将2018年增速预测从4月的3.9%下调到10月的3.7%,全球经济减速成为一致性预期。

在金融、贸易和实体紧缩的大背景下,全球资产盛宴终结,资产泡沫一个又一个的破掉。

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除了美元指数和天然气在全球资产当中是正收益之外,其他的资产几乎全是负收益,这是自1929-1933年大萧条以来第一次在资产市场上出现如此惨烈的场景。

具体表现为美股估值创新高,纳斯达克在全球主要市场估值最高,正在高位盘整,波动加大;美国和日本房价接连调整,中国连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的房价由于调控和周期的因素,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跌;比特币出现崩盘式下跌,就像晓波老师刚才讲的,2017年年底,接近2万美元,现在只有4000美元左右。
 
回到国内经济,摆在我们面前最大的威胁是经济下行压力,就像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描述的“经济面临下行压力”,这已经不是学界的一个共识,是中央文件的一个判断。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是房地产。因为地产在整个投资当中所占的比重太大,所以地产的调控、地产周期的下行会带来非常大的经济下行压力。

从供给端看,房地产开发投资主要是由土地购置支撑,由于土地市场遇冷,现已出现回落,剔除土地购置费后房地产开发投资额累计同比增速为负。

从需求端看,房地产调控趋严,信贷收紧,商品房销售整体处于下行周期,销售处于相对低位。

第二是基础设施建设。过去经济主要是靠基础设施建设拉动,现在由于地方杠杆高企,地方隐形债务面临清理风险,再加上地方政府融资行为发生了很大变化,政府引导基金大幅萎缩,地方融资渠道受限,基建投资出现断崖式下跌,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来拉动经济的方式难以为继。

第三是出口。2018年原本贸易战对出口影响非常负面,但是2018年的出口表现却非常好,为什么呢?因为很多企业都在抢出口,同时人民币兑美元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贬值,对冲掉了出口的压力。但是2019年关税开始征收或者中美贸易谈判仍在进行当中的时候,出口会存在更大的不确定性,可能面临更大的压力。

第四是金融。现在整个金融领域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金融周期的拐点其实发生在2016年,从指标上来看,中国在那一年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了8.35%,高于美国和日本,中国过度金融化催生资产泡沫。

我们看到当金融下行周期到来的时候,P2P出现暴雷、跑路,很多资产管理公司出现问题,整个行业开始出现产能收缩、失业裁员等迹象,所以宏观指标虽然是冷冰冰的,它一定是以微观非常鲜活的个案呈现出来的,在这种情况我们怎么看待2019呢?我想大家一定会非常悲观。
 
我们对2019年的基本判断叫冰火两重天,上半年的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存在,现在市场最乐观的估计,整个2019年经济增速大概在6.3左右的水平。

2018年三季度6.5的增速已经是大大低于市场预期,6.3的增速预期还是市场相对比较乐观的预期。但是我们恰恰希望2019年上半年经济出现一个相对的底部,2019年下半年经济能有所起色。

我们看到2018年四季度以来,无论是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经济工作做了一系列部署,可以说从经济走势和资本市场的预判来看,经济的底部区域还没有到来,但是政策底已经到了,不光是对于经济政策的底部到了,市场判断的政策底部也到了。

股市2500点大概率将是一个非常明显的政策底部。2018年货币政策出现微调,年初就开始降准,释放流动性,甚至有人预计2019年要降息。在2019年我们会看到一个非常奇特的资产配置上的现象,就是资产荒和核心资产的泡沫化并存。
 
一边是资金端边际宽松,由于政策纠偏和监管放松,无论降准还是支持民营企业发展释放流动性,整个金融资金端是松动的。

另一边是资产端,由于经济还处在下行周期,资产缩水仍在进行当中,即便是从股票市场上看,经济底没到,所以业绩底没到,估值底也没到,现在只有一个政策底,这会出现一个情况,再次出现资产荒和资产的泡沫化,2014-2015年的故事告诉我们,经济差,市场不一定差,因为资产可能比资金收缩的更快。

但在这时候一定要注意风险,大部分人在资产荒和核心资产泡沫化的过程中充当了接盘侠,如2017年下半年买的蓝筹股、白马股,在2018年上半年投资的独角兽,我2018年上半年还写过一篇文章《莫让独角兽成为毒角兽》。
 
展望2019年,股票市场先业绩出清,后估值反弹。伴随经济接近底部区域,业绩也将到达底部区域,出现业绩出清,之前到达底部区域的估值随之反弹。

所以很多人会问我2018年股票市场到这样一个点位是不是到了底,我说这确实不是很好判断,长周期来看确实到了大的底部区域,但是从未来一年来讲我没法告诉你这一定是底部,从道理上来讲它一定会经历政策底、市场底、估值底、业绩底,最后才是经济底的过程。

