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最新消息海外近报
关键字  范围   
 
《华尔街见闻》:中国和全球人口通缩,意味着什么?
《华尔街见闻》:中国和全球人口通缩,意味着什么?
2019/1/15 8:48:25 | 浏览:1806 | 评论:0

《华尔街见闻》:中国和全球人口通缩,意味着什么?

自人类有史料记载以来,人口增长一直都是经济发展的最大推动力,直到十八世纪人口数量开始达到当时资源和科技的承受极限,于是在1798年诞生了马尔萨斯灾难的悲观观点,认为不加限制的人口增长最终将以瘟疫、饥荒和战争方式将人口降回较低水平。

但幸运的是,1800年后就爆发了工业革命,让人类可以利用的资源大幅增加,二战中化学武器之父发明了化肥,以及后来的农业科技进步让全球粮食产量与人口一起呈几何数量级增长。

但人口增长到一定程度一定会再次直面马尔萨斯的理论,因为地球上的人口和资源不可能没有上限。

而如今全球人口通缩的趋势,仿佛正是现代版马尔萨斯陷阱正以温水煮青蛙的方式在上演。

这样的未来究竟意味着什么?

《华尔街见闻》:中国和全球人口通缩,意味着什么?

01

生育率与出生率

在探讨全球人口通缩的趋势前,需要对两个经常被引用的指标:生育率和出生率进行简短的“澄清”,因为这两个指标是观察人口趋势的关键但经常被混用和混淆。

这两个指标简单理解,最大不同在于“分母”,生育率的分母是育龄妇女;出生率的“分母”是全部人口。计算方式上,生育率是一定时期内出生活婴数与同期平均育龄妇女人数之比;出生率是将一定时期内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死亡率的得出结果。

另外,除了“分母”和计算方式不同外,每个指标的计算口径也会有很大差异,例如在统计生育率中,对育龄妇女年龄的界定范围不同,结果就会不一样,即便用现在最为常用的“总和生育率”(其不受妇女年龄结构的影响,计算每名妇女一生中所生孩子数量),其也会受到出生或婴儿数选取时段的影响;而出生率的选取时段和是否计算移民因素等,也会对整个结果产生影响等等等等。

一言蔽之,虽然这两个指标看起来简洁有力易懂,但不同来源的生育率和出生率因为统计口径不同,可比性会大打折扣。

出生率更多展示目前人口变动情况,而生育率隐含了妇女的生育意愿,在一定程度上对未来人口变动更具“前瞻性”。

02

人口通缩不仅发生在中国

最近国泰君安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花长春称:

2018年部分省市出生人口数量下降20%,若此结果适用全国,我国新生儿人口或不到1400万。若成真,则意味总和生育率(TFR)将下降至1.37,而17年的TFR为1.62。

总和生育率只有在2.1以上才能保证人口总规模在未来保持正常更替而不下降。因此国泰君安据此“推测”:

新生儿人口急剧下降或是一个人口“通缩”新时代大序幕的开启。若TFR果真下降至1.37,最大的影响是我国人口拐点将提前5年到2025年,人口峰值将下降2500-3000万。

虽然理论上生育率可以在短期内扭转,比如有强大的经济刺激和资源支持(每个新生儿“奖”一套空置房),一两年内TFR就会暴涨,但这是个不切实际的幻想假设和玩笑。生育率一直在呈现下降趋势是不争的事实,在没有强烈刺激和支持的情况下很难逆转。

图:联合国统计口径下的中国生育率(请注意1.63这个生育率选取的期间段是5年)

《华尔街见闻》:中国和全球人口通缩,意味着什么?

03

全球人口通缩是怎样的未来?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生育率下降不仅发生在中国,而是一个全球现象,这究竟意味着什么?

首先,从图上看全球总人口预计在未来是下降的,因为多数国家的生育率都将保持在2.1的最低更替水平之下,随着更多人老去死去,更少婴儿出生,随着时间的推移,全球人口可以避免以马尔萨斯所预言的“暴力”方式减压,完成“软着陆”。

另外,从目前“进度”来看,多数发达国家和经济发展迅速的国家的人口生育率已经做好了软着陆的姿势(生育率在2.1之下),现在主要的“问题”就是非洲,目前全球人口增长贡献主要来自于非洲,预计本世纪末非洲人口将助人类人口突破110亿人。

图:未来人口正贡献增长将主要来自非洲

《华尔街见闻》:中国和全球人口通缩,意味着什么?

以上两点是从图上直接得出的观察结论,但问题是这背后究竟意味着什么?

首先先来看较为“简单”的非洲问题。非洲人口未来有两条道路:一条是上演血腥的经典马尔萨斯地狱情景;另一条是像其他国家一样,通过提升避孕率,提升女性受教育年限和经济发展,让非洲也走上“软着陆”道路。目前来看非洲是在两条腿走路(在一些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非洲仍然疾病肆虐、食物匮乏、战争不断),并在努力向第二条更人性的道路转换。

最复杂的是其他较先进国家,“软着陆”并非没有代价和风险。

首先从“软着陆”的总框架来看——让上一代人渐渐老去,同时留下更少的子嗣,即所谓的“老龄化”、“少子化”现象,其带来的最直接结果就没有足够的年轻人给上一代养老,未来如何解决养老问题目前看来仍无有效解决方案,即便是在全球养老金准备最为充足、人口还并不算太老的的美国,养老问题都是对其财政的最大威胁。

“老龄化”和“少子化”不仅仅是供养比的问题,下面又衍生出一些列问题和潜在风险。

按目前趋势,全球人口的预期寿命将在2100年从目前的2015年的70岁上升至83岁;不算非洲,到2050年全球四分之一的人口都将在60岁以上,目前全球有9亿60岁以上老人, 到2100年预计将达32亿人。欧洲统计局预计,到2080年65岁以上人口将占全球人口的29.1%,全球人口的12.7%将在80岁以上。

这些数字意味着,现在的年轻人不要幻想可以像父母一样退休:现在是你和小伙伴们在养老人,到时候下面没有足够的下一代“小伙伴”,就只能自己养自己,即延长退休年龄。

图:全球人口65岁以上老人供养率变化和预测

《华尔街见闻》:中国和全球人口通缩,意味着什么?