从估值水平上看,中美估值逐渐靠拢,A股历史大底和美股历史大顶可能会同时出现。我再强调一遍,股票市场从长周期来看估值水平确实不高,所以2018年对于很多手握现金的人来讲确实是一个很好的抄底机会。
 
房地产市场核心房产泡沫回潮,边缘房产泡沫出清。未来房地产市场分化会越来越严重,前一段时间我专门有一个发言,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可能会呈现港股化,区域分化和企业分化越来越严重。

从统计指标上来看,一线城市商品房销售企稳回升,二三四线边际回落,特别是三四线城市由于棚改货币化安置透支了未来2-3年的购买力,未来市场缺乏支撑。所以如果说房地产市场有一点泡沫的话,它并不主要表现在一线城市,而是在三四线城市。

假如核心资产再度出现泡沫化,一线城市的房地产有可能再度成为核心资产的标的,核心房产泡沫会回潮,边缘房地产泡沫可能会继续出清。
 
债券市场是2018是唯一的牛市,2019依然可期。在2019年,如果说其他资产相对是不确定的话,那债券市场相对是确定的。因为经济下行周期,货币环境相对宽松,利率继续下行,利率债的整体表现值得期待,可能会再出现一个牛市。

但需要注意的是信用债领域仍然会面临很多企业偿债问题,甚至出现很多债务的暴雷问题,不要急于拉长久期和下沉评级。

所以债券市场利率债是相对确定的,信用债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这也是我们总结的未来一年资产市场的特点。
 
简单总结和回顾我们2017年年底对2018年的预判和现在对2019年的展望,可归纳为两点:

第一点,国内情况相对是比较明确的,外部的冲击相对是不明确的。第二点,凡是形成一致性预期的判断从短期来看基本上都是错的。

以上是对我今天演讲的简单总结,供大家参考,祝大家好运,谢谢大家!

魏杰最:2019年的经济路线图(课堂笔记)

第一部分 “六个稳”

“六个稳”:稳就业、稳金融、稳预期、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

主要谈稳就业、稳金融、稳预期三个——

一、稳就业

稳就业主要是两个行业:房地产,汽车,这两个行业影响很大。

(一)积极的财政政策

减税:增值税预计减两个点以上小微企业可能不用交增值税了,逐步向直接税过渡,为将来取消增值税做铺垫。

个税:年收入20万以下,有可能各种抵扣基本不用交税了;

亏损边缘的企业绝大部分会脱离破产危险,预计减税总额两万亿以上;

财政投资会加大,两万亿;

公共产品投资,如基础设施等财政赤字预计3%以上;

新“四万亿”,减税两万亿,财政投资两万亿。

(二)调整环保政策

发展是硬道理,停止野蛮环保执法;

给足够的时间让企业环保整改,不再一刀切关停。

二、稳金融

(一)调整去杠杆政策

政府负债率40%,算上地方融资平台,实际政府负债率55%;

企业负债率159%,减去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实际130%;

居民负债率55.8%。

明年调整重点:控制好去杠杆力度,三年时间降到200%左右五年时间,把负债率降到国际正常水平;

推动结构性去杠杆,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是去杠杆重点不再刚性兑付。

存量负债率怎么办?

1、国有企业

确定主业,变现非主业资产还债,比如海航,最近在甩卖资产混改:参照联通模式,放弃控股权、铁总要混改;

国有银行:现在发永续债务,类似股份。

2、地方政府债务

控制新增债务:掐断开发区贷款、清理三P项目、干部提拔要考核负债率存量怎么办?最后可能还是中央政府兜底。

(二)调整货币政策

1、稳健的货币政策,明年不会放水,资产价格可能回落

2、保证流动性充足,保证经济发展的货币需要

3、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顺畅,“一二五”规划(郭树清语),成立政策性担保公司,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三)稳外汇

两个目标:

1、人民币不能持续贬值,不能破7;

2、外汇储备不能持续减少,要超过外债总额三倍,得在三万亿以上。

做四件事:

1、外汇放开的项目不会回调,比如个人一年五万美元换汇额度;

没有放开的基本停止:禁止海外买房、海外炒股、投资类海外保险等;

2、限制海外并购:技术类放开,非技术类叫停;

3、一带一路投资:使用人民币投资;

4、资本项目下频繁操作,比如发人民币债,稳定离岸人民币汇率。

(四)稳股市

四个办法:

1、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可能强制分红,完善上市公司治理,加强退市处理;

2、减少行政干预:监管部门只能做信息透明的工作;

3、推动中长期资金进股市,保证股市稳定:保险资金,社保基金等;

4、加快改革:科创板,注册制等。

(五)稳金融秩序

1、整顿互联网金融:2019 全面清理p2p 等金融乱象:p2p 把信息中心变成信用中心了 ;

2、规范影子银行;

3、数字货币平台通通清理。

(六)稳房地产

房地产是类金融产业,目前个人财富65%是房子;

2019 政策方向: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

房价不能大跌、会限制某些机构卖房(上市公司、银行等) 调控政策下放给各地政府(最近合肥、菏泽的例子)。

三、稳预期

核心是稳定企业家的预期,要点是加强产权保护;

最近的最高检十三条司法解释就是例子;

明年会出台保障企业家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的法规。

第二部分 国际环境复杂多变

核心:处理好中美关系,保证国际环境稳定,中方最近已让步两条:大豆和汽车。

三个原则

一、保护中国经济核心利益

中国处于全球产业链环节最好位置,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离不开我们,发达国家搞创意经济,只有在中国才能落地,给别的发展中国家出口基础设施,出口技术。

二、通过贸易战,推动内部改革

比如出口补贴,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一视同仁,这些方面会改革。

三、绝不能和美国打冷战

决策层很清醒;要和美国永远热情地拥抱在一起;美国不是铁板一块,是联邦制,要和美国地方政府和美国企业拥抱在一起。

2008不应该借钱给美国政府,应该直接救助美国企业,现在就成很多企业股东了;要会讲中国故事,会听美国故事;美国右派可能会打台湾牌,我们会比麻烦。

第三部分 建立高质量的增长模式

过去40 年的高增长模式已经走到头了以后要转向高质量增长。

一、经济结构要转向中高端

什么是中高端?有具体指标——

战略性新兴产业超过60%;
服务业比重60%以上;
现代制造业超过60%。

二、经济体制高效廉洁

目前政府的问题:既不撒手、也不干事加强政府体制改革,简政放权;

最近已经出政策:全面取消投资审批,全面转向负面清单制。

全面推动政府信息化管理,减少腐败:

1、信息化办公,人不见人;
2、推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
3、5G 开始,政府信息全面上网,办事公开透明。