但延长退休年龄并非没有风险:

最早养老金的雏形早在罗马帝国时已经存在:只要在军队服役,退休后都有一笔养老金。

美国也非常善用这种激励机制: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英勇作战活下来的士兵都会获得一笔终身养老金;到了美国内战又“故伎重演”。

此后很多私人资本主义企业也开始为在公司服务超过20年的优秀员工提供这种“预期”,以鼓励员工尽职工作并保持对公司的“忠诚”。 

即便到了现代,养老金这种隐含的激励作用仍在起作用:大部分工作的人都“设想”过自己退休以后的美好生活。

所以,养老金不单纯是一个老年人的社会安全网,它更是一个摆在年轻人面前的一个稳定预期和使其坚持努力工作的动力之一。

所以保证养老金的“可信度”极为重要。有经济学家甚至认为,罗马帝国轻易被野蛮人攻破,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罗马帝国后期养老金制度“失信”。 

所以现在延迟退休年龄采用逐年增加的温水煮青蛙方式,防止出现巨大反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退休年龄跟预期寿命之间的差距将越变越小。

延长退休年龄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只是减少了领取养老金的年限,新生劳动力的供给仍是问题。摆在面前的只有两个选择:引进移民劳动力和发展AI和机器人取代更多人工。

目前在这一问题上多数国家也是两条腿走路,但在不断向AI方向倾斜。加拿大在这方面表现得非常典型:人口只有3600多万,但60岁以上人口已经高达近900万,占比近25%(按联合国“旧标准”60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10%的标准计算,全球目前呈现老龄化的国家和地区已经多达92个,新标准将门槛提高至65岁以上占总人口的7%,仍有91个国家“达标”),加拿大推出了有史以来最大的移民计划:未来三年从全球引入超过100万新移民,即每年通过移民方式增加约1%的人口。

而其移民结构也非常有“意思”:从菲律宾引入的住家保姆人数逐年减少,而2018年移民的前三大职业是:1.信息系统分析师和顾问、2.软件工程师、3.计算机程序员。(加拿大是现代人工智能的发源地,为美国输送了大量AI人才,脸书、三星和谷歌在加拿大均设有AI实验室)

而随着全球主要发达国家对移民的态度越来越具有敌视态度,未来AI料将获得更多发展动力。

然而,发展AI除了可以部分解决新生劳动力的供给问题,也将像其他科技一样继续压制工人工资涨幅,挤压低技能、低收入、低资产净值劳动人口对下一代的资源供给能力和生育意愿。

图:美国低技能劳动人口收入30年来几乎没有变化

《华尔街见闻》:中国和全球人口通缩,意味着什么?

图:低生育率现象只在一定收入水平之下“有效”,超过一定收入后生育意愿仍然强烈(注意高收入人群并未统计其婚外生育量)

《华尔街见闻》:中国和全球人口通缩,意味着什么?

图:各国婚外出生率变化

《华尔街见闻》:中国和全球人口通缩,意味着什么?

这也是全球范围内民粹主义崛起的背景之一:新一代的年轻人,特别是处在社会、经济阶层中底层的年轻人,在潜意识中能够感觉到这种现代版马尔萨斯主义对自己生存和繁衍人性本能的长期影响。

虽然没有人能预测未来,但在人类目前仍没有能力向类地行星移民的情况下,随着人口增长不断接近资源和科技所能承载的极限,未来人类经济、社会将越发呈现零和博弈趋势——成功管理好此次民粹崛起将增加实现“软着陆”愿景的可能性,全球人口特别是先进国家人口同步减少;管理不好或会上演经典的马尔萨斯灾难。

相关栏目:『海外近报
11个市长有9个是穆斯林,英国地方选举结果出炉 2024-11-16 [46]
大清算,要开始了…… 2024-11-16 [64]
俄乌战争观察:特朗普“回旋镖”或刺激新一轮全球博弈、泛论俄乌冬季战略…… 2024-11-12 [138]
残酷的真相:美国人不相信新闻媒体 2024-11-04 [343]
昨天开始,德国实现“性别自由” 2024-11-04 [327]
选战接近尾声之际,一些美企领导者虽然避免选边站队,但认为与特朗普搞好关 2024-10-31 [449]
美国大选:捍卫民主规则与反民主规则的博弈 2024-10-31 [357]
三大国联手开始“关门打狗”薅羊毛! 2024-10-31 [370]
美国式大学的兴起:芝加哥大学与斯坦福大学 2024-09-27 [328]
美国新闻稿2025年最佳大学排名 2024-09-25 [400]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美国《2016-2045年新兴科技趋势报告》 :天津工业大学“经纬英才”引进计划 :浙江财经大学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的邀请函 (10/31-11/1) :美国加大审查范围 北大多名美国留学生遭联邦调查局质询 :天安门广场喜迎“十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 马亮:做院长就能够发更多论文?论文发表是不是一场“权力的游戏”? :印裔人才在美碾压华裔:我们可以从印度教育中学到什么? :北京452万人将从北京迁至雄安(附部分央企名单)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