三、技术创新

经济增长,相比劳动力,土地,资本等要素,技术贡献要50%以上, 供给侧改革,产业结构升级。

相关栏目:『百家论坛
为什么时下中国很难出现真正的哲学家 2024-11-16 [84]
诺贝尔奖院士工作站介绍 2024-11-16 [69]
《乡下人的悲歌》读书笔记 2024-11-12 [174]
简单直接:特朗普当选,对我们影响最大的是这几点 2024-11-12 [193]
特朗普大获全胜,说明美国人对政治正确已经深恶痛绝 2024-11-12 [149]
也许特朗普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只看到他们想让你看到的特朗普! 2024-11-12 [154]
特朗普胜选演讲里特别感谢的这位女性是谁? 2024-11-12 [149]
全世界都在蹲特朗普曝光萝莉岛大瓜 2024-11-12 [166]
任正非最新讲话:世界走向人工智能潮流是不可阻挡的! 2024-11-06 [322]
中国教育正走向恶性循环 2024-11-06 [364]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美国加大审查范围 北大多名美国留学生遭联邦调查局质询 :天安门广场喜迎“十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 马亮:做院长就能够发更多论文?论文发表是不是一场“权力的游戏”? :印裔人才在美碾压华裔:我们可以从印度教育中学到什么? :北京452万人将从北京迁至雄安(附部分央企名单) :《2019全球肿瘤趋势报告》 :阿尔茨海默病预防与干预核心讯息图解 :引力波天文台或有助搜寻暗物质粒子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带刀书生说:留言于2019-04-22 10:04:09(第2条)
真知灼见!!!
GZ SHEN说:留言于2019-01-04 11:55:31(第1条)
2019,会发生什么?
全世界没有多少人会喜欢战乱、饥荒或经济崩溃,但历史证明,该来的总会到来。
2018年过去了,大多数中国人还在岁月静好。在懵懵懂懂之中,我们期待着更光明的未来,更加繁荣的祖国。不过,事实已经摆在眼前,一厢情愿的日子很快就会走到尽头。盘点一下2018年的经济形势,你就会发现,我们正在与时间赛跑。
首先,2018年股市下跌、人民币贬值:上证暴跌25%,深指暴跌37%,创下了全球表现最差的纪录。上市企业总市值缩水超过6万亿美元,排名被日本股市反超。人民币兑美国也不断贬值,年内贬值5.2%,绝大多数机构预计明年继续朝着兑美元破7的方向下跌。
第二,2018年贸易顺差缩小:吸纳外资规模从2015年的3957亿美元的高峰,跌到2016年的2203亿,再跌到2017的1798亿,2018年继续探底,甚至在年初出现了历史上首次净流出。即使不计算外汇流出的对外投资,外商对中国直接投资(FDI)的总额,比起前一年也没有任何增长,跌幅1.2%左右,其中11月份单月暴跌27.6%,引发商界恐慌。
第三,2018年外资继续撤离:欧美企业在2015年起就因为劳动力成本增加等因素纷纷行动,而日本企业则加入了2018年的第二轮撤离潮。大型跨国企业如尼康、日东电工、奥林巴斯、欧姆龙、旭化成、小松制作所、爱丽思欧雅玛、三菱电机等,已经和正在计划关停在华工厂。韩国三星关停天津厂和美国GoPro部分产能迁出中国,则成为2018年年底的最新案例。于此同时,印度全年吸引外资规模20年以来首次超越了中国。
第四,2018年工商业利润继续下滑:据统计局公布,2018年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11.8%,形势一片大好。稍微有常识的、在商界混的人,都能听到民营企业家们的叫苦不迭。
第五,2018年房地产困境:我在2017年年中预测房地产崩盘,还引发许多读者嘲笑。没到年底,事实就已经很明显了。2018年的形势更让我坚信,经济规律不可抗拒,中国房地产内部结构已经崩盘。房地产税风雨欲来,房企债务爆表,中国的房子即使未来清仓甩卖,也无人问津。很明显,房多者纷纷套现移民走人,接盘侠越来越少。限售、限购和冻结交易不是为了抑制房价飙升,而是为了防止房价暴跌。一线城市部分地区房价已经腰斩,其他大部分省市表面的价格假象还能撑到什么时候,已经不再重要。
第六,2018年消费降级:中国汽车销售市场遭遇1990年以来的首次下跌,全年下跌3%。长城汽车高端SUV品牌WEY的销售量暴跌约40%,而东风汽车和北汽集团的全年销售量也分别大跌约17%和11%。汽车销售量的下跌,戳破了人口增长、城市化、消费升级带来的中产假象。或者说,1980年代以来生活越来越好、蒸蒸日上的日子,终于到头了。另外,被《福布斯》称为中国经济风向标的智能手机行业,也出现了与经济表现相同的下跌趋势。智能手机出货量继2017全年下滑4%之后,2018年前9个月继续下滑17%。与此同时,低质廉价平台拼多多的受欢迎程度,又可以佐证消费降级这种说法的可靠性。
总之,以上六点虽然只是对2018年经济形势的简单总结,但都指向了已经到来的2019年。
在过去几年的经济下行当中,2015年我们乐观过,2016年我们怀疑过,2017年我们有了一点悲观,到了2018年,我们有些人故意麻痹自己,故作镇定,甚至粉饰现状,不愿也不敢接受2019年该有的绝望。有些人不明白,只有陷入绝境,才有可能壮士断腕;只有绝望,才有机会奋起改变。正如温室里的花朵厌恶室外的不确定性,人们习惯了四十年的小资生活与乐观环境,当然从内心深处抗拒未来一落千丈的可能性。有些人即使在理性上赞同我的客观分析,他们从感情上也无法接受这样的悲观结果。按照心理学家埃里希·弗罗姆的话说,这反映出一些人对稳定性的心理依赖感和对不确定性的心理逃避机制。不过俗话说的好:形势比人强。任何不切实际的美好愿望,无论有多少人相信,最终都无法达成。
全世界没有多少人会喜欢战乱、饥荒或经济崩溃,但历史证明,该来的总会到来。客观上分析,2019年的不确定性并不比2018年更少。唯一可以确定的是:目前还没有任何可靠迹象表明,长期持续的经济衰退会在2019年有翻盘的机会。当然,我们可以在内心里期待未来的大减税,甚至可以幻想未来的国产高科技品牌称霸全球。但是,摇摇欲坠的房地产、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刺激经济的央行放水和无锚印钞、不断飙升的地方债务和企业违约以及美国关税等潜在的巨大风险,也都是不争的事实。还是那句话:我们在跟时间赛跑。等大减税真的落实并产生效果的时候,我并不知道其他任何一个经济泡沫或定时炸弹是否已经爆了。这就好比你在布满窟窿的冰面上奔跑,同时高喊“救援直升机会来”一样。首先我不知道救援直升机是否真的会来,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来,更不知道来的时候你是否早已掉入冰窟窿。据此我只能得出一个较为合理的判断:你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掉入冰窟窿的可能性很大。换句话说,现在已经掉入了冰窟窿,未来能被救出来的机会并不大。这并不是我期待发生的,更不代表我心理阴暗唯恐天下不乱,这只是根据客观现实与走势,对未来作出的最理性的判断。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